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扯商业模式,都喜欢扯一堆有的没的战略神马的。
但是说到底,说穿了,淘宝和京东,一个从C2C做起,一个从B2C做起,虽然现在两家在B2B2C领域相逢了,但是摆脱不了主营业务还是一个C2C、一个B2C。
C2C和B2C的商业模式区别在哪里,其实可以一言蔽之:
一个卖流量,一个卖服务。
说一千道一万,淘宝是个卖流量的,扯那些空的虚的战略,高度干啥,淘宝只要没流量就什么都不是。
所以,淘宝的门槛是流量,有流量,大家才有钱赚,卖流量,淘宝才能赚钱。
从这一点来说,淘宝和百度其实做的是差不多的生意。
京东是卖服务的,所以京东才要砸钱自建物流,京东的门槛是服务,物流都不攥自己手里,谈何服务?所以不管物流多难做,京东也必须去做,亚马逊也必须去做,苏宁易购,一号店都得去做。因为他们是B2C。
B2C卖的是服务,不是流量。
卖流量的,马太效应远比卖服务的强,所以淘宝可以一家独大,所以在地球上大部分地区,C2C、搜索引擎这些东西,一二名的差距都非常明显,但这并不说明卖服务的就不行。
我们只能说,淘宝赚钱比京东更轻松,因为苦活累活都是下面的卖家做,淘宝只需要卖流量就好了。
但是卖流量的反马太效应也非常大,一旦流量被别人反超,会死得比谁都快。这也是Google在成为搜索领域老大后,不断地把触角伸向每一个可能成为流量入口的地方的原因,这也是android系统的战略意义所在。
==========================================
补充一些好了
首先我也没想到我的答案会得到这么多赞,准确的说这个答案根本没有回答问题。
写这个答案的动机也非常的明确,其实就是不喜欢很多答案一说到支付宝就扯生活方式,一说阿里就是生态系统。
我始终认为,去研究一个商业公司尚未赚钱的业务,或是从某大佬的只言片语中各种挖掘信息,是一件非常没有意义的事情。
诚然,也许在十几年前,淘宝初创的时候,既不盈利,也看不到盈利模式,这时候马老板说,我们淘宝以后要建立一个生态系统,靠卖流量来赚钱,我也会嗤之以鼻。
是的说不定过几年我就被马老板打脸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分析是有意义的,是可行的。
我们来看另一个马老板,鹅厂,BAT之一,也许有人准确的预言了鹅厂将来是卖游戏赚钱的,那有什么意义呢?说不定鹅厂还没开始卖QQ秀就挂了呢,说不定移动梦网晚出来几年鹅厂没找到收费渠道,没等到互联网的黄金期然后就嗝屁了。
再来看Google,Google的下一个盈利增长点在哪里?可以找一千个人来猜测一千种答案,很大可能有一个会猜中。
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些东西毫无意义,因为所有的概率不如一个确定的事实,Google现在就是个卖广告的。
不论阿里的布局如何庞大,如何精妙,远不如他眼下的模式,他眼下赚钱的业务来的重要。
说不定哪天来往突然火了呢,鬼知道呢。
没有开始赚钱的业务,没有必要分析的那么High。
在我看来,京东会不会做金融,阿里会不会做物流。
在这两个业务真正赚钱之前,就听听就好了,不要分析的比他们的老板还High。
再说了,马老板十几年前还说淘宝永久免费的。
================================================
最后补充一点私货吧:
其实我从来没觉得京东比阿里好。
两个都是成功的商业公司,非要压一头捧一头是没有意义的。
阿里的格局比京东大,我一点儿也不否认,但是格局大不代表成功啊。
摩托罗拉格局大不大?人家做卫星,全球通信网络,结果呢?
马老板这番话,其实就是成功学,听听就好了,拿来当金科玉律作甚?人家马老板自己心里清楚的很,格局又不能当饭吃。
不是我比他强,而是方向性的问题,这是没办法的。
阿里的格局是比京东大得多,但是正如上面所说,不是格局大就能成功的,尤其是格局大更需要时机的配合,这多少是个运气问题。
你知道京东现在多少人吗?5万人!阿里巴巴是慢慢长起来的,现在才23000人。收购加起来是25000人。
那你知道百度多少人吗?如果算人均产出,要不要和微信团队比一下?做的行业不同,有什么可比性。何况如果算上阿里整个产业链的所有相关人员,人均产出只会比京东的低不可能高。
本来不想说这些的,人家马老板自己都说了,这就是吹牛闲聊,挑刺是不对的。我只是受不了不停的有人教育我,阿里的格局比你高到不知道哪去了,问题是格局又不能当饭吃。难不成我想改变世界就有人给我钱花不成?
马老板的模式是印钞机,钱赚多了当然想格局。刘老板兢兢业业没时间想格局也是正常的。但是没有刘老板,有些东西我不敢到网上买啊。
这个问题关注很久了,我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不同意排名第一的
@Ivony的答案,对于这个答案能够被顶到1000多名,我真的只能作苦笑状,在我看来,把现如今庞大的阿里系,和已经在美上市的京东系,比作一个卖流量的和一个卖服务的,完全是智商上的偷懒。
我建议大家在看我的答案之前,可以先去看下
@执行官和他评论串中
@张竞的答案。我的答案跟他们差不多,但是可以讲的更明白一点。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反驳一个理论,就是京东的服务比淘宝或者天猫好。服务好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很私人的体验,并没有足够的数据作为判断的标准,说通俗一点,京东的物流是快,可是正如这个问题里面的部分答案所说,京东有的东西比淘宝和天猫贵那么几块钱。那么我就想问了,同样一个东西,物流比京东慢一天半,但是价格便宜5-10元,这个服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好了,上面的服务的问题先暂且不表,既然马云谈的是京东,那么就已京东破题,京东现在的问题在哪里,就是他们的自建物流,我以前看
@MJ勺子马总的答案时候,那个时候京东才刚开始自建物流的项目,马总就提到,京东的物流未来是必然面向社会化的,以前不太懂,现在我明白了。
为什么京东的物流要面向社会化?很简单,他必须要足够多的订单去消化他庞大的物流成本。京东现在可以说是一个,两个公司的组合体,物流+线上销售。那么京东作为物流这个公司的时候,面对的竞争,就是现在物流市场,你京东速度快,快的过顺丰?你京东配送费用便宜,便宜的过四通一达?所以,京东在物流端,直接面临着顺丰+四通一达的竞争。
那么反观阿里呢?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几个人真正的理解什么是菜鸟网络?包括给排名第一的点赞的1000个人?不懂的,在知乎搜索下就能明白~阿里的物流建设,走的是跟京东完全不同的道路,阿里干的是一件他们一直以来都很热衷的事情,制定规则,阿里希望利用菜鸟网络的规则,提高外部服务商的运营效率,实现的是双赢。所以,在整个物流市场中,阿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而京东,是以竞争者的身份加入,高下立见。
好了,既然京东是以竞争者的身份加入,那么他的优势是什么?没错,就是线上销售,京东利用自营和第三方的订单,去消化自己庞大物流成本。那么问题来了,论成本和服务,京东都不是最顶尖的,第三方凭什么必须用京东的物流?因为京东有流量。有流量就意味着有话语权,但是,京东的流量也不是万能的,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
其实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每年的双十一,基本上媒体的焦点都在天猫上面,其他的B2C,苏宁、京东、一号店,都很难进入视野,完全是阿里带着他们一群小弟玩。甚至每年双十一过后,网络消费都会进入一个低迷期,因为短时间的需求基本被双十一填满了。那么这一段时期,京东的物流成本有多少?要知道,这4万人加仓库,可是实实在在的固定成本。
如果,每年不止一个双十一呢?再多一个,比如3月8日的时候,女性消费节?又或者,更多自主品牌自建电商,不通过京东物流,而是用菜鸟网络规则下,最多比京东慢一天半,但是更便宜的物流呢?到时候,京东的负担有多重?
这就是京东现在的问题,太过封闭,尾大不掉。当然,正如马云后面打哈哈所说,商业模式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京东未来的破题口还有京东金融,像刘强东自己也说,京东不靠卖东西挣钱,金融是重点。但是金融同样要面对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两个市场巨头,日子依然不好过,而京东众筹,现在看来更像是一个玩具。
其实,要再往下分析京东和阿里,现在SEC就有现成的招股书和季报,只是最近太忙,没时间看,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翻翻,只是我对排名第一的,这种有点甚至于胡说的答案,非常的不赞同!
补充一点东西:
评论里面有人说我黑京东,也有人说京东的退换货服务非常好,不止是物流。我想大概你们是误解了我的意思,我的从来没有说过京东的服务不好,只是这种好,在财务上面不太健康,一个好的企业,必须要有自我再生的造血能力,但是目前的京东,看起来有点吃力,这就是京东的阿克琉斯之踵。当然,也许未来的京东,能够依靠良好的口碑,优秀的服务找到一个高利润业务,然后成功转型成为百年企业,那也未必可知。还是补充一个我的评论吧。
对啊,我也认同好多公司,只会苦逼一阵子,不会苦逼一辈子,毕竟做公司就是个 pivoting的过程,如果在某个时间节点转型成功,那就真是跨入了星辰大海,就像奇虎从垂直搜索转到杀毒,然后转到浏览器,日子才越过越好。
京东现在是挺苦逼的,不过最近看斯坦福的那个公开课,how to start a company,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你的产品真的受到用户的喜欢,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牛人加入,帮你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京东现在的拥趸也不少,只要强东哥少去喝点奶茶,多把心思放在生意上,还是非常有前景的....
楼上忘了谁说,不要一扯阿里就谈生态系统,可是,扯阿里不谈生态系统谈什么啊?谈十八罗汉?还是谈当年马云如何制服偷井盖的贼?
阿里:淘宝+天猫+1688+支付宝+来往+菜鸟。。。
京东:B2C+B2B2C+物流+金融+???
阿里拖了太多人下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俩根本就不在一个层级上,毫无比较的可能性
如果京东强行和阿里比较,那只能拿他和阿里系的天猫+菜鸟+支付宝来做比较了
淘宝这种占了几乎全部C2C市场的玩意儿,已经做到死了,淘宝释放也解决了太多人奇葩的消费需求,不可能也不会出现被干掉的可能性,并且,其业务再萎缩,再被天猫+京东+亚马逊+苏宁什么的挤压,都不可能消失,只要淘宝在,阿里就有不可侵犯的阵地
比较阿里系的某几个产品和京东
京东B2C+B2B2C对比天猫商城:可以类比为,京东就好象是做传统百货起家,然后逐渐向shopping mall转型,而自身赚取售卖差的功能不可取代(这是它消费体验高于天猫的地方,限时达也好,终端面向用户的快递员也好,乃至它优质的包装,都依靠自身B2C环节支撑),天猫基本可以归类为天生就是shopping mall,一直在做商业地产,且这个地产,因为天猫的巨大流量和自由度高的设置,无限巨大,京东的网站可能如天猫一样类别如此众多吗?不可能吧同学,这也是线下shopping mall和百货的成败原因之一,体量问题,体量小服务好把控,体量大服务不好把控,但体量小的,自身市场会被蚕食,虎视眈眈的和京东抢市场的,亚马逊、苏宁、一号店、顺丰、万达。。。
京东自建物流对比菜鸟:淘宝和天猫的出现,已经把三通一达等一系列快递公司集合成帮凶了,而菜鸟,是给他们这些江湖兄弟们找到一个可以聚义起誓的山头,菜鸟全国范围的拿地,是在做类似建设国家的行为。而京东的自建物流,的确给用户极好的消费体验,但难度在于,究竟多大的订单量是它的平衡点,这种订单量和拥有巨大市场空间的农村电商市场的成长,谁更快?平衡点是日均运单100w还是200w,今天是日均100w的话,明年的今天,还是吗?大力进军农村市场的同时,所产生的消耗,需要多少订单支撑,而自身全部订单中,又有多少来自自己,多少来自外部,外部订单可是暴露在完全竞争市场啊,竞争的对手除了三通一达,还包括亚马逊呢,如果苏宁进来插一脚,也躲不开
两者金融方面的比较,两个方向,面向供应商和面向用户。两家都有支付工具,工具上支付宝的对手是微信支付,绝不是快钱。面相供应商,京东金融和阿里的供应商贷款,都是满足业务关联方的金融需求,钱好找,金融需求不好找,天猫的体量代表着需求容量更大,资金的运转效率自然更高。面向用户,一个打白条,一个信用消费,但支付宝跟用户更近
可以看出,京东最赖以生存的市场,是头破血流的竞争市场,不仅天猫、亚马逊、苏宁在争,顺丰、万达也在争。天猫不同,它不做脏活累活,非常巧妙的在拉一帮小弟给他打工,他赚的都是纯利润,这些小弟,个个都是刀山火海滚过来的,小弟们打的每一场战役,都在欺负京东帮助阿里
京东引以为傲的物流+消费体验,首先,壁垒不够高,苏宁的物流能量不比它小;其次,如此巨大的人员储备和仓储空间,不市场化是不可能的,市场化,对手太多,三通一达不用说,日日顺、普洛斯、亚马逊。。。都是对手;第三,农村电商是有可能把京东拖入泥沼的战场,需求量看似大,但受限于市场培育期长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建设有可能拖死京东,不建设,死成当当了
阿里赌的是,所有电商环节都精细的社会化分工,而它自己,做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关键环节的第一名
京东对电商,尽可能的全线参与,以求整个链条的牢固,但战线太长,每个环节都充满危机
一个战略层,一个战术层,高下立现,未必搞战略就一定搞掂搞战术,只是,搞战术的,必须要选有足够天然壁垒的战场,自身在战场中又有远超对手的实力,如今看,两者都不具备
当然,以上答案都没回答问题
问题重点在于,马云说,京东死
马云这么多年什么都说,人家也说了这是闲扯淡呢,那么多正式场合的话都随风而逝,闲扯淡的话更不用深究
京东死不死,两说,虽然以上举了京东的种种危机,也只是我自己认知的,我这么蠢,马云所认为的京东死因,一定比我分析的更透彻更广博,反过来说,京东到底死穴在哪里,这个死穴有没有被京东发现并控制住,外人怎么说都是扯淡
不过这次马云说京东死的事件,也能看到些双方在公关上的差距
估计闲谈内容被爆出,马云没任何准备,但仅仅以个人身份说句“下次聊天上澡堂”就化解的云淡风轻
而京东方面,赋诗一首还带俩错别字
京东公关一直比较烂,有次机缘巧合接触到一个给京东做公关的家伙,而且还是电商圈里挺有名的烂笔头,只能说,私德和气场,实在堪忧,不八卦
提到私德,想起前段时间奶茶的事儿,京东一直以来的公关都在努力给他们老板擦屁股,龚小京也好,西红柿也好,奶茶也好,炮轰苏宁,牛皮上天,他老板应该把公关部单独成立一公司,副业卖手纸去
张朝阳、周鸿祎、刘强东、李国庆,比较雷军、马云、马化腾等等,格局都不如,不知道这是不是条定律,在私德或者男女问题上处理不好的,普遍做不到行业最好,风来了,大家都在风口,都想成为上天的猪,可往往私德或男女问题处理比较差的,飞的比别人低。而且不仅是大佬们的战斗领域,在普通人中,智商能力在同一水平的,私德不好,一般其他环节也都不如私德好的。体制内不算,体制内是逆淘汰策略,私德好的,反而没戏
所以,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