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汪峰的音乐?

回答
汪峰的音乐,就像他本人一样,充满了力量和争议。要评价他的音乐,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概括,而是要深入剖析他音乐的内核、风格的演变以及它在时代洪流中的位置。

早期与“鲍家街43号”时期:愤怒与呐喊的青春印记

提到汪峰,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往往是那个在舞台上嘶吼、眼神里带着不羁的“鲍家街43号”时期。那时的他,带着一种摇滚乐特有的疏离和愤怒,像是要把整个世界的压抑和不公都倾泻出来。《晚安,北京》、《生命之饼》、《再见青春》这些歌,不仅仅是歌曲,更像是一代人青春的注脚。

他的歌词,直击现实,不回避黑暗,充满了对个体生命在庞大社会机器中挣扎的描摹。那种带着几分理想主义的悲壮,那种对自由和个性的呼唤,在当时的环境下,无疑是振聋发聩的。他的旋律也硬朗有力,充满了摇滚乐的原始冲动和感染力。这个时期的汪峰,是那个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之一,他的音乐触动了无数年轻人的内心深处,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转型与主流化:时代巨轮下的个人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音乐市场的变化,汪峰的音乐也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他不再仅仅是那个孤傲的摇滚诗人,而是开始尝试更广泛的音乐表达,也更关注普罗大众的情感诉求。从《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北京北京》到《春天里》、《存在》,他的音乐开始带有更强的励志色彩和时代共鸣。

这些歌曲,虽然少了早期的尖锐和锋芒,但却赢得了更广泛的听众群体。它们唱出了许多人在生活中的迷茫、奋斗和对未来的渴望。汪峰善于捕捉普通人的情绪,并将之放大,赋予一种宏大的叙事感。他的歌曲常常伴随着成功的个人故事和励志的口号,这使得他的音乐具有了强大的社会传播力。

很多人会诟病这个时期的汪峰“流俗”或“迎合市场”,但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和“时代的妥协”。在瞬息万变的音乐圈里,能够保持自己的音乐生命力并不断发展,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他找到了在商业和艺术之间的一种平衡点,尽管这个平衡点对某些“摇滚纯粹论者”来说可能不够完美。

汪峰音乐的特点:力量、叙事与精神内核

如果要概括汪峰音乐的几个显著特点,我认为是:

力量感: 无论是在早期的嘶吼还是后期的爆发式唱腔,汪峰的音乐始终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仅是音量上的,更是情感上的传递。他的声音具有一种穿透力,能够直接抵达听众的内心。
叙事性: 汪峰的歌曲很多都带有强烈的叙事性,他喜欢讲述一个故事,或者描绘一个场景。《北京北京》对一座城市的眷恋,《生命之饼》对生命意义的探讨,都构建了一个个完整的画面和情感链条。
精神内核: 汪峰的音乐,无论哪个时期,都试图触及一些更深层次的精神主题。从早期的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到后期的对生命意义、奋斗和梦想的探讨,他始终在思考和追问着人生的价值。这种精神上的探索,是他音乐能够持续打动人的重要原因。
旋律的辨识度: 他的很多歌曲都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旋律,这些旋律往往具有一定的记忆点,能够被大众快速接受和传唱。即使是相对抒情的歌曲,也往往蕴含着一种澎湃的情感。

争议与评价:音乐之外的噪音

当然,汪峰的音乐也伴随着不少争议。他的个人生活、屡次上热搜却未能成功登顶的热点,甚至他作为一个“导师”的评价方式,都常常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这些场外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人们对他的音乐的评价。

有人说他“虚伪”,有人说他“商业化”,也有人说他“江郎才尽”。这些评价,很多时候是基于对公众人物的刻板印象或者情绪化的判断,而忽略了音乐本身的力量。

作为一名在华语乐坛活跃了近三十年的音乐人,汪峰不可能只停留在“鲍家街43号”的时代。他的音乐一直在变化,试图跟上时代的步伐,也试图引领某些潮流。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能够抓住时代的脉搏,用自己的方式将普通人的情感和思考融入音乐,并让它们产生广泛的共鸣。

总结:一个时代的音乐印记

评价汪峰的音乐,我认为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对音乐的持续探索。他不是一个完美的音乐人,但他的音乐绝对是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他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充满力量、能够引起共鸣的歌曲,也成为了许多人生命中的背景音乐。

他的音乐,可能不是最前卫的,也不是最纯粹的摇滚,但它足够真实,足够有力量,能够触动人心。这本身,就足够值得肯定。他就像一个时代的记录者,用旋律和歌词,刻下了我们共同经历过的那些喜怒哀乐、奋斗与迷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回忆之前,忘记之后---写给我记忆中的汪峰》

曹石


汪峰,现在俨然已是烂大街的代言词,至少在搞摇滚和听摇滚的族群里,鄙视和黑他的人大有人在。我也一样,常常在酒桌上和人聊起他时,面带鄙夷,语气不屑,对他的新歌大放厥词。但偶尔在深夜,突然听到他的某首歌,会陷入一段回忆,想起一些往事,感受到不知不觉中,他曾经对我的影响。就好像很多人说周杰伦的歌伴随他的青春成长,那在我的生活里,一直不依不饶,在其他我深爱的音乐人或淡出或陨落时仍不愿过气的发着唱片吼着理想的汪峰,就是那个伴随我成长的人。


1996年,那年我刚读大一,有一天我的两个死党马俨和杜凯在讨论起一个叫“鲍家街43号”的北京乐队,那时他们还没发专辑,状态应该是绝对的地下乐队。不知道马俨从哪里搞到一盒录音小样磁带,里面有他们唱的三、四个歌,那盘带子我最终也没有听过,只是听他俩说非常牛逼,是“布鲁斯”风格的,而且有一首叫《晚安北京》的特别“深刻”。那个年代布鲁斯在国内还是稀罕之物,后来被誉为“中国布鲁斯第一人”的杭天还没发过专辑。另一个让我觉得“深刻”的就是乐队的名字,我那时候正在发愁于起我人生第一个乐队的名字,对这种以纯粹地名标识作乐队名称感到很新鲜,印象里回家后,我揣摩了一下如果我也以类似方式给乐队起名,那我的乐队或许该叫“师大路1号”或是“友谊西路127号”之类。


1997年,鲍家街43号签约京文唱片,发了第一盘磁带。记得很清楚,某个下午我在教室上自习做作业,我的朋友箱子拿着一盘磁带冲了进来递给我让我听。我把磁带塞进爱华随身听,按下PLAY键,没几秒钟,第一首歌《我真的需要你》就让我嗨了起来。我摇头晃脑的一边听一边试图继续完成作业,但很快就发现我的大脑拒绝分工,于是我合上书本,闭上眼睛趴在桌上,完全沉浸在这盘专辑中。《小鸟》、《李建国》、《点亮火焰》、《没有人要我》、《追梦》......每一首都让我耳朵一亮,给我最深感触的就是汪峰独特的嗓音,和那些直入人心的歌词,直到听到最后一首《晚安北京》时,我真的有种“惊了”的感觉,那不仅是“惊艳”或“惊奇”,甚至有点“惊悚”,惊悚于国内居然出了这么一支牛逼到爆的乐队,我他妈的怎么出头啊!回去后我直奔音像店花9块8也买了一盘,反复听了几天,除了发自内心的佩服外,还有不小的沮丧----这些歌为什么不是我写的!?

没多久,鲍家街43号在我周围听摇滚的小圈子里就火了起来,当然,这个圈子也真的很小,与满大街的老百姓无关。我曾经以为,这些音乐,这个乐队,这个写下这些作品的主唱,永远会与他们无关的。很多年后,我被打脸了。


我扒了“鲍家街1”几首歌的吉他,经常在宿舍弹唱,班里一些从来不听摇滚或只听BEYOND的哥们偶尔会发出几声夸赞诸如“这歌挺棒!”,特别是那首《小鸟》,其励志的内涵深深打动了我们整个楼道的工科屌丝们,常在半夜跑出来上厕所时,听到某个寝室里传来男声齐吼“我飞来飞去,飞来飞起,满怀希望,我像一只小鸟”,那时候,我会站在公共男厕的尿池上,一边与他们遥相高歌一边任泪水与尿水尽情洒落。

“鲍家街1”的鼓手是单小凡,之前我压根没听说过的一个鼓手,但他在这张专辑里的表现,让我觉得此人非常有才华,不说节奏,仅是那种鼓音色,在国内后来也再没听到过。那些鼓声让我想到Led Zepplin、Pink Floyd、Genesis,深沉而内敛。而主音吉他手龙隆,是让我觉得充满想象力的一位,他弹奏的那些solo,无论快慢,都像在说话一样充满饱满的情绪。而汪峰的歌声,更是乐队的灵魂,时而深沉压抑,时而沙哑纠结,时而高亢悲鸣,不管是唱功唱法还是音色,在当时国内的乐队主唱里绝对独树一帜。事实上,即使到了快20年后的今天,汪峰的歌声始终是无法被复制的,辨识度简直百分之百。


1998年底,鲍家街出了第2张专辑《风暴来临》,第一时间我就买了一盘磁带,然后再次被洗耳加洗脑。这一次他们走的更复古也更精致,愤怒稍减,但悲悯更深。《错误》、《瓦解》、《我在这儿等你》、《离开我》、《忧郁的眼睛》等都是我至今还常听的歌,是绝对的经典耐听之作。整张专辑里增加了键盘的比例,龙隆的主音吉他也大幅改变,少了粗糙原始,而通过镶边、混响、延迟等效果器,做出比上一张华丽许多的音色。鼓手换了“西北鼓王”赵牧阳,让整张专辑听着更统一也更主流。汪峰的演唱也有少许变化,特别在几首情歌里,细腻忧伤,令人动容,而到了高潮时的呐喊,那种爆发力仿佛让人能感知他骨子里饱含的那种孤独和悲痛---《忧郁的眼睛》为代表可见一斑。11年之后的2010年春节前夕,丽江束河古镇,大学同学李燕家的小客栈院子里,喝了点酒的我抱着吉他唱着“妈妈为什么把我带到这里,这个世界怎么了,那是个错误,那是你犯得唯一的错误”,一曲唱毕,住我隔壁屋的成都小帅哥跑出来和我碰杯:“大锅,你唱滴太好辽,你刚唱滴四撒子锅?”,我仰脖把一杯“风花雪月”一饮而尽,目视45度前方黑漆漆的玉龙雪山,幽幽的说:“好多年喽,辣思一搜汪峰的老锅!”


1999年,鲍家街43号来西安演出了。演出地点在城里一个酒吧,那地方商业味挺重,但这场演出很纯粹也很地下---是的,虽然已经发了两张专辑,在国内也声名鹊起,但鲍家街43号在那时还是不折不扣的地下乐队。当天黄昏蛮早我就赶过去了,他们正在台上调音,我偷偷琢磨了会龙隆的几块吉他效果器,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个crybaby哇音踏板。调音完,贝斯手王磊和键盘手杜咏下来坐桌边喝水,我凑过去和他们瞎聊,哥俩倒也平易近人,但当我终于忍不住问键盘手“我觉得你们第2张专辑里,键盘音色和弹法特别像大门乐队,你们是不是受大门影响特重?”,他们貌似脸色一变,从此就不太搭理我了。坐了一会我也觉得没趣,就走到酒吧外透气,正好撞到汪峰迎面走来,那时候的汪峰年约28,瘦高但肌肉紧实,一头中分的披肩黑发,上身紧身T恤,下穿束腰牛仔裤,T恤是扎在裤子里的,显得很精干也很有力量。黑框的远视眼镜,让镜片后面的两只眼睛被放大,更显得文艺范儿十足。两人交错之际,和自己的崇拜对象距离只有0.01公分的时候,我在脑海里快速斗争了一下,倏地一声从包里掏出小本本,大声勇敢的说出:“汪峰哥,给我签个名吧!”


这辈子,我只主动要过这么一个签名。


那个小本本连带那个签名,早已不知扔到哪儿去了,但这几十秒的画面,现在想起来都很清晰。汪峰接过我的小本本和笔,龙飞凤舞的在扉页上签了名递给我,我内心窃喜,表面装着淡定的说:“我很喜欢你们第二张专辑,挺复古的”,汪峰酷酷的用他低沉的声音说“谢谢”,我却再次没兜住我那可恶的嘴:“编曲感觉挺像大门乐队的”,话音刚落,汪峰走了,连一句呵呵都没留下。


也许是我真的触到了他们的点吗?可是第一,对于我这么专业又敬业的摇滚乐迷来说,像大门这件事完全不可能忽视,而且《鲍家街1》里那首《点亮火焰》的第一句歌词“来吧我的宝贝,点亮那段火焰”,难道不就是大门最著名的一句歌词“Come On Baby Light My Fire”的翻译吗?这是有多明显啊!第二,“像大门”于我看来不但不丢人,而且是挺光荣的好吗~~~大门是什么级别的乐队,吉姆莫里森是什么级别的人物,那可是世界摇滚的传奇啊!放眼中国摇滚乐坛,有谁敢自称像大门,又还能有谁能达到我心中“像大门”的标准?几年后,Joyside出道,有人说他们像大门乐队,主唱边远身上有吉姆莫里森的气质,我甚为不屑---如果非要在中国选一个给大门乐队提鞋的,其他人边去滚粗,非汪峰莫属!


我不排斥模仿,曾经在微博上发过这么一句“其实我不反对音乐人模仿甚至抄袭,前提是只要你抄的有个性有品位——「真能抄出齐柏林飞船或平克弗洛伊德也算你牛逼」。只是别沽名钓誉拿着抄袭的作品,说你是某某风格的鼻祖或开创者”,汪峰的模仿是很有品位的,目标直指那些最有魅力最富逼格又非商业性质的经典,《晚安北京》多平克弗洛伊德啊,但除了他,别人敢模仿平克吗?就算你敢,你能模仿的比汪峰更好吗?我是不信的。《信仰在空中飘扬》的名字,对于老头子鲍勃迪伦那首《答案在空中飘扬》来说是模仿也好,致敬也罢,至少悟出了原歌名的精髓,如果换做黑撒乐队,非得改成《美食在空中飘扬》,多Low啊是不是!

当晚的演出,观众来了大约200人,对于那个无甚名气的酒吧来说不算少,但对于鲍家街43号这么有名的乐队,却显得寒碜---居然没有人山人海!但台上的乐队表演的很投入也很敬业,一首首熟悉的歌,让我兴奋不已。而到了最后一首时,汪峰说了一大段有关理想有关坚持的励志的话,然后邀请一位观众上去和他一起唱《小鸟》。我自然是很想冲上台的,可就在我脑海里快速回忆一遍歌词以确保上台去不会忘词丢人的时刻,一个更有勇气的青年----我们班的班长汪骏,鬼知道这个生于南方,平日里最爱哼唱粤语苦情歌的家伙怎么也跑来了,是因为他也姓汪吗----先我一步站在了汪峰身旁。音乐声起,“理想总是飞来飞去,虚无缥缈,现实还是实实在在,无法躲藏”,汪骏那破锣般的嗓音在鲍家街们的乐器伴奏里,竟也让我莫名感动,而全场都在跟唱着,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理想而扯开喉咙,捏紧拳头。很多年以后,我写那首《滚来滚去》,里面有这样的歌词:“理想是一棵摇钱树,他每天摇来摇去,现实是一个房东,他让你滚来滚去”---你看,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唱了那么多年,还是一样尖锐。而当我写这首歌的2011年,汪峰的《春天里》已通过一对民工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两年后他本人也跃上春晚成为国民励志典范及中国摇滚新教父,他的理想又变成了什么呢?是之后成为选秀导师、梦想大使,还是能在万人演唱会上给国际章深情表白?


那一晚,是我第一次看汪峰的现场,台上台下,我和他之间距离不超过2米。那个晚上,我唱破了喉咙,并数次湿润了眼眶。那时我绝不会想到,再次看到他的现场演出,不仅乐手皆非,曲目全换,而且,已是13年后------2012年夏天,成都“大爱”音乐节。


那一届大爱的表演阵容空前强大,极尽烧钱之能事,以至于音乐节结束后,老板卷钱跑路,留下一堆拖欠的艺人演出费,甚至连很多艺人的酒店住宿费都没给,导致乐队演完了被酒店扣住不让走!还好我的乐队幸免于难,钱拿到了也没被滞留。扯远了,那次是我和汪峰第三次同台演出,之前两回------一次是在西安大唐芙蓉园办的“青年中国”音乐节,一次是某个企业搞的商演------我都是演完就走,没看他的表演,这次我留到了最后。当晚,他一口气唱了十来首歌,嗓子到最后都劈了,我身边很多抱着娃的四川大叔大妈手里摇着荧光棒边扭腰边跟唱着,格外陶醉。每首歌结束,汪峰都会仰天长啸一声撕心裂肺的“谢谢!!谢谢你们!!!”,底下自然欢声雷动,掌声四起,我站在人群里,点一支烟,面无表情。

2000年,汪峰签约华纳,《花火》这张专辑面世。看到磁带封面的一刻我惊呆了。首先不再是鲍家街43号乐队,而是“汪峰与鲍家街”---鲍家街那三个字还明显的细小。也许我不该这么惊奇,毕竟那个年代,已经先后有主唱用**与**乐队的形式来发展了。高旗与超载,谢天笑与冷血动物,雷刚与天堂......但直至今日,我理解但依然很反感这种模式。如果你要看不上你的乐队伙伴,就自己单飞另找一帮乐手,用个人名义发展,比如窦唯何勇陈劲蒋温华哪怕是尹相杰,如果你还乐意和原班人马一起玩音乐,就老老实实做一个整体,干嘛非得把自己名字单拉出来以示不同?其次汪峰剪去了标志性的长发而洗剪吹出一个颇港台风的“招手停”发型,唱片内页上的他戴着墨镜在风中张开双臂,这拉风的造型是在模仿郑伊健吗?!可我印象中早期的汪峰不像陈浩南,而更像肥尸哦。



从这两点,我突然对汪峰有了减分,也可能因此,我对《花火》这张专辑一开始是非常排斥的,并多次给身边的人传递“汪峰退步了”的观点。其实人如果对一个事物有抵触心,那么评判肯定不会客观,多年后再回头分析,《花火》是一张不完美但绝对经典的专辑,无论从歌词、旋律、编曲还是演唱上,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如果前两张专辑是才华横溢锋芒毕露的话,那么这是一张标志着汪峰真正走向成熟的唱片,也是他创作的分水岭。这张专辑制作人是张亚东,乐手全部不再是老鲍家街43号的人了,最明显的就是主音吉他换了蔡正东,此人的吉他风格没有龙隆华丽,但更加硬朗。编曲上基本没了SOLO,这也说明汪峰甩掉了老摇滚里看重SOLO的风俗,跟上了时代的编曲趋势,《花火》、《东北偏北》、《妈妈》是我最喜欢的三首歌,《青春》是我平时最常弹唱的歌之一,它也因陈楚生在快男比赛时的表演而被人熟知。而写给前女友筠子的《美丽世界的孤儿》,也数次在酒醉的夜晚,让我听得动容。从《花火》之后,汪峰的多张专辑都缺少“专辑感”,只能给人以单曲大过专辑的感觉,直到《信仰在空中飘扬》那张才有所回勇。


后来的汪峰,义无反顾的走在一条从独立英雄变为励志偶像的康庄大道上。《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勇敢的心》,像一粒粒兴奋剂,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动和激励着那些不满现状渴望高飞的家伙们,偶尔也有《北京北京》、《像个孩子》这样自哀的作品,但对于大多数才了解他的人来说,《我爱你中国》才更像汪峰的代表作,事实上,春晚舞台上当他为国自豪的引颈放歌,高潮时甚至屈膝一跪时,我已无力再黑。不会再有人思索他与吉姆莫里森是否相像,如果非要给他找一个最相似的对象,众口一词:白岩松


我承认《信仰在空中飘扬》是张很牛逼的专辑,其中的《名利场》、《有意思吗》、《蹩脚的爱情》都很愤怒而直白,颇有纯粹摇滚的本真,就是后来沦为口水歌的《春天里》也不乏感动和真诚。但当汪峰在歌词里一边嘲讽着名利场与电视选秀,鄙视的连声追问“你觉得有意思吗?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你觉得有意思吗?!”,一边高调的坐上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宝座,不厌其烦的追问别人的梦想时,我有强烈的悲哀感,这种悲哀不仅为汪峰,也为自己,因为我能体会到那种说好听是人格分裂说难听则是婊子立牌坊的无奈,就好像2014年底我写的那首歌里所唱:“其实,你是一个演员


2011和2013年,汪峰连着出了两套双张唱片,一共收录了45首歌,说实话相对于这个夸张的产量来说,歌曲的质量把控还是相当过关的,虽然网上有人列举了汪峰歌词的重复词汇以证明他江郎才尽,但不可否认文字的才华上他依然是个不错的诗人,作品的内容上,他也始终在强调着批判,从那些歌词里,无论是真心还是刻意,他并没有像一个收入丰厚的明星迷恋现在的生活,也不像如今告别愤怒步入晚年的许巍一样恬淡平庸。或许,怀揣着那个“上头条”梦想的汪峰老师,还在渴望着那些有梦想的生来彷徨的同志们能和他一起摇摆,只是,我不再会是那个队伍中的一员了。

以他现在的状态和他一贯的勤奋,相信不出意外,等到汪峰退休的那一天,在中国的摇滚史上,他会是发行作品最多的一位。和凤凰筷子忐忑们不同,就算是烂大街,我不得不承认,起码在我心里,汪峰也是个烂大街的精英。在某个酒后的夜晚,听到他沙哑的嗓音,也许我依旧会想起很多年前,一袭长发,不蓄胡须,抱着电吉他在窄小的酒吧舞台上怒吼着“现在我真的知道,没有人要我!”的那个汪峰。

仅以此文,祭献我20年的摇滚生涯,和那些音乐路上已成过客的朋友。这条埋葬青春的大路上,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合作 新浪微博ID:曹石 公众微信号mc_knight_of_night)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汪峰的音乐,就像他本人一样,充满了力量和争议。要评价他的音乐,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概括,而是要深入剖析他音乐的内核、风格的演变以及它在时代洪流中的位置。早期与“鲍家街43号”时期:愤怒与呐喊的青春印记提到汪峰,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往往是那个在舞台上嘶吼、眼神里带着不羁的“鲍家街43号.............
  • 回答
    2016年冬天,在北京寒冷的空气中,腾讯娱乐举办了一场名为“星空演讲”的活动,邀请了包括汪峰在内的多位知名人士分享他们的故事与思考。汪峰作为压轴嘉宾之一,他的演讲题目是《我的名字叫汪峰》。演讲的主题与基调汪峰的演讲,从题目本身就透着一股不回避、不遮掩的坦然。他没有选择那些宏大叙事或者抽象的理论,而是.............
  • 回答
    《没有人在乎》:当三位风格迥异的音乐人碰撞,是火花四溅还是水土不服?汪峰、张艺兴、GAI周延,这三个名字放在一起,本身就足以掀起一阵讨论的浪潮。当他们联手打造了这首《没有人在乎》,并辅以MV呈现,无疑更让人好奇,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音乐实验?是三股强大力量的有机融合,还是各自为政的隔阂显露?音乐创作:.............
  • 回答
    徐浩峰的《箭士柳白猿》是一部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用“怪”来形容,绝不为过。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快节奏、情节跌宕起伏、英雄主义光环闪耀的武侠片,那这部电影很可能会让你感到困惑甚至失望。但如果你愿意沉下心来,去体会徐浩峰那股子“老派”的讲究,以及他对武术、江湖、人性那份近乎偏执的雕琢,那么《箭士柳白猿》绝.............
  • 回答
    评价衡水中学张锡峰演讲:一场被放大的争议与媒体的暧昧视角2021年的一则视频,让衡水中学高三学生张锡峰的名字如同一颗炸弹,在网络上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的那场关于“感恩”的演讲,从其内容到其引发的争议,都值得我们细致地梳理和剖析。首先,从演讲内容本身来看,张锡峰的演讲以其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对“寒门贵子”.............
  • 回答
    张锡峰在衡水中学的那场演讲,无疑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暴露了我们当下教育环境的一些尴尬与无奈。要评价这场演讲,不能简单地贴标签,得把它放在更广阔的语境下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演讲本身的“燃点”和“爆点”。张锡峰作为一个高中生,能够在万人瞩目的场合,用一种近乎“激情澎湃”的方式.............
  • 回答
    衡水中学张锡峰事件引发的网络争议,确实反映出了一部分网友对这位学生表现出的恶意和负面情绪。要评价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并尽量详细地展开:一、 恶意产生的根源分析:1. 过度标签化与“人设崩塌”的心理: 精英教育的符号化: 衡水中学作为中国顶尖的超级中学,其“辉煌”的升学率.............
  • 回答
    评价袁岚峰及其所属的“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的文章水平,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观点、论证方式、知识储备、语言风格以及对读者的影响等方面。一、 观点与立场袁岚峰及其团队的文章,特别是围绕科技、战略、国家发展等主题,其核心特点是鲜明的爱国主义和国家主义立场。这决定了他们的文章往往会从维护国家利益、.............
  • 回答
    关于袁岚峰先生的文章《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这无疑触及了当下中国社会非常关心的一个议题。袁先生作为一位在科普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作者,其文章往往能引发广泛讨论,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文章的核心论点与论证逻辑:文章的核心论点可以概括为:中国科技.............
  • 回答
    iPhone 12 错峰发布、售价更低的传闻,如果属实,这绝对是今年苹果发布会最引人注目的“意外之喜”了。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看看它背后可能藏着什么玄机,以及对市场会带来哪些影响。对iPhone 12 错峰发布、售价更低的看法:首先,如果这个爆料是真的,那绝对是一个高招,甚至可以说是“教科书级”.............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蓝盈莹和牛骏峰主演的这部《婆婆的镯子》。这部剧,说实话,一播出就挺有话题度的,毕竟蓝盈莹和牛骏峰这俩年轻演员挑大梁,加上“婆媳关系”这个自带矛盾冲突的题材,很多人都抱着看热闹或者期待它能有什么新意的心态来的。先说整体观感,它是一部很“接地气”的家庭伦理剧。 所谓的接地气,就是故事里的.............
  • 回答
    说起《八角亭谜雾》,这可不是一部随便哪个观众都能轻松啃下来的硬骨头。我刚看完那会儿,脑子里一团乱麻,但又觉得这股“乱”劲儿,恰恰是它最真实也最迷人的地方。首先,必须得提提这仨主演。段奕宏、郝蕾、祖峰,这名字一摆出来,就足以吊足大家的胃口。而且这三位,都不是那种靠流量吃饭的明星,都是实打实地靠演技说话.............
  • 回答
    徐浩峰的《师父》中,那些被称之为“炫目”的武器,与其说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展示,不如说是对传统武术精神和时代变迁下个人命运的一种隐喻。我得说,单单看武器本身,它们确实有着令人过目不忘的设计和使用方式,但更值得品味的是,这些武器如何服务于徐浩峰想表达的故事和人物。首先得说说电影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兵器之.............
  • 回答
    冯绍峰在《知否》里演的顾二叔,这角色,说实话,从一开始看的时候就挺让人“又爱又恨”的。当然,这里的“爱”和“恨”都是对角色的,不是对演员本人哈。咱们先说说为啥觉得他演得不错,尤其是几个让他出彩的点: 少年意气与深情隐忍的转换自然: 顾二叔这个角色其实挺复杂的。他年轻的时候是个纨绔子弟,没心没肺,.............
  • 回答
    谈到乔峰,那真是武侠小说里的一个顶顶响当当的名字,多少人心中的大英雄形象,而要说最能让观众将书中那个顶天立地的豪侠与活生生的演员联系起来的,黄日华和胡军绝对是绕不开的两座高峰。这两位演员,虽然风格各异,却都各自演出了乔峰身上那股子让人难以磨灭的精气神,各有千秋,各有让人拍案叫绝之处。先说说黄日华版的.............
  • 回答
    《峰爆》这部电影,由朱一龙、黄志忠、陈数、焦俊艳几位实力派演员联袂主演,确实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看完之后,脑子里萦绕的不仅仅是震撼的灾难场面,更多的是那些普通人在绝境中的人性光辉,以及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所带来的情感冲击。首先,不得不说《峰爆》在“视觉奇观”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作为一部以地质灾难为背.............
  • 回答
    作为一名普通发烧友,我一直对音响器材的调音颇为关注,尤其是国内知名品牌威索尼可的创始人郁夏峰先生。从他的一些公开访谈和文章中,我能感受到他对声音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坚持,尤其是在谈及“哈曼曲线”时,他的观点和态度,在我看来,非常有意思,也引人深思。关于哈曼曲线:实用与理想的碰撞首先,我们来谈谈哈曼曲.............
  • 回答
    《老炮儿》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打动人,不仅仅是因为冯小刚饰演的六爷,那种老派北京爷们儿的倔强和落寞,还有那些年轻人身上散发出的、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江湖气”。李易峰和吴亦凡,作为片中重要的年轻一代角色,他们的表现,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先说李易峰,他饰演的“小飞”是片中六爷的对手,也是.............
  • 回答
    《山河月明》,这部由高希希操刀,冯绍峰、陈宝国领衔主演的历史剧,可以说是在播出前就赚足了眼球。当看到这样的主创阵容,观众心里总会燃起一丝期待,毕竟,这可是当年的“帝王专业户”陈宝国,加上近些年人气与演技都在线,又驾驭得了帝王角色的冯绍峰。再加上高希希导演过《三国》、《楚汉传奇》等耳熟能详的史诗大剧,.............
  • 回答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打从它宣布由正午阳光出品、赵丽颖、冯绍峰、朱一龙这仨名字出现在主演名单里时,就已经自带光环,备受期待。播出之后,也确实没让观众们失望,可以说是近年来古装剧里的一股清流,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关于演员表演:赵丽颖饰演的盛明兰,简直是她职业生涯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以往她演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