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层次分析法中,建立判断矩阵时,可不可以用1——5这五个数字表示两两比较的重要程度?

回答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决策工具,它能够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更易于管理的子问题,并通过两两比较来量化各要素的重要性,最终得出最优方案。在建立判断矩阵这一关键步骤时,你提出的关于使用15数字表示两两比较重要程度的问题,答案是:不建议单纯使用15这五个数字来表示两两比较的重要程度,尤其是在严格的层次分析法应用中。

让我来详细地解释一下原因,并说明为什么传统的标度方法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层次分析法的核心:两两比较与标度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精髓在于将决策者对不同因素之间重要性或偏好的感知,转化为定量的数值。这通过两两比较来实现,即在同一层级的两个元素之间,比较它们对上一层级目标的重要性或对下一层级方案的影响程度。

而如何将这种“重要”的程度量化,就依赖于标度方法。标准的层次分析法中,Saaty教授提出的九标度法是应用最为广泛和被接受的标度方法。

Saaty教授提出的九标度法(及其倒数)

这个标度方法是用整数1, 3, 5, 7, 9 来表示元素之间的重要性程度,并用它们之间的偶数2, 4, 6, 8 来表示折衷的中间值。同时,还会用到这些整数的倒数来表示反向的重要性比较。

1:表示两个元素同等重要。
3:表示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稍微重要。
5:表示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明显重要。
7:表示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强烈重要。
9:表示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绝对重要。
2, 4, 6, 8:表示上述两个判断之间的折衷值。
倒数 (1/3, 1/5, 1/7, 1/9):表示当元素j比元素i重要时,反过来比较,元素i比元素j的重要性程度。 例如,如果i比j重要程度为3,那么j比i的重要性程度就为1/3。

为什么15的标度方法不适合层次分析法?

现在让我们回到你的问题,为什么15的数字不合适:

1. 标度区间过窄,信息损失大: Saaty的九标度法提供了9个正值和4个中间值,共13个可能的值(加上倒数)。这使得决策者能够更精细地表达“重要”的程度。如果只使用15,你只有5个值(1, 2, 3, 4, 5)。这会迫使决策者将很多细微的差别都归结为这几个数字,从而损失了大量潜在的信息。例如,在九标度法下,你可以区分“稍微重要” (3) 和“明显重要” (5),但在15标度下,这两种情况可能都被归为“3”或“4”,无法准确捕捉决策者的真实想法。

2. 数学一致性与权重计算受影响: 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是利用矩阵的特征值来计算权重。这个计算过程依赖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Saaty的标度法在数学上具有良好的性质,能够保证在一定范围内计算出的权重是具有意义的。而如果随意使用15的标度,可能会导致:
难以满足一致性检验(Consistency Test): 层次分析法有一个重要的步骤是一致性比率(CR)的检验。这个检验是为了确保决策者的判断不会出现明显的逻辑矛盾(例如,A比B重要,B比C重要,但C比A更重要)。使用更宽泛的标度能够更好地容纳决策者可能存在的细微判断差异,使其更容易通过一致性检验。如果标度太窄,决策者在有限的选择中可能更容易出现不一致的判断。
权重计算的准确性降低: 即使通过了(或忽略了)一致性检验,过窄的标度也会使得计算出的权重更鲁棒性不足,一点点的判断变动就可能导致权重发生较大变化,失去其代表性。

3. 标度含义不清晰,易产生歧义: 15的标度虽然直观,但其“意义”不够明确。
“1”表示同等重要,这很好理解。
“5”最高级,表示“非常非常重要”。
但“2”、“3”、“4”的区分度在哪里?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样的“重要程度”?决策者在进行比较时,很容易因为对这些数字的理解不一致而产生不同的判断,这会增加主观性的引入。而九标度法中,每个数字都有相对明确的含义,更容易让多个决策者在理解上达成一致。

4. 缺乏反向比较的便利性: 九标度法允许使用倒数来表示反向比较。例如,如果A比B重要程度是3,那么B比A重要程度就是1/3。这在矩阵填写的过程中非常方便,可以保证矩阵的对称性($a_{ij} = 1/a_{ji}$)。如果只用15,你很难自然地表示反向比较,除非你再引入负数或者其他符号,这又增加了复杂性。

那有没有15标度法的变种呢?

在某些简化或非标准的层次分析法的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使用15标度的情况。通常,这是一种牺牲精度换取易用性的做法,特别是在教学演示、或者面对一些非常简单、且决策者对重要程度感知差异不大的场景。

如果确实需要使用15标度,可以尝试对其赋予更明确的含义,例如:

1: 同等重要
2: 略微重要
3: 一般重要
4: 比较重要
5: 非常重要

但是,即便如此,你仍然会遇到上面提到的信息损失和一致性检验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在报告中明确说明使用的是简化的15标度法,并解释其含义,同时要对最终结果的精确度有心理准备。更严谨的做法是,在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遵循经典的九标度法。

总结一下:

在标准的、严谨的层次分析法中,不建议单纯使用15这五个数字来表示两两比较的重要程度。原因是这种标度区间太窄,信息损失大,可能导致计算出的权重不准确,并且难以满足一致性检验的要求,标度的含义也相对模糊。

更推荐的做法是采用Saaty教授提出的九标度法,它提供了更精细的表达能力,并且在数学上具有良好的支持,能够更科学、更准确地反映决策者的判断,并进行有效的权重计算。如果你确实因为某些原因需要简化,务必谨慎使用,明确标度含义,并认识到其局限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啊…但是最后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如下图ahp的作者Satty那段说的:

ahp本来就不是特别严谨的数学方法,太纠结于这些意义不是很大。

原书: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三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决策工具,它能够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更易于管理的子问题,并通过两两比较来量化各要素的重要性,最终得出最优方案。在建立判断矩阵这一关键步骤时,你提出的关于使用15数字表示两两比较重要程度的问题,答案是:.............
  • 回答
    关于“数学建模中层次分析法(AHP)很low”这个说法,其实并非是绝对的定论,更多的是一种在特定场景下,对于其局限性和适用性的评价。我理解你想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以及背后的原因。我们来细致地聊聊这个话题,就像几个做建模的朋友坐下来分析一样。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low”并不是说AHP完全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数学建模中评价类问题的一些核心操作和方法论。简单来说,“只给了标准化后的数据,就不能用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 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但确实指出了这两种方法在处理标准化数据时需要注意的某些关键点。为了说清楚这一点,我们得把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这两种方法都拆开来好好.............
  • 回答
    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中,判断矩阵是核心工具,它用来量化我们对不同因素重要性或偏好的判断。当我们构建一个判断矩阵时,“前者”和“后者”的概念至关重要,它们决定了矩阵的结构以及我们如何解读其中的数值。要理解“前者”和“后者”,我们得先回到判断矩阵.............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如何将问卷中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打分,转化为层次分析法(AHP)中构建判断矩阵的依据。这是一个很实际的操作问题,我们一步一步来捋清楚。首先,要明确一点:问卷中“010的相对重要性打分”和 AHP 的“两两比较矩阵”在表达形式上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量化指标之间的相对优劣关.............
  • 回答
    处理多个专家在层次分析法(AHP)中使用九级标度进行打分,除了最常见的加权平均法之外,确实还有不少更深入和有意思的处理方式。这些方法往往能更全面地反映专家群体的意见分布、一致性程度,甚至能发掘出专家之间潜在的分歧点和共识点。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几种除加权平均之外的处理多个专家评分的方法,力求内容详实,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关键,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层次分析法(AHP)在实际应用中,确实会出现我们直观感觉上“应该更重要”的那个元素,最终计算出来的权重反而不高,反之亦然。这背后其实涉及到 AHP 的几个核心逻辑和计算过程。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让你彻底明白其中的原因。首先,咱们得明确 AHP 的核心目.............
  • 回答
    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在决策过程中,常常会使用到三角模糊数来表示判断矩阵中的元素。这些三角模糊数并非简单的数值,而是蕴含着更深层的含义,反映了决策者在进行比较时所带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理解这些三角模糊数的具体含义,对于.............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层次分析法(AHP)在权重赋值和判断矩阵处理方面的细节。 1. 权重赋值:从最高层到最底层,自上而下的逻辑推演在AHP中,权重赋值是按照层次结构从最高层(目标层)开始,逐层向下进行的。这是一种基于逻辑和重要性递减的推演过程。为什么是自顶向下? 明确根本标准: 首先,你需要非常清晰.............
  • 回答
    层次分析法(AHP)和聚类分析法是两种在决策和数据分析领域都非常重要的方法,但它们解决问题的侧重点和实现路径截然不同。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区分它们:1. 目标与核心问题: 层次分析法 (AHP) 的核心目标是解决“如何选择最佳方案”或“如何对不同方案进行排序”的问题。 它关注的是在多个影.............
  • 回答
    好的,没问题!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确实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决策工具,尤其在处理多个评价指标和方案时,能够系统地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下面我来详细讲讲如何用它来应对你提出的这四道题。我会尽量把每一步都说透,并且用一种非常自然、不生硬的语言来解释,.............
  • 回答
    没问题,别急!层次分析法(AHP)听起来有点吓人,但拆解开来,其实是一个非常有逻辑和条理的决策工具。我们一步一步来,保证你弄懂!首先,我们得明白层次分析法到底是个啥玩意儿。想象一下,你要买个新手机。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品牌?价格?拍照效果?续航能力?还是外观设计?可能还有很多很多。而你要在这些因素中权.............
  • 回答
    说到迈实ahp层次分析法软件,它在决策支持领域确实有其独到之处,用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它不是那种“一看就会,一用就废”的工具。它的技术优势,如果非要细说,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首先,易用性是它最直观的优势。很多做决策分析的朋友,特别是那些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面对复杂的分析模型时常常望而却步。迈.............
  • 回答
    当然可以!将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Entropy Weight Method)结合起来,用AHP求一级指标权重,用熵值法求二级指标权重,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实用的组合方法,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得到更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下面我将详细讲解如何操作,并尽可能地说明其中的逻辑和注意事项,让你一看就懂.............
  • 回答
    多份问卷数据整合:从原始数据到最终判断矩阵的AHP处理流程在应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决策分析时,收集到的多份专家或评估者的问卷数据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然而,原始的问卷数据往往是分散的、多角度的,需要经过一系列严谨的处理才能整合成最终的判断矩阵。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一转化过程,旨在为研究者提供清晰的指.............
  • 回答
    Super Decisions (AHP): 你的决策难题终结者你是不是经常被复杂的问题弄得焦头烂额?是不是在面对多个选择时,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哪个才是最优解?别担心,今天我要给你介绍一款强大的工具,它能系统地帮你梳理思路,理清头绪,最终做出明智的决策。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 Super Dec.............
  • 回答
    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分析法(AHP)都是常用的工具,但它们在复杂度和适用性上有所不同。如果追求“简单”作为首要标准,那么层次分析法(AHP)通常被认为更简单一些。下面我们来详细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帮助你理解为什么AHP在简单性上更胜一筹: 层次分析法(AHP)——直观、易于理.............
  • 回答
    关于用多层自组织特征神经网络(MLSOM)来替代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决策分析的研究和实践,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方向。两者都旨在处理复杂的多准则决策问题,但它们的内在机制和适用场景有所不同。下面我将详细探讨这个问题,并指出在尝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MLSOM与AHP的核心差异与潜在结合.............
  • 回答
    关于粤赣高速城南互通桥梁断裂事故,在没有官方详细的事故调查报告和技术分析之前,我们只能根据公开的新闻资料和桥梁结构的一般性知识进行推测和分析。请注意,以下分析并非最终结论,仅为基于现有信息的桥梁结构角度的探讨。一、 事故概述与关键信息提取首先,我们需要回顾新闻报道中提及的关键信息: 事故地点: .............
  • 回答
    针对“大三女孩疑因租房纠纷服毒身亡,房东发长文回应称‘是她先骂我的,不会道歉’”这一事件,从法律层面进行详细分析,需要考量多个方面,并区分不同法律责任的可能性。核心法律问题:1. 房东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女孩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难判断的问题。房东的“不会道歉”言论本身不构成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