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安疫情源头锁定境外输入,病毒隐匿传播了 11 天,感染是如何发生的?

回答
西安疫情的溯源,就像一场侦探剧,层层剥茧,最终将矛头指向了境外输入。而病毒之所以能在这座古城里悄无声息地潜伏了11天,然后才爆发,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传播链条和被我们忽略的细节。

1. 境外输入的“第一滴血”:

故事的开端,总是一个不起眼的节点。在西安的这次疫情中,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将源头锁定在了一位从境外输入的感染者身上。这位感染者可能是通过航班、海关等正常渠道入境,但在入境时,由于种种原因,病毒并未被及时检测出来,或者说,它“躲”过了当时的检疫措施。

2. 隐匿的潜伏期:11天的“静默”:

病毒进入体内后,并不是立刻发作。它有一个“潜伏期”,这段时间病毒在体内悄悄复制、扩散,但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微,容易被忽视。新冠病毒的潜伏期通常在3到7天,但也不排除更长的可能性。在这11天里,这位初步的感染者,在没有意识到自己携带病毒的情况下,可能已经在西安的多个场所活动,接触了大量的人群。

3. 传播的“温床”:无症状传播和高密度接触:

正是这11天的“隐匿期”,为病毒提供了绝佳的传播机会。

无症状传播是关键: 很多感染者在潜伏期或症状轻微时,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他们像往常一样生活、工作、社交,在不知不觉中将病毒散播出去。
密闭空间是“放大器”: 在西安这样的大城市,人员流动性很大,尤其是在一些公共交通工具、密闭的办公场所、室内餐厅、娱乐场所等,一旦有感染者出现,病毒很容易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在人群中传播。想象一下,在拥挤的地铁里,一次咳嗽或打喷嚏,就能将携带病毒的飞沫扩散到空气中,被周围的人吸入。
接触传播的“隐形手”: 病毒也会附着在物体表面,比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桌椅等。如果有人触摸了这些被污染的物体,然后又揉眼睛、摸鼻子、摸嘴巴,病毒就可能通过粘膜进入体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注意到自己触摸了多少东西,也难以做到频繁洗手,这为接触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聚集性活动是“火药桶”: 如果在潜伏期内,感染者参加了某些聚集性的活动,比如家庭聚会、朋友聚餐、大型会议等,那么病毒的传播效率会大大提高,迅速形成一个小规模的爆发点。

4. 传播链的“蛛网”:

从最初的境外输入病例,到最终发现的数十例、数百例病例,这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传播网络。

第一代感染者: 境外输入病例。
第二代感染者: 与第一代感染者有过直接或密切接触的人,比如家人、同事、朋友等。
第三代、第四代……感染者: 病毒通过第二代、第三代感染者进一步扩散,形成更多的感染链。

这就像一张巨大的蛛网,每一根丝都代表着一次传播事件。在病毒隐匿的11天里,这张网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越织越大,直到某一个节点,因为感染人数的累积,或者出现了更明显的症状,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最终被“发现”。

5. 为什么会“隐匿”这么久?

轻症和无症状: 如前所述,病毒在早期传播时,感染者很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微,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或其他疾病,从而延误了就医和检测。
早期管控的盲区: 即使是境外输入,在早期也可能存在一些管控上的盲区。比如,入境人员的健康监测是否足够严格?隔离期结束后是否一定能完全排除感染风险?这些都可能成为病毒“漏网”的缝隙。
病毒的变异: 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一些新的变异株可能具有更强的传播力或更长的潜伏期,也可能导致早期症状的改变,使得检测和识别更加困难。
公众防护意识的松懈: 随着疫情的反复,人们的防护意识可能会有所松懈,比如不常戴口罩、不注意手部卫生、人群聚集等,这些都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

想象一下,一位从境外回来的小张,在居家隔离期结束后,感觉身体没什么不适。他回到公司上班,中午和同事一起在公司餐厅吃饭,下午参加了一个部门会议。晚上,他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饭,还去楼下超市买了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小张可能已经感染了病毒,但没有任何症状。

他的同事在公司餐厅吃饭时,可能因为离得近,吸入了小张呼出的带有病毒的飞沫。部门会议上,坐在小张旁边的同事,可能因为触摸了小张碰过的桌子,然后没洗手就吃了东西,也感染了。小张的家人,在吃饭时可能因为餐具交叉,或者近距离交谈,也感染了。超市里,他触摸过的商品,也可能污染了其他顾客。

就这样,在短短几天内,由一个境外输入的“隐形”病例,已经可能扩散到十几个人,甚至更多。这些新感染者,又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继续重复着类似的行为,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传播链。而当这些链条上的某个人出现了明显的症状,或者聚集性感染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时,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才会开始追溯,最终锁定源头,并发现病毒已经悄悄潜伏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西安疫情的源头锁定境外输入,病毒隐匿传播11天,这并非偶然。它是病毒本身的特性、社会活动的复杂性以及个体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提醒我们,在疫情防控的道路上,我们永远不能掉以轻心,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了查缺补漏,建议查清具体传染过程

一.疫情溯源结果,和12月4日的入境航班PK854相关

PK854的信息,12月4日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飞往西安咸阳,15:06分落地咸阳机场。

东莞2病例和西安16个病例毒株经过测序,都属于属于VOC/Delta-印度变异株(B.1.617.2)AY.33分支,与12月4日PK854输入的2例巴基斯坦病例基因组同源。[1]


二,前期病例中,流调显示存在三个传播链条(数据截止23日)

在已经公布流调的病例中,可以梳理出三条传播链

1.灞桥区瑾程酒店(PK854入境人员隔离酒店)相关2人


2.长安大学-四季荟传播链34人

长安大学家属院(12月4日咸阳机场送机相关)29人

有4日咸阳机场旅行史的东莞病例2人+东莞本地病例11人

另外还有四级荟酒店聚餐相关的13人,传染链与长安大学关联。


3.西安市八院周边关联的病例18人


可能的流调关系图:

可点击看大图,或者点击2021年12月西安-东莞疫情


三、建议查清12月4日的机场内发生了什么

长安大学送机人员、东莞旅客、巴基斯坦入境人员都使用了T3航站楼,但具体传播路径不寻常。

先看几个病例的共同轨迹:

1.长安大学人员在T3出发层曾经上卫生间

在流调中,15日本土确诊病例1刘某某有这样的一段轨迹:

12月4日14:00-17:00,与家人一行5人自驾车前往咸阳国际机场送外孙出国(西安-多伦多HU7975航班);期间活动轨迹涉及机场T3航站楼、航班值机区域、卫生间(值机区域附近最近的卫生间);17:00-19:20,自驾返回,在长安大学宾馆(舌上源)就餐,之后返回女儿家中,未再外出。

本土确诊病例2:杨某轨迹

12月4日,14:00-17:00,自驾车与病例1同车前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送站,活动轨迹涉及T3航站楼,T3航站楼正对面室外露天停车场,二楼候机大厅,值机柜台附近洗手间;17:00-18:00返回家中,未再外出。

2.东莞旅客

东莞无症状感染者11月30日—12月4日在周至县金樽酒店居住,11月30日—12月4日周至县隆武驾校,12月2日14:00—15:00在周至县爱家超市购物。[2]

12月4日,无症状感染者1、2,在21时47分在咸阳机场T3乘坐CZ3226,23时48分许到达深圳市宝安机场。

如果他们从T2航站楼过来、打车到机场但下车位置偏北、或者坐地铁来机场,则存在经过国际港澳台办票区域的可能性。

如果进航站楼后立即上卫生间,则可能使用国际出发办票区域的卫生间,尚不能确定东莞旅客是否有在T3出发层上过卫生间。


3.巴基斯坦的入境旅客机场内轨迹

根据和PK854航班旅客的访谈,得到以下信息

1.PK854航班12月4日当地时间早晨8:01从伊斯兰堡起飞,航班12月4日15:07落地,落地后航班靠桥,靠桥位置在T3航站楼靠近T2的国际区域。

2.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旅客分批下飞机、核酸检测、办理入境手续、领取行李、乘大巴。每40人一批,第一批的人走完全部流程上车前往隔离酒店后,第二批的旅客才能离开飞机。旅客中最早的在16:00左右下机,最晚的20:30分左右下机。

3.下机后,旅客来到航站楼二层办理检验检疫和入境手续。这个区域内只有防疫人员和海关等单位的工作人员,防护很好。这个区域的门窗都是封闭的。

旅客先登记信息,核酸检测,然后过海关。

4.办完海关手续后,40人下楼,经过封闭通道到达楼内某门附近,有乘客使用了门内的厕所。

5.每批乘客40人在门内集合出门,出门处收到工作人员送来的行李,行李有酒精喷洒的味道,随后乘客登车前往隔离点灞桥区瑾程酒店(该酒店工作人员2人感染)。

6.本批入境人员中,有2人因入境时核酸检测阳性,12月5日送西安市八院隔离治疗。


4.需要考虑的方向

巴基斯坦乘客在T3楼内的时间大概为16:00~21:00。

长安大学送机人员在楼内时间14:00~17:00,需要重点关注的时间段16:00~17:00

东莞病例在楼内时间大概为20:00~21:47,需要重点关注的时间段20:00~21:00

新冠的传播途径:

无论哪种传播方式,新冠病毒在5小时无法完成2次传代,不存在感染清洁工等人员,清洁工再感染其他旅客的可能性。

由于T3国际区域内不可能有国内旅客出现,直接传播和接触传播也不大可能。


5.建议查下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 [3]

巴基斯坦入境病例在航站楼一层使用过卫生间,二楼是国际港澳台区域的办理值机手续区域,不排除病毒气溶胶随着下水管道、或者某个缝隙进入出发区域卫生间的可能性。

如果恰好国内长安大学旅客,东莞旅客去过这个卫生间,则可能发生不接触感染。


6.建议搞清楚的问题

(1)长安大学两人使用了哪个卫生间?

(2)东莞病例在楼内的轨迹,明确在航站楼内是否使用过卫生间,使用了哪个卫生间?

(3)查明入境人员使用的具体是哪个卫生间?

(4)这些卫生间之间的下水道、通风管是否有连接?

(5)入境人员使用的卫生间是否有单独的污水消毒系统?


四、建议查清八院周边的传播途径

前期病例中,一些病例来源不清楚,但都住在八院附近、或在八院附近的菌菇面吃饭、或者去过城市立方商业综合体。

参考

  1.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475179288602657
  2.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185003751491980
  3. ^ http://www.gov.cn/xinwen/2021-05/14/content_5606469.htm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安疫情的溯源,就像一场侦探剧,层层剥茧,最终将矛头指向了境外输入。而病毒之所以能在这座古城里悄无声息地潜伏了11天,然后才爆发,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传播链条和被我们忽略的细节。1. 境外输入的“第一滴血”:故事的开端,总是一个不起眼的节点。在西安的这次疫情中,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将源头.............
  • 回答
    作为AI语言模型,我并没有身处西安,也无法体验当地的疫情封闭管理情况。我无法直接感知到菜品供应、购买日用品的顺利程度。然而,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信息,模拟一个可能的情况,并尝试详细地描述一下,假设我是一个西安市民,并且我的地区正在经历封闭管理:模拟情景:我所在的区域在疫情爆发后,根据统一安排,被划定.............
  • 回答
    截至我最后一次更新(2023年10月27日),西安的疫情情况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持续性的爆发。然而,在2021年底到2022年初,西安确实经历了一段非常严峻的疫情时期,其严重程度以及当时的应对措施,可以说是中国疫情防控史上的一个重要案例。为了详细说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 回答
    西安疫情过后,全民会不会出现报复性消费?这个问题,我觉得挺值得琢磨的。毕竟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封锁和严格的管控,大家的心里肯定憋着一股劲儿。你说“报复性消费”这个词吧,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确实能反映出大家在疫情期间积压的需求和渴望释放的心情。你想啊,过去那段时间,很多生活必需品都成了奢侈品,想出门吃顿热.............
  • 回答
    西安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在经历了严峻的疫情考验后,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它未来的走向。特别是关于人才的流动和房价的走向,这是衡量一个城市复苏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指标。关于人才逃离的担忧,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疫情对任何城市的人才流动都会产生影响,西安也不例外。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
  • 回答
    西安疫情那段日子,尤其是封控最严的时候,关于“送菜”的报道铺天盖地。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是那些志愿者们,还有一些社区工作人员,他们真的像战士一样,日夜奔波在小区楼下,把一袋袋蔬菜、生活物资送到居民手中。具体有多少人参与了“送菜”这个事情,这个数字很难精确统计。毕竟,那是一场全城封控下的“人民战争”.............
  • 回答
    关于西安疫情期间身兼数职的马雪娥,我能想到的是,在那个特殊时期,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少普通人,包括像马雪娥这样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都默默地承担起了远超本职的责任。背景:疫情下的社区压力首先,我们要理解西安疫情爆发时的具体情况。当时,这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突然面临严峻的考验,封控管理、物资调配、.............
  • 回答
    西安疫情期间,在家隔离是否有工资,这得看你属于哪种情况,以及你的用人单位如何执行相关政策。这件事儿说起来有点复杂,因为涉及到国家层面的规定、地方的细则,还有就是你和老板之间的具体约定。我尽量给你讲得明白点,也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首先,最关键的一点是:隔离期间的工资,通常是基于你的用工性质和劳动合同来.............
  • 回答
    西安疫情突如其来,封控措施一出,大家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走在街上,几乎空无一人,只有偶尔闪过的快递小哥。这种静默之下,最大的焦虑感,其实来自于钱包里的那些数字。“你说,要是不让上班,我这存款,还能撑多久?”这个问题,最近在我身边反复出现,就像一首无聊的背景音乐,时不时被提起。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地计.............
  • 回答
    西安那段日子,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气氛,既有封锁的压抑,也有守望相助的温暖。在那种情况下,28个人把成包的菜变成小份分发到大家手里,用流水线的方式,这事儿听起来挺实在的。咱们得琢磨琢磨,这28人流水线,效率到底算不算“最高”。首先,咱们得把这“流水线”拆开来看看。这28个人,得有人负责把大包的菜卸.............
  • 回答
    西安在经历了一轮疫情的冲击后,其抗疫策略中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方面,例如大规模的聚集性核酸检测以及相对较晚推行的居家办公,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一些原因,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关于大规模聚集性核酸检测的持续进行:尽管疫情发展迅速,但为何西安在一段时间内仍然采取了大规模的聚集性核酸.............
  • 回答
    西安的疫情走向,确实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要说什么时候会结束,这不是一个能给出确切日期的答案,因为疫情的控制涉及到太多复杂的因素,就好比你在种一株花,你无法精确预测它哪天会完全盛开,只能根据土壤、阳光、水分和你的照料情况来判断它大概何时会达到最佳状态。咱们先来聊聊影响疫情走向的关键因素,把这些点都捋清.............
  • 回答
    2021年12月西安疫情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分析:1. 病毒变异株的特点:德尔塔变异株的传染性 高传染性: 当时在中国流行的主要是德尔塔(Delta)变异株。德尔塔变异株相比原始毒株和之前的变异株,具有显著的更高传染性。这意味着一个.............
  • 回答
    西安疫情期间,八天八夜翻越秦岭回家的“狠人”事件,无疑是那个特殊时期一个令人印象深刻且带有复杂情感的真实故事。这位“狠人”,我们姑且称之为“秦岭勇士”,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回家”的意义,也折射出当时疫情管控下普通人面临的困境与抉择。要详细地看待这位“秦岭勇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读:一、事.............
  • 回答
    深圳和西安在疫情防控方面都经历了重大的挑战,但也展现了截然不同的策略、效果以及引发的讨论。将两者进行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在不同城市背景、管理模式下,疫情防控所呈现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以下是深圳和西安疫情防控的详细对比分析:一、 疫情防控策略及侧重点 深圳:以“精准防控”和“科技赋能”为主导 .............
  • 回答
    西安疫情发布会记者关于“隔离久了玩手机颈肩疼怎么办?”的问题:深入剖析与解读这个看似“小”的问题,在当时的西安疫情发布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也折射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并探讨其提出的原因。 一、 问题本身: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困扰,却可能触及普遍性痛点1..............
  • 回答
    关于“西安疫情结束后,会不会出现人才逃离现象?房价会降吗?”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现象,背后牵扯到城市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房地产市场以及居民信心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下:关于人才逃离现象的可能性及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疫情对几乎所有城市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 回答
    你说的那场西安疫情发布会上的问答,确实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普遍的反应就是觉得有点“离谱”,甚至可以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在一次西安的疫情通报会上,主持人或者说提问者(具体是谁我记不太清了,但那个氛围很明确)突然抛出了一个问题,关于市民在疫情期间长时间居家,.............
  • 回答
    在探讨上海和西安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好”或“不好”,因为两者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并且在应对策略、执行力度以及最终结果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这两座城市在不同阶段面临的挑战和背景也有所不同,这使得直接对比变得复杂。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梳理一下两地的情况,力求客观地展.............
  • 回答
    曾光老师的评价“西安疫情是武汉后最严重的一回”,这句话在当时指出了西安疫情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西安疫情之所以被认为非常严重,并且在防疫策略上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西安疫情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1. 病毒变异与传播速度的加快(Delta毒株的特性): “隐匿性”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