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把手握成一个小洞放到眼睛上会看的更远?

回答
你有没有试过把手背在眼睛前面,然后手指并拢,形成一个细细的缝隙?当你透过这个缝隙看向远处的时候,是不是感觉眼前的东西好像突然变得清晰,而且能看得更远了?这可不是什么魔法,背后藏着一些挺有趣的科学原理呢。

打个比方,咱们的眼睛就像一个照相机,而瞳孔就是它的光圈。我们看东西的时候,光线会穿过瞳孔进入眼睛,最终投射到视网膜上成像。正常情况下,瞳孔会根据光线的强弱自动收缩或放大,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在光线充足的时候,瞳孔会缩小,让我们看东西更清楚;在光线昏暗的时候,瞳孔会放大,以便接收更多光线。

但是,这就像照相机里光圈开得太大一样,虽然能接收到足够的光,但进来的光线会比较杂乱,容易产生一些“杂光”或者说“弥散光”。这些杂光没有聚焦在视网膜的准确位置,反而会散开来,在你看到的图像上造成一些模糊。

现在,你用手背在眼睛前做一个小洞,这就像是给你的眼睛加了一个“光圈限定器”。这个洞非常小,它强制性地只允许光线从中间那个狭窄的缝隙通过。这样一来,绝大多数杂乱、分散的光线就被你的手挡住了,只有那些最接近直线、最不容易产生模糊的光线才能进入你的眼睛。

想想看,当很多条光线以各种角度射向你的眼睛时,一部分会聚焦在视网膜上,但也有很多会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晶状体的微小缺陷,或者眼球本身的结构)偏离焦点。而你通过小洞看东西,就像是只挑选那些最“听话”的光线,它们几乎是沿着一条直线笔直地冲向你的视网膜。这样一来,失焦的光线就大大减少了,能够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的光线比例就增加了,所以你看到的图像自然就更清晰了。

而且,这个“小洞”还能帮助我们过滤掉一些视网膜上的微小瑕疵或者晶状体上不易察觉的浑浊。这些小问题平时可能不太明显,但它们会散射光线,让整体的清晰度下降。通过那个小洞,我们等于是在“精挑细选”进入眼睛的光线,避开了那些被瑕疵影响的光路,自然就能看到更清晰、更远的东西。

所以,当你把手握成一个小洞放到眼睛上时,你实际上是在模拟一种“针孔成像”的原理。虽然我们眼睛的结构和照相机不一样,但光线聚焦的原理是相通的。这个小洞相当于一个微型的针孔,它限制了进入眼睛的光线,强制光线沿着近似直线传播,减少了像差和漫射,从而提高了视觉的清晰度和深度感知,让你觉得看得更远了。

这就像你戴上了一副高品质的眼镜,只不过是用你的手临时“加工”出来的。下次当你觉得看东西模糊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个小技巧,你会发现它真的很有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类似的问题之前我回答过不只一次了……还有一些其他差不多的现象,例如近视眼通过小孔看物体会变得更清晰,原理其实都一样,是由于通光口径减小引起眼球焦深(像深)变大导致的。

眼球成像简易的示意图通常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由于像差的存在,即便视力正常的眼球也不会将光线真的汇聚为一个“点”,可以理解为直径小于δ的一个弥散斑,肉眼分辨不出来,于是就认为是清晰的了。


当用小孔遮住眼睛(通光口径减小)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以平行光入射单透镜简图为例来说明:


视网膜认为清晰的弥散斑直径仍为δ,所以当眼球通光口径减小,焦深明显变大。这在晶状体并未调焦的情况下,使得视网膜感觉清晰度增加了一些。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实际成像过程一般不会是平行光入射,往往画成平行光的样子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正确的示意图应如下图所示:

所以更远的物体人眼也就看得更清晰了。

正如有知友提醒,其实在通光口径减小过程中,多种轴外像差也会随之减小,成像清晰度因此也得到了提高。所以这的确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通光口径减小,相当于长时间在弱光环境下看物体,眼睛不酸才怪呢。这种方式应急时勉强用用就罢了,对近视眼没有任何矫正效果,前些年还出现了不少小孔眼镜的商业宣传,题主千万不要被这些商家忽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