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还来不及,新物理的确证居然只需要10年,或者说居然只需要10年就能取得这么重大的实验结果。
ps:评论区有个友善度不停地向我表演着他能友善度到什么程度,欢迎大伙围观
2022.01.13 update:
诶我评论区的民科呢?跑我评论区撒泼打滚折腾了好几百层楼的民科呢?来晚的兄弟们好戏已经看不到了。不过如果你想知道他是谁的话我可以帮你指一下路☺️ @文德奎
一看就是民科提的问题。。。。。
第一,谁告诉你相对论是信仰的?只有你们才觉得科学是一种信仰。
第二,蜜汁自信是指什么?十年内相对论不会被推翻吗?那我觉得你认为相对论可能被推翻才是蜜汁自信吧。哪个概率大,哪个概率小,一目了然。
第三,最后,相对论被推翻了,也不代表你的理论就是对的,更不代表科研工作者会如丧考妣。恰恰相反,如果有明确的实验证明相对论有所残缺,那将是一场新的盛会!是科研工作者狂欢的party。而你依然是在旁边说酸话的那个人而已。
每次这种话题,下面都是民科纵横的领域。每次这种话题,我都当做是逗闷子的地方。不过慢慢的,实在没啥可逗的,以为民科翻来覆去都是那些话。
但是这次请允许隆重介绍两位,我会在这个帖子持续update我收到的信息的。
第一位是@EnalsWorld,宣布
光的双峰干涉实验和泊松光斑都是物理学史上最享誉盛名的实验。这位宣称自己做了实验,推翻了衍射和干涉的结论。我真的很少见做实验的民科,因为一般来说,经典的物理学定律是接受了无数实验验证的。一般只要做一次是就会发现自己错的离谱,比如雷老师的自由落体实验。但是我还是很期待这位的大作。
第二位@夏成盛
反对洛伦兹变化的不胜枚举,但是声称自己反对洛伦兹变化,但是算出相同结果的。我高度怀疑,可能是做了某些等效替换。但是懂得用相对论的实验(比如u介子的寿命)来校验自己的理论,这个就是很神奇的。我一样期待后续的结果。
所有物理学家都要狂欢——物理系的学生和编者物理系教材的除外。
实际上,民科题主不知道的是:
所有学物理的都明白,现有的相对论和量子物理是不完善的,需要一个新的理论来统一这两个无法拟合的理论,所有的物理学家都在挖空心思寻找新的理论的曙光。
要是十年以内能有这么个新理论横空出世,物理学家都要乐疯了,原本他们都做好等待一百年的准备了。
如果相对论被推翻,我们这帮搞土木的都要借机水上十几篇C刊。推翻相对论,不仅民科赢了,官科们更是学术成绩与物质奖励双丰收,整个学术系统从哲学到农学都要进入大论文时代了。
这真的不是玩笑,别的行业我不了解,土木的暖通方向最近两年抓着新冠薅羊毛学术产出肯定有保证。在普通刊物里,有的同仁写一篇如何管理健身房的通风系统(甚至没有着手改造)与人员进出流程来预防新冠,都能获得三十多个引用。而发表在C刊上,以火神山医院为例,系统性地介绍临时应急医院的医技楼、手术室及ICU中心暖通空调设计要点的文章《新冠肺炎收治临时应急医院医技楼、手术室及ICU中心 暖通空调设计》更是能获得史诗级的400+引用,虽然这个数字在其他专业来看有点可怜,但就暖通这个小专业来说已经是很吓人的数字了。
暖通和其他工科行业差不多,都是非常缺乏社会曝光度的行业。然鹅就是新冠这个大热点让暖通一次次地出圈。先前凤凰网的唐驳虎声称西安机场的下送风回风结构或导致西安病毒传播,这种说法显然激怒了清华的朱颖心和刘晓华两位大拿(很多本科生都是读着她们的教材毕业的),分别写文驳斥唐驳虎所言。
篇幅所限,我就不在这里讨论谁对谁错以及为什么了。此次论战空前的给暖通行业增添了不少曝光度,虽然朱颖心教授在朋友圈里仍然对暖通行业严重缺失话语权以至于她的回应的浏览量远不及唐驳虎的质疑而感到生气,但必须承认,对于长久保持沉默的暖通行业来说,这是少有的出圈时刻。
从人类文明的角度来看,新冠大流行这场悲剧终究会是一个小插曲。相对的,如果相对论被推翻,那全人类都应该放假一天以示庆祝。这给学界带来的影响绝对是百倍大于新冠大流行的,学者们的自信和信仰不仅不会崩塌(看看其他答主的答案就知道),他们反而会马上以极端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产论文、申请项目资金与评职称的伟大事业中来。推翻相对论带来的红利足够从哲学到农学的所有研究者们吃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跳出学界这个极狭隘的视角,推翻相对论意味着人类的确有可能FASTER THAN LIGHT,浩瀚银河将成为人类的新舞台,这对于科幻爱好者来说是多美妙的事情啊。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775020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906373人,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下降1.41个百分点。
“文盲”的界定,随着时代变迁而在不断变化着,识字达标并非永恒的脱盲标准。当今的时代,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年来,一周不获取新知,可能就跟不上别人的节奏,甚至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这种现象也常常被戏称为“新文盲”。
如果不能持续地学习、进步,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一个受过教育、“知识丰富”的人也会沦为“文盲”。这意味着,教育,尤其是广义的“扫盲”教育,将是一项与社会发展伴生的长期任务。
从这个意义上,扫盲工作,也可说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教育、学习,对国家、社会、个人来说,都应当是一项“终身”事业。
“扫盲”为每一个中国人带来的,不仅是基本知识文化水平的进步,更是一种教育普及、终身学习的理念。
如果能推翻相对论……人类怕不是要进入新纪元了?有生之年能看到这样的好事,可他妈乐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