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问卷中是对指标从0-10相对重要性逐个赋分。如何将这打分去构建指标两两比较的矩阵?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如何将问卷中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打分,转化为层次分析法(AHP)中构建判断矩阵的依据。这是一个很实际的操作问题,我们一步一步来捋清楚。

首先,要明确一点:问卷中“010的相对重要性打分”和 AHP 的“两两比较矩阵”在表达形式上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量化指标之间的相对优劣关系。AHP 采用的是“标度”和“比较”的方式来构建矩阵,而你问卷里的打分是一种“独立评估”后得出的数值。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桥梁来连接这两者。

核心思想:将独立打分转化为相对比较关系

AHP 的判断矩阵要求的是“在某一个准则下,比较两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例如,在“选择购车品牌”这个准则下,我们要比较“品牌知名度”和“车辆性能”哪个更重要,以及重要多少倍。而你问卷里的打分,可能是在问“您认为品牌知名度有多重要?”(给一个 010 的分数),“您认为车辆性能有多重要?”(再给一个 010 的分数),是独立打分,而不是直接比较。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每个人填写的独立分数,推算出他们心中这两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比例,然后将这个比例体现在判断矩阵的对应位置上。

详细步骤和思考过程:

第一步:理解你的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1. 问卷设计: 首先,我们要清晰地知道问卷是如何设计的。
是“独立打分”还是“相对排序”? 你提到的是“010相对重要性逐个赋分”。这通常意味着问卷是这样设计的:“请您评估以下指标的相对重要性(0表示完全不重要,10表示极其重要)”。每个指标都是独立给分的。
比较的层级: 你问的是如何构建“指标两两比较的矩阵”。这暗示着你可能有一个更高层级的准则(比如“选择购车标准”),然后下面有几个子指标(比如“品牌知名度”、“车辆性能”、“价格”、“油耗”、“售后服务”等)。你需要对这些子指标进行两两比较。
谁在打分? 是专家,还是普通用户?这会影响到我们如何处理多人的评分。

2. 数据收集: 你收集到的是什么样的数据?是一份份问卷,还是汇总后的平均分?

假设我们有 N 个参与者(例如 N 位专家或用户),他们对 M 个指标(指标1, 指标2, ..., 指标M)在某个准则下进行了重要性打分(分数范围是 010)。

第二步:从独立分数到相对比例的转化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需要把每个人独立给的 010 分转化为两两比较的比例。有几种方法可以考虑,各有侧重:

方法一:直接比例法(最常用、最直观)

原理: 假设一个人给指标 $i$ 打了分数 $S_i$,给指标 $j$ 打了分数 $S_j$。那么,在他心中,指标 $i$ 相对于指标 $j$ 的重要性是 $S_i / S_j$ 倍。
操作步骤:
1. 选择一个基准指标: 在计算每个参与者的判断矩阵时,可以先选取一个指标作为“基准”来计算相对比例。例如,选取指标1作为基准。
2. 计算相对比例: 对于参与者 k,他给指标 $i$ 的得分为 $S_{ki}$,给指标 $j$ 的得分为 $S_{kj}$。那么,他心中指标 $i$ 相对于指标 $j$ 的重要性比例可以表示为:
$Ratio_{kij} = S_{ki} / S_{kj}$
3. 填充判断矩阵: 对于参与者 k 的判断矩阵 $A_k$,矩阵的元素 $a_{kij}$ 就表示指标 $i$ 相对于指标 $j$ 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用这个比例来近似填充:
$a_{kij} approx S_{ki} / S_{kj}$

问题与改进:
0 分的问题: 如果某个指标得分为 0,那么作为分母会导致除以零。通常的做法是:
避免除以零: 如果 $S_{kj} = 0$,而 $S_{ki} > 0$,那么 $a_{kij}$ 应该是无穷大(表示指标 $i$ 极其重要)。在 AHP 标度中,这可以用 7 或 9 来表示。反之,如果 $S_{ki} = 0$ 而 $S_{kj} > 0$,则 $a_{kij}$ 为 0。
加上一个小的扰动: 另一种方法是,在计算比例时,给所有的分数加上一个非常小的正数(例如 0.001),以避免出现零。 $Ratio_{kij} = (S_{ki} + epsilon) / (S_{kj} + epsilon)$。但这会改变原始数据的相对关系,需谨慎使用。
忽略该比较项: 如果某个参与者对某个指标组合的评分都为零,可能需要排除该参与者,或者在汇总时忽略该项。
AHP 标度的限制: AHP 的判断矩阵要求使用 19 的标度(或其倒数)。你计算出的比例可能是任意正数。我们需要将这些比例映射到 AHP 的标度范围内。

方法二:标度映射法(更贴合 AHP 规范)

原理: 将每个人独立给的分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将归一化后的值映射到 AHP 的 19 标度。
操作步骤:
1. 对每个参与者的数据进行归一化: 对于参与者 k,计算所有 M 个指标分数的总和 $Sum_k = sum_{i=1}^{M} S_{ki}$。
2. 计算归一化权重: 指标 $i$ 的归一化权重为 $W_{ki} = S_{ki} / Sum_k$。这个 $W_{ki}$ 就是参与者 k 心中指标 $i$ 的相对重要性比例(总和为 1)。
3. 将归一化权重映射到 AHP 标度: 这是难点所在。我们希望 $a_{kij}$ 的值能够反映 $W_{ki}$ 和 $W_{kj}$ 的相对大小关系。
简单的映射思路: 我们知道 $W_{ki} / W_{kj} = S_{ki} / S_{kj}$。所以,我们实际上又要回到“比例”的概念。我们可以尝试用 $a_{kij} = ext{Round}(1 + 8 imes frac{S_{ki}}{S_{kj}})$(需要处理 S_kj 为 0 的情况)。这里的 1 是基准,8 是 AHP 最大标度(9)减去最小标度(1)的差值,需要根据你的比例映射方式调整。
更精细的映射: 可以尝试建立一个查找表或函数,将某个比例范围映射到一个 AHP 标度值。例如:
比例 1:1 映射到标度 1
比例 2:1 映射到标度 2
比例 3:1 映射到标度 3
...
比例 9:1 映射到标度 7 (可以根据你的问卷设计调整,比如 010 的分差决定标度)
比例 10:1 映射到标度 9
反向映射: 当比例小于 1 时,则使用倒数标度(例如 1:2 映射到 1/2,即 AHP 的 0.5,可以取其倒数 1/2 映射到 AHP 的 1/2 标度,或者直接按倒数关系映射)。
AHP 经典标度的启发: AHP 的标度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相对重要性程度。1 表示同等重要,3 表示稍重要,5 表示明显重要,7 表示非常重要,9 表示极端重要。你的 010 分数也表达了程度。
一种尝试: 对于参与者 k,计算 $S_{ki}$ 和 $S_{kj}$。然后根据 $S_{ki}$ 和 $S_{kj}$ 的差值或比值来确定标度。
基于差值: $Diff = |S_{ki} S_{kj}|$.
$Diff = 0 ightarrow a_{kij} = 1$
$Diff = 1 ightarrow a_{kij} = 2$ 或 $3$ (这里需要主观判断)
$Diff = 2 ightarrow a_{kij} = 3$ 或 $4$
...
$Diff = 9$ 或 $10 ightarrow a_{kij} = 9$
基于比值(与方法一类似): 假设 $S_{ki} > S_{kj}$。则 $a_{kij} = ext{MapToAHPScale}(S_{ki} / S_{kj})$。
例如,如果 $S_{ki} = 10, S_{kj} = 1$,比例是 10:1。这在 AHP 中对应 7 或 9。
如果 $S_{ki} = 6, S_{kj} = 4$,比例是 1.5:1。这在 AHP 中可能对应 2 或 3。
我们需要根据你的问卷得分含义来界定这个映射关系。比如,如果满分 10 分代表的是“绝对重要”,那么 9:1 的关系就应该是 AHP 的 7 或 9。

我的建议是优先考虑方法一的思路,然后映射到 AHP 标度。

具体实践中,针对你的“010相对重要性逐个赋分”问卷,最直接的转化方式是这样的:

假设你问卷的目标是让填答者对某个共同的决策目标(比如“选择一个最佳的软件供应商”)的各个评价指标(指标1:价格,指标2:技术能力,指标3:服务质量)的重要性进行打分(010)。

对于某一个填答者:

指标1(价格)得分为: $S_1$
指标2(技术能力)得分为: $S_2$
指标3(服务质量)得分为: $S_3$

我们要构建的判断矩阵是关于这三个指标的。

构建矩阵的元素 $a_{ij}$ (表示指标 $i$ 相对于指标 $j$ 的重要性):

1. 计算相对比例:
对于 $a_{12}$ (价格 vs. 技术能力): 如果 $S_1 > S_2$,则比例是 $S_1 / S_2$。如果 $S_2 > S_1$,则比例是 $S_2 / S_1$,而 $a_{12}$ 的值为 $1 / (S_2 / S_1) = S_1 / S_2$。
通用公式:我们关心的是指标 $i$ 相对于指标 $j$ 的重要性。
如果 $S_i > S_j$,则 $a_{ij} = ext{MapToAHPScale}(S_i / S_j)$。
如果 $S_j > S_i$,则 $a_{ij} = 1 / ext{MapToAHPScale}(S_j / S_i)$。
如果 $S_i = S_j$,则 $a_{ij} = 1$。

2. 如何进行 MapToAHPScale? 这是最需要你根据问卷含义来决定的主观部分,但也要有逻辑。
一种逻辑:将 010 分数理解为相对的“优势度”或“权重份额”。
假设一个填答者对三个指标的打分是 8, 6, 4。总分是 18。
价格的相对重要性约为 8/18,技术能力约为 6/18,服务质量约为 4/18。
现在要计算 $a_{12}$ (价格 vs. 技术能力)。比例是 $(8/18) / (6/18) = 8/6 approx 1.33$。
AHP 标度:1 (等), 3 (稍), 5 (显), 7 (强), 9 (极).
1.33 这个比例,表示价格“稍稍”比技术能力重要。可以映射到 AHP 标度 2 或 3。
具体映射规则可以是你自己设定的一个对照表:
比例 1:1 => AHP 标度 1
比例 1.1:1 到 2:1 => AHP 标度 2
比例 2.1:1 到 3:1 => AHP 标度 3
比例 3.1:1 到 4:1 => AHP 标度 4
比例 4.1:1 到 5:1 => AHP 标度 5
比例 5.1:1 到 7:1 => AHP 标度 6
比例 7.1:1 到 9:1 => AHP 标度 7
比例 9.1:1 到 15:1 => AHP 标度 8
比例 15.1:1 及以上 => AHP 标度 9
你问卷中的 010 分制,本身就包含了一个相对的重要性程度。 我们可以尝试直接将分数差值或分数比值关联到 AHP 的标度。
方案A(基于比值映射):
计算 $Ratio = S_i / S_j$ (假定 $S_i ge S_j$)
$a_{ij} = ext{round}( ext{logit}(Ratio) imes c + 1)$ (这个有点复杂,需要对比例进行转换,logistics函数)
更简单的方案A': 预设一个映射表。例如,如果 $S_i=10, S_j=1$, 比例是10。这可以对应 AHP 的 7 或 9。如果 $S_i=6, S_j=4$, 比例是1.5。这可以对应 AHP 的 2 或 3。你需要定义这个映射表。
方案B(基于分数差值和比例的结合):
如果 $S_i = S_j$: $a_{ij} = 1$。
如果 $S_i > S_j$:
考虑比例 $S_i / S_j$。同时考虑差值 $S_i S_j$。
例如,如果 $S_i = 7, S_j = 3$。比例是 2.33。差值是 4。
如果 $S_i = 10, S_j = 2$。比例是 5。差值是 8。
一种简单但粗略的映射:
$a_{ij} = ext{round}(1 + (S_i S_j) / (max(S) min(S)) imes 8)$。这里 $max(S)$ 和 $min(S)$ 是所有指标得分的最大最小值。
但这忽视了比例关系。
更好的映射:
当 $S_i > S_j$ 时,$a_{ij} = ext{round}(f(S_i, S_j))$,其中 $f$ 是一个函数,将分数对 $(S_i, S_j)$ 映射到 AHP 标度 19。
最直接的理解: AHP 标度 19 代表了相对重要性程度。你的 010 分数也是表达这种程度。
如果两人打分完全相同(比如都是 5),则为 1。
如果一人打 10,另一人打 1,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对应 AHP 的 7 或 9。
如果一人打 6,另一人打 4,这是一个小的差距,对应 AHP 的 2 或 3。
所以,一个可行的映射是:
对于参与者 k,计算 $a_{kij}$:
如果 $S_{ki} = S_{kj}$,则 $a_{kij} = 1$。
如果 $S_{ki} > S_{kj}$:
比例 $P = S_{ki} / S_{kj}$。
$a_{kij} = ext{Round}(1 + (P 1) imes alpha)$,其中 $alpha$ 是一个调整因子,使得比例范围映射到 AHP 标度范围。
或者更简单:将比例 $P$ 放入预设的区间映射表。例如:
$P in [1, 1.5) ightarrow a_{kij} = 2$
$P in [1.5, 2.5) ightarrow a_{kij} = 3$
...
$P in [8, infty) ightarrow a_{kij} = 9$
你需要根据你的问卷得分的“含义”来制定这个映射表。 你的“010相对重要性”究竟代表什么程度?是指数级的?还是线性关系?

第三步:处理多位参与者的评分

如果你有 N 个参与者,你会得到 N 个独立的判断矩阵。AHP 的标准做法是:

1. 计算每个参与者的权重向量: 对每个参与者 k 的判断矩阵 $A_k$,使用 AHP 的方法(例如特征向量法)计算其权重向量 $w_k = (w_{k1}, w_{k2}, ..., w_{kM})^T$。这个权重向量就代表了该参与者心中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总和为 1)。
2. 汇总权重向量: 将所有参与者的权重向量进行汇总。最常用的方法是算术平均法:
最终权重向量 $w = frac{1}{N} sum_{k=1}^{N} w_k$。
这样得到的 $w$ 就是所有参与者综合起来的指标权重。

另一种处理多位参与者的方法(如果你想直接汇总判断矩阵):

1. 汇总判断矩阵: 将 N 个参与者各自的判断矩阵 $A_k$ 汇总成一个平均判断矩阵 $A_{avg}$。
$a_{avg_ij} = frac{1}{N} sum_{k=1}^{N} a_{kij}$
注意: 直接平均 AHP 标度值通常不是最优的,因为 AHP 标度是非线性的。但它是一种简便的聚合方法。
2. 计算平均判断矩阵的权重: 使用 AHP 的方法(特征向量法)对这个平均判断矩阵 $A_{avg}$ 进行计算,得到最终的指标权重向量 $w$。
更推荐的方法: 是先计算每个人的权重,再汇总权重,而不是先汇总矩阵再计算权重。因为直接平均标度可能破坏矩阵的层次结构特征。

回到你的具体问题:如何将打分去构建指标两两比较的矩阵?

最精细的步骤是:

假设你有 M 个指标,N 个填答者。

1. 为每个填答者 k (k=1, ..., N) 构建一个 M x M 的判断矩阵 $A_k$:
对于矩阵 $A_k$ 中的元素 $a_{kij}$ (表示指标 $i$ 相对于指标 $j$ 的重要性):
获取填答者 k 对指标 $i$ 的打分 $S_{ki}$ 和对指标 $j$ 的打分 $S_{kj}$。
定义一个映射函数 $f(S_i, S_j)$ 将分数对映射到 AHP 标度 19。 这是核心。
映射函数的设计可以基于你对 010 分数的理解:
简单理解: $S_i$ 代表指标 $i$ 的“重要程度级别”。
比例映射示例:
如果 $S_{ki} = S_{kj}$,则 $a_{kij} = 1$。
如果 $S_{ki} > S_{kj}$:
计算比例 $P = S_{ki} / S_{kj}$。
根据 $P$ 的大小,查找预设的映射表,得到 $a_{kij}$。
例如:
$P in [1.0, 1.5) ightarrow a_{kij} = 2$
$P in [1.5, 2.5) ightarrow a_{kij} = 3$
$P in [2.5, 3.5) ightarrow a_{kij} = 4$
...
$P in [8.0, infty) ightarrow a_{kij} = 9$
需要处理 $S_{kj} = 0$ 的情况: 如果 $S_{kj} = 0$ 且 $S_{ki} > 0$,则 $a_{kij}$ 应该是一个较大的值(如 7 或 9)。如果 $S_{ki} = 0$ 且 $S_{kj} > 0$,则 $a_{kij}$ 应该是一个很小的值(如 1/7 或 1/9)。如果两者都为 0,则 $a_{kij} = 1$。
如果 $S_{ki} < S_{kj}$:则 $a_{kij} = 1 / a_{jik}$。
对角线元素始终为 1: $a_{kii} = 1$。
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判断矩阵 $A_k$。

2. (可选但推荐)对每个矩阵 $A_k$ 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其最大特征值 $lambda_{max, k}$ 和一致性指标 $CI_k = (lambda_{max, k} M) / (M1)$,以及一致性比率 $CR_k = CI_k / RI$,其中 $RI$ 是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如果 $CR_k > 0.1$,则说明该矩阵不一致,需要重新审视打分或调整映射规则。

3. 计算每个填答者 k 的权重向量 $w_k$:
使用特征向量法求解 $A_k w_k = lambda_{max, k} w_k$。
将得到的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使各元素之和为 1)。

4. 汇总所有填答者的权重向量,得到最终权重:
最终权重向量 $w = frac{1}{N} sum_{k=1}^{N} w_k$。

关键点回顾和建议:

理解你的问卷设计和分数含义是首要的。 010 分数代表的是什么程度的“相对重要性”?是线性关系还是指数关系?
建立一个清晰的映射规则,将你问卷中的分数(或分数组合)映射到 AHP 的 19 标度。这个规则是你将问卷数据转化为 AHP 判断矩阵的关键。
比例法是基础。 指标 $i$ 相对于指标 $j$ 的重要性比例,基本上就是 $S_i / S_j$。你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个比例“安放”到 AHP 的 19 标度上。
处理零值是必须的。
先计算个体权重再汇总权重,比汇总矩阵再计算权重更符合 AHP 的理论。

总结一下最核心的转化思路:

你的问卷提供了 M 个指标,每个参与者对这 M 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 010 打分。
我们要构建的是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的判断矩阵。

对于每个参与者,他给指标 $i$ 打了 $S_i$ 分,给指标 $j$打了 $S_j$ 分。

如果 $S_i = S_j$,说明在你心中,这两个指标同等重要。在判断矩阵中,对应位置为 1。
如果 $S_i > S_j$,说明指标 $i$ 比指标 $j$ 更重要。重要程度是多少倍呢?就取决于你的打分尺度如何定义这个“倍数”。一个朴素的想法是,重要性之比大约等于得分之比。所以,指标 $i$ 相对于指标 $j$ 的重要性,可以用 $S_i / S_j$ 来衡量其相对程度。
然后,你需要将这个比例 $S_i / S_j$ 映射到 AHP 的 19 标度。例如,如果 $S_i = 10, S_j = 1$,比例是 10。这在 AHP 中可能代表“极端重要”,就选 9。如果 $S_i = 6, S_j = 4$,比例是 1.5。这可能代表“稍重要”,就选 2 或 3。

这个映射过程是连接你问卷数据和 AHP 判断矩阵的桥梁,需要你根据问卷的具体含义来精心设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问得很业余,但是问卷一词很关键。问卷意味着有很多人打分。

构建指标两两比较的矩阵很简单,即打 n(n-1)次,沿着对角线的另外一边取倒数即可。

1、层次分析法什么情况容易被问得哑口无言。

ahp是一个很基础的,最常见的求权重方法,它是主观法。

几乎是100%的论文,最少也是90%的论文,实际处理是自己一个人拍脑袋打分的。

然后在论文中就假模假样的说,是请了10个专家,或者是20个专家打分的。

或者吹牛说用了问卷打分的。

10个人打分,每个人打分,能合成出那么规整的判断矩阵吗?

怎么就能合成出互为倒数的正反判断矩阵?

如果题主的指标有10个

然后给出问卷是一个列表型的问卷诸如如下方式。

问卷
指标1 重要性 请勾选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
指标10 重要性 请勾选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这种问卷是不行的。

不能合成出AHP的两两互为倒数的判断矩阵的

这样的论文有不少,是典型的瞎掰的。

然后有人根据平均值再两两比较取值,这是错误的。



2、多人打分如何处理?

AHP多人打分一般是如下三种处理。

n个人,算n次,然后把符合一致性校验的权重,再求一次平均。

第二种:清晰化处理,进行清晰化合成,具体算法有很多。

这里介绍一种类似的方法。

上面是流程。

(1)、每位专家打分为E共n个专家

(2)、每个打分可以拆解我上界与下界两个值。

(3)、下界的值相加求平均值(不求亦可以)得到 min 直接影响矩阵, 上界的值相加求平均值(不求亦可以)得到 Max直接影响矩阵

然后就是一个看着复杂的清晰化过程。

强调下,这只是一种清晰化合成的方法。

第三种,最实用,最适合AHP有互为倒数强迫症的人。

(1)、判断打分的方向

上面的三角形表示大于等于一的值。圆圈里的表示小于1的值。具体含义很好理解。

然后就可以转化成上面的矩阵。其中三角形块的就是专家要打分的地方,而且是打

1到9这么几个值。

到了上面这步大家应该理解了。另外一边就是对角线对称的位置求倒数而已。

(2)、专家在一个方向上打分

……

(3)、求平均分

如下面的方式

对应的位置求倒数。

得到的就是判断矩阵了。

上面的方法简单实用。

不过有人会问,如果方向出现相左怎么办?

那就不是AHP/ANP的思路了。

3、如果不为倒数的判断矩阵怎么处理?


判断矩阵,是互为倒数的。这是一个基本假设。

不为倒数才是常态。

这种假设存在的问题是,如果无法比较,出现为0的时候就无法计算下去。

上面有4种主观法的求权重方法。

其中D-ANP的适用性最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如何将问卷中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打分,转化为层次分析法(AHP)中构建判断矩阵的依据。这是一个很实际的操作问题,我们一步一步来捋清楚。首先,要明确一点:问卷中“010的相对重要性打分”和 AHP 的“两两比较矩阵”在表达形式上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量化指标之间的相对优劣关.............
  • 回答
    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分析法(AHP)都是常用的工具,但它们在复杂度和适用性上有所不同。如果追求“简单”作为首要标准,那么层次分析法(AHP)通常被认为更简单一些。下面我们来详细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帮助你理解为什么AHP在简单性上更胜一筹: 层次分析法(AHP)——直观、易于理.............
  • 回答
    处理多个专家在层次分析法(AHP)中使用九级标度进行打分,除了最常见的加权平均法之外,确实还有不少更深入和有意思的处理方式。这些方法往往能更全面地反映专家群体的意见分布、一致性程度,甚至能发掘出专家之间潜在的分歧点和共识点。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几种除加权平均之外的处理多个专家评分的方法,力求内容详实,并.............
  • 回答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决策工具,它能够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更易于管理的子问题,并通过两两比较来量化各要素的重要性,最终得出最优方案。在建立判断矩阵这一关键步骤时,你提出的关于使用15数字表示两两比较重要程度的问题,答案是:.............
  • 回答
    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中,判断矩阵是核心工具,它用来量化我们对不同因素重要性或偏好的判断。当我们构建一个判断矩阵时,“前者”和“后者”的概念至关重要,它们决定了矩阵的结构以及我们如何解读其中的数值。要理解“前者”和“后者”,我们得先回到判断矩阵.............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关键,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层次分析法(AHP)在实际应用中,确实会出现我们直观感觉上“应该更重要”的那个元素,最终计算出来的权重反而不高,反之亦然。这背后其实涉及到 AHP 的几个核心逻辑和计算过程。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让你彻底明白其中的原因。首先,咱们得明确 AHP 的核心目.............
  • 回答
    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在决策过程中,常常会使用到三角模糊数来表示判断矩阵中的元素。这些三角模糊数并非简单的数值,而是蕴含着更深层的含义,反映了决策者在进行比较时所带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理解这些三角模糊数的具体含义,对于.............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层次分析法(AHP)在权重赋值和判断矩阵处理方面的细节。 1. 权重赋值:从最高层到最底层,自上而下的逻辑推演在AHP中,权重赋值是按照层次结构从最高层(目标层)开始,逐层向下进行的。这是一种基于逻辑和重要性递减的推演过程。为什么是自顶向下? 明确根本标准: 首先,你需要非常清晰.............
  • 回答
    层次分析法(AHP)和聚类分析法是两种在决策和数据分析领域都非常重要的方法,但它们解决问题的侧重点和实现路径截然不同。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区分它们:1. 目标与核心问题: 层次分析法 (AHP) 的核心目标是解决“如何选择最佳方案”或“如何对不同方案进行排序”的问题。 它关注的是在多个影.............
  • 回答
    好的,没问题!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确实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决策工具,尤其在处理多个评价指标和方案时,能够系统地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下面我来详细讲讲如何用它来应对你提出的这四道题。我会尽量把每一步都说透,并且用一种非常自然、不生硬的语言来解释,.............
  • 回答
    没问题,别急!层次分析法(AHP)听起来有点吓人,但拆解开来,其实是一个非常有逻辑和条理的决策工具。我们一步一步来,保证你弄懂!首先,我们得明白层次分析法到底是个啥玩意儿。想象一下,你要买个新手机。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品牌?价格?拍照效果?续航能力?还是外观设计?可能还有很多很多。而你要在这些因素中权.............
  • 回答
    说到迈实ahp层次分析法软件,它在决策支持领域确实有其独到之处,用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它不是那种“一看就会,一用就废”的工具。它的技术优势,如果非要细说,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首先,易用性是它最直观的优势。很多做决策分析的朋友,特别是那些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面对复杂的分析模型时常常望而却步。迈.............
  • 回答
    当然可以!将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Entropy Weight Method)结合起来,用AHP求一级指标权重,用熵值法求二级指标权重,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实用的组合方法,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得到更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下面我将详细讲解如何操作,并尽可能地说明其中的逻辑和注意事项,让你一看就懂.............
  • 回答
    多份问卷数据整合:从原始数据到最终判断矩阵的AHP处理流程在应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决策分析时,收集到的多份专家或评估者的问卷数据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然而,原始的问卷数据往往是分散的、多角度的,需要经过一系列严谨的处理才能整合成最终的判断矩阵。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一转化过程,旨在为研究者提供清晰的指.............
  • 回答
    关于“数学建模中层次分析法(AHP)很low”这个说法,其实并非是绝对的定论,更多的是一种在特定场景下,对于其局限性和适用性的评价。我理解你想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以及背后的原因。我们来细致地聊聊这个话题,就像几个做建模的朋友坐下来分析一样。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low”并不是说AHP完全没.............
  • 回答
    Super Decisions (AHP): 你的决策难题终结者你是不是经常被复杂的问题弄得焦头烂额?是不是在面对多个选择时,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哪个才是最优解?别担心,今天我要给你介绍一款强大的工具,它能系统地帮你梳理思路,理清头绪,最终做出明智的决策。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 Super Dec.............
  • 回答
    关于用多层自组织特征神经网络(MLSOM)来替代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决策分析的研究和实践,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方向。两者都旨在处理复杂的多准则决策问题,但它们的内在机制和适用场景有所不同。下面我将详细探讨这个问题,并指出在尝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MLSOM与AHP的核心差异与潜在结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数学建模中评价类问题的一些核心操作和方法论。简单来说,“只给了标准化后的数据,就不能用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 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但确实指出了这两种方法在处理标准化数据时需要注意的某些关键点。为了说清楚这一点,我们得把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这两种方法都拆开来好好.............
  • 回答
    关于粤赣高速城南互通桥梁断裂事故,在没有官方详细的事故调查报告和技术分析之前,我们只能根据公开的新闻资料和桥梁结构的一般性知识进行推测和分析。请注意,以下分析并非最终结论,仅为基于现有信息的桥梁结构角度的探讨。一、 事故概述与关键信息提取首先,我们需要回顾新闻报道中提及的关键信息: 事故地点: .............
  • 回答
    针对“大三女孩疑因租房纠纷服毒身亡,房东发长文回应称‘是她先骂我的,不会道歉’”这一事件,从法律层面进行详细分析,需要考量多个方面,并区分不同法律责任的可能性。核心法律问题:1. 房东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女孩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难判断的问题。房东的“不会道歉”言论本身不构成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