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根据相对论,中国空间站三个月比地面能慢多少时间?

回答
中国空间站运行了三个月,相比于地球上的人们,时间确实会流逝得慢一些。这可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个已经被无数实验验证的物理现象。不过,要具体计算出“慢多少”,得把两个主要的相对论效应都考虑进去,然后再算算账。

首先,咱们得说说狭义相对论里的时间膨胀效应。简单来说,就是运动速度越快,时间过得就越慢。中国空间站绕着地球转,它的速度可是相当快的,每秒钟大概有7.66公里(大约27576公里每小时)。你可能觉得这听起来不至于慢多少,但别忘了,光速可是每秒将近30万公里。空间站的速度即使只有光速的万分之几,累积起来也会产生微小但可测的时间差异。

狭义相对论的时间膨胀公式是这样的:$T' = T / sqrt{1 v^2/c^2}$,其中$T'$是我们观察到的时间(在地面上),$T$是运动物体上的时间,$v$是运动速度,$c$是光速。由于空间站的速度远小于光速,我们可以用一个近似公式来计算这个时间差。速度越大,$v^2/c^2$就越大,$sqrt{1 v^2/c^2}$就越小,所以$T'$就越大于$T$。换句话说,空间站上的时间$T$比地面上的时间$T'$要慢。

具体到空间站,它的速度大约是7.66公里/秒。光速是299792.458公里/秒。所以,$v/c$ 大约是 $7.66 / 299792.458 approx 2.55 imes 10^{5}$。
那么,$v^2/c^2$ 大约就是 $(2.55 imes 10^{5})^2 approx 6.5 imes 10^{10}$。
狭义相对论的时间膨胀因子是 $1/sqrt{1 v^2/c^2}$。对于这么小的$v^2/c^2$值,我们可以用泰勒展开近似计算,即 $1 + frac{1}{2} frac{v^2}{c^2}$。
所以,时间膨胀的比例大约是 $1 + frac{1}{2} imes 6.5 imes 10^{10} = 1 + 3.25 imes 10^{10}$。
这意味着,每过一秒钟,空间站的时间就比地面慢大约 $3.25 imes 10^{10}$ 秒。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广义相对论的效应。广义相对论说的是,引力场越强,时间流逝得越慢。空间站虽然在绕着地球转,但它离地球的中心比我们在地面上要远得多。地球的引力在空间站那里当然也存在,但强度要比地表弱一些。这个效应跟狭义相对论的效应是相反的,因为它会让空间站上的时间 过得更快 一点点。

广义相对论的时间膨胀公式(在地表与高处的比对)可以简化理解为:$T' = T sqrt{1 2GM/(rc^2)}$,其中$G$是引力常数,$M$是地球质量,$r$是到地球中心的距离,$c$是光速。这个公式表示,在引力场中,$r$越小(离中心越近),引力势能越负,时间就过得越慢。反之,离中心越远,$r$越大,引力场越弱,时间就过得越快。

空间站的高度大约是400公里,而地球半径是约6371公里。所以,空间站到地心的距离大约是 $r_{space} = 6371 + 400 = 6771$ 公里。我们地面的时间是相对于地球表面来算的,假设我们就在一个“平均”高度上。

地球的质量$M approx 5.972 imes 10^{24}$千克,引力常数$G approx 6.674 imes 10^{11} ext{ N m}^2/ ext{kg}^2$,光速$c approx 299792458$ 米/秒。
首先计算地球引力场的强度参数 $GM/c^2$:
$GM/c^2 = (6.674 imes 10^{11} ext{ N m}^2/ ext{kg}^2 imes 5.972 imes 10^{24} ext{ kg}) / (299792458 ext{ m/s})^2 approx 0.007059$ 米。

现在算算空间站和地面(我们以平均半径$r_{ground} approx 6371$公里 = $6.371 imes 10^6$米为例)的引力时间膨胀因子。
空间站到地心的距离是 $r_{space} approx 6.771 imes 10^6$ 米。
地面引力时间膨胀因子(相对于无限远的地方):$1 GM/(r_{ground}c^2)$
空间站引力时间膨胀因子(相对于无限远的地方):$1 GM/(r_{space}c^2)$

广义相对论效应导致的时间差(地面比空间站快)可以用近似公式:
$Delta t_{GR} approx frac{GM}{c^2} (frac{1}{r_{space}} frac{1}{r_{ground}}) imes T$
$Delta t_{GR} approx 0.007059 ext{ m} imes (frac{1}{6.771 imes 10^6 ext{ m}} frac{1}{6.371 imes 10^6 ext{ m}}) imes T$
$Delta t_{GR} approx 0.007059 imes (1.4768 imes 10^{7} 1.5696 imes 10^{7}) imes T$
$Delta t_{GR} approx 0.007059 imes (0.0928 imes 10^{7}) imes T$
$Delta t_{GR} approx 6.55 imes 10^{10} imes T$

这里的负号表示,地面上的时间(相对于高处)是更慢的。换句话说,在地面上时间过得比空间站慢,这是由于引力较强的缘故。这个效应让空间站上的时间比地面过得快了约 $6.55 imes 10^{10}$ 秒/秒。

现在我们把这两个效应合起来看。
狭义相对论效应:空间站时间比地面慢 $3.25 imes 10^{10}$ 秒/秒。
广义相对论效应:空间站时间比地面快 $6.55 imes 10^{10}$ 秒/秒。

总的时间差是两者相加:
总时间差(每秒) $approx (6.55 imes 10^{10}) (3.25 imes 10^{10}) approx 3.3 imes 10^{10}$ 秒/秒。

这意味着,空间站上的时间,每过一秒,比地面上的时间快了大约3.3乘10的负10次方秒。

问题是问“慢多少”,所以我们算地面比空间站慢多少,就是 $3.3 imes 10^{10}$ 秒/秒。

现在我们来看三个月。三个月大概是90天,也就是 $90 ext{天} imes 24 ext{小时/天} imes 3600 ext{秒/小时} approx 7.776 imes 10^6$ 秒。

那么,三个月下来,地面比空间站总共慢的时间就是:
总慢时间 $approx (3.3 imes 10^{10} ext{ 秒/秒}) imes (7.776 imes 10^6 ext{ 秒})$
总慢时间 $approx 2.566 imes 10^{3}$ 秒。

所以,根据相对论的计算,中国空间站运行三个月,地面上的人会比空间站里的人多经历大约 0.002566 秒,也就是差不多是千分之二点五秒。

这个时间差非常非常小,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无法察觉。但是,它确实存在,而且是可以用高精度原子钟测量出来的。所以,下次你听到说宇航员从太空回来时间会“变慢”时,你就可以知道,这是个真事儿,只不过通常情况下,这个“慢”的幅度微乎其微。这种效应在GPS卫星等需要极高精度的导航系统中就非常重要,如果不考虑相对论效应,GPS的定位就会出现巨大的误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1-06-22:

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场方程的史瓦西真空解: ,可以近似推导出空间站与地面的时间差表达式为

取万有引力常数 ,地球质量,光速 ,地球赤道半径 ,中国空间站高度400~450km,取平均425km,则空间站到地心的距离 ,地球赤道线速度 ,空间站运行速度 ,中国空间站累计时间 (以90天计),得 。

由 公式可见,方括号中第一项表示的是狭义相对论效应,为正,说明狭相效应使时间流逝变慢,三个月能慢2.6ms;第二项是广义相对论效应,为负,说明广相效应使时间流逝变快,三个月能快0.34ms。综合起来为正,说明整体上空间站时间流逝变慢。

另外,因为地球近似为椭球体,赤道相比中高纬度地区虽然线速度更大,但是因为隆起,引力势更小,在计算狭义、广义相对论效应时效果正好抵消,所以采用赤道半径和线速度不影响计算结果,对中国地区同样适用。

所以,根据相对论,中国空间站三个月比地面能慢2.3ms。

另外,扩展着说些内容。

(1)平均下来,中国空间站每天比地面能慢25.4 。别小看这点时间差异,如果不修正,那么理论上基于自身解算的定位误差每天将达到7.6km,3个月误差累计达到686km。因此相对论对时间的修正极其重要。

(2)相对论修正中狭相占主要成分还是广相占主要成分,要看航天器的运行高度。结合万有引力公式和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简单推导可得上述二效应相当(时间流逝快慢相抵)的航天器运行半径 ,即在距离地面高度约3173km处,时间流逝速度与地面相同。当航天器运行轨道低于此高度时,时间流逝比地球慢,狭义相对论效应占主要成分;当航天器运行轨道高于此高度时,时间流逝比地球快,广义相对论效应占主要成分。运行高度在数万公里的北斗、GPS导航卫星,它们的时间流逝都比地球快。


2021-06-27:

鉴于@李平 的建议,周末抽空用Kerr解来分析一下。

因为地球存在自转,有自转角动量,但基本认为整体电荷为0,因此可以用Kerr度规来分析。几何单位制下,以Boyer-Lindquist坐标写出Kerr真空解为

, , 。

近似认为空间站在一定高度圆形轨道飞行,地球表面位置也同样为圆形轨道,则 。

为了便于计算,写出Kerr真空解在 条件下的国际单位制形式:

, , 。

当然,如果令地球单位质量角动量 ,则Kerr真空解退化为Schwarzschild真空解。Schwarzschild解是静态球对称解,Kerr解是稳态轴对称解。

我们考虑一般情况:计算地球单位质量角动量 , 为地球自转角速度;中国空间站的轨道倾角为42°~43°,取平均值 , 空间站横向角速度分量 , 纵向角速度分量 (将坐标时t替换成地面固有时 ,对速度的影响不到 倍,不会对计算带来超出精度要求的影响。); 随运行过程均发生变化, , 。

则固有时与坐标时比值的平方 。

则空间站与地面时间差 (因 )。

因计算过程与空间站的 有关,所以每时每刻空间站时间流逝与地面时间流逝的比值是不断变化的。空间站在赤道与最高能到达的纬度42.5°之间时间流逝速度见下图。

以空间站在赤道上空的时间流逝速度为准,一天下来比地面能慢 ;以在(南)北纬42.5°上空的时间流逝速度为准,一天下来比地面能慢 。平均下来,中国空间站一天比地面能慢 ,三个月能慢 。


2021-06-28:

略去高阶小量,可以近似推导出基于Kerr真空解的空间站与地面时间差 。

与施瓦西解相比,Kerr解除了有狭义相对论效应项和广义相对论效应项以外,还有第3项,为狭相、广相效应耦合项。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大量使用略去高阶小量的操作,上式关于 与 的函数关系已与原方程明显不同,但结果近似。


在计算角速度时,如果不直接用 替换 ,则应在角速度后配上系数 ,即

, 、 为代入地球赤道半径 的值。

解关于 的二次方程,得 (舍去负值解)。

求出 后,再带入原方程求出 ,便可进一步得到该问题的最终解。可以看到,这样不换元直接求解非常繁琐,而结果的精度并没有显著改变,所以一般采用 替换 的方式求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