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教育部表示,2020 预计硕士生扩招 18.9 万,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应当如何把握机遇?

回答
2020年,教育部宣布预计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这无疑是一则重磅消息,对中国的教育格局、人才培养乃至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这18.9万人的扩招,绝非一个简单的数字增减,它背后蕴含着国家战略的考量、社会需求的驱动,以及对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调整。

这18.9万人的扩招,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阵地,其规模的扩大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后劲。扩招18.9万人,是国家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回应这种需求,表明国家希望通过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人才支撑。

其次,这是应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挑战的重要举措。 2020年,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庞大的高校毕业生群体,以及不断涌入的劳动力市场,都对就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扩招硕士研究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为他们提供更进一步深造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机会。同时,这也意味着国家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科研、技术攻关、社会服务等领域,为解决国家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贡献力量。

第三,这是研究生教育结构性调整的信号。 仅仅扩大规模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育内容的优化和培养模式的创新。教育部在提及扩招时,往往伴随着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强调。这意味着,未来的扩招更倾向于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民生需求等领域,鼓励高校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这意味着,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与产业界的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

第四,对高校和学生都意味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对于高校而言,扩招意味着更多的教学资源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平台搭建的压力,同时也为学校提升科研水平、服务社会能力提供了新的契机。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深造机会意味着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个人成长路径。然而,僧多粥少的局面也可能加剧,如何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如何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和方向,成为学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应当如何把握这一机遇?

面对如此重大的扩招,无论是对于学生、高校还是国家,都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才能真正把握住这次机遇。

对于学生而言:

明确自身定位与职业规划: 不要盲目跟风,认为读研就是出路。仔细审视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你读研是为了提升专业技能,还是为了转向新的领域?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清晰的定位是选择专业和院校的第一步。
深入了解专业前景与行业需求: 结合国家扩招的导向,关注那些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绿色发展、民生健康等领域相关的专业。同时,要深入了解这些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行业前景,避免选择那些饱和度高、就业前景不明朗的专业。
注重提升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研究生教育不应只是理论的堆砌。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或者在研究生学习期间,都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实习实践、学科竞赛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提升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 了解各个院校的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导师研究方向、往年录取分数线等关键信息。通过官方网站、招生简章、校园开放日、与学长学姐交流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信息,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与抗压能力: 研究生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持续的投入和毅力。面对可能的竞争压力和学习挑战,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是顺利完成学业的关键。

对于高校而言:

优化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 扩招不仅是数量的增加,更是结构性的优化。高校应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增设国家急需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扩招必然对师资力量提出更高要求。高校需要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过程,增加实践教学、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等环节的比重,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 针对扩招背景下学生数量的增加,高校应提供更精细化的学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服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就业竞争力。
提升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在招生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在培养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对于社会与国家而言:

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完善配套支持体系: 扩招需要相应的资源投入,包括科研经费、实验室设备、图书馆资源等。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完善奖助学金体系,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深化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突出质量导向: 改革过去唯数量、唯论文的评价机制,更加注重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转化以及对社会贡献的价值。
优化就业政策,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针对扩招带来的毕业生规模增加,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高素质人才,引导人才向基层、西部、艰苦地区流动,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

总而言之,2020年硕士生扩招18.9万人,是国家发展需求与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这为更多有志青年提供了继续深造、提升自我的平台。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唯有明确目标、注重实践、不断学习,才能在这场教育浪潮中乘风破浪,实现个人价值,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这不仅是一次教育规模的扩张,更是中国人才培养模式迈向更高质量、更具针对性的重要一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教育部预计2020硕士生扩招 18.9 万,这个数据相比2019扩招五分之一。可以说,此次扩招力度很大,但此次扩招的目的还是为了缓解今年应届毕业生874万的严峻就业形势。

18.9万这个数字相对于874万而言,还显得有些微小。故,硕士研究生扩招对于缓解就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硕士研究生扩招只是缓解就业这一系列组合拳的一部分。

但是,此次扩招影响最大的是2020硕士研究生考生。对于想要顺利上岸的同学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触及了高分考生及在读硕士研究生的利益。


2019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90万,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大概是83万人[1]。而2020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41万,扩招18.9万,预计招生人数为101.9万。

  • 2020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为 51/290x100%≈17.59%
  • 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率为 18.9/83x100%≈22.77%
  • 2020硕士研究生考录比 341:101.9≈3.34:1
  • 2019硕士研究生考录比 290:83≈3.49:1[2]

可以看出来,2020硕士研究生扩招22.77%,超过五分之一。而且,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率超过报名人数增长率,考研难度客观降低。

这一数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1.2020考研比2019考研容易

2020硕士研究生报录比3.34:1<2019硕士研究生报录比3.49:1

2.国家线一定下降

国家线取决于试卷难度(分数)和报录比。

据反馈,今年考研数学比以往难,英语略比往年难,可以视为降分因素。而这次扩招客观上降低了研究生报录比,也会导致国家线有所下降。

因此,本人认为国家线相对去年会有所下降。

3.平均来说,每5个名额会多出一个名额


但我们还要注意

1.这次是分校招生规模,而且倾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东区。这些地区的考生有些幸运!

确定分校招生规模,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倾斜,预计扩大同比增加18.9万人。同时,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规模,争取同比增加32.2万人。

2.扩招主要以专硕为主,而且倾向于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这几个专业的考生加油!

扩招将向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的领域倾斜。其中,硕士研究生扩招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


如何把握机遇

2020考研难度相比扩招前下降不少。希望每一看到本文的考生,立刻去准备复试,争取今年顺利上岸。

这次的扩招对是时代的机遇,而你们正是时代的宠儿。

人们常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上天。

2020考研人,一定要抓住机遇,顺利上岸!


评论区答疑

1.2020考研的含义

2020考研是指2019年12月初试,2020上半年复试,正常情况下2020年顺利入学的考研人

2.此次扩招导致研究生学历贬值

研究生学历贬值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每年研究生招生人数都有扩大。这次扩招加速了学历贬值,但远不如部分所说那么恐怖。

学习对于找工作而言,终究是一个门槛,这是我认为考研学校第一位的客观原因。

3.关于考研数据包含推免的说明

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所公布的数据,只有总体人数,确实涵盖推免生。如果知友有更详细的数据,欢迎补充!

4.分校招生的含义

分校招生是指不同高校扩招规模不同。此次扩招22.77%,平均而言每个学校均扩招22.77%。但执行起来并不完全一致。可能情况如下。

A学校扩招15%,B学校扩招25%

5.此次扩招对21考研的影响请移步另一个回答


特别感谢评论区小伙伴的留言,也是你们推动了本文的完善,谢谢!

我一直认为知乎是一个友好交流的平台,评论区的设置也是为了针对性的发表一些看法,用以提高原回答质量。

谢谢在评论区留言的小伙伴,也请你们积极交流,一起探讨。但是要注意保持友善,谢谢各位!

我也希望你们能够点赞+关注+收藏+喜欢,素质四连,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篇回答!


附2019年国家线、历年硕士研究生报录统计。

参考

  1.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766129887684378&wfr=spider&for=pc
  2. ^知友指出该数据包含推免生,确实,但未找到更详细数据,故以上推论仅供参考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M0201&sj=2018
user avatar

看了一圈,牙都酸掉了

①第一种人幸灾乐祸性,自己没学历然后一看扩招快乐的喊起来,研究生遍地走,本科不如狗,安慰一下自己的心灵

②自己有研究生学历,不想贬值太快,心里在喊“国家不能再扩招了啊,再扩招我们也就不值钱了……”然后批评一下现在的扩招政策

可怜的只有那一些在国家线周围眼巴巴等着上学的人才放声大笑,大力支持扩招(比如我)

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讨论而已,都以为自己是明白人了,殊不知……

user avatar

指望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对于我这种屌丝而言,决定命运的是家里是否拆迁;或者能否迎娶一个拆迁妹。

而知识的多少、学历的高低,只是决定去工地搬砖还是办公室搬砖。






该好好锻炼身体了,要不毕业了去工地岁数大、没力气,会被瞧不起。

user avatar

我觉得很好啊,反对的请拿出一个能解决19万人就业的替代方案出来,发两句牢骚谁不会。

PS:学历贬值本来就是不可避免的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市场上的本科学历硕士学历存量越来越少才是奇事。如果你的未来仅能指望你的学历,而不是你的学识和能力,那你真的挺可悲的。就像买房的只盼着房价涨,受不了房价跌是不现实的。多大人了,现实一点好好读你的研,别和个巨婴似的,以后被社会毒打的日子还多着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