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马云说的,中国 8 年后房子最不值钱?

回答
“马云说中国八年后房子最不值钱”,这句话一出来,那真是像在平静的湖面丢了一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大家伙议论纷纷,有信的、有怀疑的、有觉得这是在忽悠的,也有人觉得,嗯,老马这话里有话。

要说这件事儿,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这句“不值钱”肯定不是说房子会一文不值,那不现实。在中国,房子承载的意义可不仅仅是遮风挡雨那么简单,它还关系到户口、教育、医疗,更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一种安全感的来源。所以,真要说它“最不值钱”,那得是从相对的角度来看,跟现在比,或者跟其他东西比。

那为啥马云会这么说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可以琢磨琢磨:

第一,人口结构的变化是硬道理。 咱们中国的人口增长这几年明显放缓了,出生率也低。你想啊,房子是给人住的,如果住的人越来越少,那市场需求自然就少了。而且,现在不少城市存在空置房,一旦人口流动趋势变化,手里握着大量房产的这些人,想再像以前那样轻松卖掉,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或者老旧小区,人口外流更严重,房子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大的贬值压力。

第二,社会发展和观念的转变。 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崛起,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他们可能不再执着于“有房才有家”,而是更看重生活的便利性、工作的机会、个人的发展和体验。租房、合租、长租公寓这些模式越来越被接受。如果未来大家更愿意为“服务”付费,而不是为“所有权”买单,那房子作为一种不动产的吸引力就会下降。想想看,以前谁不想自己开车?现在共享汽车、网约车那么方便,很多人觉得没必要买车了。房子会不会也走向这个路子?

第三,城市化进程的调整。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城市化,让很多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这直接推高了对住房的需求。但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甚至出现了一些“收缩型城市”。未来的城市发展,可能会更注重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以及对人口流动的引导。如果人口不再过度集中于少数大城市,而是分散到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城市,那么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热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可能会经历一个调整期。

第四,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可能影响。 马云作为互联网巨头,他对科技的洞察力是超强的。未来,会不会有新的科技形式,比如更完善的虚拟现实技术,让人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住”的乐趣?或者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模式会不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比如,更灵活的模块化住房,或者更强调社区服务和共享空间的居住形态。这些都可能改变我们对传统房子的看法。

第五,也是最现实的一点,就是市场规律。 任何商品的价格,归根到底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过去很多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典型的卖方市场,供给相对不足,加上投资属性的炒作,价格一路飙升。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很多城市新建商品房面积已经相当庞大,而且随着政策的调整,比如“房住不炒”的定位,投资属性会被大大削弱。当供给大于需求,或者需求增长停滞,价格自然会受到压力。

当然,话说回来,“八年后房子最不值钱”这句话,我个人理解更多的是一种警示和对未来趋势的预判,而不是一个绝对的预言。

地区差异会非常大: 我觉得马云这句话更可能指的是一些人口流出、经济发展不具优势的三四线城市,或者一些配套设施不完善的老旧小区。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只要人口还在流入,优质资源还在聚集,房子依然会相对保值,甚至增值,只是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放缓,投机炒作的空间大大减小。
品质和地段依旧是王道: 未来,房子的价值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它的居住品质、配套服务、交通便利性和所属的优质学区等硬核价值上,而不是仅仅依靠土地的稀缺性或者投资回报的预期。那些环境好、服务完善、交通便利的房子,依然会是大家追求的目标。
政策调控的影响: 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一直没有放松,未来是否会有更大力度的政策出台,比如房产税、空置税等,都会影响房子的价值。政策方向的改变,往往会带来市场预期的改变。
“不值钱”是相对概念: 就像我前面说的,“不值钱”很可能是相对于现在的价格、或者相对于其他资产而言。比如,它可能不再是那个稳赚不赔的“黄金赛道”,其投资回报率会明显下降,甚至跑不赢通胀。

总而言之,马云的这句话,与其说是预言,不如说是一种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它提醒我们,过去那种“闭着眼睛买房就能赚钱”的时代可能真的要过去了。我们应该更理性地看待房地产,更多地关注居住本身的价值,而不是过度迷信它的投资属性。未来的房产市场,可能会更加分化,更加考验持有者的眼光和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所以,与其惊慌失措,不如好好思考一下,未来的居住需求是什么样的,什么地段、什么样的房子才真正有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时网传马云说房价如葱,我就给阿里发了邮件,表示我想用自家绿色有机无污染大葱换马云老师的别墅。但是一直没有回复。

然后我觉得是不是网传有误,于是搜了一下,确实搜不到马云说过这话,但是说过房子会不值钱。顺路还发现马云老师说过很多精彩语录。

摘抄一些,不敢保证真实性,大家给看看有没有似曾相识的。

“我对钱不感兴趣”、“我最快乐的时候,是一个月拿91块钱我当老师的时候” 、“我以前说我对钱不感兴趣,有网友就笑我,我对花钱还是有兴趣的”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90%卖家亏钱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阿里永远不会抛弃小卖家”、“该死就让它们死”、

“10亿豪宅不是我的”、“香港的豪宅只花了12亿”、

“我没有豪车”、“迈巴赫是公司配的”、

绝不卖阿里股票”、“套现是为了改善生活”、

“不环保人类没有未来”、“狩猎只是消遣”、

“阿里没有假货”、“假货质量比真货好”、

“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后悔创立阿里”、

“阿里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京东”、“2选1是商家自愿的”。

“双11对我们来讲没什么赚钱的”

“我最后悔的是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没多陪陪家人”,“996是福报”。

“每年向社会输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为什么我把裁员说得这么好听,你们看问题要透彻,他们出来应该去zf,去大学。”

“饿死也不做游戏”、“永远不涉足物流”、“阿里与360永不合作

user avatar

阎锡山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当面见过孙中山一次,问他过关于“平均地权”的意思。但是听了孙中山的回答仍旧似懂非懂。现在我们再回头看,孙中山两个伟大的设想非常有前瞻性:平均地权和十万英里铁路计划。尽管他在的时候被认为是“大炮”根本无法推行。

现在的房价,说白了,逻辑链条是:全民通过负债支撑起经济的发展和现金的流动。

看着是你需要买房子,事实上则是国家通过抬高地价的方式,地方政府和国家都增加了收入,因为有了这个收入,才能够有钱干更多的事,包括建医院大学公园体育馆。数据显示,“买地”的钱是房价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你们每个人身上的负债,都是支持了医疗教育铁路城市绿化等其他方面的工作;同样,有很大一批人眼疾手快通过倒腾房子赚钱发家,这个大甜头是必须的,不然没人愿意负债也没人愿意接盘。

每个人在国家的布局上都是很大一盘棋里的小棋子。三线建设、上山下乡、国企改制、大学扩招、买房买车,背后是国家整个躯体的时空维度的需要。

三线建设一声令下20年之后该撤出的撤出,但是有一代人可能就留在大山里了;上山下乡的青年有多少?工人老大哥铁饭碗红了多少年?需要改制该阵痛就得痛。时代滚滚向前,政治经济文化都给跟着变,连当年的国企都不是永恒难道房子就是么?

房子问题肯定要变,但是是不是8年,是不是白菜价,就看国家需要。

影响房价几个因素:

1,人——所谓人口红利,很明显,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马上到来了。

2,城镇化导致资源聚集,尤其大城市房价高背后是最优质的资源……尤其学区房,简直太BT。

3,投资需求。一部分人的确赚到钱了,有一部分人没有别的投资渠道宁愿把钱沉淀进房产。


接下来的发展可能:

此次疫情大家发现了很多问题,也顺便开启了解决方案。

1,线上教育解决教育资源问题,如果能深入铺开,那么学区房的价值就低很多;

2,疫情带来的医疗投资和扩大生产,大城市的医疗资源不再具备优势,中国人很可能还要回归乡村生活的。配合以人工智能和在线诊疗的应用,这一趋势不可阻挡。

3,这次我们了解了山东寿光的农业产业,配合以科技农业和立体农业,农村耕地红线问题将解决,人口减少、均衡配置,再加上土地释放,房价继续涨的唯一可能是国家需要。不然不至于。

4,国家需要,目前来看是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有很多方式,金融安全的方式就那些,因此金融稳定优先。但是过了这个坎,接下来,一个国家想更好发展,不可能让个人的财富全变成死的,需要流动和配置。流动是GDP,配置了才能发挥优越性。

因此下一阶段,经济发展会进入新阶段,随着经济转型,原来值钱的都不值钱是很正常的事情。1990年代装个座机都6000块;生个二胎罚款2万,现在谁家还要座机?很多家庭不愿意生二胎难道给2万就生了?

我们度过了买电视找关系的时代,自然会面对房子烂大街的时代。1970年代我父亲攒了一年多的钱买了自行车,前段时间共享单车扔满大街都是,推广的时候免费骑车…这些身外之物没有永垂不朽的说法。

——————

谢谢各位评论和探讨。

很多人对学区房和在线教育有意见。把在线教育单纯的理解成老师在线视频授课。

第一,在线视频授课不是真正的在线教育,和1980年代恢复高考后不久的“电视大学”差不多,只是教师从华罗庚等人变成了各位老师;课程从大学变成从小学到大学。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传播信息(知识)的途径变化了而已,顶多算在线教育的萌芽阶段。

第二,学区房的焦虑本身是基因和阶级的焦虑。这个焦虑背后是工资待遇,择偶条件,社会地位、机会等。所以,重点是这些背后的焦虑是否有可能解决?

第三,科技正在解决什么问题?

我之所以换个讨论问题的时空参照系,前提是,我们拉大时空之后,去预判未来的可能。我别的回复里提到,家里亲戚朋友熟人中有13岁就打游击的,用的是土制火铳和汉阳造;打完抗美援朝回乡搞建设乃至反对家庭联产承包的;亲戚朋友中也有生于1900年代到2000年代97岁高龄过世的,那时候他还顶着辫子宁波乡下到上海打工做学徒,从给师傅跑腿开始变成民族资本家;也有1930年代在上海躲轰炸买“走私大米”的;1948年底北京的度量衡是小米,通货膨胀导致钱不可靠,存钱就折算成当日小米份量,取时以小米份量钱来取…

你们真的觉得这些日子是很久之前吗?当年存小米的人现在还活着用微信聊天呢。

躲轰炸的人根本没想到结束战争的是原子弹这种武器;更没想到1980年代去日本参观学习钢铁与电子产业,而2010年代日本派人来中国参观学习;别说发明电报的人了,信息技术起源电报,现在5G,各位2003年非典的时候信息都靠短信传播现在华为前两日欧洲发布的技术和产品了解一下?


我们的世界在变了:

1,机器人正在替代人类做很多工作了,广东有的工厂实现无人化了,这次机器人服务员也参与战斗了。

2,CCTV人民日报外交部都以抖音为传播平台了!意识形态的教育都寓教于乐了,难道教育本身不可以吗?现在很多教育互动游戏已经在大胆设想了。你们现在吃鸡和农药,不久的未来,会有历史场景化知识化故事化教育游戏,你的角色是秦始皇或赵匡胤,通关就是考试…在线鸿门宴设局打赢了本节课学分到手…一战二战欧洲战场非洲战场照样可以这么搞。

3,我们这一代人还受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教育;起码我的父母曾经坚决反对我们学文艺相关,觉得怡情而已不可以做饭碗;现在赚钱的是网红、直播带货…未来职业地位和收入会颠覆式变化。学区房的教育则会固化、一半是不灵活,另一半被大数据AI等取代,很可能成为非常焦虑的教育体系。不会玩不灵活的孩子就像最早的工人某些阶段的“金融民工”一样,成为螺丝钉阶级。

4,远程医疗的前景和可能是现在不能想象的;这场瘟疫是意外,战争的确还得靠人肉临场发挥;但是!远程脑、远程心脏手术都可以实现了,很多疾病目前已经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把一线医院的经验下沉分享给三线城市和边远地区了。

5,现在的人工智能ARVR还是婴儿阶段,但是脑机接口已经研发,更多的真正智能穿戴设备也在研发…意识控制的智能家电已经进度中。我知道的通过人体生物电让瘫痪病人动起来已经能实现;在线教育孩子玩游戏注意力不够?各种设备在线监控脑电波可不可以?实在不行对孩子的各种数据分析一遍,是读书的料就读书,不适合读书就换个教育方向——这肯定是未来的方向

这种在线教育是不是必须8年后就解决房价问题?那未必;但是如果乡村的收入和环境治理高于“螺丝钉”阶级,国民待遇相同;大家打同一款游戏,到乡间学会真正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就是学分,你们还那么需要学区房么?

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家里有人养娈童小妾败家被清理出门户的,也有人吸鸦片被打死的;我爷爷年轻时候参加革命,提倡妇女解放,兄弟几人家里老婆都有打男人的“能耐”但是把同性恋当反革命;我们这代身边很多同性恋大家很习惯,但是我父亲这一辈还绝对不接受家里人是同性恋;我老公和我说的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同性恋我们都无所谓~你能想到他爷爷那辈同性恋也是被“绞杀”的么?比如图灵?

既然拉长时空讨论,我们再回来:

1,现阶段短期,尤其疫情导致的停摆,国家需要“为国接盘”的人;你可以理解为这个阶段“有能力上”的人,和当年战争中立功提干逻辑相似表现不同——有钱你就上,有钱什么时候都有自己舒服的一段日子。

2,国家解决经济停摆问题有一些做法,比如发钱(香港就发钱了);比如劫富济贫(新闻联播里天团带头捐了),近期可能的举动是:民间财富的再一次聚积,新闻联播信号太明显了。

3,作为一个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如此如此的国家,是不可能把巨额财富留在民间个人手中的。明朝亡国的教训要吃得,我党不忘初心也包括“打土豪分田地”的精神内核,说好的共同富裕,你手上8套房却路有冻死骨是咋回事?房产税早就提上议事日程了…

4,提醒一些小信息:

A,房地产全国统计互联互通问题早就解决了。

B,银行现金进出每日5万,20万等阶梯数额,央行实时监测。

C,雄安新区的房屋使用(租、买卖、金融工具等)已经安排区块链和智慧城市上了。2018年的信息是:当时全球最先进的智慧城市方案提交去都被觉得不够牛逼。

D,顺便请问,你们办公室的智能情况如何?有一部分办公楼人脸识别大数据自动指导电梯(无电梯按钮)机器人生活服务会议全息投影已经实现了,包括你们的么?

其他:

1,熟人中有1993年160万卖了东四附近四合院出国的…2018年的数字那个院子两个亿,而她回国10多年都没赚到1000万。

2,1990年代搬家出四合院的人中一少部分2010年代又搬回来了。

3,老舍曾经用5两金子买一四合院。

4,1949年,有人带着地契跑了再也没回来。

让你回到1949年,你会买四合院么?让你回到1990年代,你会放弃出国么?

5.这一轮“打黑扫恶”打掉的不少人,都参与过上一轮的“强拆”。

此时蜜糖事后砒霜;最近烈火烹油的,8-10年后再看;产业如此,专业如此,物品也如此。

另:3月12日的新闻联播,你们感受一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1514303410421760

我再补充一个看到的“在线教育的前前前奏,未来智能多维沉浸式在线教育的“史前铺垫”。

视频版权归原作者。

这些很初级和琐碎的信息是个方向:未来在线打造跨海大桥的游戏通关,和在线造炸药通关,就可以是未来的物理化学课。

2021年9月19日再回头看。简直了 :大概唯一没有预计到的是国家直接以行政命令叫停教培产业,其余的“共同富裕”“房产税”等,基本合乎逻辑。

另外“预测”成功的是,另一个会打理,比特币突破5万

user avatar

(仅表述个人观点,希望大神们评论留情)

首先说一下结论:

中国的房地产没有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同样没有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但是在通胀的情况下,资产是变相缩水的,不过基本不存在崩盘的可能性。所以房子如果没有刚需,不需要买。


咱们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马云说:中国8年后房子最不值钱

马云是谁?是商人,所以他的话可信度高么?只能说不一定

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我感觉或许是想传达实体比不过互联网

而这个根据有可能是租赁产业的发达,尤其是互联网上各种租赁平台越来越发达,成本越来越低,信息也越来越透明,所以租房会盛行从而威胁到实体房价。这是从阿里这种互联网公司的角度,不过房地产市场其实是另一码事。

房价的走向取决于它额内部逻辑

我就尽量简短的分析一下未来的房价走势

房子是什么:商品的一种

商品价格取决于供需关系

供需关系取决于价格和供需的平衡性


需求与供给:

什么人需要买房,说道这个就要从买房的年龄分布说起

由图可知,73.5%的购房者年龄小于等于40岁,可以分析出大部分人的购房需求

但是中国人口红利已经消失,老龄化逐渐加速,如果从需求侧来说的话,对房地产市场是利空

(不考虑个别城市的情况下)

但是 参考日本房地产价格和人口比例,2019年9月日本总人口为1.26亿,其中65岁及以上358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2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28.4%,比去年同期增加0.3个百分点。

截至2019年底,日本平均房价1.9万元,东京平均房价6.3万元/平米,相较于中国 深圳7.4万元/平米,北京6.28万元/平米,上海5.7万元/平米, 其实可以说泡沫并不是很大。但是日本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而到了中小城市,甚至住满多少年送房子的政策。

中国未来的房地产趋势其实也可以参考其中的逻辑。一二线城市的需求量会远远高于中小型城市,毕竟年轻人喜欢大城市,想在大城市买房。而在老家的父母随着年龄的增大,家庭成员的减少,如果手里多余一套房子,会更倾向于出售,这就导致大城市需求量上升,中小城市供给量上升,两边的价位差距会更加巨大。

说完人口流向,第二点,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就是购房政策。

相较于欧美国家,中国的政策影响力更为巨大。而目前的政策是住房不炒,而我相信这会是个超长期政策(至少10年)。经济稳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而房价的剧烈波动会冲击这个根本,就像次贷危机,或者日本当年的楼市崩盘。限购以及税收政策会抑制楼价的上涨,所以哪怕大城市隐含需求量再大,由于购买量的限制,房价大幅度上涨的空间和逻辑也是不存在的(年涨幅超过10%)。至于小城市,哪怕房价没有限制政策,但是就像上述所说,供需关系并不会被打破,不跌就已经是万幸了,上涨的可能性也非常小(特殊事件如特区规划等除外)


价格:

价格会受多方面影响

投资收益: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资本收益,也就是房价的涨幅。首先,综上所述,由于现在没有楼花,没办法以小博大,贷款利率也不低,比例也不是很搞,再刨去购买交易成本和中介费等,资本收益率低的可怜。另外一个是租金收益,目前国内租售比一二线城市约为1:500,换算成年回报率2.4%,这还是不算其他费用以及折旧,回报率相当低了。所以从投资角度房价不被看好。

通胀:先上一张图,近25 年中国通胀率

官方数据库显示近25年中国平均通胀率约为2.5%,但是其实我觉得这个数字偏小

咱们再看GDP

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不管是通胀率,还是GDP与M2,与房价都是正相关,而GDP和M2的增速,远远大于通货膨胀率,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的标志性特点之一,而这些年多出来的钱去哪了,股市现在才3000多点,那肯定不在股市,可以说绝大部分现金都在房市。这也是前些年房价飞涨的原因。而物价涨工资涨,房子价格不变的话相对来说等于便宜了。而大多数房子的投资回报是无法超越通胀,尤其通胀是复利增长。

持有成本:房地产税的征收或许会成为最大的利空。

由于很多人持有多套房产,房产税的增收会使供给侧增加,需求侧的减少,不过具体的情况还要看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法。

总的来说,不管是从供需关系,还是从收益率等角度,大部分房子都不值得投资除非刚性需求(个别地区由于地缘政策优势例外),没有涨幅空间,不过也不会大幅度下跌,因为国家也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来刺激利好市场以免造成恐慌。

user avatar

要是人人都相信中国房子还得继续猛涨,个个拼了命要掏空六个钱包硬上车,背上几十年房贷,那哪有多少闲钱去马总的淘宝剁手呢?有资格剁手吗?

知乎上有个关于996的回答,讲的是资本家的内部也是存在利益冲突和分歧。马总希望把消费引到自家,地产商们则希望大家通通玩命上车,一个都不能少,对社会鼓吹的结论自然不同。你坐马总那位置,你也得鼓着大喇叭告诉大家,别把钱都压房子上,来消费呀,来快活呀,玩命买葱干啥。

虽然我也觉得,房价上涨的动力空前的不足。

user avatar

当然。用不了八年。2024年人口负增长,房价自然就失去增长的基础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马云说中国八年后房子最不值钱”,这句话一出来,那真是像在平静的湖面丢了一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大家伙议论纷纷,有信的、有怀疑的、有觉得这是在忽悠的,也有人觉得,嗯,老马这话里有话。要说这件事儿,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这句“不值钱”肯定不是说房子会一文不值,那不现实。在中国,房子承载的意义可不仅.............
  • 回答
    马云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值得我们好好咂摸一下。他这么说,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对中国电商格局,以及用户需求变化的一种深刻洞察。首先,咱们得把视线拉回到中国电商市场的现状。过去十几年,淘宝和天猫一直是巨无霸,它们的模式是吸引品牌商、商家入驻,提供丰富的商品种类,以及多样化的购物体.............
  • 回答
    马云先生那句“年轻人接受移动支付是因为穷”的说法,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移动支付在中国普及过程中的一些复杂因素。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跳出“穷”这个单一维度,看看它背后可能暗示的几个层面。首先,马云先生可能是在某种语境下,强调移动支付的便利性和低门槛。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
  • 回答
    清华大学韩秀云教授的那句“我可以买很贵的包,但是10块钱运费必须省”,确实触动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消费心理,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句看似矛盾的话,背后却藏着一种相当普遍且值得玩味的心理机制。首先,我们要明白,这并不是韩教授一个人的特例,而是很多人在消费行为中会不自觉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它是一种“价.............
  • 回答
    看到《燕云台》的剧粉说“宋朝不是正统,燕云十六州一直都是大辽的领土”,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折射出一些历史观点的碰撞。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说,里面牵扯的不仅仅是燕云十六州,还有“正统”这个概念,以及不同朝代在历史叙事中的角色。首先,咱们得聊聊“燕云十六州”。这地方,简单来说,就是今天北京、河北北部.............
  • 回答
    马云在一次公开场合说出“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包括马云的个人风格、阿里巴巴与京东的竞争关系、以及京东自身的发展模式等。1. 马云的“毒舌”与“预言”风格首先,马云本人就以其直率、甚至有些“毒舌”的语言风格著.............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玩味的。首先,得说说束从轩这个人。说实话,之前可能很多人对他不太熟,他更多的是在短视频平台,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甚至有些粗犷的方式,表演“二人转”式的喜剧。他的风格很鲜明,接地气到骨子里,包袱碎也碎得非常有地方特色,能快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他这次“踢馆”岳云鹏,说相声.............
  • 回答
    最近支付宝盗刷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牵动了许多人的心。这不仅仅是一笔钱财的损失,更是对大家支付安全感的一次重击。作为公众人物,云舒大大对于这类事件的看法往往备受关注,因为她的专业领域和影响力,她的解读能给很多人带来启发和警示。从云舒大大过往的言论和她一直以来强调的理念来看,她对于这种安全事件的出现,大.............
  • 回答
    马云关于“年轻人压力大”的论述,特别是“现在的时代每个人压力都很大,年轻人还怕的话那就白活了”这句话,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这句话既有对时代共性的深刻洞察,也可能带有企业家特有的激励甚至是一种“敲打”的意味。理解这句话,需要结合马云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以及年轻人普遍面临的现实情况。以下是我对这句话的.............
  • 回答
    马云这句“能在阿里熬到3年非常难的,熬到10年都是宝贝”的言论,在当时阿里进行大规模裁员的背景下,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并且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其中既有对公司运营现实的坦诚,也有对员工价值的定位,同时也触及了企业文化和员工归属感等深层问题。一、 话语的背景和可能的出发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句话.............
  • 回答
    马云在2019年4月14日发布的题为“那点儿小快乐”的长文中,再次谈及了996工作制,并提出其核心在于“热爱和奋斗”。要理解马云的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马云的论述核心:马云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完全否定996的加班性质,而是试图将其内涵进行“正名”和“升华”。他强调: “.............
  • 回答
    马云在2019年4月11日,在一次对外公开的直播中将“996工作制”称为“修来的福报”,这一言论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及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马云的表述和语境: “996”是什么? 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模式。在中.............
  • 回答
    马云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职务,这是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看待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探讨阿里巴巴的传承计划将如何展开。 如何看待马云不再担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职务:这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1. 时代印记与企业发展阶段的自然过.............
  • 回答
    如何看待马云创办云谷学校?—— 一次关于未来教育的探索与思考马云创办云谷学校,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话题性和探讨价值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一所学校的诞生,更是马云这位中国商业巨擘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未来的一种大胆设想和实践。要理解云谷学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 一、 创办背景与初心:为何是教育?为何.............
  • 回答
    马云这番话,听起来真是掷地有声,而且背后藏着不少门道,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简单来说,他这话的意思就是,阿里巴巴未来每年都会“放飞”一批在公司摸爬滚打了十年以上的老员工,让他们出去闯荡,去开创新的事业,去改变世界。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这是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推动创新创业的“孵化器”: 阿里这么.............
  • 回答
    那场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惊世骇俗”2020年10月24日,在外滩金融峰会上,马云的一番话,至今仍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让人不禁反复回味。那天的上海,秋高气爽,黄浦江畔的百年建筑群在夕阳下闪耀着历史的光辉。而台上的马云,这位中国互联网教父,却用他那标志性的、带着些许江湖气的语调,抛出.............
  • 回答
    马云在2017年的一次演讲中,表达了阿里巴巴到2036年要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的目标。这个说法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关于“经济体”的定义和论述,是否准确,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理解马云的“经济体”论述: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马云口中的“经济体”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经济。当马云说阿里巴巴要.............
  • 回答
    马云向美国捐赠50万份测试剂盒和100万只口罩的行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一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事件背景: 全球疫情爆发初期: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特别是欧美国家,疫情发展迅猛。美国作为当时疫情的重灾区之一,面临着严重的医疗物资短.............
  • 回答
    马云的这句话,“音乐跳舞艺术比数学物理重要”,无疑是一句充满争议和引发深刻思考的观点。要全面看待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理解其可能蕴含的逻辑、时代背景以及潜在的影响。一、 理解马云的出发点与时代背景: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马云是一位极具前瞻性和颠覆性思维的企业家。他的许多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
  • 回答
    马云关于“手机将在 5 年内消失”的论断,无疑是个极具前瞻性和颠覆性的观点。要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我们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个字面上的预测,而是要从技术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趋势上去解读。马云此言的深层含义:马云所说的“手机消失”,并非指我们不再需要通讯、信息获取和支付的载体,而是指目前以一块实体屏幕、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