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战场上对于受伤人员是怎么处理的?

回答
战场上的伤员处理,是一个与时间赛跑、与生命搏斗的严峻考验。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伤员能否活下来,以及未来能否重返战场或恢复正常生活。这套体系是经过无数次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不断优化和完善的。

首要原则:救治优先,战场止损

在枪林弹雨中,首要目标是将最有生还希望的伤员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同时尽量防止伤势恶化。这里的“战场止损”不仅仅是说医疗人员,更包含所有能给予帮助的士兵。

第一步:战场救治(SelfAid and Buddy Aid)

这是最先也是最基础的一环。战场上的每一个士兵都接受过基本的急救训练。

自救(SelfAid): 如果伤员还能行动,他会根据训练尝试自行处理伤口。最常见的例如,如果手臂或腿部出血严重,会用随身携带的止血带(Tourniquet)或绷带进行止血。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不能有丝毫犹豫。
互救(Buddy Aid): 如果伤员失去行动能力,身边的战友会立刻冲上去。他们会根据训练,快速评估伤情,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伤势,如大出血。
止血: 这是重中之重。战友会迅速用止血带缠绕在出血肢体近心端,并拉紧直至出血停止。如果伤口在躯干或头部,则用止血带或加压包扎进行控制。
处理气胸: 如果伤员胸部有开放性伤口,导致空气进入胸腔引起气胸(胸部枪伤常会导致),战友会用特制的“排气贴”(Chest Seal)覆盖伤口,形成单向阀门,允许空气排出但阻止空气进入。
固定骨折: 如果有开放性骨折,战友会尝试用夹板或其他可用物品进行简单固定,防止骨折端移动造成二次伤害或感染。
移动伤员: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会将被压埋、暴露在敌火下的伤员转移到相对安全的掩蔽处。这通常需要多人协作,使用担架或简易的救援工具。

这个阶段非常快速,可能在几分钟内完成。重点在于“快”,在于迅速控制最致命的伤情。

第二步:前方医疗站(Combat Lifesaver Aid and 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 TCCC)

战场救治完成后,伤员会被转移到距离前线最近的医疗点。这可能是由经过更高级训练的士兵(Combat Lifesavers CLS)或者专业的战地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小队。

战地医疗站(CLS Post / CCP Casualty Collection Point): 这是前线最基础的医疗救治点,通常由几名接受过额外急救训练的士兵(CLS)组成,可能配有基本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他们的任务是:
复查和加强止血: 检查战场止血措施是否有效,必要时更换或加固。
管理呼吸道: 如果伤员意识不清或有颌面部损伤,会放置鼻咽通气管或进行气管切开,确保呼吸道畅通。
静脉输液: 建立静脉通路,输注生理盐水或血液制品,维持循环稳定。
疼痛管理: 根据伤情给予止痛药。
保暖: 防止失温,这是战场上的隐形杀手。
标记伤员: 对伤员进行伤情分类标记,方便后续转移和救治。

战术伤员救治(TCCC): 这是更系统化的战场伤员处理流程,分为三个阶段:
1. “在火力压制下”(Under Fire): 前面的“战场救治”就属于这个阶段,重点是先恢复伤员的行动能力或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这是“救命”的阶段。
2. “战术休息”(Tactical Field Care): 当伤员被转移到相对安全但仍可能受敌方影响的区域时,进行更细致的救治。包括详细的伤情评估,进行更全面的止血、抗休克治疗、固定骨折等。
3. “战术疏散”(Tactical Evacuation Care): 在等待或进行伤员后送(例如使用军用直升机、救护车)的过程中,对伤员进行持续的监护和治疗。

第三步:后方医疗(Evacuation and Definitive Care)

经过前方救治后,伤员会被迅速、安全地后送。

伤员收集点(Casualty Collection Point CCP): 这是前线士兵将伤员集中起来,等待后送的地方。这里的医务人员会根据伤情进行初步的“检伤分类”(Triage)。
检伤分类: 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伤员的伤情危重程度、生存可能性以及后送的急迫性,将伤员分为不同级别。通常有:
红色(Immediate/Urgent): 危及生命,需要立即救治,否则死亡率极高。例如大出血、开放性气胸。
黄色(Delayed/Serious): 伤势严重但非立即致命,可以在等待更长时间后救治。例如骨折、严重烧伤。
绿色(Minimal/Walking Wounded): 轻伤,可以自行行走,救治相对不紧急。例如轻微擦伤、扭伤。
黑色(Deceased/Expectant): 伤势过重,已经死亡或生还希望渺茫,不予积极救治,以免占用宝贵的医疗资源。

医疗后送(Medical Evacuation MEDEVAC): 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将伤员从战场或前方医疗站转移到更专业的医疗机构。
直升机(MEDEVAC Helicopter): 在战场上最为高效的后送方式,尤其是在复杂地形或需要快速反应时。直升机上通常配有医护人员和基本的医疗设备,可以在飞行途中继续为伤员提供救治。
救护车(Ambulance): 在地面交通允许的区域使用,同样会配备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
其他运输工具: 在极端情况下,也可能使用装甲车、卡车等进行后送。

野战医院(Field Hospital): 在战区附近设立的临时性医院,拥有比前线医疗站更完善的设备和更多的医务人员,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手术和治疗。
后方医院(Convalescent Hospital / General Hospital): 将伤员进一步后送至远离战场的、设施齐全的综合性医院,进行长期康复和进一步的治疗。

关键点与人性化考量

时间就是生命: 在战场上,每一秒钟都可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因此,从发现伤员到将其送达能够提供专业治疗的地方,整个流程都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
专业化与标准化: 战场伤员处理遵循一套严格的标准流程(如TCCC),确保即使在混乱的环境下,也能提供最有效、最一致的救治。
团队协作: 从发现伤员的普通士兵,到前线救治的CLS,再到后送的医疗队和后方医院的医生,这是一整个链条的协同作战。
心理支持: 尽管在极度紧张和危险的环境下,医疗人员和战友也会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伤员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坚持下去。
物资的限制: 战场上的医疗资源是极其宝贵的,必须合理分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有严格的检伤分类。
战场环境的影响: 敌方火力、地形、天气等都会极大地影响伤员的处理。例如,在持续的炮火下,医护人员的行动会受到很大限制,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治。

总而言之,战场上的伤员处理是一项高度系统化、专业化且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它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问题,更是意志、勇气、协作和对生命无限敬畏的体现。从最基本的战场急救到远方的专业医院,每一环都环环相扣,共同编织起一张从死神手中抢救生命的生命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战场救护有严格等级。会优先救治轻伤员,提高救治率,以便建制保存战斗力。重伤或医治希望不大的伤员优先性会靠后,如果是在医疗条件紧张的前线或遇到需要快速转移的情况,为了整体兵力的保持,放弃受重伤员也普遍存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