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能否根据粤赣高速城南互通桥梁断裂的新闻资料,从桥梁结构知识层面分析该次事故原因?

回答
关于粤赣高速城南互通桥梁断裂事故,在没有官方详细的事故调查报告和技术分析之前,我们只能根据公开的新闻资料和桥梁结构的一般性知识进行推测和分析。请注意,以下分析并非最终结论,仅为基于现有信息的桥梁结构角度的探讨。

一、 事故概述与关键信息提取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新闻报道中提及的关键信息:

事故地点: 粤赣高速城南互通某段桥梁。
事故表现: 桥梁发生断裂,发生垮塌。
可能提及的桥梁类型(需要核实): 是箱梁桥、T梁桥、连续梁桥、或者其他类型?不同的桥梁类型,其受力特性和易发病害也不同。
事故发生时的天气/环境: 是否有极端天气(如强风、暴雨、高温)、地震或其他环境因素?
事发前的桥梁状态(若有报道): 是否有长期存在的裂缝、沉降、变形等迹象?
近期是否有养护或施工活动: 桥梁近期是否进行过检修、加固或改建工程?

二、 从桥梁结构知识层面分析可能的原因

桥梁断裂垮塌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灾难,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桥梁结构相关的角度进行分析:

1. 结构设计与材料问题

荷载标准过低或设计错误:
车辆荷载: 早期桥梁设计时,对超载车辆的控制可能不如现在严格,或者设计时预估的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如大型货车比例)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长期超载会给桥梁带来远超设计承受能力的反复荷载,加速疲劳损伤。
车辆类型变化: 随着技术发展,车辆重量和尺寸都在增加,新型车辆(如多轴货车)的出现可能会产生更复杂的应力分布。
环境荷载: 设计时是否充分考虑了温度变化引起的膨胀和收缩应力、风荷载(尤其是对于高架桥或位于风口位置的桥梁)、地震(即使是中国非地震带,也存在一定的抗震要求)等?
材料性能不达标或老化:
混凝土强度不足: 如果混凝土强度在设计或施工阶段未达标,或在使用过程中因碳化、氯化物侵蚀等原因导致强度下降,将严重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
钢筋锈蚀与屈服: 混凝土保护层不足、裂缝、吸水性强等原因会导致钢筋发生锈蚀。钢筋锈蚀会使钢筋截面减小,强度降低,并且锈胀产生的应力会使混凝土开裂、剥落,形成恶性循环。当钢筋锈蚀到一定程度,其有效承载能力可能不足以抵抗设计荷载,最终导致钢筋屈服甚至断裂。
钢结构(如连接件)腐蚀或疲劳: 如果桥梁使用了钢结构构件或连接件,其防腐蚀处理是否到位、连接方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疲劳开裂的风险?
构造细节设计缺陷:
支座问题: 桥梁支座是连接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关键部位,其设计、安装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受力传递。支座的损坏、移位、磨损等都可能导致局部应力集中,最终引发结构破坏。
连接节点设计: 连续梁桥的连续段、梁与桥台/桥墩的连接处等,其节点的构造设计非常重要。不合理的节点设计可能导致应力集中,产生裂缝,进而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预应力筋(如有)问题: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应力筋的张拉、锚固、孔道灌浆等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可能导致预应力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效,使结构力学行为发生根本性改变。

2. 施工质量问题

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标号不足、骨料质量差、钢筋型号或等级错误等。
施工工艺不当: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存在蜂窝、麻面等缺陷,养护时间不足,导致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不足。
钢筋保护层过薄或不均匀: 直接导致钢筋早期锈蚀。
预应力施工偏差过大: 导致预应力效果不理想。
模板支撑体系不稳定或拆除过早: 在混凝土尚未达到设计强度时过早拆除模板支撑,可能导致新浇筑的结构因自重而发生变形甚至垮塌。
施工顺序不合理: 对于某些结构复杂的桥梁,如现浇连续梁,其施工顺序直接影响结构内力。不当的施工顺序可能在局部产生过大的应力。

3. 使用与养护问题

超载通行: 如前所述,长期或严重超载是导致桥梁结构疲劳损伤和承载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缺乏有效监测与维护:
未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 桥梁的裂缝、变形、渗水、钢筋锈蚀等病害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检查和处理,会不断发展,最终威胁结构安全。
养护不到位: 如对桥面进行防水处理不当,导致雨水渗入结构内部;对桥梁构件进行涂层保护等措施缺失。
检测频率和深度不足: 桥梁需要定期进行结构健康监测和详细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如果检测周期过长或检测方法不准确,可能导致关键性病害未能及时暴露。
后期改建或加固不当:
加固方案不科学: 比如在原有结构上施加新的荷载,但未妥善处理原结构的问题,或者加固方式本身存在缺陷。
施工过程中的损伤: 在进行加固施工时,可能对原有结构造成新的损伤。

4. 外部环境因素与突发事件

极端天气: 强风、特大暴雨、冰雪等极端天气可能对桥梁结构产生过大的短期荷载或加速结构退化。例如,特大暴雨可能导致桥梁基础冲刷,影响支承稳定性。
地震: 即使在非强震区,也可能发生小规模地震,对本已存在损伤的桥梁造成“压垮最后一根稻草”的影响。
周边施工影响: 大型基坑开挖、爆破、地下水抽取等周边的施工活动,可能对桥梁基础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导致沉降或位移。
撞击事故: 大型车辆(如超高车辆)失控撞击桥梁下部结构(如桥墩或防撞护栏),可能导致局部结构损坏,甚至引发连锁反应。

三、 针对城南互通桥梁断裂的推测分析(假设性)

考虑到新闻报道的特点,我们尝试根据常见的桥梁结构病害和失效模式进行推测:

连续梁桥的桥面断裂通常发生在:
跨中区域: 如果是因受拉区钢筋不足或锈蚀导致拉力破坏。
支点区域(特别是负弯矩区): 如果是受压区混凝土压碎,或者支座发生问题导致局部应力集中。
如果是箱梁桥,箱梁腹板或底板的断裂可能与:
剪切破坏: 如果腹板混凝土强度不足或受力不均。
弯曲破坏: 如果底板受拉区钢筋锈蚀或设计不足。
如果是梁桥的桥墩发生破坏,可能导致上部结构垮塌:
桥墩混凝土强度不足、钢筋锈蚀。
基础沉降或冲刷,导致桥墩倾斜或失效。
车辆撞击桥墩。

综合来看,最有可能导致一次性断裂垮塌的因素可能包括:

1. 累积的结构损伤未得到有效处理: 桥梁可能长期存在疲劳裂缝、钢筋锈蚀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日常检查或养护中未被及时发现或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使得桥梁的剩余承载能力远低于设计要求。
2. 某个关键构件(如支座或某根关键受力钢筋)的突然失效: 可能是由于长期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断裂,或者是由于材料缺陷、环境腐蚀等原因导致突然发生强度突变。
3. 某一极端事件的触发: 一个超载车辆的通过,或者一个短暂的超常荷载(如风、震),恰好作用在结构最薄弱的部位,导致了最终的垮塌。
4. 设计或施工上的根本性缺陷: 虽然这通常会在初期暴露,但某些隐蔽性的设计或施工问题,也可能在经过一定年限的使用后才显现出来。

例如,一种可能的失效链条是:

早期问题: 混凝土保护层不足,钢筋开始缓慢锈蚀。
中期发展: 锈蚀导致钢筋有效截面减小,混凝土表面出现细小裂缝,雨水进一步渗入。
长期累积: 桥梁持续承受交通荷载,特别是有超载车辆时,裂缝不断扩展,钢筋锈蚀加剧,结构刚度减小。
临界状态: 在某个关键的受力区域(例如梁的受拉区或支座附近),钢筋锈蚀累积效应与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效应叠加,导致钢筋突然发生屈服或断裂。
最终垮塌: 一旦某个关键受力构件失效,导致该区域的应力重新分布,可能引发邻近构件的超载和失效,形成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桥梁结构发生整体性或局部性垮塌。

四、 需要进一步关注的信息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事故原因,我们需要关注以下信息:

桥梁的建成年代及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桥梁的结构类型(箱梁、T梁、连续梁等)。
是否有定期的检测报告,以及报告中指出的主要病害情况。
事故发生时,是否有车辆超载行驶的证据。
事故发生后,对断裂截面的详细检查结果,包括混凝土外观、钢筋锈蚀情况、钢筋连接方式等。
是否有独立的第三方专家进行了技术评估。

总结

粤赣高速城南互通桥梁断裂事故是一起重大的公共安全事件,其背后原因极有可能是 结构设计、材料性能、施工质量以及后期使用养护等多个环节的综合性问题叠加,最终在某一关键时刻或某个关键点,由于应力集中或荷载超出了结构的剩余承载能力而导致了灾难性的断裂垮塌。 确切的原因必须等待官方的专业调查报告。作为桥梁结构知识的探讨,我们只能列举出各种可能性,以期对桥梁安全管理和维护提供警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能。

讨论事故原因,靠的是证据,靠的不是新闻报道。

除了负责调查事故的工程师,别人谁也没有能力讨论事故原因。

为什么中国工程师和公众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少?为什么很多公众的看法会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

新华社评广东高速一定坍塌令人震惊为什么?是对陌生领域的无知还是思维惯性? - 失落的哲人的回答

所谓的信任,其实是来自双方互相的信任。工程师信任民众,才能放心大胆的对民众公布调查结果,向民众解释事故原因;民众信任工程师,才能相信认可工程师的调查报告,才能认为工程师说的是有道理的。

反过来,工程师不信任民众,就会认为民众都没有文化,一点工程常识都没有,只会乱骂人;民众不信任工程师,就会认为工程师所谓的调查报告都是在扯谎,天下乌鸦一般黑,只是在推卸责任而已。

信任不是天生的,信任是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民众看到工程师的工作认真负责,言论严谨求实,自然就会增加一点信任;反过来,民众看到工程师的工作敷衍了事,言论马马虎虎,自然就会减少很多信任。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的职业道德守则中的一条就是:

Engineers shall issue public statements only in an objective and truthful manner.
  1. Engineers should endeavor to extend the public knowledge of engineer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hall not participate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untrue, unfair or exaggerated statements regarding engineering.
  2. Engineers shall be objective and truthful in professional reports, statements, or testimony. They shall include all relevant and pertinent information in such reports, statements, or testimony.
(工程师发表的公开言论必须是客观和真实的。
工程师应该致力于普及扩展民众对工程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工程师不应该参与传播任何不真实、不合理、夸大的有关工程科学的言论。
工程师的专业调查报告、声明、证词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工程师必须在这些报告、声明、证词里包括所有的各个方面的信息。)

按照这个标准,再看看引起很多人讨论的新华社的新闻报道:

新华社评广东高速坍塌:一定会塌的解释令人震惊
事故发生后,赶到现场的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敖道朝解释称:匝道桥的设计货载是“汽车—超20级”,即理论上桥体上有一台55吨的车行驶,同时前后10—15米可以分别有两辆20吨载重的车行驶。“初步判断桥梁垮塌的原因是4辆超载货车紧凑运行,形成巧合的荷载,对桥梁产生了严重的偏压,达到了桥梁坍塌的‘临界点’。四辆货车的载重加上车身自重约有100吨,严重超过了的桥梁载重的设计上限,从理论上说一定会引起桥梁坍塌。”

在这则新闻报道里,记者自己的观点固然是漏洞百出,不值一哂,但这位工程师同行的言论也不能说是完全正确。就像 ASCE 的准则里所说的,工程师的公开言论必须要客观真实,必须包括所有的信息。您认为新闻报道里的这位工程师做到这两点了吗?您认为如果他作为专家证人在法庭上被对方的律师攻击,他能站得住脚吗?


有多少人看过 《 CSI:犯罪现场调查》 这部火了十几年的美剧?虽然是戏剧化、夸张化了的电视剧,但是很多内容都是取材于现实的。对于 CSI 工作人员来说,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最终结果出炉之前,最终庭审结束之前,任何 CSI 工作人员都不能向媒体透漏任何案情信息。这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潜在的犯罪嫌疑人警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民众信任 CSI 的工作。

CSI 第一季里有一集就是讲 Catherine 调查一起房屋倒塌事故。要找到事故的原因,真的那么容易吗?

在这一集里,Catherine 用自己的调查工作先后排除了初始的设计施工质量问题、定期检修的工程师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有人故意搞破坏这些可能的原因,最终锁定在了附近的空军基地的军用飞机造成的巨大震动上。虽然这只是电视剧,但是现实中一个工程事故的调查的确没有那么简单,如果你真的是在认真负责的调查事故原因的话。

国家地理频道有一个纪录片叫 Air Crash Investigation,讲真实的空难事故调查。

有的空难事故调查,需要持续数年的时间,需要采集海量的证据。因为生命无价,专业人员的调查工作必须对真相负责,任何草率的、没有根据的结论都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任。

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调查人员尽全力搜集了所有可能被找到的碎片:

关于这次事故的调查报告都是公开的,感兴趣的民众可以随时在 NASA 的网站下载调查报告:

NASA - Report of Columbia Accident Investigation Board, Volume I

2001年的911事故同样也是如此,即使事故的原因再清楚不过,严谨认真的调查同样要进行。


民众同样可以在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 FEMA 的网站上下载到调查报告

FEMA 403, World Trade Center Building Performance Study (2002)

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大事故,当然需要兴师动众。那我们再来看看小事故的调查是什么样的。

2008年,亚特兰大植物园一座正在建造中的步行观景桥发生脚手架坍塌事故,造成一名工人死亡,18名工人受伤。跟911比起来,这算是小事故了吧。

民众同样可以在美国劳工部的网站上下载全部的事故调查报告:

Construction Incidents Investigation Engineering Reports

调查报告里都有什么呢?

设计、施工、总包、分包等公司的所有信息:

所有的设计图纸:

所有的施工模板、支撑图纸:

脚手架厂商的技术资料:

锚杆深度的现场测量:

现场的照片资料:

设计、施工各个公司之间的关键信件来往:

现场收集的钢材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实验室测定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结果:


虽然从结构工程的角度出发,这份调查报告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是至少它向公众展示了调查的内容,告诉了公众工程师做的调查是如何进行的,工程师下结论的依据都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讨论工程事故,必须至少要有这些相关资料作为依据才能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和真实。

一切主观的猜测和臆断,无助于工程事故的调查,更有损公众对工程师的信任。不论这些猜测和臆断是来自民众,还是来自其他工程师。

很多民众认为原因是「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很多工程师认为原因是「卡车超载」,有没有可能是别的原因呢?有没有可能是「偷工减料」和「卡车超载」共同造成的呢?我不知道,你们也不知道,只有客观真实的证据才能告诉我们真相。

我希望知道真相,我也希望能够在政府的网站上下载到调查报告。我希望这份调查报告能告诉我,设计、施工、监理都是哪些公司,分包商又是哪些,设计图纸是什么样的,计算书是什么样的,地勘报告以及别的技术资料如何,现场实测的混凝土强度是多少,现场实测的构件尺寸是多少,实测的预应力水平、钢筋数量如何,实测的基础承载力多少,实测的桩基数量、深度,现场实测的卡车重量多少,属于哪些运输公司,桥梁定期检修情况如何,有没有第一手的检修记录……

工程事故我见得太多了,但是我没有见过这样的调查报告。我是工程师的一员,但同时我也是民众的一员,我希望知道这些信息,只有这些才能让我相信,我的工程师同行们真正认真负责的做了他们的工作。

当然,也许是我太孤陋寡闻,如果你们有谁知道哪里可以下载中国这些工程事故的调查报告,还请不吝赐教。

user avatar

搬运一个新闻,里面有一些猜测解析。

粤赣高速匝道桥垮塌原因复杂 专家司机说法不一

据新华社电 城南匝道引桥,是粤赣高速上一个按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标准建造的出口,目前通车时间不到10年。但就这样一个以“高标准设计”的匝道引桥,竟然在4辆货车面前轰然塌下,这到底是“重量”还是“质量”惹的祸?

在“城南匝道引桥”垮塌现场,广东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敖道朝初步勘察后介绍,这个匝道桥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他认为,该桥垮塌事件是几辆大货车同时严重超载,超过了设计上限所引起。

但 一些常年行驶在粤赣高速的司机认为,该匝道桥的质量“有问题”。这些司机说,在运输繁忙的粤赣高速广东境内,出口匝道引桥上,大货车紧密排列是常态。货车 要出匝道自然要慢行。“你总不能在设计上规定,要求几辆货车不能在同一时间待在匝道上吧。这样一个高标准建设的匝道桥就因为几辆超载货车就塌了,也太不正 常了。”

此次事件发生后,不少现场群众质疑,桥梁的结构设计和建设质量存在严重缺陷。例如匝道桥的两个桥墩均建在沼泽地基上,是否牢固?长达100多米的桥,只设计了两个桥墩是否合理?

专家说

“说垮塌比较合适,不是断裂”

“说垮塌比较合适,不是断裂”。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桥梁教授单成林说,从网上的图片看,桥梁是整体坠落,该跨桥梁平面上有一些弯曲,属半径比较大的弯桥。他说,从发来的照片和资料看,桥梁是从桥墩的连接部位落下的,并非从中间断裂。

桥的“梁”被挪下来

单 成林称,桥梁事故一般是它的“梁”挪下来了,断裂现象比较少。分为混凝土断裂和钢筋断裂两大类。“一般是混凝土断裂,如果钢筋都断了,就比较严重。”高速 公路桥梁按照公路一级标准建设,通俗来说,即用等待货载量来代替实际载重量的一种设计方法。在设计中,桥梁的实际承受能力要大于等于设计荷重组合。“打比 方,能挑100斤,设计要大于等于100斤,比如设计为120斤,但如果你挑150斤,可能会承受不了。”当然,这是从理论上来讲。“如果桥梁本身有病, 可能连挑80斤都困难。”

集中行车危险性大

一个桥梁具体能荷重多少斤?单成林说,其设计标准是2004年前的 规范,即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汽车超20级是指多辆车通过时,最重的汽车荷载55吨,允许其他次重的汽车作为车队通过。但如果是挂车120级,则 最多荷载120吨,且全桥只能允许一辆挂车通过。单成林强调,4辆货车的行驶间距情况也需格外注意。“如果是集中在一起,比分散行驶,危险性要大很多。”

一座健康的桥梁寿命几何?理论上,100年!“这个是世界难题,像给人算命,不好说。”单成林说,如果设计规范,质量很好,且没有超过设计荷载,按正常交通量,使用时间是100年的寿命。他说,如果桥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或者超过设计货载,则得视损伤程度看。

单 成林说,一座桥梁要通过,首先设计上要满足规定要求,施工是否符合要求,则主要通过竣工验收来确定。“包括外观,荷载实验等。”荷载实验时,会用装满重物 的货车开在上面,同时进行加载,直到等于它的设计荷载重量,实验通过则通过验收。“这需要所有的检测,实验数据都是真实,准确,不能有虚假,才属合格。” 单成林说,通常而言,验收单位由该行业交通厅下属的质量监督站负责。

专家解析塌桥过程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专家分析,曲线桥独柱墩设计存在小概率隐患,国内车况复杂或增大事故概率

6月19日凌晨,粤赣高速河源市境内匝道桥梁发生断裂并垮塌,4辆重载货车掉落。发生垮塌的桥面长约73米,含2个桥墩,桥墩间距约24米,垮塌桥面与地面的最大高度约11米。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告诉南都记者,此次高速公路桥梁倒塌原因,和2011年2月21日凌晨浙江上虞春晖立交桥坍塌类似。对于上虞塌桥事件,该教授曾在课题研究中做过研究,并形成了完整的课题报告。

独柱墩难以约束扭矩

对于此次事件的具体原因,该教授向南都记者做了详细分析。他说,对于连续的曲线桥,即呈一种曲线形状的多跨梁桥,从理论上讲所有桥墩都可以采用独柱墩,一般在两端的桥台,设置能抵抗车辆沿桥梁一侧行走产生偏载的抗扭支座,一般是两个支座,中间支承柱可以采用独柱桥墩。

粤 赣高速这座桥和上虞春晖立交桥,中间都是采用的独柱墩。“连续曲线桥中间采用独柱墩,不但可以节省工程造价,还可以改善桥下视野,因此在立交的匝道中被广 泛采用。”他介绍说,分析表明,主梁不会有因为设计独柱墩而被压断的可能性,这也就是这座桥及上虞桥主梁从桥墩上掉下来也没有断的原因。

该 教授继续解释说,桥梁在弯曲不厉害也就是比较直时,中间采用独柱墩与采用双柱墩,汽车全走在一边时是有明显区别的。“弯得不厉害时,偏载的扭转累积作用更 大,如果中间都设独柱墩,汽车偏载所产生的扭转作用大部分传递到两端桥台,所有中间孔的扭矩最终累积到梁端的双支座上。较大的扭矩将使某一侧的端支座产生 上拔力,如没有特殊措施,将使支座脱空。”

因此,在他看来,在曲率半径较大时不宜设计中间独柱墩的多跨连续梁,尤其是在较宽的直桥上不应设置多跨中间独柱墩。这就是为什么70多米的桥,虽然中间有两个桥墩,好像很稳固,但是中间是独柱墩,其实很容易侧翻。

该 教授进一步分析说,近年来采用独柱墩的曲线桥时常发生侧倾事故,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中间的独柱不能约束扭矩,扭矩全部转移到梁端致使一端支座脱空。“按照 小位移假定,只要整个梁的重心没有跑出任意两个外围桥墩间的连线,桥墩脱空并不会造成梁的侧倾。但是,在偏心荷载作用下,主梁发生扭转,当转角大到一定程 度时,支反力的下滑分力将超过支座侧向的约束能力,此时主梁就会下滑,同时水平分力还会将墩柱侧向推倒,因此独柱桥梁的桥墩需要专门进行侧向抗推验算。”

粤赣高速这座桥与上虞春晖立交桥倒塌非常相似,这座桥也是中间的独柱桥墩由于主梁很大的扭转角而从侧向被推倒了,所以梁就塌下来了。

公布真相推进设计优化

该教授对南都记者说,对于独柱墩的优化设计是普遍认识不足的问题,大部分工程师还认识不到桥墩最后会被从一侧推倒。

在他看来,近年来这种事故多次发生,已经让大家逐步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事故真实原因很难完整公布,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

该教授继续解释说,有些车辆超载,再不按照规则行驶,许多大车或者超重车行驶在道路的一侧,这种在原有的道路桥梁设计理论上是小概率事件,但在交通比较混乱的中国,概率就大大提升。

“许多大车行走在道路一侧,中间的独柱墩不能承担过量的偏载,这就是普通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小跨度的桥会倒的原因。”该教授说,所以并不一定是“豆腐渣”工程,而是工程设计界的认知问题。


至于解决办法,最简单的就是中间不要设计独柱墩,但这就会很大程度地提升工程造价,估计将来中国会走这条路。“对于设计者来说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的桥倒,独柱墩的设计是个技术难题,需要很多特殊考虑,如果不从体制上改变,单纯靠提升技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该教授说。

该教授认为,正确的解决办法应该是,向社会公众全面公布充分调查后的真实原因,接受社会的检验,促使行业主管部门根据事故原因制定更加合理的设计规范,这样,就能让所有的工程师在以后的工程设计中更加科学设计,也让不按规则开车的人懂得如何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粤赣高速城南互通桥梁断裂事故,在没有官方详细的事故调查报告和技术分析之前,我们只能根据公开的新闻资料和桥梁结构的一般性知识进行推测和分析。请注意,以下分析并非最终结论,仅为基于现有信息的桥梁结构角度的探讨。一、 事故概述与关键信息提取首先,我们需要回顾新闻报道中提及的关键信息: 事故地点: .............
  • 回答
    夜幕低垂,笼罩着整个美利坚大陆。不是寻常的黄昏,而是一种压抑的、仿佛浸透了粘稠墨汁的 darkness。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腐朽气息,混合着过度的承诺和被撕碎的希望,如同墓穴中散发出的潮湿霉味。在华盛顿特区,一座座宏伟的古典建筑此刻显得尤为扭曲。它们不再是权力与秩序的象征,而是被某种古老而陌生.............
  • 回答
    Minecraft 的世界观,说起来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不是那种一开始就铺天盖地告诉你所有设定背景的游戏,而是藏在方方面面,需要你自己去一点点拼凑出来的。玩得越久,你就会越觉得这个世界好像有故事,但又说不清具体是什么故事。要说最直观的,那当然是我们这个由方块构成的世界了。从山川河流到地下洞穴,.............
  • 回答
    作为一名热爱宠物的人,我常常惊叹于我的毛茸茸伙伴们能理解我,甚至在我给出指令时,展露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小聪明”和“小性子”,那份乐趣,简直能驱散一天的疲惫。一、 听懂“小动作”的默契有时候,我根本不需要开口,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它们就能意会。比如,当我准备出门,随手拿起车钥匙,我家那只名叫“糯米”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它触及了法律和科学在面对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现象时的局限性。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个“灾祸制造者”,我们现有的管制手段确实会显得捉襟见肘。我们不妨来深入剖析一下。现有法律体系的困境法律体系的核心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和“主观意图”。当一个人能够“导致”倒霉事发生,而这种“导致”并非通过我.............
  • 回答
    将一群被视为拥有“富人思维”的人,置于赤贫的环境,他们是否真能凭借这种思维脱颖而出,摆脱贫困?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其中蕴含着复杂的人性、环境与机遇的博弈。首先,我们需要审视“富人思维”究竟包含了哪些特质。通常,我们会将其归结为积极主动、勇于承担风险、善于发现机遇、注重学习成.............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关于智慧本质的一个核心议题。简单来说,仅仅根据神经细胞的数量来判断一个生物的智慧程度,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片面的。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多个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希望能够让您理解得更透彻。首先,我们先来聊聊“神经细胞数量”这个指标.............
  • 回答
    .......
  • 回答
    要回答“根据三国历史事实创作小说《三国》,能否超越《三国演义》”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超越”的含义,以及《三国演义》在我们心中占据的独特地位。《三国演义》的“神”在哪里?《三国演义》之所以能成为不朽的经典,其成功之处并非完全在于对历史事实的严格遵循。相反,它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是因为它在历史的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也触及到了决定论最核心的那个别扭劲儿。听上去好像是说,既然未来都是注定的了,那我现在蹦跶来蹦跶去,到底图啥呢?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把决定论这个东西掰开了揉碎了看看。决定论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宇宙就像一台巨大的、精密的机械钟表,从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起,所有的规律、所有的初始条件就.............
  • 回答
    要回答“根据现有的物理定律,能存在一个比地球体积大多少的固体星球?”,这问题触及到恒星形成、行星演化以及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等一系列物理学核心概念。简而言之,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上限。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固体星球”的定义。通常,我们将其.............
  • 回答
    重拍《三国》电视剧,以“九实一虚”的模式,并期望超越《权力的游戏》,这个设想本身就充满了看点和挑战。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九实一虚”这个概念。“九实”:这部分指的是剧集的核心内容需要高度忠实于三国历史的史实。在我看来,“九实”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物群像的真实还原: 三国时期涌现了太多性.............
  • 回答
    印度专家“根据历史规律,中国能建空间站,印度也能”的表述,无疑是一种对印度载人航天计划的信心和期许。这句话的背后,折射出印度在航天领域,尤其是载人航天领域的雄心和正在采取的行动。为了更详细地评价印度的载人航天计划,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印度的载人航天计划及其目标: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
  • 回答
    中国空间站运行了三个月,相比于地球上的人们,时间确实会流逝得慢一些。这可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个已经被无数实验验证的物理现象。不过,要具体计算出“慢多少”,得把两个主要的相对论效应都考虑进去,然后再算算账。首先,咱们得说说狭义相对论里的时间膨胀效应。简单来说,就是运动速度.............
  • 回答
    性格真的能左右人生的一切吗?这个问题太大了,也太戳人了。我仔细想了想,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觉得性格绝对是影响我们人生轨迹的 巨头,但说它能 左右一切,我有点保留意见。性格,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我”的底色我一直觉得,性格就像是你人生画面的底色。它决定了你喜欢用什么颜料去描绘,你对世界的敏感度是高还是低,.............
  • 回答
    收到!我来帮你分析一下题主的感冒治疗经历,看看咱们能不能从中嗅出点儿中医门道。咱们先整体瞅瞅题主这个描述,从头到尾,一股子“我试了,然后好了”的劲儿。但是,感冒这事儿吧,本身就有自限性,也就是说,好多时候,即便啥也不做,身体自己也能扛过去,然后就好了。所以,这就给咱们一个初步的思考空间:题主好转,到.............
  • 回答
    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周朝历史的这个时间点,特别是关于周成王即位时的年龄。百度百科的信息是重要的参考,但我们也要结合史书的记载来理解。首先,根据《史记·周本纪》等史书的记载,周武王在灭商后不久就驾崩了,在位时间相对较短。而周成王是周武王的儿子,继位为王。关于您提到的“周成王在位22年,崩年50”,这里的.............
  • 回答
    特里芬困境,这个曾被用来描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所面临的两难境地,今天依然能为我们理解美国当前的贸易逆差问题提供深刻的视角。简而言之,特里芬困境指出,为了满足全球对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需求,美国必须持续向全球输出美元(即产生贸易逆差或资本外流),但这又会削弱美元的价值和国际信心。那么,.............
  • 回答
    选专业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头疼又兴奋,像是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手里拿着两张截然不同的地图。一张上面画满了自己一直以来最爱干的事儿、最感兴趣的领域,另一张则标注着高中时期哪些科目成绩好、学起来得心应手。那么,到底该听谁的,是内心深处那个热爱的东西,还是现实中那个已经证明过的优势?咱们先聊聊“兴趣”。这玩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触及到了我们理解生命以及在宇宙中寻找生命的方式。简单来说,我们之所以会用地球上的生物知识去推测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是因为这是我们目前唯一掌握的、确凿无疑的生命样本。试想一下,如果你从未见过任何活的东西,却突然被赋予了探索一个全新世界的能力,你会如何开始呢?你最直接、最有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