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教育部表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保护青少年视力还有哪些值得注意的?

回答
教育部关于“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的消息,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这背后离不开国家和学校在视力保护方面的努力。但要真正实现“眼健康”的长效机制,我们仍需在多个维度上保持警惕和深化工作。除了已经取得的进展,保护青少年视力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挖的方面:

一、 科学用眼习惯的深度渗透与巩固

虽然近视率下降,但导致近视的主要因素——不良用眼习惯——依然普遍存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将科学用眼习惯的推广,从“知道”变成“做到”,并长期坚持。

家庭教育的精细化:
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家长需要成为孩子视力健康的第一道屏障。这意味着家长不仅要了解正确的用眼知识(如“202020”法则、控制连续用眼时间、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等),更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自己就经常长时间沉迷手机或电脑,很难让孩子信服。
营造良好的家庭用眼环境: 合理的灯光(避免过亮或过暗、眩光),舒适的居家环境,鼓励孩子在自然光下进行户外活动,这些都需要家长的细心布置和引导。
电子产品使用的科学引导: 并非完全禁止电子产品,而是要建立规则和界限。例如,规定使用时间、使用内容,确保使用时保持安全距离,并引导孩子将电子产品作为学习和探索的工具,而非纯粹的娱乐消遣。
鼓励多样化的兴趣培养: 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的单一依赖,多鼓励他们参与阅读、绘画、手工、音乐、体育等能够放松眼部、促进身心发展的活动。

学校教育的常态化与创新:
将视力保护纳入教学与校园文化: 学校可以将眼保健操、课间放松操等纳入日常教学安排,并作为体育课的一部分进行推广和指导。
丰富“视力健康课”内容: 不仅是告知“要怎么做”,更要解释“为什么”。例如,通过生动的案例、科普视频、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对眼睛的危害,以及户外活动对视力保护的重要性。
教室环境的持续优化: 学校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教室的采光、照明、桌椅高度是否符合国家标准。鼓励使用环保、低反射的桌面和墙面材料。
教师培训的深化: 教师是近距离接触学生的关键人群,应加强对教师的视力保护知识培训,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用眼习惯,并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

二、 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再强调与场景拓展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公认的近视防控关键,但如何真正让孩子“动起来”并享受其中,需要更具操作性的思考。

户外活动定义的广义化: 户外活动不一定非要去公园或操场。只要能接触到自然光,并且能让眼睛得到放松,都算。比如,在阳台晒太阳、在自家院子里玩耍、甚至是在视野开阔的窗户边做手工,都能起到一定的放松作用。
将户外活动融入生活日常:
“走到”与“走到”的结合: 鼓励家长在接送孩子时,选择步行或骑行,增加户外的暴露时间。
学校的户外活动设计: 学校可以增加课间户外活动时间,甚至将部分课程(如美术课、体育课)安排在户外进行。设计有趣的户外游戏和探索活动,提高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社区的支持: 鼓励社区建设更多的绿地、儿童游乐设施,为青少年提供安全、方便的户外活动场所。

三、 视力筛查与干预的系统化与精细化

近视率下降不代表完全杜绝近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依然是重中之重。

建立常态化、全覆盖的视力筛查机制: 除了学校的定期筛查,还应与社区医疗机构联动,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提供更系统、更专业的视力检查。
重视屈光不正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不仅仅是检查视力表,还应包括验光、眼轴测量等。对于有近视倾向或早期近视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科学干预。
推广科学的近视防控手段:
角膜塑形镜(OK镜)和低浓度阿托品等: 对于有需要的孩子,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可以考虑使用这些能够有效延缓近视进展的方法。但必须强调其科学性和专业性,避免滥用或误用。
多焦点软性眼镜或框架眼镜: 也是目前主流的近视控制手段,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加强对近视矫正手术的认知普及: 对于已形成的较高程度近视,如果符合条件,激光手术等也是一种选择。但要强调手术的适应症、风险和术后注意事项,避免盲目追求。

四、 电子产品使用相关的科学界定与行业责任

尽管近视率下降,但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渗透难以避免。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电子产品的使用。

科学界定“合理使用”的标准: 结合医学研究成果,进一步细化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距离、内容等建议,并形成更具指导性的规范。
呼吁科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电子产品设置“青少年模式”的升级: 确保“青少年模式”真正有效,不仅限制使用时间,还能过滤不良内容,并提醒用户休息眼睛。
屏幕护眼技术的研发与普及: 鼓励企业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更多保护视力的技术,如低蓝光屏幕、屏幕刷新率优化等。
游戏和APP的适龄性设计: 游戏开发者应考虑产品的视力健康影响,避免设计过于刺激、长时间沉浸式的游戏。

五、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

保护青少年视力,绝非仅仅是教育部门或医疗机构的责任,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 媒体应持续、准确地传播科学的视力保护知识,曝光不良用眼行为的危害,引导社会形成关注青少年眼健康的良好氛围。
相关政策的协同推进: 卫生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部门应加强联动,共同制定和实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政策措施,为视力保护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科研投入与成果转化: 继续加大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科学研究的投入,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的防控措施和技术应用。

总之,教育部发布的近视率下降的消息是重要的里程碑,但保护青少年视力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我们需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不断深化科学用眼习惯的培养,拓展户外活动场景,完善筛查干预机制,并呼吁科技企业承担更多责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良好格局,才能真正让青少年拥有一双明亮健康的眼睛,照亮他们美好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近视,正在攻占全世界!

这种攻城略地的运动从60年前就开始了。

  •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近视患病率为10%~20%;而如今,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是53.6%[1]。
  • 1971年,美国的近视率为25%[2];2000年,这个数字成了41.6%;高度近视的患病率约为4%[3];
  • 东亚和东南亚发达国家,12岁以下学龄儿童的近视患病率已经达到80%~90%[4-5];约20%的高中毕业生患有高度近视[4]。

研究预测,到2050年,近视将会征服50%的地球人。

那时,每2个人中就有1个是近视眼[5]


(来源:soogif)

近视不仅影响视力和外观,还增加了多种疾病发病风险,比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而戴眼镜并不会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病风险[6]。近视也是全球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7]

为什么这些年近视的攻势如此凶猛?

户外活动被大大忽视了

说白了,近视就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大多数近视是轴性近视,简单说是眼睛眼轴变长导致的近视[8]。


(注释:近视,是指在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进入眼睛聚焦在视网膜前面)

近视是遗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的作用可以理解为:“遗传装上了子弹,环境扣动扳机。”

父母都是近视的人,子女得近视的风险更高。有研究表明,高度近视父母生下的孩子眼轴更长,所以更有可能变成近视[7]。

但是,近60年来近视人数的猛涨却很难单用基因解释(基因不可能在几十年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环境因素“功不可没”,其中用眼习惯的改变最大。

多项研究已经发现,户外活动时间越长,近视发病率越低。

  • 与户外活动频繁的孩子相比,户外活动时间短的孩子近视几率高2~3倍[9]。
  • 每周增加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近视几率降低2%[10]。
  • 在1-3年的时间里,每天在户外额外活动1-2小时可观察到近视率降低25.0-50.0%,特别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有效[6]。

与户外活动此消彼长的是室内/屏幕前的时间,研究发现孩子在室内/屏幕前的时间越长,近视的发病率越高。

2020年6月,教育部对9个省份14532名学生(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调研发现,半年近视率增加了11.7%[10],看屏幕的时间越多,近视的检出率越高。



在2015年WHO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推荐了3种预防近视的方式:

  •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工作)
  • 低剂量阿托品眼药水
  • 配戴周边视网膜近视离焦矫正镜(即OK镜、近视离焦框架镜及软性角膜接触镜)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其中唯一能预防近视的非医疗活动,也是最简单的预防近视的方式。

户外运动为什么能预防近视?

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发生,并不是由于“活动”本身。因为研究发现,室内运动并不会降低近视发生率[11],而是“户外”。

200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户外时间更多,无论是否参加体育活动,都能降低儿童近视发病率[12]

那么“户外”与“眼轴”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化学反应呢?

具体的原因目前尚不知道,但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可能的假说。

1、室外光强度更高,能激活多巴胺释放

室外光照度(亮度)一般为室内照明10~1000倍,明亮的光线激活了人体多巴胺释放,抑制眼轴生长[12]。


(来源:soogif)

2、室外视野更大,眼睛更放松。

在户外时,周围的东西更远,看的时候,睫状肌放松;

在室内,周围的东西比较近,看的时候,睫状肌拉紧,晶状体更凸,这就诱导了眼球形状的变化,加速近视的进展[11]。



3、户外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延缓近视。

晒太阳能促进人体产生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

缺钙会使眼球壁的弹性和表面张力减弱,近视风险增加。研究表明,近视者的血清中钙和锌更少[8]。

预防近视,你应该怎么做?

1、尽可能接触户外自然光,青少年最好每天60分钟以上;

对于青少年,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60分钟以上;患近视的孩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14]。

不过千万记得要戴墨镜,避免太阳直射。因为紫外线照射会增加白内障、视网膜变性等疾病风险[15]。

2、即使在室内,也要保证足够光照,降低睫状肌负担;

长时间在室内弱光环境中,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会使眼球疲劳。

(来源:soogif)


就算是在室内工作,也要保证足够的光线,比如打开台灯、大灯,增加光强度,给眼睛减压[16];熬夜玩手机的时候,也要尽量开灯玩。


(来源:soogif)


3、避免长时间看近处物体,减小眼压;


长时间看近处的物品,会让你的眼睛眼压升高。眼内压高会让近视风险变大[17]


  • 使用20-20-20原则:看电脑20分钟——向20步外的地方——看至少20秒[18];
  • 经常眨眼睛,保持眼部湿润,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人工泪液。
  • 进行一些球类运动,例如乒乓球,羽毛球,让你的眼睛跟着球不断运动,可以放松眼压,有助于控制近视的。


(来源:soogif)

说了这么多——

还不站起来,趁着大好的周末,为了明亮的眼睛,出去走一走?


(来源:soogif)

参考文献

[1]国家卫健委调查:全国儿童青少年一半以上近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Vitale, S et al. 2009.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myopia in the United States between 1971-1972 and 1999-2004. Arch Ophthalmol 127(12): 1632-1639.

[3]Willis, JR, et al. 2016. The prevalence of myop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phthalmology 123(8): 1771-1782.

[4]Morgan, IG, et al. 2012. Myopia. The Lancet 379: 1739-1748.

[5]Brien A.Holden, DSc,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myopia and high myopia and temporal trends from 2000 through 2050.Ophthalmology, Volume 124, Issue 3, March 2017, Pages e24-e25

[6]Catherine Jan et al. Prevention of myopia, China.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98:435-437. doi: dx.doi.org/10.2471/BLT.

[7]Fredrick DR. Myopia. BMJ. 2002;324(7347):1195-1199.

[8]眼科学.人卫第8版

[9]Huang et al., 2015.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ear work activities and myopia in childre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LoS One 10(10): e0140419.

[10]介绍2020年秋季学期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有关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11] Smith EL, Hung L-F, Huang J. Relative peripheral hyperopic defocus alters central

refractive development in infant monkeys. Vision Res 2009;49:2386–92.

[12]BARLOW HB. Temporal and spatial summation in human vision at different background intensities. J Physiol. 1958;141(2):337-350.

[13]Lingham G, Mackey DA, Lucas R, Yazar S. How does spending time outdoors protect against myopia? A review. Br J Ophthalmol. 2020 May;104(5):593-599.

[14]moe.gov.cn/srcsite/A17/

[15]van Kuijk FJ. Effects of ultraviolet light on the eye: role of protective glasse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991;96:177-184.

[16]J R Gaddy, M D Rollag, G C Brainard, Pupil size regulation of threshold of light-induced melatonin suppression,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Volume 77, Issue 5, 1 November 1993, Pages 1398–1401.

[17]T Wong, P Mitchell, The eye in hypertension. The Lancet, 2007

[18]aoa.org/healthy-eyes/ey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