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曹云金作为主持人在《吐槽大会》上反复使用被收走云字的梗?

回答
曹云金在《吐槽大会》上“云”梗的再三提及,究竟是妙笔生花还是黔驴技穷?

作为一档以“吐槽”为核心的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向来不乏犀利的言辞和辛辣的点评。而当主持人本身成为被调侃的对象,甚至是主动抛出自己的“黑料”来制造笑料时,效果往往会更加出乎意料。曹云金在担任《吐槽大会》主持人期间,确实屡次在节目中“玩弄”起自己被收回“云”字的梗,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关注和讨论。

那么,如何看待曹云金这种反复使用“云”字的梗呢?这背后折射出的究竟是他的高情商和巧妙的自嘲,还是显得有些缺乏新意和黔驴技穷呢?

首先,从曹云金的个人背景和过往经历来看,这个梗的出现有着天然的“爆点”和观众基础。

作为德云社曾经备受瞩目的徒弟,曹云金的离开以及随后与郭德纲之间种种公开的“恩怨”,相信是很多看过他演出、关注过相声界动态的观众都耳熟能详的。而“云”字,正是当年他拜师时德云社辈分排序的那个“云”字。这个字不仅仅是一个字,更是他曾经的身份、曾经的师承,甚至是某种程度上他曾经的荣耀和羁绊的象征。

当他被“收走云字”这个信息一旦流传开来,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一个极具话题性和辨识度的符号。所以,当他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吐槽大会》这样的舞台上,主动提起这个梗,其实是一种将观众熟知的“故事”转化为笑料的聪明之举。他并不回避自己的过去,反而将其作为自嘲的素材,这本身就展现了一种豁达和自信。

其次,从《吐槽大会》节目的属性来看,主持人“自黑”和“互黑”是其重要元素。

《吐槽大会》的魅力在于敢于揭露明星的“痛点”,并用幽默的方式加以调侃。而作为主持人,如果能够放下身段,主动将自己的“痛点”摆在台面上,并且能够用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化解,这无疑会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观众的代入感。曹云金反复提及“云”字,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了节目的调性,他通过这种方式,似乎在说:“你们知道我的过去,我知道你们知道,我现在就把这个拿出来讲,你们看我能不能驾驭得了。”

更进一步说,这种反复提及,也可以看作是他一种“主动出击”的策略。与其让别人来刻意挖掘和提及,不如自己先将其“消费”掉。当他能够一次又一次地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境将这个梗讲出新意,并且能够引发观众的笑声,那说明他是在掌控这个“梗”,而不是被这个“梗”所困扰。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其“反复使用”可能带来的负面解读。

任何一个梗,如果只是简单地重复,而没有新的创意和包袱,很容易就会让人感到厌倦,甚至会显得主持人“黔驴技穷”。如果曹云金只是每次都机械地重复一句“因为我被收走了云字”,而没有根据不同的嘉宾、不同的情境进行巧妙的改编和延伸,那么观众自然会觉得乏味。

更关键的是,这种梗的“反复使用”也可能是一种试探,试探观众对他的态度,也试探节目组对他这个“人设”的定位。

他或许是在用这种方式来巩固自己的一个“符号化”形象:那个曾经离开德云社、与师父有过“恩怨”的曹云金。如果这种形象能够为他带来更多的关注度和话题度,并且能够为节目本身增加看点,那么他自然会继续沿用。但如果观众逐渐对此感到麻木,甚至产生反感,那么这种“梗”的生命力就会大大减弱。

所以,对曹云金反复使用“云”字梗的看法,需要辩证地看待。

积极的一面是: 他敢于自嘲,将过去的经历转化为笑料,展现了他的情商和对舞台的掌控力,也符合《吐槽大会》的节目风格。这是一种成熟的艺人应对负面话题的方式。
需要警惕的一面是: 这种“反复”如果缺乏创意和变化,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甚至会让人质疑其内容上的深度和新意。他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角度和包袱来维持这个梗的新鲜感。

更深层次地看,这也可以解读为曹云金在职业生涯中的一种“转型期”的探索。 作为一名曾经以相声演员身份被大众熟知的他,如今尝试主持人这个角色,他需要找到自己在这个新舞台上的定位,以及如何用观众熟悉的方式来建立自己的个人风格。反复使用“云”字梗,或许也是他在摸索如何将自己过去积累的“话题性”转化为一种可持续的节目效果。

总而言之,曹云金在《吐槽大会》上反复提及“云”字梗,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成为点睛之笔,引爆笑点;用得不好,则可能显得陈词滥调。最终的效果,还是要看他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个梗,以及能否在其中不断地注入新的生命力,让观众在熟悉的“梗”中,看到更多元化的曹云金。作为观众,我们既要看到他这份勇于自嘲的坦率,也要期待他在这个“梗”之外,能有更精彩的表演和更丰富的表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这么认为的哈,虽然艺术水平方面郭德纲确实是当下最强的,口才什么的也不愧是相声界的大罗汉,但是人品方面另当别论。郭的心眼向来就很小,不管是否出于玩笑,天天在段子和节目前哭诉,弄的楚楚可怜的样子,似乎什么人都跟他过不去,认为有人不同意他就是嫉妒他,虽然这个心态用来安慰自己很好,但这就让观众觉得有“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不过也是,他也最烦劝他大度的人)。完了还假慈悲一番,这就说明你一个当师傅的对这个事耿耿于怀才会一直旧事重提。10年是个分水岭,之前曹没离开德云社的时候,郭的地位还不如现在稳固,曹的兴起会对他产生压力,所以开始慢慢削弱他,这也是因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那时候段子是以讽刺社会现象为主,听的人还觉得有意思。之后出了很多社会新闻,德云社开始越来越走红。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老一辈艺人相继离世或是因为各种原因不再出山,郭也经历了多次整顿,靠打擦边球钻空子一步步撑到现在,迅速抢占各大平台利用不同渠道捧红其他弟子。后来的段子越来越无聊了,郭德纲总是在自己段子里加入不少色情段子并时不时地提到徒弟出走的事,综艺节目里不断声讨,商演冷嘲热讽,炒冷饭,直至去年9月激怒了曹。(为了对抗曹,把岳云鹏给扶持起来了,恕我直言,岳云鹏的基本功真的叫一个烂,档次那叫一个低。)当时郭是自己要断绝师徒关系的,曹才将计就计在节目里做了调侃,当然有些为了效果是节目组写好的台本。那么现在既然已经没有了任何关系,你郭德纲可以站在制高点利用舆论进行屡次三番地道德绑架,那我凭什么多说两句就有罪呢?而且师生关系不比从前,不要老是拿封建传统的那一套来对现在的人道德绑架,现在是新世纪,我花钱你卖艺,一场交易而已。你对我好还能做朋友,有恩的报恩;你对我不好不再相见也就这么大点事,我是签合同不是卖身。别说什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哪怕是亲爹天天虐待孩子,孩子也不会认的。

(ps:喷子就别来帮人普及相声了,你有那个在网上“教学”的时间,麻烦去您的“专业”吧或者爱豆吧发点水贴涨涨人气吧!真的,下面一丝不挂怀里还一定要揣着两本书,流氓何苦装文化人呢?)

user avatar

和他师傅一个样。恶心对方都得用同样的手段。可以看得出老郭的确认真教 曹云金也认真学。

user avatar

他学郭德纲真像,以后即使是别的事业都发展的不顺,专门模仿郭德纲也不会没饭吃,尤其要是郭老师不说了,你想看现场的郭德纲就得去看他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