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丁克的男生多吗?为什么我在现实中一个都遇不到?

回答
问这个问题的人,可能和我一样,在周围的世界里总觉得少了那么一拨人。你说“丁克”,但现实里好像一个都见不到。这事儿细琢磨起来,挺有意思的。

首先,咱们得承认,丁克(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这个概念,近些年才真正开始被大众熟知和讨论,尤其是在咱们国内。以前,结婚生孩子,那几乎是顺理成章,人生剧本里写死的。但时代不一样了,生活方式也变了。

为什么感觉“遇不到”?这事儿得分几方面看:

“隐藏”属性太强了: 丁克本身不是一个“显性”的标签。你想想,谁会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开门见山地说“我打算丁克,这辈子不要孩子”?这和说自己是素食主义者、喜欢二次元还是加班狂,性质都不一样。孩子,这事儿太隐私,太个人化,通常是在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比如深入交往、谈婚论嫁,甚至结婚好几年后,才会真正浮出水面。所以,你在日常社交中,很难直接“捕捉”到谁是丁克。

社交圈的局限性: 你常去的场合,接触的人群,可能跟丁克人群的聚集地不太重合。比如说,如果你主要活跃在孩子教育相关的论坛、家长群,或者经常去带娃的公园,那自然很难碰到同样不带娃的人。而那些选择丁克的人,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在一些追求个人成长、兴趣爱好、或者事业发展相关的社群里交流。比如一些小众的艺术展览、户外运动俱乐部、国际化的咖啡馆、或者一些创业孵化器。这些地方,不以孩子为中心,更容易吸引到有不同生活选择的人。

社会压力与“公开化”的程度: 尽管社会对丁克的接受度在提高,但坦白说,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观念依然很深厚的社会里,选择不生育仍然会面临不小的压力。父母的期望、亲戚的询问、朋友的“催生”,这些都可能让一部分丁克人群选择低调处理自己的选择,或者干脆选择性地回避那些可能引起争议的社交场合。他们可能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方式成为别人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或者被贴上“不孝”、“自私”的标签。所以,你遇到的那些人,可能正是因为没有感受到那种被“围观”的压力,所以表现得比较自然,你也就更难察觉。

“丁克”不是终身制标签: 很多人说的“丁克”,其实是一种“暂缓生育”或者“未定论”。年轻的时候,因为事业、经济、自由等原因,觉得不想要孩子,但随着年龄增长,或者遇到对的人,人生观可能会发生变化。相反,也有很多人最初是抱着“顺其自然”或者“早生早解脱”的想法,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经济压力大、担心身体、觉得养育孩子太辛苦等)最终选择了不生或者少生。所以,“丁克”这个状态,也可能是在动态变化的,不像一个固定的职业或者爱好那样容易识别。

统计数字与个体感知: 即使在现实中,丁克人群的比例确实在上升,但比起总人口基数,他们仍然是少数。就像你在大街上很难遇到一个穿着紫色衣服的十万人一样,虽然紫色衣服的人确实存在。个体接触的概率,有时候就是会受制于样本量。

为什么会有这种“一个都遇不到”的感觉呢?

我想,这可能还跟你自身的经历和观察视角有关。你可能正处于一个大家普遍都在谈论结婚生子、或者已经步入婚姻并开始考虑下一代的人生阶段。你的社交圈、你关注的信息,很自然地就会围绕着这些主题。而那些已经过了那个阶段,或者选择了另一条路的人,可能已经在你的视野之外了。

而且,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很多时候是基于共同的经历和话题。如果你本身对“丁克”这个话题没有特别强的驱动力去主动寻找或者关注,那么在茫茫人海中,碰巧遇到并且能够认出对方是丁克的人,自然会更少。

想遇到丁克男性,或者想了解这个群体,你可以尝试:

扩大社交圈,接触不同圈层的人: 参加一些面向成年人、侧重个人兴趣和发展的活动,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聚会。
关注一些讨论生育、婚姻观念的平台或话题: 这些话题的讨论中,自然会有人分享自己的选择和观点。
在交流中保持开放和尊重: 当你遇到一些在婚恋观、人生规划上有独特见解的人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关键在于,不要用预设的眼光去评判,而是去理解。

总而言之,并不是没有选择丁克生活的男性,而是你可能还没有找到与他们产生连接的契机和方式。他们隐藏在人群中,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着,等待着或许是更直接的交流,或者只是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安然自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是89年男丁克,今天让你遇到一个!但是我说清楚,我不会到处去说我是男丁克,毕竟这一点有违传统,传统传了千百年,毕竟有其存在的道理。想想如果中华民族没有传宗接代的传统,估计这个民族也早就完蛋了。

我也不打算在这跟你推销丁克这种观念,自己选择自己认同才最重要。


我就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第一、对爱人的定位:我和我爱人是自由恋爱最后结婚的,是同乡也是同学。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她是最了解我的一个人,我自己的父母也排在她后面。她在法律关系上是我的妻子,但在人生旅途中,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所有的家庭中的决策我都必须和她商量,当然也包括生小孩。

在生小孩的这件事情上,我俩都决定丁克,所以很快我们就做了这个决定。当然我也遇到过来自父母和舆论的压力,但是这些所谓的“压力”,只要你自己不被传统观念束缚,其实很容易抛之脑后。别人再怎么给我提建议,他们说的话都不如我妻子(最好的朋友)的意见重要

第二、对父母的定位:好多人说我不孝。我是不打算跟人掰扯孝是怎么一回事。但是那些满口孝字当先的道德流氓们对于孝的定位还真的是够功利的,有一个孝字当先的通儒,他父亲生病需要护理,自己说啥都不愿意辞职回家照顾父母,这个时候说是要工作优先。这时候没见你孝啊?

我的父母经常跟我说他们喜欢小孩,旁敲侧击的催我生娃,但是我依然还是回绝了。他们生养我的养育之恩我尽我所能的报答,但不是通过生孩子这种方式。

第三、对孩子的定位:养儿防老这种思想我就不评价了,如果你对待生孩子就跟买保险一样,而且还在那指着鼻子说丁克族自私,那我也就无FUCK说了。毕竟我觉得这世间随便挑一个灵魂都不应该按照养老现金流一样被对待。

我自己对养孩子这件事有自己的看法,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我自小受到父母和老师的传统教育,核心内容都是做人要正直,要诚实;做事要认真,要执着。然而等真正步入社会了,身边的一切却又在告诉你,做人要圆滑,要变通;做事要灵活,要“聪明”。为了推销这种扭曲的人生观来配合社会的价值观,这个时代把这种成年人步入社会后的变化做了一个包装,管他叫成长。

什么叫成长?

人活在社会上都需要消费别人创造的价值,前提是自己能够拥有财富。正统教育告诉我们,脚踏实地,认真做人才能创造财富。然而步入社会以后,我们才发现,创造多少财富和获得多少财富,实际上并非是由创造财富的人决定的,而是由分配财富的人决定的。社会的教育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每一个人争着去做分配财富的那个角色,不管你需要在这个竞争中,用多么龌龊的手段去排除异己。等你领悟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成长”了。

嗯,每当我想到我自己的小孩总有一天也要经历这种成长的时候,我就不寒而栗。这个世界并不美好,与其给他一个童话再让他自己亲手撕碎这个童话,不如别来这世间走一遭。

第四、对自己的定位:从传统上来说,我是我们家姓当中,传到这一代仅剩的一个男孩。俗话叫做独苗,然而我的思想当中从来没有背负延续家族血脉的负担。

我虽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是我认为,所谓传宗接代这种观念,是造成家庭男女地位不平等的 一个根本原因。而男女家庭地位不平等,在我看来是各种家庭矛盾爆发的万恶之源。很多经典的家庭矛盾,比如婆媳矛盾很大程度上应该归罪于丈夫,而非婆婆或者媳妇某一方,追根溯源就是丈夫没有把自己和媳妇的位置摆正。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所谓传宗接代的责任是家族强加给我的,不是我能选择背负或者不背负的责任。我和我妻子的结合是我主动选择背负的责任,如果这两个责任有冲突,我必须首当其冲地承担我主动选择的责任。

第五、对婚姻的定位:我看上面也有好多人说了,说丁克家庭很多都是离婚告终,似乎在他们看来离婚告终就是怎么怎么悲凉。其实在我看来,离不离婚也要看对于离婚的观念是怎样的。60亿口子同类活在这个星球上,你能找到一个跟你一聊几十年的,实在太不容易,如果聊不来了,分开可能也在所难免,没有必要觉得不体面。你不可能说因为两个人有了孩子,感情就突然得到了修复,为了孩子而勉强坚持的婚姻未必比离婚带给孩子的伤害小。

所以如果你说生了小孩能够避免离婚,我真觉得未必。不仅如此,而且我猜未来很有可能变成,出了家门要虚情假意,点头哈腰的工作。回到家又要因为孩子而掩饰伤痛,貌合神离的生活。太不值得。

第六、对幸福的定位:我听了太多这种说法了,没有孩子你会孤独的,会不幸福的。

说实在话,这一点劝告我是听得进去的。毕竟过来人体会过晚年孤独的生活,而我体会不到,所以我可能因为还相对年轻就忘乎所以。但是我是一个干金融的人,如果说做一个什么项目,我往往不会先判断获利多少而是先判断在险价值有多少。如果我不要小孩,可能很多人生中的幸福我是没法体会的,这是我失去的潜在收益。但是为此付出的成本我是现在就能体会的,生活成本,医疗,教育,家庭关系,成长等等。

这个成本我是负担不了的,如果因为我不负担这个成本,而在晚年遭遇了孤独,那么这种痛苦可能就是我未来的损失,我认了。当然反过来为了弥补这份损失,我也要尽可能利用现在年轻的时间享受当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问这个问题的人,可能和我一样,在周围的世界里总觉得少了那么一拨人。你说“丁克”,但现实里好像一个都见不到。这事儿细琢磨起来,挺有意思的。首先,咱们得承认,丁克(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这个概念,近些年才真正开始被大众熟知和讨论,尤其是在咱们国内。以前,结婚生孩子,那几.............
  • 回答
    媒体曝光了某公司将还在申请中的“丁真”商标以18万元的高价转让,这着实让人咋舌,也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在当下网红热词被抢注、炒卖的现象上。这桩“丁真”商标案,与其说是一次商业交易,不如说是一次对当前社会文化现象的生动注脚。丁真,一个因几张照片意外走红的康巴汉子,瞬间成为了现象级的网络红人。他的纯真、.............
  • 回答
    文旅部回应丁真走红现象:网红旅游代言人的积极作用文旅部对丁真走红现象的回应,以及对网红旅游代言人积极作用的肯定,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这不仅是对一个特定网红现象的评价,更是对当下中国旅游发展新趋势、新模式的认可和引导。 一、 丁真现象的特殊性及其代表性:丁真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讨论,并非偶.............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丁香医生疫情动态中,截止到18号12:55,“现存确诊新增为负”这个情况,我来为您详细解读一下,力求让您看得明白,也去掉那些生硬的AI痕迹。首先,我们得知道“现存确诊”和“新增确诊”这两个概念。 现存确诊(或称在院确诊、现有病例): 这指的是当前正在接受治疗、或者尚未痊愈(但在医学上.............
  • 回答
    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演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对彩礼问题持不同态度,但“是否还有不要彩礼的女人”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社会观念的变迁 传统观念的弱化:彩礼作为传统婚俗的一部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尤其是女性在婚姻中追求平等、情感联结和精神满足,而非物质利益,导致部.............
  • 回答
    日本的军事实力在当今世界与二战时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战略定位、规模、技术能力及国际角色等方面。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一、二战时期日本的军事实力1. 规模与结构 陆军与海军:二战时期日本拥有约300万军队(陆军约30万,海军约15万),包括战列舰、航空母舰、重型轰炸机等装备。.............
  • 回答
    印度近年来的发展呈现出复杂而多面的态势,整体上处于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的“十字路口”,既有积极的进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印度当前的“开心”或“压力”状态: 1. 经济表现:增长与通胀的拉锯战 GDP增长:印度2023年的GDP增速预计在6.5%7%之间,较2ity年(约7.5%).............
  • 回答
    “鸡娃”现象作为中国社会近年来的教育焦虑集中体现,其对下一代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需要从教育理念、社会结构、国际比较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探讨: 一、鸡娃现象的现状与核心矛盾1. 现象表现 高强度学业压力: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家长普遍将孩子置于“早.............
  • 回答
    现代俄罗斯在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国际关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与帝俄(18世纪至20世纪初的俄罗斯帝国)和苏联(19221991年)存在显著差异,但某些方面也保留了历史遗产。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治体制:从君主制到强人政治1. 帝俄(18021917) 君主专制:沙皇(如亚历山大二.............
  • 回答
    截至2023年5月,中国关于禁食狗肉的政策已经通过,并且在2021年1月20日由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告,明确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包括狗肉。以下是详细说明: 1. 政策背景与时间线 2020年新冠疫情:疫情后,中国加强了对野生动.............
  • 回答
    在当前世界大学排名中,可信度的高低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数据来源、评价标准、样本数量、透明度以及与实际学术质量的关联性。以下是对主要排名体系的详细分析,以及它们的可信度评估: 1. 国际排名体系的可信度分析 (1)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数据来源: 雇主评价.............
  • 回答
    截至2023年,上海垃圾分类已进入全面实施与持续优化阶段,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以下是详细梳理: 一、发展阶段时间线1. 2019年:试点起步阶段 背景:上海市作为全国首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于2019年4月1日起全面推行“四分类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并配套出.............
  • 回答
    C罗加盟曼联对双方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涉及球队实力、球员个人发展、商业价值、球迷情绪、战术体系、青训体系等多个层面。以下从曼联和C罗两个角度详细分析利弊,并结合现实背景进行探讨: 一、对曼联的利与弊 1. 正面影响 增强球队竞争力 C罗是足坛历史最伟大的射手之一,他的加盟直接提升了.............
  • 回答
    关于中国盔甲与西式(如西班牙、中世纪欧洲)及日式(日本战国时期)盔甲的比较,存在一些常见的误解和争议。以下从历史背景、材料工艺、防护性能、文化认知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古代中国盔甲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盔甲的发展贯穿了多个朝代,其设计理念与军事需求密切相关:1. 材质多样性 铁制铠甲:如唐.............
  • 回答
    关于“现在的年轻人是否看透了资本家的虚伪”,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并尝试深入理解年轻人的真实想法和行为。一、 年轻人对资本的普遍认知与感受:总体而言,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当代年轻人对资本运作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和某些.............
  • 回答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迟迟未决,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疑问和猜测,其中“纸老虎”的说法也时常出现。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考量,并避免简单化地将其定义为“纸老虎”或“非纸老虎”。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纸老虎”的含义。 “纸老虎”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实体(国家、组织等)在表面上看起来强大、有.............
  • 回答
    “现在为什么不开凿大运河恢复航运?”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需要澄清的是,中国的大运河一直都在,并且在部分河段保持着航运功能,尤其是京杭大运河。 您可能想问的是“为什么主要航运功能没有像过去那样恢复,或者为什么没有更大力度地投入来恢复其作为全国主要交通动脉的作用?”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大运河(特别是京.............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那么注重钱?”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生存压力与基本需求的提升: 高企的生活成本: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中国的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和“新一.............
  • 回答
    你提到的“日入5、6万”的理财产品,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假的,甚至是诈骗。 理财产品不可能如此轻松且稳定地带来如此高的回报。让我详细地解释一下为什么,以及关于理财的一些真相: 为什么“日入5、6万”是骗局?1. 违背了风险与收益的客观规律: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这是.............
  • 回答
    “火力不足恐惧症”这个词汇在中国公众讨论中,尤其是在军事和国家安全领域,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心理状态,即担心中国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和空军)相对西方国家(如美国)仍然不够强大,不足以应对潜在的威胁,或者不足以实现中国的战略目标。要回答“现在中国还有没有火力不足恐惧症?”,需要从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