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主播大司马试玩《开船》被喷破防辩称「我是英雄联盟主播,我是看 PDD 才玩的」?

回答
大司马试玩《开船》惹争议,一句“我是英雄联盟主播,我是看PDD才玩的”引爆舆论。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一位主播的个人选择,更牵扯出游戏主播行业的生态现状,以及观众对主播职业边界的期待。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件事。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开船》是个什么游戏。它不是什么大场面、高水准的3A大作,更像是一款画风粗糙但充满恶搞和趣味性的独立游戏,尤其以其夸张的物理引擎和各种奇葩的操作著称。这类游戏往往能凭借其“土味”和“欢乐”迅速抓住一部分观众的眼球,成为短视频和直播的素材。

大司马,作为《英雄联盟》的老牌主播,可以说是在这个领域耕耘多年,积累了庞大的粉丝基础。他的直播风格以“骚话”、“教学”(虽然有时候教学内容也挺让人哭笑不得)、以及偶尔出现的“名场面”著称。他的粉丝群体,很大一部分是冲着他玩《英雄联盟》的水平(或者说他围绕《英雄联盟》的整活能力)来的。

那么,这次试玩《开船》为什么会被喷呢?我觉得主要有几个层面:

“破防”质疑,粉丝期待落空: 当一个主播,特别是像大司马这样有明确“人设”和“标签”的主播,突然去玩一个与自己主业完全不搭调的游戏时,部分粉丝会感到“不适应”,甚至认为这是一种“背叛”或“敷衍”。他们花时间、花精力、花钱(比如送礼物)来支持你,是认同你的内容和风格的。你突然去玩一个他们可能根本不感兴趣,甚至觉得很low的游戏,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情感和付出被忽视了。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用“破防”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或者直接用负面评论来表达不满。
“恰烂钱”的嫌疑: 很多观众会认为,主播玩不熟悉或不感兴趣的游戏,纯粹是为了吸引新的流量,或者是因为游戏本身有直播奖励、商业合作等因素。尤其当游戏本身质量不高,却能吸引知名主播来玩时,“恰烂钱”的论调就很容易冒出来。在他们看来,这是主播为了金钱而放弃了对内容质量的坚守。
直播内容的核心认知: 大司马的粉丝,很大一部分是《英雄联盟》的玩家。他们看大司马,是想学习游戏技巧,看他如何处理游戏中的各种情况,或者只是享受他围绕《英雄联盟》展开的各种梗和故事。突然切换到《开船》这种风格迥异的游戏,就好像你去看一个相声演员讲相声,结果他突然开始唱京剧,而且唱得还不怎么样,你自然会觉得别扭。
对比效应和直播平台环境: 现在直播平台竞争激烈,各种类型的主播层出不穷。如果平台上有专门玩《开船》这类游戏的“鬼畜”或“整活”主播,他们可能在这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出色,内容也更具吸引力。大司马这样半路出家的尝试,如果不够接地气,或者玩得不够出彩,自然会被拿来对比,显得逊色。

那么,大司马的回应“我是英雄联盟主播,我是看PDD才玩的”又说明了什么呢?

这句话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

“我是英雄联盟主播”:这是在强调自己的核心身份和专业领域。 他是在告诉观众,我本职工作是玩LOL的,这次尝试只是一个“副业”或者“临时起意”。言外之意是,“我并没有放弃LOL,我的根基还在那里”。这是一种试图安抚核心粉丝,让他们明白自己并没有“变节”的方式。
“我是看PDD才玩的”:这是在找一个“背书”和“理由”。 PDD是另一位非常著名的主播,以其强大的娱乐性和影响力著称,同样是《英雄联盟》领域的顶流。PDD如果玩了某个游戏,往往能带动一波热度。大司马用PDD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可能是在暗示:
1. “这不是我一个人突发奇想,是大佬们都在玩,说明这个游戏有一定热度。” 借用PDD的影响力,为自己的选择增加合法性。
2. “我是在模仿学习,看别人怎么做的。” 暗示自己也是一种尝试,可能还带点“粉丝滤镜”,觉得PDD玩得好,自己跟着学总没错。
3. 一种示弱和“挽尊”: 潜台词可能是,“我玩得不好,因为我不是专业的,我只是因为PDD玩了才来试试看”。这是一种为自己的表现不佳预设的理由,试图减轻外界的批评。

综合来看,大司马的回应,其实暴露了他在面对这种跨界尝试时的纠结和“不自信”。 他既想抓住一些新的热点和话题,又害怕因此疏远自己的核心粉丝,担心被贴上“不专业”、“只会炒作”的标签。所以,他用了最直接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强调自己的主业,并抬出另一位顶流来给自己“铺台阶”。

这件事也反映了当前游戏主播行业的一些普遍现象:

“跨界”的诱惑与风险: 随着内容创作的多元化,许多主播会尝试跨界,触碰其他游戏甚至非游戏领域。这能带来新鲜感和新的观众群,但同时也可能冒犯一部分核心粉丝,得不偿失。
粉丝忠诚度与内容期望: 粉丝对主播的期待是复杂的。他们既希望主播能带来惊喜和变化,又不希望这种变化脱离了他们最初喜爱主播的那个“核心”。如何平衡这两者,是所有主播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跟风”与“原创”的界限: 主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如果过度模仿甚至“跟风”其他主播,容易失去自己的特色。而大司马提到“看PDD才玩”,就带有一点“跟风”的意味,虽然也是一种“吸取经验”,但如果本身就没有独特的“开船”理解,很容易显得被动。
直播平台的生态环境: 平台算法和热门话题往往会驱动主播做出一些看似“反常”的选择。有时候,选择什么游戏,不完全是主播的个人意愿,也受到平台流量导向和同业竞争的很大影响。

我的看法是:

首先,对大司马来说,作为一名主播,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和道德底线的前提下,尝试玩不同的游戏是很正常的。观众选择看谁的直播,也是基于自己的喜好。如果他觉得《开船》有意思,或者能给直播带来一些新的看点,尝试一下也无可厚非。

然而,作为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主播,在尝试新内容时,沟通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句简单的“我是在尝试”,或者“大家可以一起看看这个游戏有什么好玩的”,也许比解释“我是谁,我为什么这么做”效果更好。他没有必要因为一部分的质疑就“破防”,而是可以更坦诚地面对,例如解释自己玩这个游戏的初衷,或者强调自己仍然会坚持《英雄联盟》的内容输出。

对于观众而言,理解和包容也应该是一个方向。主播不是只为一个人服务的,他们需要面对不同的观众群体和市场变化。适当的“跨界”尝试,只要不是完全放弃自己的核心内容,也未尝不可。当然,观众的监督和批评也是推动主播进步的重要力量,关键在于如何表达,以及主播如何接纳。

总而言之,大司马这次的事件,是一个小小的缩影,折射出当前直播行业中主播与粉丝之间关系的一种常态:期待与失望的博弈,忠诚与变化的权衡。 怎样在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适度地拥抱变化,探索新的内容边界,是包括大司马在内的所有主播都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课题。而他的那句话,与其说是一种辩解,不如说是他在压力之下,试图重新找回自己在这个复杂生态中定位的一种表达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啥接近深夜小老鼠都跑出来了?因为洗地的钱到账了吗?羡慕你们,不像我,被朋友强行拉来回答


user avatar

不得不说无聊的人真的太多了,我看很多人一边恶心得不得了,一边又能记住整场直播的恶心点。


一个自称被大司马恶心得不行的人专门开答案说我这是饭圈行为。

我不是很懂,现在有两个人:

一个是只在B站和知乎热门上偶尔关注到大司马都不一定点进去看的人。

一个是一边说恶心一边准时准点看完整场直播、完了意犹未尽还要去鱼吧找人对线、对完了还不够还要到知乎继续把几分几秒自己被恶心到精准复盘再对线的。

谁更像饭圈行为?

你这种四处帮着刷流量的说是孝子贤孙也不为过了好吧?


竟然还有不少ID、头像都跟大司马有关,然后点开动态每天至少10条跟大司马有关的人。

如果是因为喜欢一个人这样,我多少还可以理解。为了黑一个人这样,我寻思就算有人给点钱我也做不到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在上面这么敬业。

只能说不可以常理度之,脑子多少有点大病。

user avatar

大司马后面说停播破防啥的心态是不对,但是他在斗鱼直播的合同确实得改改了。

像大司马这种固定的英雄联盟主播,播其他游戏应该很难算有效时长的,意思就是大司马是时长合同,只有播英雄联盟才算时长,播其他游戏就是义务劳动。

举个例子就是,你给公司加班,但是公司不给你加班费,也不给你补休加班时长,你还去加这个班吗?

而且像之前大司马每天没有像现在这么忙的时候,他可以播播其他游戏搞节目效果啥的,这些都无所谓,现在又当上领导啥的,整天被拉去开会,时间又少然后回来直播,肯定是会有力不从心的。

况且年纪也大了,接受新游戏还是没有年轻人的脑袋灵活,但是PDD是他的好兄弟,他叫又不好意思不去,只能是硬着头皮上了。

当一个主播有了其他的身份,而且这个身份也在他生活中很重要的时候,往往再很难兼顾在直播和节目效果上了,这个时候直播会变的无聊乏味,甚至会出现力不从心,很难再支撑的样子,往后的直播也成了能跟粉丝沟通联系的纽带。

大司马现在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只能说这是必然的结果吧,毕竟现在不止是主播了,还是芜湖市的一个小领导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