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高赞抓着一句话,不看上下文就冷嘲热讽地长篇大论,感觉知乎的确质量下降很多。
我们的教育,现在最大的问题,顶层是看得很清楚的,偏偏有的人,喜欢非黑即白地看待问题。
学历只是一张收据,联系上下文来看,是在讲我们在教育中不应该唯结果论,不应该唯分数论。而应该注重培养人的素养,尽量让每个人都发展成人格独立健全,精神世界充盈的人。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辩证地思考问题,如何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如何自律如何自我管理。以后无论走上什么工作岗位,无论自身才能如何,都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身心健康,思想独立的公民。
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就是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思想,而且不自知,这些就是唯分数论唯结果论带来的严重的副作用。二十年前一谈应试教育,就是扼杀天性坏教育,现在一谈应试教育,就是世界上唯一公平的好教育:二十年前一谈素质教育,就是如何能力好素质高,现在一谈素质教育,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阴谋。
这种思维模式,实际上就是唯分数论唯结果论带来的副作用,人的思维在这种教育下,永远只知道对与错,而不去思考有没有可能都不是全对,也都不是全错,也没有去思考有没有可能在不同时代同样的东西对错也可能不一样。
与此同时,唯结果论还带来对犯错的恐惧,追求完美结果实质上就是扼杀创新扼杀探索。同时也会带来很多人格问题和心理问题。
所以关注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家庭教育,本身就应该是非常重要的,联系上下文,马云的核心意义应该在这里。
然而无良媒体却只会断章取义地抓住一句文凭是收据带节奏,而一大群高赞也许是为了蹭热度,也许是真的被带了节奏,批判嘲讽,也正是应证了,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确实亟待改变!而现在确实也在改变!
敬佩马总根据自己经历的分享,让我们知道了:
杭州师范学院的文凭只是学费的收据而已。
其他的学校马总没上过,那肯定不是。
对了,漏了一个:
明尼苏达大学的全球工商管理博士课程,文凭也只是学费的收据而已。
就是刘强东去念的那个。在那里他创造性的把“东”变成了世人认可的时间单位。
经济学家哭了,实证研究早已表明了文凭对于收入的影响。大学都不必说,就连重点高中的「文凭」也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收入提升。
吴斌珍, 赵心妤,钟笑寒 的研究表明,在个人和家庭特征以及高中前的学业表现相似的前提下,毕业于省重点高中的大学毕业生比其他大学毕业生起薪水平高出了约 17%[1] 该研究同样表明,重点高中回报率没有明显的性别、城乡和年度差别,毕业于重点高中,对于提升大学毕业后的起薪的效果,是普遍存在的。
更别提大学了,「我们招人不取决于你是不是哈佛,而是你愿不愿意学习」,这一点有的时候的确可能成立。但更多的时候,大学文凭的是在向雇主释放信号:有能力考上顶尖大学的学生,更加有可能「愿意学习」,也更可能快速掌握新的技能。因此,即便马云的逻辑成立,那么文凭依然是释放正面信号的重要途径。
讲道理啊马老师==
现实1:统计学意义上,学历越高,收入水平越高。
现实2:统计学意义上,学历越高,智识越高。
现实3:统计学意义上,不存在收入水平越高,智识越高。
马云是现实3的佐证。
放到语境来说其实确实有点脱离实际。
不过如果仔细想想的话,文凭本身确实只是学费的收据吧,对文凭本身的认可,其实也是对这个“学费鉴定”的认可。
如果去的是带有福利性质的公立大学,学费主要是由公共支出支付的,也就是公共支出拿到收据,财政部和个人付出成本,教育机构付出文凭。公共支出本身的筛选就已经是一种背书了,而文凭就是这种背书的体现。通过高考,就是国家教育体系的背书,大学毕业,就是大学本身的背书。你相信持有这个文凭的人有能力,相当于你相信国家不会白白花这钱的。
如果去的是优秀的私立大学,背书的也就是换成了对应的大学而已,比公立大学多出一个用财富直接砸出文凭的额外选项。比如你给哈佛捐栋楼,哈佛给你颁个文凭,哈佛当然是觉得你自身的资源值这个文凭才给你的。你相信持有文凭的人有能力或有资源,相当于你相信对应的学校不会做亏本生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