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3 月 26 号南京南站一名男子横穿轨道,被进站的动车夹住不治身亡?

回答
3 月 26 日,南京南站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一名男子在进站的动车前横穿轨道,不幸被高速行驶的列车夹住,当场身亡。这起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再次敲响了铁路安全的警钟。

事件经过:

根据目击者和车站监控视频还原的画面,事发当天,一列动车组列车正缓缓驶入南京南站。在列车即将进站的时候,一名男子突然从站台的缝隙处,或从其他非正常通道,冒险横穿轨道。尽管列车司机在发现情况后第一时间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但由于动车组列车的惯性和刹车距离,最终还是未能避免悲剧的发生。男子被进站的动车挤压,当场失去了生命体征。

原因分析与思考: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虽然具体细节可能因人而异,但背后反映出一些普遍的问题:

强烈的求生欲望或绝望情绪: 最直接的原因,男子为何要在动车进站时横穿轨道?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一种可能是,他遇到了某种紧急情况,例如赶时间、丢失了重要物品,或者在站台上有突发疾病等,抱着侥幸心理试图快速通过。另一种可能性是,他可能处于极度绝望之中,人生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以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无论哪种情况,都令人心痛。
铁路安全意识的薄弱: 铁路区域是严格管制的区域,高速运行的列车是极其危险的存在。任何非工作人员或未经过允许的人员,都不应该出现在轨道附近,更不用说横穿轨道了。这起事件也暴露了部分公众对铁路安全的认知还存在不足,低估了列车的危险性。
车站管理与安全措施的审视: 虽然铁路部门有严格的安全规定和防护措施,但事件的发生也促使我们思考,在客流量巨大的南京南站这样的大型枢纽,是否存在监管的盲区,或者某些安全防护措施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例如,如何更有效地阻止非正常情况下人员进入轨道区域?如何加强对可能出现危险行为的旅客的识别和干预?
信息公开与传播的责任: 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及时发布了通报,同时也引发了大量讨论。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如何既能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误导,同时也要尊重逝者和家属的隐私,这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

社会影响与反思:

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悲剧,它牵动着每一个关注社会安全的人的心。

对生命的敬畏: 生命是宝贵的,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轻易放弃或以危险的方式对待。这起事件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寻求帮助、保持冷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铁路安全的警示: 铁路部门需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和旅客的安全教育,提高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也需要呼吁公众自觉遵守铁路安全规定,共同维护铁路安全环境。
心理健康的关注: 如果事件的背后是个人绝望,那么这起事件也应该引起我们对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如何构建一个更温暖、更有支持性的社会环境,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总结:

南京南站这起男子横穿轨道被动车夹住身亡的事件,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它既是对生命的无情收割,也是对社会安全意识和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拷问。我们对逝者表示沉痛的哀悼,也希望通过这起事件,能够引发更深刻的反思,让铁路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让生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同时,也希望那些正在经历困难的人,能够找到走出困境的力量和希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作死就不会死

(3月31日补充)针对部分人在评论里指责我表现正义、不关心死者,以及说违法的人不应该为设计错误(指南京南站有便捷换乘通道却没有明确的指示)买单,说我跪舔铁路多年,那给你们看一张内部的事故通报吧:

看明白了么?逃票知道不?逃票知道不?逃票知道不?

另外我想告诉某些人,我跟铁路撕的水平比某些人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至少我知道依法依规撕,而某些人只会逮谁都咬!

user avatar
据南京南站工作人员介绍,该男子非本站上车乘客。该男子途经南京南站下车后,试图通过跳轨的方式换站台。结果,穿越轨道后,还没来得及爬上对面站台,就被一列进站高铁夹住。

来自:南京南站一男子被高铁列车卡住身亡 警方披露救援细节

换乘请走站内快速换乘通道(大站基本都有,看指示箭头,小站走地道,内部都是通的)。

为了保证可靠换乘,建议高铁换乘车次至少间隔30分钟以上,普铁预留45分钟以上(注:高铁一般提前15-30分钟检票,普铁一般提前30-45分钟检票,开车前5-7分钟停检)。

如果赶不上,因为铁路问题导致的晚点,可以免费改签,如果是自己规划的有问题,列车开出以后2小时内也可以改签当日的列车。

user avatar

不知有人在关心后续不,法院驳回死者家属的不合理诉求。mp.weixin.qq.com/s/VXTA

铁路工作者不邀自答。
更新一下,最近看到的事情进展,铁路部门认定死者负全责,但从人道主义出发,根据江苏省地方标准给予死者8万元丧葬费。死者家属不服,将南京站和上海铁路局上告法庭,要求赔偿80万。公道自在人心,是非曲直群众眼睛都明亮。

点赞破千,针对部分网友的不解更新一下:
1.为什么不拆动车车体而拆坚硬的站台?
车体不好拆,站台更好拆,站台消防官兵用钻打破就行了,拆车体得专业人员专业设备,拆车体耗时好力,另外,车好贵。
2.为什么不装围栏?万一有人把我推下去怎么办?
世上没有绝对的安全,有人害你,他有一万种让你死的方法。装上围栏就没人爬了?如果因此就装围栏的话,那么长江真的该加盖了,电梯也都别使用了,两米高以上的阳台都禁止使用了。
3.为什么要罚司机的钱?
没道理可讲,摊上你倒霉,罚的不多,破财消灾。
4.换乘应该怎么走?
建议年轻人空手走的话,买换乘票最起码要买间隔10分钟以上的。赶时间的话,在车上就向车长打听几号车厢离换乘地点最近,然后一路跑吧。注意安全,别在安全线内跑。
5.为什么有些铁路职工不通融,不近人情,甚至态度差?
所有的不通融,背后都是血的教训,甚至提醒乘客注意安全都会被骂。每天遇到的奇葩旅客太多,我做志愿者帮人都能被骂还能说啥。再好的脾气,再好的耐性也会被奇葩旅客给气死。所以,客运铁路职工每天上班都要说服好自己。出门在外,大家都遵章守纪,互相谦让理解。
6.为什么说死者为大?
每天忽视自身安全的人,成千上万,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站在道德高度骂人,批判一下容易,但是他已经为他的鲁莽行为付出了生命代价,一个三十岁的男人,着急换乘赶时间,虽然采取的措施是愚蠢的,但是背后也是几个支离破散的家庭。看着他痛苦地在缝隙中挣扎吐血,我想好多人也会为之同情惋惜。但是错的还是他自己。不可否认,我们铁路也有部分责任。
7.关于牲口论。
并不是骂谁是牲口,这只是对要求加装围栏的看法。


以下为原回答:
3月26日15:43分,上海虹桥至汉口D3026/7次列车在到达南京南站进入21号站台时,一年轻男子突然从对面22号站台跳下,横越股道,抢在D3026/7次列车前,试图翻上21号站台未果,被夹在D3026/7次列车1号车厢与站台之间,列车立即停车。车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拨打电话通知120急救中心、公安和消防部门到现场开展救援,在救援的过程中,120医生宣布该男子死亡。相关具体情况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
早前消息称:
今天下午,微博上有网友爆料,称D3026号列车抵达南京南站后,被迫停止运行1个多小时。原因是,发生了一起乘客失足坠入轨道的意外。
从网上流传的视频和图片来看,一名身穿灰色外套,白色上衣的男子卡在一辆和谐号动车与站台之间。
据网友爆料称,该名男子是因为“走错排队的地方,想抢路跑到黄线内区域,结果失足。”也有消息表示,这个人是想跳站台,从这个站台越到另一个站台,动车进站避让不及,把他给夹住了

据警方消息,今天下午15时54分,雨花区南京南站二楼A21号站台东侧一男子不慎被卡在高铁车厢与站台缝隙处(约30岁左右),南京消防指挥中心调集铁心桥、特勤一中队赶赴现场。

中队正在利用凿岩机破拆车站月台进行救援,目前中队已将人救出,经120确认已无生命体征,中队返回。

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核实之中。
以上引自江苏广播新闻。

逝者为大,就不批判他了,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就行了,不过司机等工作人员肯定要受处理了(罚钱)。
评论中,有人指出动车刹车不及时。
嗯,从视频中看来,那么短的距离,小汽车都不一定能停下来。
还有人指出站台应该设置围栏。
旅客在站台候车时,火车肯定在减速停车了,在安全距离以外不会有任何问题,(在客运站做志愿者时,听到工作人员劝旅客线外候车被骂傻比。)每个站台都要停有不同编组的列车,装上围栏,要来很多的门,既增加了工作量,也不方便旅客出行。技术上不可能像地铁围栏一样,地铁固定编组,固定的几个门就可以了。

我想文明人都愿意守秩序,牲口才喜欢被关在围栏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3 月 26 日,南京南站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一名男子在进站的动车前横穿轨道,不幸被高速行驶的列车夹住,当场身亡。这起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再次敲响了铁路安全的警钟。事件经过:根据目击者和车站监控视频还原的画面,事发当天,一列动车组列车正缓缓驶入南京南站。在列车即将进站的时候,一.............
  • 回答
    3月26号浙江再次出现本土病例,这确实是件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事情。毕竟,经历了之前的疫情反复,大家对“零新增”的日子已经有些期待了,突然冒出新的本土病例,难免会让人心头紧绷。从报道来看,这次的病例发生在浙江,具体地点和感染路径还在进一步的调查和溯源中。每一次新增病例的出现,都意味着防控工作又进入了一.............
  • 回答
    关于民航局要求自2020年3月26日起继续削减国际航班的这项措施,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其背后逻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在我看来,这绝对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而是基于当时严峻的全球疫情形势和国家整体疫情防控策略下,一个相当审慎且具有深远考量的举措。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的大背景。 2020年3月,全球.............
  • 回答
    2020年3月26日,GitHub Pages 用户社区经历了一场令人不安的安全事件,部分用户报告称他们的网站受到了大规模的中间人攻击。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攻击者还在被篡改的页面上留下了QQ号码,这为事件增添了一抹诡异的色彩。事件经过梳理:在那一天,不少使用GitHub Pages托管静态网站的用户.............
  • 回答
    3月26日,在巴黎19区发生的一起由法国警察开枪导致旅法中国公民死亡的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且深感不安的悲剧。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执法事件,它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引发了关于警察执法尺度、少数族裔待遇、以及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不确定性等一系列复杂而敏感的讨论。事件经过及关键疑点:虽然具体的细节仍在调查之.............
  • 回答
    3月26日晚,华为在法国巴黎发布了年度旗舰P30系列。发布会一结束,各大科技媒体和网友们就炸开了锅,评价褒贬不一。作为一个深度关注科技产品的人,我也好好研究了一下这次P30系列。总的来说,它确实是一次相当有野心的升级,但也有一些地方让人觉得“还可以更好”。亮点:绝对是那个“望远镜”!华为P30系列最.............
  • 回答
    华为P40系列,特别是P40 Pro和P40 Pro+,即将在3月26日与我们见面。这次的发布会,市场和消费者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毕竟在手机影像领域,华为一直以来都有着“搅局者”的姿态,每一次新品的推出,都意味着行业内的一次影像标准“重新定义”。那么,华为所说的“移动影像新标准”究竟指的是什么?这绝.............
  • 回答
    2021 年 3 月 26 日,知乎这家很多人再熟悉不过的问答社区,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ZH”。这件事,对于身处互联网行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大事件。上市本身,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互联网平台商业化探索的一个缩影。知乎一路走来,从一个“精英社区”,逐渐演变成一个拥有.............
  • 回答
    2019年3月26日,华为在法国巴黎发布了P30系列手机,其中P30 Pro的影像能力受到了高度关注。发布会上,华为确实进行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跨界”比较,将自家的P30 Pro与专业的单反相机佳能EOS 5D Mark IV(或类似型号)进行了同台较量。这次比较之所以引人注目,甚至可以说是一场“.............
  • 回答
    看到2020年3月26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意见》,我感觉这事儿办得挺实在,也挺关键的。这不光是教育部的又一个文件,而是国家层面在重新审视和强调“劳动”这件事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而且是系统性的,覆盖从小学到大学,这本身就说明了其重要性。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文件彻底摆脱了过去那种.............
  • 回答
    话说2020年3月26日,那是个挺特别的日子,疫情在全球蔓延,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小心翼翼。就在这特殊时期,华为照常召开了P40系列的全球线上发布会,这本身就挺有勇气,也挺让人好奇的。毕竟在那个节骨眼上,大家对科技新品的关注点,可能也多了几分“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那种审视。那天我(假设我就是个普通科技.............
  • 回答
    陈履生馆长在《美术报》3月26日发表的《危险的信号》一文,无疑在艺术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篇文章的出现,与其说是对具体某件艺术品或某位艺术家发出的警告,不如说是一次具有警示意义的、对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生态和发展方向的深层反思。要想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中国艺术语境下,结合其可能指向的问题,.............
  • 回答
    2020 年 3 月 26 日那天,GitHub 上发生了一件挺让人不安的事儿。不少用户在那天都遇到了一个怪现象:他们尝试从 GitHub 拉取代码或者推送到 GitHub 时,系统给出的提示信息非常奇怪,好像有人在中间“截胡”了。最关键的是,很多用户发现,他们收到的这些信息,指向的是一个与 Git.............
  • 回答
    2021年3月26日,A股市场的表现确实令人瞩目。那天,沪指强势上涨,一举突破了关键的整数关口,并且成交量也随之放大,显示出市场资金的积极参与。这一天的上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当时全球经济正处于逐步复苏的通道中。虽然疫情的阴影仍在,但疫苗接种的推进以及各国.............
  • 回答
    李洪元在3月26日发布的微博,在当时引起了相当的关注。从微博的内容来看,他似乎在回应一些近期围绕着他的舆论,并且在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受。从我理解的内容来看,他可能是在强调几个方面:首先,他似乎在重申自己的一些基本立场和原则。微博中可能提到了一些他一直坚持的观点,比如关于公平、正义,或者是在特定事.............
  • 回答
    2023年3月15日,A股和港股市场出现显著下跌,A股跌破3100点,港股恒生指数暴跌,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两天蒸发7000亿港元,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成因、影响及市场逻辑: 一、市场表现回顾1. A股跌幅 主要指数:上证指数当日下跌约1.5%,跌破3.............
  • 回答
    关于万门大学3月22日解散用户微信群、创始人童哲失联的事件,目前网络上存在多种猜测和分析,但具体细节仍需以官方调查结果为准。以下从多个角度对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事件背景与初步分析1. 万门大学的业务模式 万门大学(原名“万门教育”)是一家在线教育平台,主要业务包括在线课程、职业教育、K.............
  • 回答
    关于2023年3月21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Komsomolskaya Pravda)发布并随后删除关于俄军阵亡人数的新闻事件,这一事件涉及信息战、媒体操控和国际舆论博弈,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过程1. 新闻发布与删除 2023年3月21日,俄罗斯主流媒体《共青团真理报》.............
  • 回答
    3月12日全国新增本土确诊1807例、无症状感染者1315例的数据(注:根据公开信息,该数据可能为2022年3月的疫情情况,具体需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反映了中国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面临的复杂形势。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波疫情的严重性及其可能原因: 一、疫情严重性的表现1. 病例数量激增 18.............
  • 回答
    截至我知识更新的时间(2024年4月),乌克兰的局势并未被官方定义为“内战”,但俄乌冲突自2022年全面爆发以来,双方在顿巴斯、哈尔科夫、巴赫穆特等地区的激烈交火已持续数月,并呈现出复杂化的态势。关于3月12日的具体情况,需要结合当天的实际动态进行分析,但由于信息的时效性限制,以下内容基于冲突发展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