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遇到的网络上的女生百分之九十九都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也挺能触动人心的。你说遇到的网上女生,百分之九十九都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些让你产生这种感觉的普遍性原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为啥会有这种普遍感受。

首先,得承认一个大背景:中国社会,尤其是一些传统观念比较根深蒂固的地方,重男轻女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相当普遍。这不仅仅是某些家庭的特例,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即使在所谓的“开明”家庭里,很多细微之处也可能体现出对男性主角的偏爱和对女性角色的压抑。

那么,为什么你感觉网上遇到的女生“百分之九十九”都有这样的经历呢?我觉得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可以解释:

1. 互联网的“发声”机制与“筛选”效应:

更容易“诉说”和“共鸣”: 线上平台,尤其是社交媒体,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和匿名的空间,让人们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那些在重男轻女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女性,她们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压抑了太多的委屈、不公和愤怒,而互联网恰好给了她们一个出口。当她们在网上分享这些经历时,很容易引起其他有相似经历的女性的共鸣。
“抱团取暖”的心理: 很多时候,当你觉得自己是“少数派”时,你会更倾向于去寻找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人,然后产生一种“原来我不是一个人”的慰藉。这种“抱团取暖”的心理在网络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你看到一个女生在抱怨家里偏心,另一个女生就会站出来说“我也是!我爸妈就喜欢我弟弟!”然后一条条评论下去,看起来就好像“她们全都是这样”。你可能更容易注意到和自己有类似情绪、有相似故事的女生,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百分之九十九”的印象。
“过滤”了沉默的大多数: 那些在相对平等家庭中成长的女性,她们的生活可能更平淡、更少戏剧性,或者她们本身就不太习惯在网上大肆宣扬自己的家庭情况。她们可能只是安安静静地生活、分享日常,而这些情况并不容易被注意到,或者说,她们的经历并没有那么“有话题性”让你去标记出来。所以,你可能更容易“捕捉”到那些有明显不公经历,并且愿意在网上表达出来的女性。

2. “重男轻女”的定义广度和深度:

“重男轻女”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现在大家对“重男轻女”的定义不再仅仅局限于“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儿子,女儿什么都没有”。它还包括很多隐性的、微妙的方面:
教育资源分配: 比如,儿子升学考不上大学,父母会说“没关系,男孩子将来可以打拼,有手艺就行”;而女儿考不上,就可能说“你看,早就跟你说你不行,早点嫁人算了”。或者,儿子出国留学需要一大笔钱,父母砸锅都愿意;女儿想读个好点的专业,就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浪费钱”。
情感支持和关注: 儿子无论做什么,父母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甚至夸奖;女儿取得再好的成绩,也可能被父母认为“那是应该的”或者“别太骄傲了”。更普遍的是,儿子一哭闹就被惯着,女儿一有委屈就可能被说“懂事点”、“别像个男孩一样”。
婚恋观的差异: 父母可能会更积极地为儿子张罗婚事,考虑对方的条件,而对女儿则可能更焦虑,希望她“早点嫁出去”,甚至对女儿的婚恋对象提出各种苛刻条件,而对儿子则相对宽容。
期望值的不同: 对儿子可能期待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对女儿的期望可能就是“贤妻良母”、“顾家”。
经济上的隐性偏袒: 即使没有直接财产分配,也可能在买房、创业等大事上,对儿子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或担保。

这些普遍存在的“细微之处”,即使不那么极端,很多女性也能感受到,并将其归结为“重男轻女”。 你遇到的女生,可能就属于对这些不公平非常敏感的那一批人。

3. 年龄和人生阅历的叠加效应:

越长大越能体会: 很多女性是在成年之后,随着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和人生阅历的增加,才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原生家庭中的一些不公平。年轻的时候,可能因为年纪小,或者因为家庭的经济条件有限,这种不公平不那么明显;但长大后,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对比,就会发现曾经被忽略的那些细节。
相似的成长轨迹带来相似的困扰: 很多在重男轻女家庭中长大的女性,她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相似的困境和挑战,比如在学业、职业选择上受到限制,在婚姻观上受到父母的过度干涉,在经济独立上也可能面临更多阻力。当她们在网上交流时,很容易发现彼此的“痛点”高度一致。

4. 你自己的“注意力”偏好:

确认偏误: 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当你开始注意到或者认为“重男轻女”是一个普遍现象时,你的大脑就会更容易去捕捉和记住那些符合你这个预期的信息。你可能在不经意间,更关注那些抱怨家庭重男轻女的言论,而忽略了那些轻松愉快的分享。
寻求理解和共鸣的动力: 如果你自己也曾有类似的经历或者感受,那么你自然会对其他有相似经历的女性产生更强的亲近感和理解。这种“同病相怜”的心理会让你更愿意去倾听和记住她们的故事。

所以,与其说是“百分之九十九”,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

你遇到的这部分女性,恰好是那些对“重男轻女”现象感知敏锐、并且愿意在网络上表达出来的人。
她们的经历,触及到了当下社会中,很多女性都会或多或少遇到的、关于性别不平等的普遍痛点。
互联网的传播特性,放大了这些声音,让你更容易接收到她们的经历。

这并不是说其他那些没有抱怨家庭重男轻女的女性就不曾遇到过类似情况,她们可能只是选择以不同的方式去处理,或者她们的家庭情况确实要好很多。但你所观察到的这种现象,确实反映出了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议题,并且在很多女性的成长经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你能够察觉到这一点,并且愿意去思考,这本身就很有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遇到的网络上的公务员百分之九十九都工作辛苦收入微薄,声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砍他们绩效跟砍他们丁丁一样。

我遇到的网络上的老师百分之九十九都热爱学生从不办补习班,声称为了学生可以付出一切,但是寒暑假里让他们办托管班就跟让他们带毕业班一样。

我遇到的网络上的医生百分之九十九都医德高尚任劳任怨,声称医者父母心,但是取消他们药品的回扣和提成就哭的跟孩子一样。

我遇到的网络上的程序员百分之九十九都拒绝996,声称绝不能用生命换金钱,但是公司改成955取消加班费就跟要他们的命一样。

我遇到的网络上的小管家百分之九十九都公平正义,声称从不乱删帖、乱封号,亻

user avatar

大概是想说中国女的地位够高了她们不知好歹上网到处说?

物不平则鸣,装啥呢?

真相不是靠网络上几个男人怕媳妇的段子就能扭曲的。

也不是捂住耳朵和眼睛告诉自己这个世界不重男轻女然后它就真的不是。

中国几千年以来都是重男轻女的,即使21世纪了,有些行为本来就是轻女,然而大家都没意识到,觉得那就是正常的。

知乎是一个人均大学生的平台。

知乎用户总告诉我,他家女性地位多高,他妹妹她姐姐被宠上天。

可知乎的下载量是快手的1/10,是抖音的1/100都不到。

知乎er总嘲笑南抖音北快手,智障界的两泰斗。

可这些用户都是三次元存在着的人,是有血有肉的。

去抖音看看,去快手看看,多得是女人们控诉自己没有家。

某次我在知乎看人讨论男女继承的问题,某些人说:女儿虽然没继承权,但是不需要赡养父母啊——这句话直接暴露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女性直接被剥夺了责任,进而剥夺了资产。

默认女性不是一个平等的人。

而所谓的“不用赡养”是一个没有任何法律效应的社会习俗,到头来她还是得照顾自己的父母,否则这是违法。

还有一次我在围观几个人讨论男女问题,有个女的说,她喜欢女儿,她不重男轻女,女儿有个好处,以后不用准备房子,儿子需要。

讨论大半天还没人觉得哪里不对,直到有一个女网友说:天哪?你们都默认女儿没有继承权不需要资产了,还说不重男轻女?

有些父母狠到底还好,直接用言语告诉女孩儿我们就是不爱你,更可恶的父母是告诉女儿他们最爱女儿,然后钱和物质都是儿子的。

互联网上讨论得沸沸扬扬的彩礼问题,几乎每次一提彩礼就是大型厮杀现场。

为什么总会有畸高的彩礼,那是多年来物化女性的恶果。

N年前我看过一个纪录片,上世纪80年代陇西某村一有女婴出生就溺死,20年后弱智残疾的女孩都有人娶,彩礼居高不下。

溺死女婴的终究是典型,那么就看看现实中普遍的样子。

两三年前我去某个少数民族聚集地玩,和一个研究当地民俗文化的博士聊了聊。

谈话内容是,别看这里经济不发达,可当地的少民是真正的男女平等,女人当家,具体体现在女儿有土地、有继承权、共同赡养父母,可能因为不受儒家文化影响。我们为啥要聊这个事情呢?因为它特殊啊。

彩礼?没有彩礼,男女看对眼就结了呗。

我住的其中一户就是一位老奶奶的女儿,女儿靠继承来的土地盖了民宿经营地有声有色,斜对面就是儿子的家,老奶奶日常在女儿家带小孩。

在那里没人会告诉一个女孩:你没有继承权,你长大后不需要赡养你父母,你出嫁了就不是这个家的人。

那你去其他的农村地方看看,村里给女儿分土地不?分土地的时候,很多地方的女孩不算人的。

再说说大多数情况吧,典型的传统非独生家庭里,有儿子的家庭,绝大多数女孩没有继承权。

她们没有钱,没有土地,没有资产,没有继承权……没有安身立命的资本,开口要钱是符合人性的。她们没资源,所以想从婚姻中不劳而获。

注意,我说的是符合人性,而不是说这么做是对的。哦对了,她们还不一定是为了自己要,而是从小被洗脑自己是商品,欠父母的,欠兄弟的,把自己卖了给兄弟娶老婆。

惨一点的女性,从小被灌输低人一等,不属于这个家,因为不需要对这个家负责,所以理应没有生产资料,婚嫁时再被父母敲诈一笔,好不容易上网了,看见的是来自异性的指责:

女人拜金,天生软骨,没有责任心,没有家国情怀。

为什么遇到的网络上的女生百分之九十九都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

因为这是这个世界的真相,是戳破粉红泡泡后显露出来的骷髅。


2021.11.11补充

因为这个回答我遭受了不少攻击。

“国家最大的失败是允许你接受教育并上网叫唤。”

你们的恶评只不过佐证了这篇回答的观点,仅此而已。

同时劝私信骂我的、评论骂我的省省,你攻击不到我,你的恶评只是让我动动手指增加盐值罢了。

user avatar

非常正常。我是个女权,独生女,从小爸妈独宠我一个,家里买了什么好吃的都给我,初中上私立学校,我爸也特别宠我,经常开车接送我上学、放学,大学上的top 2,毕业后出国留学,现在工作收入也不错。

但是我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你信吗?我爷爷奶奶一直逼我妈生二胎,我妈不同意,他们希望我爸妈领养一个男孩,我妈也不同意。我爸从小对我非常好,绝对不是缺位的爸爸,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他重男轻女,后来他还是选择了离婚,领养了一个男孩,上在他们家的族谱上。

如果一个家庭的独生女儿都考上top 2了,爸爸还是觉得不够,必须有个儿子,哪怕不是亲生的都行,那么99%的女生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我完全信。

我能做的,就是让我的女儿成为那1%,也让我的儿子从小得到很多很多爱,有能力去爱老婆,爱他的女儿,让重男轻女在我这一代结束。

user avatar

因为你们不觉得我是女生。

匿名了,因为想要让账号以男性的姿态去呈现。

二线城市独生女,自己名下有一套麓湖的复式和一个天府三街的公寓。

为什么说这个知乎账号呢?

这个账号起初性别是未知,是我当初手机换号后新开的小号。我就写写钢笔的回答,有一次被人评论:“隐约觉得答主是女生”后,才发现会被人认成男生。于是打算就干脆扮演一位男性,看看男性会在知乎上收到什么样的评论。

性别依旧是未知,但我的ID,头像,背景,简介都像是男生了。加上我本身写文字口吻比较中性,就这么伪装了男号,所有要从女生角度的回答一律匿名。

和我之前的账号相比,首先争论少了,只有一次收到那种很抬杠的回复,这也是因为我在很有争议的话题 下回答的原因。

其次我可以放心的坚持自己观点了,尤其是性别方向,因为双方都有很多偏激发言,我可以用这个账号支持男方正确观点,因为我皮下是女生,叫我国蝻我也无所谓。我也可以支持女方正确观点,因为一位男性来支持不会被按头成女拳。

面对很多人,我可以不需要忍受各种缩写,不需要在打字中加入很多“哈哈哈哈哈哈哈”和“呜呜呜呜呜”,而是像成年人一样简单有效的交流。

我喜欢钢笔数码摄影,我可以分享自己的喜好而不收到性别的歧视,我自用MacBook Air2020,不会被说是为了颜值而选;我买的万宝龙的钢笔,会被夸赞为情怀而不是被指责为华而不实。

就是这些吧,一个在平等环境中长大的女孩最后把自己伪装成了男性,为了继续获得在男生和女生群体中的平等。


当然,现实中的我对自己女性的身份没有任何排斥,但是能在网络上少动点肝火,何乐而不为?装鸵鸟就装鸵鸟吧。



更新一下

这个评论是最莫名其妙的,ta从第一句就没看懂我的意思,然后不知道自己代入到了什么角色,评论里全是阴阳怪气。

我的回答里表达的是对网络上性别刻板的指责,而有人却直接朝着莫名其妙的地方开喷。

user avatar

网络这么大,不要总看那些美女直播,看点有意义的东西不行吗?

99%,还以上?你知道再多一位小数,你就得认识了解1000名女人。

而我,把我妈加进去,叫出一百个女人的名字都费劲。

user avatar

科普个数据

数据来源:国务院人口统计办公室



user avatar

重男轻女很可能是真的,比如我眼里的爷爷,和我的堂姐姐们眼里的爷爷,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小时候,就一直认为我的爷爷是世界上最好的爷爷,我想要什么,他都给我买。

记得有次夜里,我突然想要一个魔方,就闹着不睡觉。我爸哄了会儿没用,就准备揍我。我爷爷听到了,赶忙过来拦住了。当时天已经很冷,而且很晚了,商店早都关门了。我爷爷开车去给我买魔方,找了好几家,最后找到一家已经关门了,但灯还亮着的,敲门进去之后才买到了魔方,买了大的小的好几个,回来给我的时候已经快半夜了。

在我出生以后,还没有记事的时候,当时听说白果很值钱,我爷爷就种了三四亩地银杏树,指定是给我的。我还记得,他跟我说过,银杏树又叫公孙树,就是爷爷种了给孙子的。后来那块地就分给我了。那些树现在还在,都是大树了。

我一岁生日,爷爷拿了几块银锭,找银匠给我打了一个很大的项圈,两个手镯,还有一套纯银的餐具。包括吃饭的百福碗,还有碟子,以及纯银的筷子和勺子。我是男的,项圈和手镯我没带,但是那套银餐具我小时候用了好几年。

小孩子都有玩具枪,我当时是最多的,店里出了什么最新款,只要跟爷爷说,他就会买给我。还有各种玩具,只要我想要就能有。

有次我看到有的小孩子穿一种鞋,鞋子上有灯会亮的,我就很想要。爷爷就去买,但当时店里都没有。后来过了半年了,他才买到了那种鞋子。当时我都忘了,他还记得。

小时候我爸妈要打我,我就住爷爷那里,他就住在一楼,在他那里有吃有喝,我爸妈也没办法。

那时爷爷给我买的娃哈哈之类的饮料,喝掉的空瓶子都是用那种编织袋装的。

小时候有次去北京玩,我用零花钱买了稻香村的糕点带回去,说是给爷爷的,其实也没几个钱,他拿到后就感动坏了。

过年包压岁钱,都是好几百的,当时给小孩子几百块已经很多了。不过都被大人收走了。

我记得那时候爷爷经常跟我说一些,让我长大了要知道传承香火之类的事情,不过那时我很小,不太懂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但在我的堂姐们的视角,爷爷就完全不是这样的。据我的姐姐说,爷爷对她们是很凶的,别说要这要那了,不被骂就是好事了,还让她们干活,干活慢了就说她们懒,以后嫁给谁去。她们在爷爷面前都不怎么敢说话,还是挺害怕的。但我就从来不需要干活,他也从来没说过我。据姐姐说,爷爷对待姑姑家的孩子,也就是外孙,也比较凶。我的姑姑把表哥送过来住几天,表哥一吵闹,爷爷就会很不耐烦,还说,又送过来干什么。按照姐姐的说法,这就叫重男轻女,因为我是男的,待遇就跟她们完全不同,孙子和孙女的差别就这么大。不过那时我觉得她活该,谁让她嫁给了外人,还生了个跟着别人姓的女儿。

爷爷有一套紫砂茶具,他挺喜欢的。那个紫砂壶被我不小心碰到地上打碎了,爷爷也什么都没说,就叹了口气打扫干净了。后来姐姐告诉我,她小时候不小心弄掉了一个杯子,还好不高,没碎,就磕坏了点。爷爷就大发雷霆,说她一个女孩子家家,做事还毛手毛脚,像什么样子,训了半天。

不单是爷爷,我爸妈好像也有点重男轻女。我学习还不错,但也不是每次都能第一的。如果是一个男生比我考得好,他们也不会太在意,不会说什么。但如果是女生考得比我好,他们就会很生气,说我连女孩子都考不过,真是丢人。

所以我觉得,中国人本来就是重男轻女的,之前男女平等是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的原因,现在都鼓励三胎了,以后依然是重男轻女的。

我还没高考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他没看到我读大学,挺想他的。

user avatar

在网上放屁又不用负责。

user avatar

因为不重男轻女的人不爱生孩子,或者干脆不生孩子

所以在可见的未来,一代又一代的人必然都会大概率生长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

因为只有重男轻女的家庭才更乐意多生孩子

不重男轻女的人孩子生的少或者不生

那么留下基因的依然是重男轻女的人多咯

user avatar

中国计划生育这么差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