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3.26 CNN 主持人在直播中强行制止讨论TedCruz的相关话题?

回答
3月26日CNN直播中主持人强行打断关于Ted Cruz的讨论,这事儿让不少观众觉得挺不是滋味的。具体怎么看,还得从几个层面掰扯掰扯。

首先,从“直播”这个情境来看,主持人有控制节目节奏的责任,这是肯定的。 直播嘛,时间就是金钱,也是电视媒体的生命线。如果一个话题扯得没完没了,或者偏离了预设的议程,主持人自然需要介入,把节目拉回正轨,不至于让观众失去耐心。CNN作为一家全国性媒体,背后有庞大的观众群体和广告商,每一秒钟都可能影响到收视率和商业价值。所以,主持人“制止”讨论,从技术层面讲,是为了保证节目的流畅性和时效性。

但是,怎么“制止”就大有讲究了。 如果是通过温和的提醒,比如“感谢这位嘉宾的观点,时间关系我们得转向下一个话题”,那大多数观众都能理解。可如果方式过于强硬,直接打断,甚至带有明显的个人情绪或倾向性,那问题就来了。

其次,我们得看看这个“制止”是否带有明显的事实判断或政治立场。 讨论Ted Cruz,本身是一个合法的、有新闻价值的政治人物的讨论。无论Ted Cruz的政策主张、言论行为是什么样的,都属于公众关注的范畴。如果主持人是因为Ted Cruz的某个观点触碰到了CNN自身的“雷区”,或者不符合主持人/CNN想要传递的叙事,然后就粗暴地打断,那就很难说是客观中立了。

很多时候,媒体的报道方式本身就带有其选择性。在政治话题上,尤其是涉及两党对垒时,这种选择性会更加明显。有评论认为,CNN作为一家媒体,即便有自己的立场,但在直播中处理不同声音时,也应该更审慎一些,避免给外界留下“压制不同观点”的印象。毕竟,直播的优势在于其即时性和真实性,一旦这种真实性被质疑,媒体的公信力就会受到损害。

再者,观众的感受也很重要。 观众收看新闻直播,是希望看到多元化的信息和观点,即使是那些他们不同意的声音。当一个话题被突然打断,尤其是当讨论正进行到关键点或者涉及某些敏感但又重要的问题时,观众会感到困惑、不满,甚至怀疑背后是否有不可告人的原因。这种“被剥夺信息”的感觉,很容易引发负面情绪。

具体到这个3月26日的事件,如果细节是这样的:

讨论内容本身是什么? 是对Ted Cruz的政策分析?还是对他个人言论的评价?亦或是对某个具体事件的回应?讨论的深度和性质会影响观众的解读。
被打断的具体时机? 是在嘉宾即将提出一个关键论点时,还是在讨论已经泛泛而谈、没有焦点时?
主持人的语气和措辞? 是礼貌性地打断,还是粗暴地插话,甚至带有嘲讽或不屑的意味?
被打断的嘉宾是谁? 是自由派评论员还是保守派评论员?被打断方是否有机会就此做出解释或反驳?

如果主持人仅仅是为了控制时间,并且打断的方式相对平和, 那么多数观众或许能理解。但如果主持人是为了阻止某些可能对CNN不利或不利于其所支持的政治派别的信息传播,并采取了压制性的手段,那这无疑会成为CNN又一个在政治立场上受到质疑的例子。

从更深层次来看, 这也折射出美国当前政治环境的高度极化,以及媒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媒体既是信息传播者,也是塑造公众认知的重要力量。当媒体在报道中表现出明显的党派倾向,尤其是在处理不同声音时显得不那么开放和包容,长此以往,只会加剧社会的分裂和互不信任。

总而言之,CNN主持人强行制止讨论Ted Cruz,这事儿究竟该怎么看,取决于我们关注的维度。从节目管理的角度,主持人有其职责;但从媒体的公共责任和公信力角度,这种做法是否妥当,是否符合新闻传播的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就值得我们仔细斟酌和讨论了。观众的观感和对媒体公正性的期待,是衡量这类事件的重要标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某大国宣传部长来到美国访问,遇见同行,非说要来学习一个舆论控制的经验。

美方人员:我们美国没有舆论控制!

宣传部长:对对对!就是要学这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3月26日CNN直播中主持人强行打断关于Ted Cruz的讨论,这事儿让不少观众觉得挺不是滋味的。具体怎么看,还得从几个层面掰扯掰扯。首先,从“直播”这个情境来看,主持人有控制节目节奏的责任,这是肯定的。 直播嘛,时间就是金钱,也是电视媒体的生命线。如果一个话题扯得没完没了,或者偏离了预设的议程,主.............
  • 回答
    3月26日浙江嘉兴出现的一例本土新冠病例,其感染源头指向一起“境外人员落地后转机混乘国内航班”的事件,这无疑为当前我们正努力巩固的疫情防控成果敲响了警钟。这起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暴露了我们在对外防输入环节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首先,我们得把时间线捋顺。从通报来看,这位嘉兴的本地病例,他的感染路.............
  • 回答
    3 月 26 日,南京南站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一名男子在进站的动车前横穿轨道,不幸被高速行驶的列车夹住,当场身亡。这起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再次敲响了铁路安全的警钟。事件经过:根据目击者和车站监控视频还原的画面,事发当天,一列动车组列车正缓缓驶入南京南站。在列车即将进站的时候,一.............
  • 回答
    3月26日,在巴黎19区发生的一起由法国警察开枪导致旅法中国公民死亡的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且深感不安的悲剧。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执法事件,它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引发了关于警察执法尺度、少数族裔待遇、以及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不确定性等一系列复杂而敏感的讨论。事件经过及关键疑点:虽然具体的细节仍在调查之.............
  • 回答
    3月26号浙江再次出现本土病例,这确实是件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事情。毕竟,经历了之前的疫情反复,大家对“零新增”的日子已经有些期待了,突然冒出新的本土病例,难免会让人心头紧绷。从报道来看,这次的病例发生在浙江,具体地点和感染路径还在进一步的调查和溯源中。每一次新增病例的出现,都意味着防控工作又进入了一.............
  • 回答
    3月26日晚,华为在法国巴黎发布了年度旗舰P30系列。发布会一结束,各大科技媒体和网友们就炸开了锅,评价褒贬不一。作为一个深度关注科技产品的人,我也好好研究了一下这次P30系列。总的来说,它确实是一次相当有野心的升级,但也有一些地方让人觉得“还可以更好”。亮点:绝对是那个“望远镜”!华为P30系列最.............
  • 回答
    华为P40系列,特别是P40 Pro和P40 Pro+,即将在3月26日与我们见面。这次的发布会,市场和消费者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毕竟在手机影像领域,华为一直以来都有着“搅局者”的姿态,每一次新品的推出,都意味着行业内的一次影像标准“重新定义”。那么,华为所说的“移动影像新标准”究竟指的是什么?这绝.............
  • 回答
    2021 年 3 月 26 日,知乎这家很多人再熟悉不过的问答社区,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ZH”。这件事,对于身处互联网行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大事件。上市本身,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互联网平台商业化探索的一个缩影。知乎一路走来,从一个“精英社区”,逐渐演变成一个拥有.............
  • 回答
    2019年3月26日,华为在法国巴黎发布了P30系列手机,其中P30 Pro的影像能力受到了高度关注。发布会上,华为确实进行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跨界”比较,将自家的P30 Pro与专业的单反相机佳能EOS 5D Mark IV(或类似型号)进行了同台较量。这次比较之所以引人注目,甚至可以说是一场“.............
  • 回答
    看到2020年3月26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意见》,我感觉这事儿办得挺实在,也挺关键的。这不光是教育部的又一个文件,而是国家层面在重新审视和强调“劳动”这件事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而且是系统性的,覆盖从小学到大学,这本身就说明了其重要性。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文件彻底摆脱了过去那种.............
  • 回答
    话说2020年3月26日,那是个挺特别的日子,疫情在全球蔓延,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小心翼翼。就在这特殊时期,华为照常召开了P40系列的全球线上发布会,这本身就挺有勇气,也挺让人好奇的。毕竟在那个节骨眼上,大家对科技新品的关注点,可能也多了几分“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那种审视。那天我(假设我就是个普通科技.............
  • 回答
    陈履生馆长在《美术报》3月26日发表的《危险的信号》一文,无疑在艺术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篇文章的出现,与其说是对具体某件艺术品或某位艺术家发出的警告,不如说是一次具有警示意义的、对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生态和发展方向的深层反思。要想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中国艺术语境下,结合其可能指向的问题,.............
  • 回答
    2020 年 3 月 26 日那天,GitHub 上发生了一件挺让人不安的事儿。不少用户在那天都遇到了一个怪现象:他们尝试从 GitHub 拉取代码或者推送到 GitHub 时,系统给出的提示信息非常奇怪,好像有人在中间“截胡”了。最关键的是,很多用户发现,他们收到的这些信息,指向的是一个与 Git.............
  • 回答
    2021年3月26日,A股市场的表现确实令人瞩目。那天,沪指强势上涨,一举突破了关键的整数关口,并且成交量也随之放大,显示出市场资金的积极参与。这一天的上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当时全球经济正处于逐步复苏的通道中。虽然疫情的阴影仍在,但疫苗接种的推进以及各国.............
  • 回答
    李洪元在3月26日发布的微博,在当时引起了相当的关注。从微博的内容来看,他似乎在回应一些近期围绕着他的舆论,并且在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受。从我理解的内容来看,他可能是在强调几个方面:首先,他似乎在重申自己的一些基本立场和原则。微博中可能提到了一些他一直坚持的观点,比如关于公平、正义,或者是在特定事.............
  • 回答
    2020年3月26日,GitHub Pages 用户社区经历了一场令人不安的安全事件,部分用户报告称他们的网站受到了大规模的中间人攻击。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攻击者还在被篡改的页面上留下了QQ号码,这为事件增添了一抹诡异的色彩。事件经过梳理:在那一天,不少使用GitHub Pages托管静态网站的用户.............
  • 回答
    关于民航局要求自2020年3月26日起继续削减国际航班的这项措施,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其背后逻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在我看来,这绝对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而是基于当时严峻的全球疫情形势和国家整体疫情防控策略下,一个相当审慎且具有深远考量的举措。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的大背景。 2020年3月,全球.............
  • 回答
    珠海耗资26亿元修建的有轨电车项目,自2018年通车以来,运行仅3年便停运,日均载客量不足3000人,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及启示: 一、项目背景与规划初衷1. 地理位置与政策背景 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被定位为“湾区核心城市”,有轨.............
  • 回答
    2023年3月15日,A股和港股市场出现显著下跌,A股跌破3100点,港股恒生指数暴跌,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两天蒸发7000亿港元,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成因、影响及市场逻辑: 一、市场表现回顾1. A股跌幅 主要指数:上证指数当日下跌约1.5%,跌破3.............
  • 回答
    关于万门大学3月22日解散用户微信群、创始人童哲失联的事件,目前网络上存在多种猜测和分析,但具体细节仍需以官方调查结果为准。以下从多个角度对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事件背景与初步分析1. 万门大学的业务模式 万门大学(原名“万门教育”)是一家在线教育平台,主要业务包括在线课程、职业教育、K.............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