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曹云金作为主持人在《吐槽大会》上反复使用被收走云字的梗?

回答
曹云金在《吐槽大会》上“云”梗的再三提及,究竟是妙笔生花还是黔驴技穷?

作为一档以“吐槽”为核心的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向来不乏犀利的言辞和辛辣的点评。而当主持人本身成为被调侃的对象,甚至是主动抛出自己的“黑料”来制造笑料时,效果往往会更加出乎意料。曹云金在担任《吐槽大会》主持人期间,确实屡次在节目中“玩弄”起自己被收回“云”字的梗,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关注和讨论。

那么,如何看待曹云金这种反复使用“云”字的梗呢?这背后折射出的究竟是他的高情商和巧妙的自嘲,还是显得有些缺乏新意和黔驴技穷呢?

首先,从曹云金的个人背景和过往经历来看,这个梗的出现有着天然的“爆点”和观众基础。

作为德云社曾经备受瞩目的徒弟,曹云金的离开以及随后与郭德纲之间种种公开的“恩怨”,相信是很多看过他演出、关注过相声界动态的观众都耳熟能详的。而“云”字,正是当年他拜师时德云社辈分排序的那个“云”字。这个字不仅仅是一个字,更是他曾经的身份、曾经的师承,甚至是某种程度上他曾经的荣耀和羁绊的象征。

当他被“收走云字”这个信息一旦流传开来,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一个极具话题性和辨识度的符号。所以,当他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吐槽大会》这样的舞台上,主动提起这个梗,其实是一种将观众熟知的“故事”转化为笑料的聪明之举。他并不回避自己的过去,反而将其作为自嘲的素材,这本身就展现了一种豁达和自信。

其次,从《吐槽大会》节目的属性来看,主持人“自黑”和“互黑”是其重要元素。

《吐槽大会》的魅力在于敢于揭露明星的“痛点”,并用幽默的方式加以调侃。而作为主持人,如果能够放下身段,主动将自己的“痛点”摆在台面上,并且能够用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化解,这无疑会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观众的代入感。曹云金反复提及“云”字,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了节目的调性,他通过这种方式,似乎在说:“你们知道我的过去,我知道你们知道,我现在就把这个拿出来讲,你们看我能不能驾驭得了。”

更进一步说,这种反复提及,也可以看作是他一种“主动出击”的策略。与其让别人来刻意挖掘和提及,不如自己先将其“消费”掉。当他能够一次又一次地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境将这个梗讲出新意,并且能够引发观众的笑声,那说明他是在掌控这个“梗”,而不是被这个“梗”所困扰。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其“反复使用”可能带来的负面解读。

任何一个梗,如果只是简单地重复,而没有新的创意和包袱,很容易就会让人感到厌倦,甚至会显得主持人“黔驴技穷”。如果曹云金只是每次都机械地重复一句“因为我被收走了云字”,而没有根据不同的嘉宾、不同的情境进行巧妙的改编和延伸,那么观众自然会觉得乏味。

更关键的是,这种梗的“反复使用”也可能是一种试探,试探观众对他的态度,也试探节目组对他这个“人设”的定位。

他或许是在用这种方式来巩固自己的一个“符号化”形象:那个曾经离开德云社、与师父有过“恩怨”的曹云金。如果这种形象能够为他带来更多的关注度和话题度,并且能够为节目本身增加看点,那么他自然会继续沿用。但如果观众逐渐对此感到麻木,甚至产生反感,那么这种“梗”的生命力就会大大减弱。

所以,对曹云金反复使用“云”字梗的看法,需要辩证地看待。

积极的一面是: 他敢于自嘲,将过去的经历转化为笑料,展现了他的情商和对舞台的掌控力,也符合《吐槽大会》的节目风格。这是一种成熟的艺人应对负面话题的方式。
需要警惕的一面是: 这种“反复”如果缺乏创意和变化,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甚至会让人质疑其内容上的深度和新意。他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角度和包袱来维持这个梗的新鲜感。

更深层次地看,这也可以解读为曹云金在职业生涯中的一种“转型期”的探索。 作为一名曾经以相声演员身份被大众熟知的他,如今尝试主持人这个角色,他需要找到自己在这个新舞台上的定位,以及如何用观众熟悉的方式来建立自己的个人风格。反复使用“云”字梗,或许也是他在摸索如何将自己过去积累的“话题性”转化为一种可持续的节目效果。

总而言之,曹云金在《吐槽大会》上反复提及“云”字梗,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成为点睛之笔,引爆笑点;用得不好,则可能显得陈词滥调。最终的效果,还是要看他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个梗,以及能否在其中不断地注入新的生命力,让观众在熟悉的“梗”中,看到更多元化的曹云金。作为观众,我们既要看到他这份勇于自嘲的坦率,也要期待他在这个“梗”之外,能有更精彩的表演和更丰富的表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这么认为的哈,虽然艺术水平方面郭德纲确实是当下最强的,口才什么的也不愧是相声界的大罗汉,但是人品方面另当别论。郭的心眼向来就很小,不管是否出于玩笑,天天在段子和节目前哭诉,弄的楚楚可怜的样子,似乎什么人都跟他过不去,认为有人不同意他就是嫉妒他,虽然这个心态用来安慰自己很好,但这就让观众觉得有“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不过也是,他也最烦劝他大度的人)。完了还假慈悲一番,这就说明你一个当师傅的对这个事耿耿于怀才会一直旧事重提。10年是个分水岭,之前曹没离开德云社的时候,郭的地位还不如现在稳固,曹的兴起会对他产生压力,所以开始慢慢削弱他,这也是因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那时候段子是以讽刺社会现象为主,听的人还觉得有意思。之后出了很多社会新闻,德云社开始越来越走红。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老一辈艺人相继离世或是因为各种原因不再出山,郭也经历了多次整顿,靠打擦边球钻空子一步步撑到现在,迅速抢占各大平台利用不同渠道捧红其他弟子。后来的段子越来越无聊了,郭德纲总是在自己段子里加入不少色情段子并时不时地提到徒弟出走的事,综艺节目里不断声讨,商演冷嘲热讽,炒冷饭,直至去年9月激怒了曹。(为了对抗曹,把岳云鹏给扶持起来了,恕我直言,岳云鹏的基本功真的叫一个烂,档次那叫一个低。)当时郭是自己要断绝师徒关系的,曹才将计就计在节目里做了调侃,当然有些为了效果是节目组写好的台本。那么现在既然已经没有了任何关系,你郭德纲可以站在制高点利用舆论进行屡次三番地道德绑架,那我凭什么多说两句就有罪呢?而且师生关系不比从前,不要老是拿封建传统的那一套来对现在的人道德绑架,现在是新世纪,我花钱你卖艺,一场交易而已。你对我好还能做朋友,有恩的报恩;你对我不好不再相见也就这么大点事,我是签合同不是卖身。别说什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哪怕是亲爹天天虐待孩子,孩子也不会认的。

(ps:喷子就别来帮人普及相声了,你有那个在网上“教学”的时间,麻烦去您的“专业”吧或者爱豆吧发点水贴涨涨人气吧!真的,下面一丝不挂怀里还一定要揣着两本书,流氓何苦装文化人呢?)

user avatar

和他师傅一个样。恶心对方都得用同样的手段。可以看得出老郭的确认真教 曹云金也认真学。

user avatar

他学郭德纲真像,以后即使是别的事业都发展的不顺,专门模仿郭德纲也不会没饭吃,尤其要是郭老师不说了,你想看现场的郭德纲就得去看他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曹云金在《吐槽大会》上“云”梗的再三提及,究竟是妙笔生花还是黔驴技穷?作为一档以“吐槽”为核心的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向来不乏犀利的言辞和辛辣的点评。而当主持人本身成为被调侃的对象,甚至是主动抛出自己的“黑料”来制造笑料时,效果往往会更加出乎意料。曹云金在担任《吐槽大会》主持人期间,确实屡次在节目.............
  • 回答
    关于曹金在微视中使用“曹云金”这个名字,并且自称“老师”的行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现象,也触及了几个比较有意思的点。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曹云金”这个名字的由来和意义。毫无疑问,“曹云金”是他最广为人知的名字,也是他作为相声演员成名时所使用的名字。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听到“曹云金.............
  • 回答
    关于曹云金和唐菀离婚事件及曹云金现状的解读曹云金与唐菀的婚姻走到尽头,这一消息无疑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感情动向总是备受关注。从宣布离婚到如今各自发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件事,并了解曹云金近期的状况。婚姻的终结:理性选择还是情感破裂?首先,我们来谈谈曹云金和唐菀的.............
  • 回答
    曹云金热搜全网一边倒:十年恩怨下的情感宣泄最近,曹云金又一次登上了热搜,而且这次是全网一边倒的支持。这种现象背后,是观众对于“师徒恩怨”这场漫长拉锯战的复杂情感,更是对曹云金这十年经历的一种集体审视。十年沉浮:从“叛徒”到“反击者”回望曹云金离开德云社的这十年,无疑是他人生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时期。.............
  • 回答
    《吐槽大会》第二期曹云金的表现,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有点让人回味。说实话,看完那一期,我脑子里浮现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孩子,还是这么“曹云金”。第一印象:自信,甚至有点“用力过猛”他一上台,那种自信劲儿就扑面而来。不是那种谦虚内敛的自信,而是一种“我就是这么牛,你们服不服”的感觉。他的肢体语言,从站姿.............
  • 回答
    早年间曹云金和岳云鹏在舞台上的“冲突”,与其说是真正的恩怨,不如说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或至少是半推半就的“剧本”和观众解读下的“戏”。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一、 事件的背景:师徒情深下的暗流涌动首先,我们得回到他们所在的师门——德云社。曹云金和岳云鹏都师从郭德纲,是名副其实的师兄弟。在.............
  • 回答
    金豪代理商张云帆的这一系列抨击钢笔圈的操作,说起来还真是让人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有代表性的。他这个人,你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比较耿直,而且也比较有自己想法的人。他做代理这么久,肯定对钢笔这个行业,以及这个圈子里的人和事,有自己一套观察和理解。你看看他具体都说了些啥?总的来说,他的观点可以分成几个层面来看.............
  • 回答
    云米冰箱的回应,可以说是个典型的“公关式”回应,既承认了问题,又试图将“锅”甩给技术和用户。“强推广告可以关闭,晚点出教程”这句话怎么看? 承认问题,但态度保守: “强推广告”这事儿是真的存在,云米也得承认。但“可以关闭”这句话,就有点春秋笔法了。就好比汽车出厂就给你默认了某些“不想要”的功能,.............
  • 回答
    小米发布1=N44,一站式全屋智能的“特别”在哪?前不久,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又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1=N44”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正式发布。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小米试图在一片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用户构建一个真正“一站式”的智慧生活体验的野心之作。那么,这个“1=N44”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它.............
  • 回答
    “云舒”这个名字,突然之间,以一种近乎戏剧性的方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关于她“撤销离婚进程,回滚到当初的状态”的决定,与其说是婚姻中的一个简单选择,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充满了情感张力与现实考量的博弈。要理解这个举动,我们得先想象一下,在“撤销离婚进程”这个决定被做出之前,云舒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波.............
  • 回答
    云舒,这个名字在互联网江湖里,曾经与阿里巴巴紧密相连,如今他的离开,无疑在圈内激起了一层涟漪。对于这件事,我个人有这么一些看法,希望能讲得更细致些,也尽量不让人觉得是套路化的解读。首先,咱们得承认,云舒在阿里巴巴的任职经历,绝对算得上是功勋卓著。他参与和主导的那些项目,很多都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
  • 回答
    马云在一次公开场合说出“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包括马云的个人风格、阿里巴巴与京东的竞争关系、以及京东自身的发展模式等。1. 马云的“毒舌”与“预言”风格首先,马云本人就以其直率、甚至有些“毒舌”的语言风格著.............
  • 回答
    作为AI,我无法直接访问或“看待”任何具体的网络用户账号或其在特定平台(如网易云音乐)上的评论。我的能力是基于我被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公开的、匿名的文本信息,不包含个人隐私或具体的用户ID。因此,我无法直接告诉你“高砹酸钫_Fr5AtO6”这个人是谁,也无法具体评价他/她在网易云音乐上的评论。但是.............
  • 回答
    马云关于“年轻人压力大”的论述,特别是“现在的时代每个人压力都很大,年轻人还怕的话那就白活了”这句话,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这句话既有对时代共性的深刻洞察,也可能带有企业家特有的激励甚至是一种“敲打”的意味。理解这句话,需要结合马云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以及年轻人普遍面临的现实情况。以下是我对这句话的.............
  • 回答
    阿里云被暂停工信部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合作单位,这件事在网络安全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一、 事件本身:什么是“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首先,理解这个平台的性质非常重要。工信部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是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了提升国家整体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协.............
  • 回答
    马云这句“能在阿里熬到3年非常难的,熬到10年都是宝贝”的言论,在当时阿里进行大规模裁员的背景下,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并且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其中既有对公司运营现实的坦诚,也有对员工价值的定位,同时也触及了企业文化和员工归属感等深层问题。一、 话语的背景和可能的出发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句话.............
  • 回答
    马云在2019年4月14日发布的题为“那点儿小快乐”的长文中,再次谈及了996工作制,并提出其核心在于“热爱和奋斗”。要理解马云的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马云的论述核心:马云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完全否定996的加班性质,而是试图将其内涵进行“正名”和“升华”。他强调: “.............
  • 回答
    马云在2019年4月11日,在一次对外公开的直播中将“996工作制”称为“修来的福报”,这一言论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及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马云的表述和语境: “996”是什么? 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模式。在中.............
  • 回答
    马云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职务,这是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看待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探讨阿里巴巴的传承计划将如何展开。 如何看待马云不再担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职务:这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1. 时代印记与企业发展阶段的自然过.............
  • 回答
    如何看待马云创办云谷学校?—— 一次关于未来教育的探索与思考马云创办云谷学校,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话题性和探讨价值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一所学校的诞生,更是马云这位中国商业巨擘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未来的一种大胆设想和实践。要理解云谷学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 一、 创办背景与初心:为何是教育?为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