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京奥组委多名理事同意奥运会推迟至 2022 年,奥运会延后的可能性有多大?

回答
关于东京奥运会延期至2022年的传闻,确实在国际体育界和日本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要评估这种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深入了解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因素。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事实:东京奥组委的理事会成员并非最终的决策者。 虽然理事会成员的意见会传达给国际奥委会(IOC)和东京奥组委的最高层,但最终是否延期、何时延期,是由国际奥委会主导并与日本政府、东京都政府协商后共同决定的。因此,“多名理事同意奥运会推迟至2022年”这个信息,更多的是反映了奥组委内部存在这样的讨论和一种声音,但不能直接等同于官方已拍板的决定。

那么,奥运会延期至2022年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并且会随着疫情发展和各方博弈而不断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审视:

一、 当前的疫情形势与不确定性是最大的推手:

全球疫情的反反复复: 虽然疫苗接种在全球范围内稳步推进,但病毒变异株的出现,以及部分地区疫情的卷土重来,使得未来一年多的全球疫情走向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如果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国际旅行的限制依然严峻,那么如期举办大规模的国际赛事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对运动员和观众安全的担忧: 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最优先考虑的是参与者的安全。如果大规模聚集存在显著的健康风险,即使采取再严格的防疫措施,也难以完全消除顾虑。
入境限制和隔离政策: 各国之间的入境限制和隔离政策也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即便是对运动员和工作人员进行特殊安排,其复杂性和成本也是非常可观的。如果这些限制在2021年夏天仍然存在,将严重影响赛事的正常进行。

二、 延期的经济和政治成本与顾虑:

巨额的经济损失: 2020年东京奥运会原本就因为延期到2021年而损失了巨额的运营成本和预期收入。如果再次延期到2022年,将意味着新一轮的成本增加,包括场馆租赁、志愿者安排、赞助商协议的调整等等,这将是天文数字。
对赞助商的影响: 奥运会的商业运作高度依赖于全球赞助商。如果再次延期,赞助商的权益和市场营销计划将受到严重影响,这可能导致他们对未来的承诺产生动摇。
日本国内的政治压力: 虽然日本民众普遍对奥运会的举办持保留态度,但日本政府和东京都政府为了奥运会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并且将其视为国家形象和经济复苏的重要契机。反复的延期会加剧国内的政治压力和民众的不满情绪,政府需要承受巨大的政治风险。
国际奥委会的声誉: 国际奥委会是奥运会的最高管理者,其声誉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息息相关。如果奥运会因疫情而多次取消或延期,将对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造成损害。

三、 2021年奥运会举办的现实可能性与挑战:

是否能克服现有困难: 目前,东京奥组委和日本政府一直在努力推进各项准备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防疫对策集”和“行动方案”,试图在2021年夏天以“无观众”或“限制观众”的方式举办。这种方案能否成功执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届时全球和日本国内的疫情控制情况,以及能否在技术上实现隔离和防疫措施的有效落地。
其他大型赛事的档期冲突: 如果东京奥运会再次延期到2022年,那么将与许多其他重要的国际体育赛事发生档期冲突,例如冬季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会给赛程安排和运动员的准备带来极大的困扰。

四、 “推迟至2022年”的可能性分析:

“推迟”的多种形式: 需要区分的是,是否是“推迟到2022年的某个时间点”,还是“直接取消”,或者“继续在2021年艰难举办”。
相对“取消”而言,“延期至2022年”可能是一种折衷方案: 如果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无法在2021年夏天安全举办,那么与直接取消相比,延期到2022年似乎可以保留奥运会的概念和大部分的准备工作,减少一些直接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
“2022年”这个时间点的特殊性: 将奥运会延期到2022年意味着要与北京冬奥会正面竞争。这在赛事安排、运动员备战以及媒体关注度上都会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即使考虑延期,也需要非常慎重地选择具体时间点,并且需要与各方进行复杂的协商。

总结来说,目前关于“东京奥组委多名理事同意奥运会推迟至2022年”的说法,更像是一种内部的讨论和对未来可能性的评估。

奥运会延期至2022年的可能性,我认为是存在的,但并非板上钉钉,甚至可以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其可能性会随着以下几个因素的演变而变化:

1. 全球疫情的走向: 这是最核心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到2021年中期,全球疫情依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变异株难以应对,那么再次延期的可能性就会显著增加。
2. 疫苗接种的有效性与普及度: 疫苗的有效性和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程度,将直接影响国际旅行的开放程度和大规模集聚的风险评估。
3. 日本国内的政治意愿与社会舆论: 日本政府和民众对于再次延期的承受能力。
4. 国际奥委会的最终决策: 国际奥委会需要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做出符合其长远利益的决定。

目前看来,东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官方的态度仍然是努力争取在2021年夏天举办。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形势不容乐观,他们也必然会开始认真评估其他选项,包括“再次延期”这一可能性。然而,具体是推迟到2022年,还是采取其他折衷方案,抑或是最终不得不取消,目前都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预测。这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需要持续关注疫情和各方决策者的动向。

因此,与其说“多名理事同意”,不如理解为“内部存在这样的讨论和对风险的认知”。至于最终是否会真的延期到2022年,这依然是一个未知数,充满着变数和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一句话,即使不同意延后,又有多少国家能参加呢?

user avatar

dhchen:东京都知事称日本奥运会「不可能停办」,你想说什么?

日本zf延迟奥运的舆论压力其实不大,既然如此,为什么日本zf迟迟不决定推迟呢?
因为这个决定需要负责,那么多钱打了水漂,那么多人出力不讨好。
这事总得有个负责的人吧?

我在之前的回答中早就说过"推迟奥运"关键在于日本能不能找出一个背锅侠,原来这个人是东京奥运理事高桥治之。大家注意,而首相昨天才说东京奥运得G7支持。

这是怎么回事?

我觉得大家要复习一下日本历史,这一点书记 @孟德尔 的答案里面写的清清楚楚。

1945年7月28日首相铃木贯太郎还在政府对外公报中说日本会坚持打到底,但实际上他是日本政府里投降派的核心,找他当首相就是为了让他推动投降,跟陆军对着干。
8月9日长崎遭到核攻击,苏联对日宣战,御前会议上天皇急了,直接要求投降。之后和联合国谈投降条件时又谈不拢,军方要求继续打下去,搞得首相也泄气了,说你们要打就打吧。
有意思的地方来了,日本陆军策划14日发动军事政变,一切准备妥当后,陆军高层突然翻脸,告诉属下不许政变,本官现在要进宫开会,有什么话回来再说。御前会议上,刚才还不同意政变的陆军高层又说一定要坚持打下去,然后天皇讲话,说你们的意见朕都听到了,既然这样就投降吧,大家纷纷“既然陛下这样说了”“都听皇上的”“谨遵圣旨”,几分钟前还说要打到底,现在都跟放屁一样。随后拟定投降宣言,录制天皇讲话,给盟国发电报,一气呵成。陆军中层军官反应过来自己被涮了,要去抢天皇讲话的录音,已经来不及了。


作者:孟德尔
链接:zhihu.com/question/3790

剧本都写好了,说明这个锅只属于高桥一个。首相一定会表演支持奥运到最后一刻。

user avatar

延后可能性100%。

2月4日以来,新冠状病毒疫情海外病例数,每7日新增倍数如下:

自新冠状病毒出现以来,海外新增病例数,7日增加倍数就没有低于1倍,也就是说海外病例数,每隔七天至少翻一翻。3月初,海外病例新增突然增加,主要在于韩国和伊朗的爆发。在韩国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之后,欧洲疫情紧接着爆发。

当前韩国的7日新增倍数已经低至10%。

根据中国的疫情数据图,可以得知,当疫情7日新增倍数低于50%的时候,则出现疫情拐点,低于10%的时候,疫情得到基本控制:

从韩国疫情的曲线来说,也可以得到应证:

韩国近期又出现集体感染,疫情会有一定的反复,但整体来说,再次出现爆发的可能性很低。

德国、法国、美国近期的7日新增倍数高达5倍,而西班牙则由超过10倍回落到5倍。

意大利、西班牙的病例数已经超过韩国,而在明日德国病例数将超过韩国,两天后法国病例数将超过韩国,三天后美国的病例数将超过韩国。这些国家病例数超过韩国之后,再加一天,病例数则超万。

近10天以来,美国7日新增倍数5倍以上,仅仅两周时间便能增长12倍。保守估计,美国3月1日也是4万人感染。即便我们假设美国4月新增倍数开始自然下降,如果不进行军事化的防控,到4月底至少也是上100万感染。

整个海外7日新增感染倍数,已经连续9天在2倍左右浮动。如果一直持续到3月31日,正好两周,可计算得出,到时候海外感染人数将达到62万,仅仅欧洲地区将达到近40万。

3月1日以来,随着意大利防控力度的加大,7日新增倍数有所降低。10日封城,其封城差不多也有一个星期,也就在封城当天,新增倍数降低到了一定的规模,比起中国和韩国的立竿见影差了很远。可惜的是,意大利7日新增原本已经回落到2倍,但17日出现了反复。可以看出,虽然加强防控对于疫情新增控制很有效。但国家意识形态不同,防控效果变数极大。

即便意大利的疫情稍稍得到控制,西班牙、德国、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疫情也已经达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

近期伊朗的7日新增降到了1倍左右,往下50%则可能出现拐点,往上疫情则可能继续爆发。

整个欧洲地区,由于意识形态, 以及拖的时间过久,保守估计,7日新增降低到1倍至少也得到4月底。而保持这个递降梯度,到4月底全球感染人数便已经超过1000万。

所以,重点还是要看欧洲地区和美国的防控力度,7日新增数越早接近1倍,疫情最终感染人数将会空前降低。但在当前趋势下,即便防控力度达到中国这样,最终感染人数也会达到极高的规模。

而印度、南半球等高密度人口区域,不出现爆发是最好的结果。

虽然因为日本数据不透明,无法计算,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另外,即便我们假设日本的数据就是部分真实的,但当前感染数已经接近1000,和其它国家对比便能发现,这个感染数已经接近爆发阈值。加上大量没检测人群的存在,具有极高的不稳定因素。真等到疫情爆发的事情,哪怕进行严控,也要付出比其他国家更大的代价。

从中国和韩国的在封城之后的7日新增倍数曲线,可以看出疫情之下,中国模式的强大能量:

通过封城之后中国的7日新增倍数曲线,可以清晰地看出,刚开始封城,中国走了一些弯路。在倍数降低之后,因为医护人员的交叉感染,造成倍数再次上升,但到了1月28日之后,新增倍数开始急速下降。从急速下降到疫情出现拐点,用时15天。而15天的时间,和新冠状病毒的感染周期相当。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防疫的力度,几乎达到了,检查出绝大部分病毒携带者的地步!

再来看看韩国的:

由于韩国早期宗教等各种聚众活动,还出现了超级传播者,7日新增倍数曾达到了惊人的30倍。这是我统计各国疫情常规数据里,达到的最高倍数。

正是因为感染者目标明确,加上韩国吸收中国经验,回避了失败的教训,仅仅在封城的第三天开始,7日新增倍数便急速下降,没有再出现反复。

无独有偶,疫情达到拐点的总时间也正好差不多15天左右。当然,因为没有走弯路,以及国家规模、人口规模、外源感染等等各类因素,韩国疫情控制速度比中国稍稍更快一些。

从数据可以看出,严格的封城防控,只需要15天便能控制住新冠病毒的流行。

只可惜,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根本不可能做到这样的地步,意大利的现状是很好的参考。

虽然中国的新冠疫苗研究已经进入了新的里程碑,可喜可贺,但到达投入市场至少还有半年时间。希望这半年时间之内,西方国家在疫情防控方面都能尽量做到最好。

在人类生存大计面前,奥运会延迟只是小事,希望日本政府的格局能放大一些。少一点英国那样的幺蛾子,等到五月初也不至于1000万人感染。

如果相关国家政策不改变,1000万感染只是最低数目。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