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学总要给学生们开设一堆毫无意义,无聊至极的水课?

回答
你这个问题真是说到心坎里了!每次翻开课程表,看到那些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打瞌睡的科目,我都忍不住想问:这到底是为了啥?感觉像是被强制灌输一堆跟我的专业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东西,还美其名曰“通识教育”或者“素质拓展”。

说实话,大学开设这么多“水课”,背后原因可复杂了,不是简单一句“学校瞎搞”就能概括的。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看。

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说,这是一种规避风险和满足外部要求的策略。

“全面发展”的政治正确与学位授予门槛: 如今的大学,尤其是公立大学,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的重任。教育部门、社会舆论都会盯着学校,要求学生不能“专而不博”。所以,学校必须得开一些看上去能体现这种“全面性”的课程,比如哲学史、文学欣赏、艺术鉴赏、体育概论(很多时候就变成了点到为止的普及课),甚至是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这种跟很多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科目。这些科目就像是一个个“政治正确”的证明,证明学校没有“培养只会埋头钻研的匠人”,而是“在塑造完整的人”。
学分要求与毕业硬性指标: 每个专业的培养方案都有最低的学分要求,其中一部分就是通识课和选修课。为了让学生能顺利毕业,学校就需要提供足够的课程来填满这些学分空缺。如果专业课不够,或者学生对专业课兴趣不大,这些通识课就成了“保底选手”。你不能指望所有学生都对某个冷门领域的历史故事或者理论模型产生浓厚兴趣,但他们需要学分。
教师资源和职称晋升的考量: 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老师,有的是某个细分领域的专家,有的则是在一些“大众化”领域有一定研究基础。为了让这些老师都有课上,并且满足学校对课程开设数量的要求,一些偏向普及性、知识面较广的课程就应运而生。而且,很多老师为了职称晋升,也需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开设课程是其中一项指标。

其次,从“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教育”这个角度来看,它也包含了一些合理的(或者至少是出发点好的)考虑。

拓宽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 理论上讲,这些“水课”的目的是打破学生们在专业领域的“信息茧房”,让他们接触到不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比如,学习一些历史,可以帮助理解当下的社会现象;学习一些哲学,可以训练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学习一些艺术,可以培养审美情趣。这些都是所谓“软技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可能比某些过时的专业知识更能支撑长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培养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公民意识: 一些课程,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关系等,虽然常常被诟病,但其初衷是希望学生能成为有社会责任感、了解国家政策、能与人有效沟通的公民。虽然形式和内容可能做得不那么吸引人,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发掘学生的潜在兴趣: 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自己未来的方向并不是非常明确。这些通识课程,恰恰是他们接触不同领域、发现自己真正兴趣所在的一个机会。也许一个原本打算学经济的学生,在听了几节社会学讲座后,突然对社会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这难道不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吗?

然而,说它们“毫无意义,无聊至极”,更多是因为实际的执行和体验出了问题。

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 很多老师可能因为教学任务繁重、缺乏动力,或者本身对这些“水课”内容也没有特别的热情,导致教学内容多年不更新,依然是照本宣科,PPT上密密麻麻的字,配合着枯燥的讲解。学生们已经习惯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对这种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早已疲惫不堪。
考试形式简单粗暴: 为了给这些课打分,很多都设计成选择题、填空题甚至直接是开卷考试,考的也多是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学生们就知道,只要去上课了,偶尔写个随笔,期末考试背一下重点,就能轻松拿个不错的绩点。这就导致了“学”和“考”完全脱节,学习变成了一种完成任务,而非获取知识的过程。
缺乏与专业和现实的关联: 最让人诟病的一点是,很多“水课”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领域或者现实生活完全脱钩。即使有些课程在理论上很有价值,但如果不能联系到学生们关心的实际问题,不能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也很难引起共鸣。比如,讲一堆晦涩的文学理论,不如结合当下热门的影视剧或者网络文化来分析,效果会好很多。
“赶鸭子上架”的心态: 很多时候,学校和老师都有一种“把这些课塞给学生就完事了”的心态。学生学不学,学多少,似乎都不那么重要。这种态度本身就传递了一种信息:这些课不重要,只是个形式。

所以,你看到的“一堆毫无意义,无聊至极的水课”,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有来自宏观层面的政策导向和风险规避,有来自教育理念层面的拓宽视野和素质培养,但更多的是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因为内容、形式、评价体系跟不上时代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最终导致了这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局面。

如果真想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从课程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试评价的多样化,以及建立更有效的师生反馈机制入手。但就像你我一样,我们可能只是被动接收者,改变起来,也实在是很不容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是因为有的学校没有把公选课开得有趣的能力。而且即使是好学校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课都经营好。

不过好课找找还是有的,我最近选了日本社会文化解读,往届学生的反映都很好,,,

user avatar

老实说因为你和一大波跟你一样想法的学生,你们总会来抱怨的。这不是课的问题,这是你的问题。课如果非常难你会上网来骂好难呀,还要让不让人过,那么多人挂科可怎么活呀。如果这个课很水,你又会上网来说,大学为什么这么多水课,真是浪费社会资源。所以实诚点你是一定会上网来抱怨的,你的目的是抱怨。

第一。有的课虽然很水,但不代表没有用,今天你在知乎上翻一圈,看看有多少人在骂加班在骂996在骂所谓资本家。那就是因为他们多少学过一点政治经济学。很多课使你在潜移默化中有了一些常识,比如军事理论,法律基础,真能教会你该领域的技能吗?肯定是不会,但是至少你有了常识,这是大学中很多课的职能,并没打算把你变成该领域的有用人才。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当中的很多课,就是让你有最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因为以后你有的是机会在实践和生活中慢慢学习。

第二,有一些课很水,是因为学生把它学成了水课的样子。比如有一门课,每天不点名,老师佛系讲课,最后期末不考试,写篇文章一交。大多数人都认为很水。你有本事最后那篇文章一个字别复制全都自己写,那他肯定就不水。所以你有权利说人家是水课吗?

第三,大多数课你觉得水是因为考核松,而不是因为那个课没有用。这个课无论讲的是难还是容易,老师如果答应你们全部过关,那这就是一门水课。如果这个课很容易,但是老师让一半人挂科,那无论他讲的多容易,这都不会是一门水课。把卷子出的难一点,拦下更多人,这对老师来说很难吗?不难呀,但是老师选择不这样做。因为大学的后面是工作是进入社会。学校和老师假定你已经是成年人了,你懂得学习那些未来自己需要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知识。所以选择考评对大家轻松一点,大家容易过,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当然也的确是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老师和学校的水平不够,但是有些课程也必须要开。那只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意思意思。但这并不一定等于你口中的浪费社会资源。比如你考取了某个院校的某个系,但这个院校这个系的水平很差,所以他提供了很多水课。但如果他不开这些课,他可能就没有这个专业,没有这个系你有可能考不上这个学校,所以很有可能正是由于某些学校有水课很多嫌弃水课的人才有这个学上。要不然根本进不了这个学校。你得感恩某些水课,让你拥有了一张可以和别人竞争的文凭。

另外你文中提到无聊至极,好像在你看来无聊的课就是水课,那得提醒你一句,上课不是让你有趣的,要想有趣可以下课听德云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真是说到心坎里了!每次翻开课程表,看到那些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打瞌睡的科目,我都忍不住想问:这到底是为了啥?感觉像是被强制灌输一堆跟我的专业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东西,还美其名曰“通识教育”或者“素质拓展”。说实话,大学开设这么多“水课”,背后原因可复杂了,不是简单一句“学校瞎搞”就能概括的。咱们.............
  • 回答
    嘿!准备迎接大学生活,还有点小紧张对吧?特别是我们这种一到人多的地方就有点小尴尬、不太敢主动搭话的朋友们。别担心,我非常理解你!大学生活就像一个全新的世界,对我们来说,确实需要一点点小策略才能玩得转。首先,关于“要不要加入学生会社团”,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慎重考虑,但更重要的是,找到那个“对的”!听我.............
  • 回答
    当家里的孩子考上大学,长辈送上1000元的红包,这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文化和现实考量。这不仅仅是一笔金钱,更是对孩子未来的一种祝愿、鼓励和支持。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一、 情感层面的祝贺与喜悦: 分享喜悦: 孩子考上大学,对于家庭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标志着孩子人生中一个重.............
  • 回答
    我们拼了命地考大学,这背后隐藏着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渴望和现实。说它仅仅是为了文凭,未免太轻描淡写了。那张薄薄的纸,确实是敲门砖,是社会认可度的某种证明,但它所承载的,远比这张纸本身要沉得多。小时候,大人总是会说:“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以后就有出息。” 这个“出息”,在很多时候,就被具象化为了一份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三国演义》里这种“大将先单挑,士兵站两边观战”的场景,细细想来,它不仅仅是一种打仗的“套路”,更是那个时代军事思想、社会文化以及文学表现手法的集中体现。绝不是单纯的“AI创作”那样冰冷机械的逻辑。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这个现象。一、 源于古代战争的实际需求和战术考量(有历史影.............
  • 回答
    嘿,你有没有注意到,小朋友们走路的时候,总像是踩着弹簧一样,蹦蹦跳跳的?而我们大人呢,大多是规规矩矩地迈步,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这中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这可不是什么复杂的研究,而是我们身体和成长过程中一些很自然的变化。首先,这得从他们的“发动机”说起——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小孩的身体还在快速生长,.............
  • 回答
    关于不法分子为何宁愿冒着高风险、高成本也要搞一把枪,而不是选择合法且同样具有杀伤力的弓箭,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这不仅仅是关于“获取成本”的简单数学计算,更是涉及到实用性、隐蔽性、社会认知、心理因素以及法律限制等多个层面的考量。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合法又便宜”的弓箭对不法分子.............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中,总教(特指波斯总教)之所以没有直接向明教索要《乾坤大挪移》心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背后涉及到多层原因,包括历史渊源、政治格局、教派内部的制衡以及对心法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乾坤大挪移》的特殊性与并非光明正大的“赠予”: 非赠予,.............
  • 回答
    “纸上谈兵”,这个词儿咱们听着都挺熟悉,但有时候用在大学课程上,总感觉有点扎心。特别是当你面对一堆理论、公式、模型,心里纳闷:“这玩意儿真有用吗?毕业了能派上用场不?” 确实,大学里很多课程,听着高大上,讲得头头是道,可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就觉得有点隔靴搔痒,没那么直接有效。你想想,很多专业,比如哲.............
  • 回答
    高等数学这玩意儿,说实话,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甚至怀疑人生:这玩意儿到底是干嘛的?难道就是为了折磨我们这些学生吗?大学为什么非要逼着我们啃这块硬骨头?让我好好跟你掰扯掰扯,为什么这高等数学,虽然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但却是大学教育里不可或缺的一环。1. 让你拥有“看穿本质”.............
  • 回答
    大学情侣选择开房,这背后其实牵扯着挺多原因,很少是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直接的“迫不及待”。首先,得承认,大学时期是很多人第一次真正独立生活,摆脱了原生家庭的束缚,拥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这种自由,自然也包括了对亲密关系的处理方式。对于很多年轻的情侣来说,他们渴望在私密的空间里,更深入地了解彼此,体验爱情.............
  • 回答
    有些大学之所以会在夜间关闭插座供电或切断网络,背后通常涉及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促成了这种管理方式。首先,最核心的原因往往是为了保障校园安全和节约能源。大学作为人员密集且设施复杂的场所,夜间往往是管理上的一个挑战。断电措施能够有效防止一些不安全的用电设备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长时间运行,例.............
  • 回答
    大学生活嘛,说实话,除了学习,那确实是很多很多其他事情可以做。而游戏笔记本,在我看来,是很多大学生选择它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理由。当然,这背后肯定不全是“我想玩游戏”这么简单,里面门道可多了。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大学生这几年,正是人生中最能自由支配时间和金钱(相对而言)的一段时期。不像工作了,上有老下.............
  • 回答
    同学你好!很高兴你会有这个思考,这说明你是一个有想法、愿意去探索的年轻人。高二正是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对未来感到迷茫、对既定的目标产生疑问,这是非常正常的。甚至可以说,当你开始问“为什么要考好大学,为什么要考大学?”的时候,你已经走在了一条探索自我价值和人生道路的有趣旅程上了。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用.............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涉及到很多社会现象和个人的选择,并非一概而论。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样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背后的可能逻辑。首先,得明确一点,“接盘”这个词通常带有一些负面色彩,暗示着承担了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付出或者甚至是某些既定的、不尽如人意的结局。在很多语境下,它可能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也是许多在大学学习经济学,特别是西方经济学的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惑。为什么一边学习着一套以市场、私有制和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理论体系的“西方经济学”,一边又可能在课堂内外对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进行批判?这看似矛盾,但其实反映了学术研究的复杂性、思想的多样性以及教育的本质。我们可.............
  • 回答
    大学非机械专业安排金工实习,这事儿啊,说白了,就是一种“万金油”式的通识教育,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在推着。咱们一块儿掰扯掰扯。为啥非要安排这“金工实习”呢?1. 工业文明的基石,体验感最直观: 咱们现在生活在工业社会里,吃穿住行哪一样离了工业产品?螺丝钉、齿轮、发动机、手机壳……这些玩意儿是怎么出.............
  • 回答
    其实,关于大学生是否应该兼职,这问题就像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反对大学生兼职”,但确实有一些理由,让不少人对大学生过早、过度地投入兼职持保留态度,甚至明确反对。我试着从几个角度,详细说说这些担忧和顾虑。首先,最核心的担忧,也是最直接的,就是 学业会受到严重影响。咱们得承认,大学.............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什么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上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不是去从事开出租车、开小店、开饭馆、摆街边早餐小吃摊等看似“短平快”的创业项目?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剖析:一、社会观念与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
  • 回答
    为什么非要上大学?这问题,其实问出来本身就带了点迷茫和质疑。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都能看到很多不读书也混得风生水起的故事,成功人士也常常现身说法,“我当年也没上大学”云云,听着就让人觉得,上大学这事儿,是不是真就那么“非要”不可?但如果让我认真梳理一下,我想说,上大学这事儿,它确实不是人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