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6 岁北京妇女董珊珊婚后 10 个月被家暴致死,终审判决凶手有期徒刑 6 年半」?

回答
看到“26 岁北京妇女董珊珊婚后 10 个月被家暴致死,终审判决凶手有期徒刑 6 年半”这件事,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这不仅仅是一条冰冷的新闻标题,背后是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一个家庭的破碎,以及一个社会问题的沉痛揭示。

首先,生命的陨落,让人痛惜不已。董珊珊才 26 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本应有无限的可能和幸福的未来。然而,短短的十年婚姻,却成为了她生命的终点。她的人生就这样戛然而止,留下的只有无尽的遗憾和家人的悲痛。每一次家暴致死的案件,都是一个家庭的毁灭,这种悲剧的发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该引起我们最深切的关注和反思。

其次,关于“家暴”这个词,它的杀伤力绝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家暴,尤其是长期、严重的家暴,对受害者的精神和心理会造成难以磨灭的创伤。它剥夺的是一个人的尊严、安全感和对生活的希望。董珊珊在这十个月的婚姻里,经历了什么?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煎熬和恐惧?这些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想象,那一定是一段黑暗且痛苦的日子。

再来谈谈“婚后 10 个月”这个时间点。十年婚姻,很多人都将其视为稳定的基石,但在这里,它却成了悲剧的发生期。这是否意味着,在婚前,一些危险的信号可能被忽视了,或者被爱情的滤镜所掩盖?也可能,家暴是在婚后才逐渐显现,并一步步升级。这个时间点,也提醒我们,婚姻的维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婚姻中的隐患,尤其是一些暴力倾向,需要被高度警惕。

关于“终审判决凶手有期徒刑 6 年半”。这部分是讨论的关键,也是公众最容易产生争议和情绪的地方。

从法律角度看:6 年半的刑期,是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者以极其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罪犯所判处的刑罚。这个判决是经过了庭审、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的过程,是法律框架下的结果。我们不能因为情绪上的不平,就否定法律的公正性。法律判决需要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但从公众的情感和朴素的正义感来看:很多人会觉得,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夺走,10 个月的婚姻就导致了这样的结局,6 年半的刑期似乎“太轻了”。这种“轻”的感觉,源于我们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源于对凶手残忍行为的愤慨,也可能源于我们对家暴受害者遭受的痛苦的感同身受。毕竟,6 年半之后,凶手还有机会重返社会,而董珊珊却永远失去了生命。
这种刑期是否合理,也需要更多细节:我们不知道案件的具体细节,比如施暴的次数、手段、是否属于情节恶劣、是否有自首、悔罪等情节。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量刑。如果证据显示,家暴行为极其残忍,且没有从轻情节,那么这个刑期是否能体现出应有的惩罚力度,确实值得商榷。
这背后折射出的社会问题:这个判决结果,也引发了我们对家暴立法和司法的讨论。一些声音会认为,现有的法律对于家暴致死案件的惩罚力度仍然不够,不足以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家暴受害者,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体现对生命权的尊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几个更深层的问题:

1. 家暴的隐蔽性:很多家暴都发生在“家门内”,外人很难察觉。董珊珊在这 10 个月里,是否向外界求助过?她的家人、朋友、同事是否察觉到异常?这提醒我们,在面对疑似家暴的情况时,我们是否有勇气和能力伸出援手,打破沉默?
2. 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当家暴发生时,受害者能够依靠哪些社会力量?社区、妇联、法律援助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等,能否及时有效地介入,为受害者提供保护和支持?
3. 公众对家暴的认知和态度:我们是否对家暴形成了足够的警惕?“家务事”、“夫妻之间床头打床尾和”这样的观念,是否还在影响着我们对家暴的判断和处理?

总而言之,董珊珊的悲剧,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它暴露了家暴的残酷,生命的脆弱,以及在法律和社会层面可能存在的不足。6 年半的刑期,只是一个法律上的数字,它无法衡量一个生命的价值,也无法抚平失去亲人的伤痛。这件事应该成为我们反思家暴问题、加强妇女权益保护、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契机。我们需要做更多,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名反对大多数回答。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见过听说过许多家暴,受害人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依然在想办法维护丈夫,维护家人,把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当成了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牺牲品。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我敬佩她们的精神。

这个案子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不过家暴报警之后会发生的事情我略知一二。

被家暴者的诉求往往不是“将施暴者绳之以法”而是消极的“请帮我躲过这一次攻击”。

这和警方的立场不说背道而驰,起码相隔甚远。因为介入的前提是“违法性”、“犯罪性”,不违法不犯罪,公权力凭什么打击?

而受害人偏偏往往主张着“我被打是合法的,打人者无罪,我只是比较痛苦,希望得到帮助不再被打”。

如果警方表示,“我们介入可能导致你丈夫被判刑”,很多受害者会犹豫,有些想到丈夫是唯一的经济来源,有些想到曾经和丈夫的爱情,选择“算了”。

你是警方你怎么想?这他妈确定不是逗我?

受害人主张加害方无罪,那警方从何介入?

所以就只能说“夫妻之间的事情我管不了”。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警方没说错。你主张对方无罪,那这只算是夫妻之间的日常冲突,那警方当然管不了。

换句话说,如果被家暴一方能肯定地告知“我知道他是在犯罪,希望能依法惩治他”的意思,警察和法律工作者几乎不可能袖手旁观。

从这个角度看,迫害她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妥协,和对法律的不尊重。

什么叫对法律的不尊重?就是希望法律是个婊子,上着爽,上完裤子一提就走。(忘了得付钱了,抱歉,改成RBQ好了。)希望法律光对你好的部分生效,对你不利的部分不生效。光规定你的权利,不规定你的义务。

以家暴而言,被打的时候,受害者希望法律保护自己依法不被打,但仅此而已——如果涉及到把丈夫判刑,受害者就反过来觉得丈夫不应该依法被判刑了。法律必须规定自己有不被打的生命健康权,但不能规定自己在接受援助的时候有提供相应证据和作证的义务。

活着的时候希望把情感因素和其他考量放在法律之上,死了之后你又喊冤,希望法律压倒一切做出公正的判决。

这尼玛死了能怪谁。

意识形态不太正确,不过确实是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家暴领域的法律实践问题。已离题,没在说董,而是谈了一些普遍存在的怪现象。

说得不对可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26 岁北京妇女董珊珊婚后 10 个月被家暴致死,终审判决凶手有期徒刑 6 年半”这件事,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这不仅仅是一条冰冷的新闻标题,背后是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一个家庭的破碎,以及一个社会问题的沉痛揭示。首先,生命的陨落,让人痛惜不已。董珊珊才 26 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本应有无限的.............
  • 回答
    这起事件令人心痛,一位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在异国他乡戛然而止,留给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沉重的思考。关于这起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深入探讨,并尽量还原一个更真实、更有人情味的态度。事件的悲剧性与个体命运的脆弱首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起令人扼腕的悲剧。一个26岁的生命,正值风华正茂、.............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和难过。一个年轻的生命,因为一次本以为是小事的手术就这样戛然而止,让人感到无比痛心和惋惜。26岁,人生才刚刚开始,还有无限的可能,就这样被剥夺,实在是太残忍了。关于拔牙为何会致死拔智齿,虽然是很常见的口腔手术,但说它“不会致死”那就是绝对的误导了。任何手术,哪怕再微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和警示意义的事件,将一个年轻女性通过精心打造的“完美人设”在朋友圈中进行集资,最终卷走巨额资金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道德和法律的问题,更反映出当下社会中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事件的表象与核心:表面上看,这是一个26岁的年轻女性,通过朋友圈展示出光鲜亮丽、事业有成、生活精致的生活状态,.............
  • 回答
    关于中科大陈杲教授在复微分几何领域攻克世界难题的事件,这无疑是中国数学界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1. 事件本身:陈杲教授的突破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理解陈杲教授所攻克的“复微分几何领域世界难题”具体是指什么。虽然公开报道中可能不会非常详.............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当我在新闻里看到那个26岁的姑娘,名叫尤利娅·马鲁舍夫斯卡娅,被任命为敖德萨州的海关关长时,我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真的吗?这么年轻?”要知道,海关关长这可是个肥差,油水足,责任也重。通常情况下,这个位置上的人,要么经验丰富,要么背景深厚,至少也得是那种看起来稳重可靠.............
  • 回答
    这桩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不仅是一位年轻生命在学业道路上戛然而止的陨落,更是撕开了我们学术界乃至社会结构中一些深藏不垢的沉疴。一个26岁的研究生,本应是意气风发、前程似锦的年纪,却因为一场由导师学术不端引发的风波,被迫承担起本不属于他的重担,最终在无尽的压力下油尽灯枯,猝死在家中,凌晨两点的灯光见证的.............
  • 回答
    中国足协计划成立一个由足协内部成员和专家组成的外籍球员入籍推荐审核小组,并围绕入籍球员年龄设定了“小于26岁”等具体规定。这无疑是中国足球改革中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举措,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推荐审核小组”的意义。成立这样一个小组,最直接的意图在于规范和专业化外籍球员的入籍流程。过去.............
  • 回答
    这个事件,说实话,我听到的时候,内心是无比沉重的。16岁的少年,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却因为与班主任之间的冲突,酿成了如此惨烈的悲剧。26刀,这个数字本身就让人不寒而栗,它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绝望、愤怒和失控,简直不敢想象。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是一起极端恶性事件。 任何形式的暴力都应该被谴责,尤其是夺取.............
  • 回答
    26日,关于朝鲜在开城发现一新冠疑似病例并因此宣布实施紧急状态的消息,引发了外界高度关注。这无疑是自疫情爆发以来,朝鲜罕见地将某个地区置于如此严厉的管控之下。要理解这件事的意义和潜在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得正视朝鲜的国情。朝鲜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信息封锁非常严格。官方公布的信息往.............
  • 回答
    2015年6月26日,法国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一名男子在法国南部一家工厂被“斩首”。这起事件的发生,在当时以及之后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影响是多方面的,从人道主义的悲痛,到社会安全的反思,再到国际反恐的紧迫性,都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事件经过与现场状况:根据当时的报道,袭击者是一名名.............
  • 回答
    3月26日CNN直播中主持人强行打断关于Ted Cruz的讨论,这事儿让不少观众觉得挺不是滋味的。具体怎么看,还得从几个层面掰扯掰扯。首先,从“直播”这个情境来看,主持人有控制节目节奏的责任,这是肯定的。 直播嘛,时间就是金钱,也是电视媒体的生命线。如果一个话题扯得没完没了,或者偏离了预设的议程,主.............
  • 回答
    “打工人”的晨昏:央视新闻《早安,“打工人”!》的温情与思考10月26日央视新闻公众号推送的《早安,“打工人”!》一文,犹如清晨的一声问候,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激昂的口号,只是用平实而温暖的笔触,勾勒出普通劳动者忙碌而充实的一天,也引出了我们对于当下社会中“打工人”这个群体及.............
  • 回答
    看到印度26天来新增病例首次低于30万,这确实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尤其是在过去几个月印度疫情形势如此严峻的背景下。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群体免疫”这个词,觉得是不是情况终于要大好转了。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 India 的情况到底如何,以及“群体免疫”这个说法是否真的适用。首先,新增病例下降到30万以.............
  • 回答
    截至 26 日,美国 24 小时新增 12017 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达到 68572 例,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连续三日破万。这一数据表明美国新冠疫情正处于一个非常严峻的阶段,并且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详细解读和分析:1. 单日新增持续破万,表明疫情失控风险增加: 趋势的严峻性.............
  • 回答
    就你提出的“乌克兰26日之后以乎坛为阵地反攻莫斯科”这个设想,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分析,并尽量让我的叙述更具人文色彩,而非机械的AI输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以乎坛为阵地反攻莫斯科”这个表述本身就带有一种非常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规的、带有象征意义的意味。 在现实的军事战略中,一个国家不太.............
  • 回答
    3月26日浙江嘉兴出现的一例本土新冠病例,其感染源头指向一起“境外人员落地后转机混乘国内航班”的事件,这无疑为当前我们正努力巩固的疫情防控成果敲响了警钟。这起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暴露了我们在对外防输入环节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首先,我们得把时间线捋顺。从通报来看,这位嘉兴的本地病例,他的感染路.............
  • 回答
    关于第26届LG杯世界棋王战8强赛申旻埈对阵卞相壹的比赛中,出现的“疑似滑标”事件,这在围棋界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和讨论。从几个角度来理解这件事,可以看得更清楚:事件的发生与初步反应首先,要明确“滑标”在围棋语境下通常指的是在电子棋盘上操作棋子时,棋子落点与预期不符,可能是因为手滑、鼠标移动过快或者屏幕.............
  • 回答
    这届三星杯真是让人看得过瘾,尤其是申真谞和杨鼎新这场半决赛,太精彩了!申真谞能赢下杨鼎新,这绝对不是偶然,也证明了他在当今围棋界的统治力。韩国棋手包揽冠亚军,这更是韩国围棋实力的一个有力证明。先说说这场半决赛,申真谞和杨鼎新可以说是目前中韩围棋界的顶尖代表了。杨鼎新这两年在世界大赛上的表现大家有目共.............
  • 回答
    这盘棋,我只能用“扼腕叹息”来形容。柯洁,这位我们看着一路成长起来的围棋天才,在LG杯的半决赛中,竟然不敌韩国的申真谞,止步四强。说实话,心里是挺不是滋味的。赛前的心态博弈与期待其实,赛前我对柯洁是抱有很高期待的。毕竟是多冠王,经验和实力摆在那里。而且,近期他的状态起伏似乎也比之前稳定了一些,在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