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发展水平上看,印度目前(2019年)相当于哪一年的中国?

回答
要判断印度在2019年的发展水平相当于中国哪一年,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发展水平”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经济、科技、社会、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简单地拿一个年份来对应,难免会有以偏概全之嫌。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一些关键指标来做一个粗略的比较和估算,希望能给出一个相对有说服力的答案。

首先,我们得明确比较的是哪些方面。通常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我们会看几个核心指标:

经济体量与人均产出: 这是最直观的衡量标准。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以及更重要的,人均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整体的富裕程度和生产力水平。
工业化程度与制造业竞争力: 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其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也是衡量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科技创新能力与研发投入: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专利数量,以及研发(R&D)占GDP的比重,都能反映一个国家在技术前沿的竞争力。
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铁路、公路、机场)、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经济运行效率和人民生活便利性。
人类发展指数(HDI): 这个指数综合了健康(预期寿命)、教育(入学率和受教育年限)和生活水平(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三个维度,能更全面地反映国民的福祉和发展水平。
贫困率与收入分配: 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和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也是重要的衡量维度。

现在,我们来逐一对比一下印度在2019年和中国在不同年份的这些指标。

一、经济体量与人均产出

2019年印度:
GDP总量:大约2.8万亿美元。
人均GDP:大约2000美元左右。

中国在相关年份:
我们来看看中国2019年的人均GDP是多少?大约是10276美元。
那么,中国什么时候人均GDP在2000美元左右呢?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在2008年左右人均GDP突破了2000美元(2008年为2041美元)。

从人均GDP来看,印度2019年的人均GDP(约2000美元)大概相当于中国在2008年左右的水平。

但GDP总量是另一回事。2019年印度GDP为2.8万亿美元,而中国在2008年GDP总量约为4.5万亿美元。这说明,虽然人均水平接近,但印度的经济体量和整体生产能力还与中国早期的发展阶段有较大差距。中国在2008年的时候,GDP总量已经是印度的1.6倍左右。

二、工业化程度与制造业竞争力

2019年印度: 印度虽然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但其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比较高(约54%),而制造业的占比在20%左右。印度的制造业虽然有一定基础,但在全球价值链中更多扮演的是配套或低端环节,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在高端制造领域。莫迪政府推出了“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计划,旨在提升制造业水平,但效果显现还需要时间。

中国在相关年份: 中国在2008年已经开始了其工业化的高峰期,制造业已经相当发达,是“世界工厂”。彼时,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通常在30%以上,并且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核心地位。

在制造业方面,印度2019年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中国在2000年左右或者稍晚一些时候的水平。那时候中国也正在经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制造业扩张,虽然和2008年相比,技术水平和规模上都还有差距,但发展的势头已经非常迅猛。

三、科技创新能力与研发投入

2019年印度: 印度在IT服务业、制药等领域有一定优势,也培养了一些顶尖的科技人才,但整体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不高(2019年约0.7%),科技创新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和东亚的成功案例相比,仍显薄弱。新兴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印度的参与度和影响力相对有限。

中国在相关年份: 中国在2008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经达到了1.5%左右,并且在快速增长。虽然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研发后劲和科技追赶的决心。而到了中国2000年左右,研发投入比重更低,科技创新更多依赖于引进和消化。

从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来看,印度2019年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中国在2005年左右的水平。那时候中国也开始加大对科技的重视和投入,但整体的科技实力和创新体系还在起步和发展阶段。

四、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印度: 印度在基础设施方面,特别是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电力供应等方面,与中国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虽然政府也在大力投入,但很多项目进展缓慢,质量也有待提高。落后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效率。印度的农村地区尤其基础设施匮乏。

中国在相关年份: 中国在2008年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高铁、高速公路、现代化港口和机场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比之下,印度2019年的基础设施水平更像是中国在2000年到2005年的水平。那时候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加速,但很多地区依然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在中西部和农村地区。

五、人类发展指数(HDI)

2019年印度: 印度2019年HDI指数为0.645,排名世界第129位,属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

中国在相关年份:
中国2019年HDI指数为0.761,排名世界第85位,属于“高人类发展”水平。
那么中国什么时候的HDI指数在0.645左右呢?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数据,中国在2004年左右的HDI指数大约为0.645。

从HDI来看,印度2019年的水平,大约相当于中国在2004年的水平。

综合评估与结论

当我们综合以上几个维度的比较来看,试图给出一个单一的年份对应是困难的,因为印度在不同领域的发展速度和起点是不同的。

人均GDP和HDI: 印度2019年的水平最接近中国在2008年左右(人均GDP)和2004年左右(HDI)。
工业化和制造业: 印度2019年的水平可能更像是中国在2000年到2005年的水平。
科技创新: 印度2019年的水平可能更像是中国在2005年左右的水平。
基础设施: 印度2019年的水平可能更像是中国在2000年到2005年的水平。

如果要给出一个相对“平均”或“综合”的判断,并且考虑到发展水平的“动力”和“趋势”,我们可以说:

印度在2019年,其经济的整体体量和人均收入水平,大概相当于中国在2008年左右的水平。

但是,从工业化进程、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来看,印度2019年可能更像是中国在2000年到2005年的水平。

这说明,虽然印度在某些指标上接近中国十年前的水平,但在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上,差距可能更大一些。印度在服务业,特别是IT服务业,有其独特优势,这使得它的经济结构与中国在2008年的情况有所不同。

打个比方,就好比一个高中生,他的数学成绩可能勉强及格(对应印度的某些经济指标),但他的物理和化学成绩则明显落后于同龄人(对应印度的科技和工业发展)。所以简单地说“相当于中国的哪一年”会显得过于笼统。

总而言之,如果非要给出一个数字上的参照,从人均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印度2019年约等于中国2008年。但若要全面衡量工业化、科技和基础设施等多个维度,这个年份的跨度会更大,大概在2000年至2005年之间。这反映了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追赶发达国家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和自身的发展路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真的很难形容。

中国今年大一,考上清华了。

印度今年高三,十八线城市不知名高中放牛班。老师就差给他下跪求他不要参加高考拉低全校平均分了。

印度说他跟中国差一年。

你说不对嘛,也对。你说对吧……好像又哪里不对。

如果不是差一年,那究竟是差几年呢?

user avatar

2012年,第一次大选败北的蔡英文下野,辞去了民进党主席的位置。无官一身轻的她并没有闲云野鹤,而是不甘寂寞,成立了一个“小英教育基金会”,经常请一些产经界的名人大佬来演讲。

次年初,她请了一位绝对的大佬,台湾半导体教父、台积电创始人、董事长张忠谋来演讲,主题是台湾几大产业的发展和未来。

张忠谋在演讲中讲到了集成电路、储存器、太阳能等八大产业,其中一项是手机。在讲到这里时,张董先谈了一下手机产业的发展趋势,再横向比较了一下世界各地的手机厂商,最后提到大陆。他略带戏谑地说了一句,“Mainland(大陆)现在是这种,山寨手机啊……加起来也很厉害。“台下的群众也发出一阵会心的笑声。

张忠谋谈手机产业(2013)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1423543216087040

那是2013年。

而现在才几年?张忠谋在演讲中作为例子提到的HTC,早已经消失了。而他对台湾手机产业的展望,tough but hopeful (很困难,但有希望),也只对了一半:希望没了,困难重重。

我看到这个视频大概是在15、16年。当时,小米 、华为、OV等国产品牌已经逐渐崛起。这些新国货的代表,伴随着国内的消费升级和中国企业的出海,已经能在欧美、印度、东南亚、拉美等等市场和国际大厂一决雌雄。现在提到国产手机,你还会想到那个喇叭震天响,造型靠高仿,功能零件都散装的山寨机吗?

第一次看到这个视频时,我感觉只有点哑然失笑。原来,牛人如张董也会有误判,而且如此严重地误判的时候啊。就在他演讲的同年,从小米发布第一款手机已经一年半,华为发布P1已经一年,距离工信部发放4G牌照,中国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有11个月了。

我们再回头来看这个问题下的许多答案,其实都在做一样的事情:用静止、甚至略带偏见的眼光,和预设的立场,去看我们的这个邻居。毕竟,中国用三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两百年的路。1979年、1999年、2019年,分别相当于英国的哪一年?恐怕这个时间要拉到世纪的尺度上。而这一切,不过区区一代人的时间。

我们戴着有色眼镜看印度,就好比在2000年,你跟一个美国人说,中国将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他可能会觉得你在痴人说梦。他甚至会跟你讲道理,的确中国很有潜力,未来会很好,但现在还有怎么怎么样的制约,比如我上次去中国看到的当地人都吃不起麦当劳,公共厕所都不干净,balabala,综上,没戏。

历史不是线性发展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用中国发展的轨迹去解释印度,并强行取得一些优越感,不如去看事实,看数据,做研究,并对未来做一些打算。毕竟,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user avatar

数据上看2006年,但是没考虑这么多年的通货膨胀,实际上估计是1995-2000年,当然这还要排除低种姓恶劣的生活条件和中国建国前的女性权力水平。

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印只差一二十年,但实际上远远不止,近20年中国的经济腾飞印度也能一样腾飞吗?因为我和30岁的马云一样有钱所以20年后我能达到马云50岁的水平,没逻辑吧?

user avatar

三哥和中国没有可比性。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的集权统一文官治国经验的国家(相似的只有韩国日本)。

而印度在成立前干脆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个土邦的,至今在经济上还没有形成统一。

打个比方,中日韩好比是练了好多年的田径,跑得快体能好,但工业化后世界改踢足球竞赛了,中日韩连规则都不知道就上场自然被灌了个5:0,但身体有底子,练上一段足球也能成为专业队的佼佼者。

而印度等多数国家,则没怎么练过田径,百米跑15秒长跑2000米就瘫了,虽然早期也是被罐5:0,但要进专业队需要练习的除了技术还有身体。

user avatar

1999年,马云与一群人凑了50万开始创业。

而我,现在房子值一百多万,我准备把房子卖了创业。

所以,我现在相当于马云的1999年,也就是说我与马云相差不到20年。

user avatar

1999年吧,多加一年怕他骄傲。

我就去过两次印度,美妙的旅程从印度航空开始。

去孟买还要从德里转机,心塞塞,登上波音788的那一刻,就能提前感受印度的味道了,我就简单叫它咖喱味儿吧,心想着忍忍就过去了。整个飞机应该不超过10个华人,我旁边都是印度人。

前面座位上的USB充电口是坏的,我就眯了一会儿,可是一会儿还没到,左边的哥们脱鞋了!很多东南亚人也是这个德性,可这味实在有点重,我搬到右边继续眯。

不一会儿开饭了!更浓的咖喱味儿拼命钻进我的鼻孔,前后左右的人开始动手了!用手撕着饼,蘸着咖喱就往嘴里塞,我忍着味儿,只能吃得下几片水果。


熬到了德里,该脱鞋的继续脱鞋。

孟买机场里面大皇宫,机场外面贫民窟


未完待续……

去印度一定要带止泻药,感冒药,消炎药!

我们公司去过印度汉子的不下20人,只有一个人没在那边拉过肚子。

住的酒店是country inn,用的瓶装水刷牙洗脸,牢记着前人的经验:非瓶装水不喝,非肯德基麦当劳不吃。然而可能是喝了KFC的可乐,就中招了,还好不是霍乱,两三天就好了。

上图是吃的次数最多的麦当劳,我们在新孟买搬砖,地方比较骗了。

打的到Uber就坐Uber,打不到就坐三蹦子,额定三座,载客数不限,自然风,日光浴都能感受到。


印度吃什么?

garlic naan,curry chicken,curryshrimp

别用刀叉,用手更够味!



吃完要拉的

下图是比较高档一点的印式厕所,红圈里的喷头是洗手用的。有疑问的同学自己去搜索“印度人怎么上厕所”。

(经评论提醒,这里是我搞错了,喷头最大的用处是用来冲菊花的,然后晾干pp,纸是不太用的,是不神圣的。大概有十分之一的印度人是这样上厕所的吧,剩下的人呢?拉完后,用左手直接把屎抠掉,再用左手沾水,在屁眼周围抹一抹,所以无论如何,印度人是用水洗菊花的哟,网图如下,侵删)

路上一瞥

二瞥

再瞥

看海

我就随便写写,待续……

海水是脏兮兮的,海边就是垃圾堆,一只乌鸦在啄食着垃圾堆旁一只死乌鸦的尸体,颇有生化危机的赶脚。画面感太强就不放图了。但这并不影响孟买青年们吹吹海风,观海拍照的心情。

孟买的路也是破破烂烂的,城际的高速还没有我们村大马路好走,烂泥路更是不少,最怕下雨到处坑坑洼洼的。路边很多木板搭的棚子,贫民就住在里面,更有无家的人,睡在路边。


当地人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懒,大白天大下午的,一堆一堆的男人就站在路边闲扯,连三蹦子司机也一个个的等在树荫下守株待兔。供应商百般承诺的交付日期也是从周一硬拖到周五。下午物流公司的司机堵在了路上,直接一个电话过来说今天送不了了,明天再送。当地的人似乎并不急着赚钱养家,可能想着这辈子穷点,下辈子轮回就能成为人上人了。

印度人也多是能说会道,喜欢摇头晃脑,虽然火车满天飞。他们也有热情的一面,我在自动售货机里买饮料差一个10卢比硬币,求助他们借到一个,想要还纸币,他们也硬是不收。

孟买穆斯林不少,猪肉极少出现在餐馆,而印度的牛更是神牛,我们好不容易才吃到了牛肉

我在印度吃的最多便是肯德基,麦当鸡,还有各种鸡。如果你要来印度,那你最好喜欢吃鸡。当然路边摊有五颜六色的饮料,还有各种油炸小吃,想吃就准备好药吧。

最后再加一个印度人的凝视:

那天我们四个老爷们儿人干活干到10点多,花了15分钟小时打到了Uber(在高峰期可能一小时也难打到车),准备去常去的商场吃饭,但是到那儿已经11点关门了。无奈便走着去找肥宅快乐水,找到了小卖部买好可乐,灌了几口后却发现两三个小盆友在盯着我们看,这本没啥问题,可是后面有走近几个成年人,也是直愣愣的盯着我们,当时就感觉发慌,我们虽是四个人但也有点怕呀,眼见着一双双眼睛越来越多,我们还是强装镇定的离开了此地。得亏他们可能还没有那么的不怀好意吧?

或许20年前的中国也有差不多的落后,但是勤劳的中国人民会让印度赶上么?

user avatar

印度人均粮食产量比我国三年作死还低。而且还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

当然,印度人民会光合作用,所以西方媒体才没说印度饿死三亿人。

user avatar

中国2006年的GDP。是27,000亿左右。

印度2018年,也达到了这个数字。

可统计的数字落差。大概是12年。2001年的时候,有人中国预测30年超过日本。被骂成狗。

实际上,2010年就做到了。

更恐怖的是,2010~2018这一段时间内。中国增长的总量,差不多等于凭空增加了一个日本。


那个著名的GDP增长预期视频,预言2028年,中国将超过美国登顶。同时,印度将在2040年左右,达到12万亿。也就是2018的中国。

从这个数字来看,大概落差是20年。


如果我们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会发现印度是一个开挂的国家。丰富的人口资源,出色的社会精英,局部领先世界的多种成就。

用打游戏来举例,如果说印度开挂。中国就像直接改了服务器数据。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回顾历史,中国改革开放这40年,几乎一步都没有走错。不管是内部的经济发展,还是外部的国际竞争。这不由得让人极度怀疑,我党内部有一个穿越体系在支撑整体发展。

注意是体系,而不是单纯的一两个人。


如果从GDP的数字角度,看待两国差距是12年或者20年。

那么从整个社会现状来看,印度正在走我们20年前的老路,轮到他们摸着石头过河了。

2000年开始,以前的出国热变成现在的回国潮。这个时间节点,2008是一道明显的分水岭。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是空谈。

印度在10年内,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答案是不可能。

同样2000年开始,中国制造开始占领世界。2008又是一道分水岭。从局部到整体。

印度在10年内,同样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从1949年开始。我党就得到了全国人民发自肺腑的鼎力支持。印度在50年内都实现不了这个可能。更不要说宗教和政体了。


在2030年之前,印度如果还不能完成全国性的工业布局,具备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必将会被物联网5g等技术发展,把一切基础工业扼杀在摇篮里。等到可控核聚变的出现,没有追上全球化节奏的一切产业,连坐吃等死的机会都不会有。

未来一定是一两个独角兽国家引领全球。因为高科技带来的产业革命,将直接颠覆一切现有的工业模式。从现在看,只有中美印3国有这个资格。

科学技术就是一群人堆金字塔。底座越坚实的国家,成功率就越高。对比中国,印度应该至少每年有500万到1000万的大学生。这超过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国家人口总数。

所以,印度将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腾飞。不过想要在可见的未来内追上中美,没有三战不太现实。

user avatar

2021年印度钢铁产量1.18亿吨,中国1998年钢铁产量1.16亿吨;

2021年印度水泥产量3.49亿吨,中国1993年水平;

2021年印度发电量1.56亿千瓦时,中国2001年1.48千瓦时;

2021年印度汽车产量440万辆,汽车保有量3600万辆,每百人约2.6辆;中国2003年汽车产量444万,2004年汽车保有量3700万辆;

印度手机产量2019年达到3.3亿部,中国2005年达到手机年产3亿部;印度2021智能手机销售1.61亿部,中国2012年智能手机销售1.89亿部;

印度2021年手机用户8.1亿人,15岁以上人口84%使用手机,4G加5G网络覆盖率2020年达到43%,

印度网民人数2021年3月达到8.25亿,中国网民人数2018年达到8.3亿;

根据Nasscom的数据,21财年印度IT行业收入为1940亿美元,中国信息产业产值2000年突破万亿元人民币;

印度2017-2018年财年(截止到3月)航空客运量1.87亿人次(其中约1.4亿多国内客运量,约四千万国际客运量),中国2008年航空客运量1.92亿人次;

2018年印度城镇化率34%,中国2000年城镇化率36%;

印度人均居住面积约9平米(贫民6-9平米,普通人家人均12平米),中国1990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积8平米,2000年10平米;

印度2019年人均寿命69岁,中国1981年人均寿命68岁;

印度疫情前5岁以下幼儿死亡率约千分之38,新生儿死亡率约千分之25,中国1995年5岁以下幼儿千分之44.5,婴儿死亡率千分之36.4,新生儿死亡率千分之27.3;

印度前几年文盲率约20%,中国1982年文盲率23.5%;

印度小学毛入学率103%,中国1990年代小学毛入学率一直高于100%,在不了解印度全国情况的条件下比较难以比较;

2020年前后印度初中毛入学率73%,接近中国1995年水平;印度高中毛入学率51%,接近中国2005年水平(包括中专职高);印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8%,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7%。

印度文盲多是因为中老年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但是印度年轻人大多数受过中学教育,和中国80后受教育水平差不多,而印度2000年以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一直大幅高于中国,也就是说印度70后、60后、50后以及40后和往前世代上过大学的人数远高于中国人,现在印度劳动力中大学毕业生比例和中国相差并不是太大(中国劳动力中约1.6亿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印度这个数字是一亿多一点)。

综上,印度经济和民生各项指标和中国的差距参差不齐,但是总的来讲印度和中国有接近二十年差距大概是差不多的,高等教育和移动通信普及领域印度和中国差距小于十年。

其实现在无论上油管还是在b站西瓜视频上都可以看到很多印度播主拍的印度城乡,基本给人感觉也是比较像2000年前后的中国,整体上风貌比1990年代初的中国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