问题

如何看待 2020 年美国企业的芯片销量在全球占比达到 47%,但芯片制造只占市场份额的 12%?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它揭示了美国在全球芯片产业中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现实:美国企业在设计和销售芯片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最关键的制造环节却显得相对弱势。 47% 的销售额占比说明了美国在芯片行业中的设计、研发、知识产权以及终端市场的影响力有多么强大。然而,12% 的制造份额则清晰地表明,真正将这些设计转化为实体芯片的关键生产能力,大部分掌握在其他国家手中。

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整个芯片产业链,看看美国企业在这个链条中的具体位置,以及为何会出现这种“设计强,制造弱”的局面。

芯片产业链的分解与美国企业的角色:

1. 上游:设计与知识产权(IP)
美国企业的核心优势: 这是美国企业最闪耀的领域。全球顶级的芯片设计公司,比如 英特尔 (Intel), 英伟达 (Nvidia), 高通 (Qualcomm), 超微半导体 (AMD), 博通 (Broadcom), 以及众多专注于特定领域(如内存、模拟芯片)的公司,都位于美国。这些公司拥有业界最先进的芯片架构、最复杂的指令集、最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最重要的知识产权。它们负责设计出能够执行各种任务的“蓝图”,这些蓝图是芯片价值的灵魂。
软件与工具链: 支撑芯片设计的是一套复杂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和IP核。Synopsys, Cadence 等美国公司在这一领域同样占据领导地位,它们为芯片设计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和预制模块,进一步巩固了美国在设计端的优势。

2. 中游:制造(晶圆代工 Foundry)
美国企业的劣势: 尽管美国拥有一些垂直整合的芯片制造商(如英特尔),它们自己设计并制造芯片。但就独立的晶圆代工市场而言,美国企业占据的份额非常小。全球绝大多数的先进制程芯片(特别是那些用于智能手机、高性能计算、AI等最前沿应用的芯片)都是由少数几家企业生产的,其中最主要的是:
台积电 (TSMC):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尤其在最先进的制程节点上拥有压倒性的优势,承包了苹果、英伟达、AMD等大量美国公司的芯片制造订单。
三星 (Samsung):韩国三星电子,也是全球领先的晶圆代工厂,在一些制程上与台积电竞争激烈,同样是许多美国公司的重要供应商。
其他: 其他的晶圆代工厂,如中芯国际(SMIC),虽然规模较小且在制程上与前两者有差距,但在某些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
为何美国制造落后? 这是一个历史和经济因素叠加的结果。
高昂的成本: 建立和维护一座先进的晶圆厂需要数百亿美元的巨额投资,而且成本还在不断攀升。这种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需要持续的、大规模的投入才能保持竞争力。
专业化分工的深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芯片制造的工艺越来越复杂,需要极其专业的设备、材料、化学品和大量技术人员。这种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使得能够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公司屈指可数。
过去的战略选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企业更倾向于将重心放在高附加值的设计环节,将利润较低但技术门槛极高的制造环节外包出去,以降低成本并专注于创新。这种模式在当时是经济高效的,但也导致了本土制造能力的衰退。
人才与供应链: 芯片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以及围绕这些工厂建立起来的庞大而精密的供应链(例如,制造光刻机的荷兰ASML、提供高纯度化学品的日本企业等)。美国在这些制造端所需的细分领域,人才和供应链的积累相对不足。

3. 下游:封装与测试(OSAT Outsourced Semiconductor Assembly and Test)
美国企业占比不高: 这一环节的生产同样也大量外包,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如中国台湾、中国大陆、韩国、马来西亚等地。虽然美国也有一些封装测试企业,但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并不突出。

这种结构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供应链的脆弱性: 这种高度依赖少数几个国家的制造能力,尤其是在台积电手中,使得美国在全球芯片供应中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位置。任何地缘政治的紧张、自然灾害或是技术瓶颈都可能对美国乃至全球的芯片供应造成严重影响,正如近年来频发的“芯片荒”所暴露出的问题。
技术安全与国家安全: 对于一个以科技驱动的国家而言,核心技术的生产能力掌握在他人手中,会引发对国家安全和经济主权的担忧。尤其是在军事和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对芯片的依赖是不可避免的,而芯片的来源和制造过程的可控性至关重要。
经济利益的分配: 虽然美国企业销售额占据半壁江山,但大部分的制造利润却流向了代工厂。这使得美国在攫取芯片产业的整体价值链中,虽然掌握了“大脑”,却未能完全掌控“身体”。
地缘政治的影响力: 掌握了先进制程制造能力的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也日益增强。例如,台积电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使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美国的应对策略与趋势:

正是看到了上述的挑战,近年来美国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对本土芯片制造的回流和投资的力度。

CHIPS and Science Act(芯片与科学法案): 这是美国政府推出的重磅法案,旨在通过提供巨额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半导体制造商在美国本土建设新的晶圆厂,并支持研发。
企业回归: 一些美国公司,如英特尔,正在加大在本土的制造投入,并开始承接外部客户的代工业务。还有一些外国半导体公司(如台积电、三星)也在美国新建或扩建工厂。
生态系统的重塑: 除了制造环节,美国也在努力加强其在材料、设备等配套供应链的本土能力。

总结来说, 美国在芯片产业中扮演着“创意大师”和“市场指挥官”的角色,其设计能力和创新驱动力是全球无可比拟的。然而,其制造能力的相对不足,是由于历史选择、高昂成本和高度专业化分工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当前,美国正试图通过大规模的政策扶持和企业投资来弥补这一短板,以期在更完整的芯片产业链上重新获得更强的控制力,应对未来的技术竞争和地缘政治风险。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转型过程,其最终效果仍有待观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状况只有一个看法:在全球半导体行业中,必定是由紮根极深的设计团队和版图极广的营销群体,才能主导供需,各种少于三十年的投入算是小打小闹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它揭示了美国在全球芯片产业中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现实:美国企业在设计和销售芯片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最关键的制造环节却显得相对弱势。 47% 的销售额占比说明了美国在芯片行业中的设计、研发、知识产权以及终端市场的影响力有多么强大。然而,12% 的制造份额则清晰地表明,.............
  • 回答
    2020年美国大选,确实让不少原本信心满满的民调机构尝到了“滑铁卢”的滋味。回顾那段时期,你会发现,不仅是某些个体民调出现了偏差,而是相当一部分主流民调机构在关键时刻,似乎都集体“失灵”了。这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很多民调在关键摇摆州的预测上,出现了与.............
  • 回答
    2020年12月31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突破2000万大关,这个数字无疑是一个沉重的里程碑,也给这个本就充满挑战的年份画上了悲伤的句号。回望这令人揪心的一天,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承载着太多复杂的故事和深刻的反思。数字背后的触目惊心:首先,2000万这个数字本身就足以让人心惊胆战。这意.............
  • 回答
    2020年8月美国发生的凯尔·里滕豪斯(Kyle Rittenhouse)事件,确实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详细梳理和不同角度的看法:事件经过梳理: 背景: 2020年夏天,美国因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抗议活动.............
  • 回答
    2020年8月23日,美国威斯康星州基诺沙市(Kenosha)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枪击了非裔美国人雅各布·布莱克(Jacob Blake),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美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并直接导致了基诺沙市及其周边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和骚乱。事件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 事发时间与地点: 2020年8.............
  • 回答
    看到这个数字,心里确实五味杂陈。36万的确诊病例,过万的死亡人数,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命在流逝,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和生活被彻底打乱。在2020年4月6日那个节点,新冠疫情在美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令人揪心的阶段。此前几个月,从最初的少数病例,到迅速蔓延,再到全国范围内的紧急状态和封.............
  • 回答
    2020年7月6日,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SEVP)发布了一项针对持有F1签证的学生和交换生的临时政策更新,这项更新旨在应对新冠疫情对学校教学模式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对那些转向在线授课或混合式教学的学校。这项政策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和疑虑。政策的核心内容与背景要理解.............
  • 回答
    2020年6月17日,美国政府宣布维持对朝鲜的制裁,这无疑是当时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重要的动态,尤其是在朝鲜半岛无核化议题僵持不下的大背景下。要理解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影响以及可能传递的信号。首先,我们得明确,美国对朝鲜的制裁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由来已久,并且在奥巴马政府.............
  • 回答
    2020年4月4日,美国的确诊人数突破31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标志着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首先,这个数字本身就反映了病毒在美国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病毒能够感染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说明其在社会层面的渗.............
  • 回答
    2020年,美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GDP增速录得3.5%的负值,这确实是自1946年以来最糟糕的表现。要理解这一数字的深层含义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进行剖析。美国经济为何如此低迷?最直接的原因无疑是新冠疫情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2020年,新冠病毒在美国乃至全球的肆虐,迫.............
  • 回答
    2020年5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激增250.9万人,失业率降至13.3%——这一数据公布时,市场普遍被其“超出预期”的表现所震撼。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它为当时笼罩在美国经济上空的阴霾投下了一束重要的光芒。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意义以及潜在的警示。数据解读:为何说“.............
  • 回答
    2020年12月2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新办)发布了《2020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这份报告一经发布,便在国内外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内容自然也是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的。报告的定位与背景:首先要明白,国新办发布此类报告,其最核心的目的在于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就是通过揭露和批评美国的人权问题,.............
  • 回答
    杨安泽(Andrew Yang)竞选2020年美国总统,对于许多关注美国政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且具有深刻意义的事件。作为一个亚裔美国人,他在这个以白人为主导的政治舞台上脱颖而出,本身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的出现,不仅仅是一次个人政治生涯的尝试,更折射出美国社会在面对技术变革、经济不平.............
  • 回答
    伯尼·桑德斯退出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这无疑是美国政治舞台上一个令人扼腕的节点。对于许多支持者来说,这个消息如同当头一棒,他们寄予厚望的变革似乎在这一刻戛然而止。但如果要全面地看待这一事件,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只是停留在情感的宣泄上。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桑德斯退选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回答
    伯尼·桑德斯宣布再次竞逐美国总统宝座,这消息在美国政坛乃至全球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说实话,他这步棋走得并不让人意外,毕竟从他上一次几乎“搅翻”了民主党初选格局之后,很多人就在等着看他这次会不会再次出山。这次的宣布,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首先,他的政治理念和核心主张。 桑德斯这个人最鲜明的特点就.............
  • 回答
    截止到2020年4月28日,美国新冠病毒累计确诊病例突破百万大关,这是一个令人震惊且心痛的数字。作为全球第一个突破百万确诊的国家,这一事实的背后,是无数的生命被疫情吞噬,无数的家庭因此破碎,更是对美国公共卫生体系和应对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数字的背后,是生命的重量一百万,这个数字本身就显得冰冷而抽象。.............
  • 回答
    看待美股2020年6月份的暴涨,不能简单地说完全是由美国散户涌入撑起来的,但散户的活跃确实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并且与其他宏观经济因素和机构行为共同作用,才造就了那一轮的强劲反弹。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2020年6月的美股行情背景: 疫情的冲击与初步复苏信号: 2020年.............
  • 回答
    2020年达沃斯论坛上任正非的“定心丸”:美国为何不必过度担心华为的成长?2020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一个全球顶尖的商业与政治精英汇聚的场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出现无疑吸引了最多的目光。彼时,华为正身处美国政府严厉制裁的风口浪尖,其在全球市场的扩张以及技术领先性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尤其是来自美国方面.............
  • 回答
    调查组织报告显示,2020年美国发布了约1.5万篇炒作“中国威胁论”的报道,相比前一年增长了57%。这个数据相当惊人,背后反映的趋势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数据本身揭示了什么?这个数据的飙升,直接说明了“中国威胁论”在美国舆论场中的活跃度呈现爆炸式增长。57%的增幅不是小幅度的波动,而是一个显著的、.............
  • 回答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NED)在2020年公布的对华颠覆性活动开支高达1000万美元,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NED及其职能简介:首先,理解NED的性质至关重要。NED并非政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