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俄罗斯像帝俄还是像苏联?

回答


现代俄罗斯在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国际关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与帝俄(18世纪至20世纪初的俄罗斯帝国)和苏联(19221991年)存在显著差异,但某些方面也保留了历史遗产。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治体制:从君主制到强人政治
1. 帝俄(18021917)
君主专制:沙皇(如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二世)拥有绝对权力,皇权与贵族、教会、军队形成权力制衡。
官僚体系: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但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社会阶层固化。
革命前夜:1917年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成立,但沙皇制度被推翻,临时政府因社会矛盾迅速瓦解。

2. 苏联(19221 DEALINGS)
一党制:共产党(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建立政权,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和政治体制。
国家机器:通过秘密警察(契卡、克格勃)和意识形态宣传巩固统治,社会被划分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极。
民族政策:推行“民族同化”政策,但同时承认13个加盟共和国的自治权,形成“加盟共和国联邦”。

3. 现代俄罗斯(2014年至今)
总统制联邦制:普京自2000年起掌握实权,2020年宪法修正案进一步强化总统权力(如连任限制取消)。
国家机器:克格勃的现代版本“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和“俄罗斯内务部”(MVD)仍发挥重要作用,但政治权力更集中于总统。
民族政策:承认180个民族,但对少数民族(如车臣、克里米亚鞑靼人)采取高压政策,与苏联时期“民族同化”政策有相似之处,但更强调“俄罗斯民族至上”。
法律体系:以1993年宪法为基础,但2020年宪法修正案强化了总统权力,与帝俄的君主制或苏联的集权体制有本质区别。

结论:现代俄罗斯在政治体制上更接近于苏联的强人政治,但其权力结构更倾向于“总统制联邦制”,而非帝俄的君主制。



二、经济模式:从封建农业到混合市场经济
1. 帝俄(18021917)
农业经济:以农奴制为基础,土地私有制不完善,工业发展缓慢。
经济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1861),但土地仍由贵族占有,资本主义萌芽受限。
国际关系:通过“向西扩张”(如1850年代的“南方问题”)获取资源,但经济基础薄弱。

2. 苏联(19221991)
计划经济:通过“五年计划”实现工业化,但资源分配效率低下,民生问题严重。
经济模式:国家控制生产、分配和消费,但允许部分市场调节(如“新经济政策”)。
对外经济:依赖资源出口(石油、天然气)和“社会主义阵营”贸易,经济受国际政治影响大。

3. 现代俄罗斯
市场经济:20世纪90年代私有化后,俄罗斯成为市场经济国家,但国家干预程度高(如能源垄断、国企控制)。
经济结构:能源出口占GDP的20%以上,但制造业和科技水平较低。
经济政策: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转向“去美元化”,加强与金砖国家、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合作,但经济韧性较弱。

结论:现代俄罗斯的经济模式与苏联的计划经济有本质区别,更接近市场经济,但国家主导的经济政策与苏联时期有相似之处(如资源依赖、国企控制)。



三、国际关系:从“欧洲强国”到“全球大国”
1. 帝俄(18021917)
地缘政治:通过“向西扩张”(如1850年代的“南方问题”)和“向北扩张”(如1860年代的“北方问题”)争夺欧洲和亚洲的领土。
外交策略:与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竞争,但缺乏统一的国际战略。
殖民帝国:在波罗的海、高加索、中亚等地建立殖民地,但殖民体系松散。

2. 苏联(19221991)
社会主义阵营:作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核心,与东欧国家形成政治经济联盟。
冷战对抗: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抗,但通过“和平共处”政策缓和矛盾。
全球影响力:在第三世界(如非洲、拉美)的影响力有限,但通过“非殖民化”政策(如支持越南)扩大影响。

3. 现代俄罗斯
地缘政治:通过“新欧亚大陆经济走廊”(NEC)与“一带一路”合作,试图重塑“欧亚大陆中心”地位。
外交政策:强调“去美元化”、支持“非西方国家”,与美国、欧盟关系紧张,但与金砖国家、中国、伊朗等国家关系密切。
军事行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2022年俄乌战争,显示俄罗斯对“地缘政治安全”的重视。

结论:现代俄罗斯的国际关系更接近于苏联时期的“全球性大国”角色,但其地缘政治策略更强调“去西方化”和“非西方合作”,与帝俄的“扩张主义”有相似之处。



四、社会结构与文化:从“俄罗斯民族”到“多民族联邦”
1. 帝俄(18021917)
民族政策:以“俄罗斯民族”为核心,压制其他民族(如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但允许部分自治。
文化统一:推广俄语为官方语言,但非俄罗斯民族有部分文化保留(如东正教)。
社会分层:贵族、教士、农民、工人、资产阶级形成社会阶层。

2. 苏联(19221991)
民族政策:承认13个加盟共和国的自治权,但推行“民族同化”政策,强制推广俄语,限制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统一:通过意识形态宣传(如“伟大十月革命”)强化苏联的“集体主义”文化。
社会分层: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但社会流动性较低。

3. 现代俄罗斯
民族政策:承认180个民族,但对少数民族采取高压政策(如限制宗教活动、压制民族语言)。
文化统一:推广俄语为官方语言,但部分民族(如车臣、克里米亚鞑靼人)有文化保留。
社会分层:贫富差距扩大,但国家通过“福利国家”政策(如养老金、医疗)维持社会稳定。

结论:现代俄罗斯在民族政策上更接近于苏联时期,但更强调“俄罗斯民族至上”,与帝俄的“民族统一”有相似之处。



五、历史遗产与现实选择
帝俄的遗产:俄罗斯的“扩张主义”传统、对“欧洲中心主义”的反抗、对“地缘政治安全”的重视。
苏联的遗产:俄罗斯的“强人政治”传统、对“国家主导”的经济模式、对“意识形态统一”的追求。
现代俄罗斯:在政治上更接近苏联的强人政治,经济上更接近市场经济,但国家主导的经济政策与苏联时期有相似之处。国际关系上,俄罗斯试图重建“全球性大国”地位,与苏联时期有相似目标,但手段更强调“去西方化”。



结论:现代俄罗斯更接近苏联的强人政治与国家主导模式,但兼具帝俄的扩张主义传统
现代俄罗斯在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国际关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既保留了苏联时期国家主导的强人政治和经济模式,又继承了帝俄的扩张主义传统。其现实选择是基于历史经验的“混合模式”:以普京为首的强人政治、国家主导的经济政策、以及地缘政治扩张的策略,与苏联时期有相似之处,但与帝俄的君主制有本质区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奉旨修改。

今天我就不讲阶级斗争什么的,不讲这些道理(反正他也不可能听得进去)。就讲讲事实问题。

至于苏联,有人常吹斯大林搞工业化接手农业国家留下工业大国,哦哦哦,农业大国当上世界列强打败了拿破仑帝国跟英美争霸,好厉害的农业大国!

光看这段就让我不敢苟同。农业大国击败拿破仑帝国(当时美国非列强,在北美一亩三分地,如何争霸?震惊)很奇怪吗?毕竟当时全球开始工业化进程的国家只有英国,而英国是1840年左右才彻底完成工业化(也就是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成为工业国的。在一堆农业大国里当上世界列强打败同为农业国的拿破仑帝国跟同为农业国的英美争霸有什么奇怪?农业大国奥地利在18世纪王朝战争时也做得到啊,真的不敢苟同。

至于沙俄跟俄罗斯的粮食出口,和苏联的所谓进口,你们自己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吗?无非是一个出口饲料进口(比较少的)肉、一个进口饲料出口肉并且让人民吃上更多的国产肉。如此而已。靠人民不吃肉少吃肉来堆粮食出口的国家有什么值得说道吗?真的不敢苟同。

还扯什么大师。诺贝尔奖1900年创立,沙俄在18年里有2人获奖,平均9年有1人获奖;苏联在74年里有15人获奖(虽然其中有萨哈罗夫、戈尔巴乔夫、索尔仁尼琴之流滥竽充数,但没有人的成就是在沙俄取得的,就是排除此3人仍有12人),平均5年有1人获奖;俄罗斯在30年里有3人获奖(其中一些人成就是在苏联取得的),平均10年有1人获奖。究竟谁家出的大师多不言而喻,难道卡皮察、康托罗维奇是“以杀人为乐”者?当然首先列宁、斯大林是我们无产阶级心目中真正的、最大的大师。

出于阶级立场的不同,你认为苏联向西伯利亚送的是什么“高贵的人”,这倒是也不足为奇。毕竟,在你眼里,沙俄成年人75%不识字不要紧,因为剥削阶级就是全部,所以苏联给剩下的人扫盲也不过就是“吃尸体”。这本来是阶级本性所决定的事情。但是即便如此,你也不要忘记自家的历史好不好。难道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所谓“高贵的人”没有被你的君主们流放到西伯利亚去吗?更有甚者,“忠臣”竟然哪壶不开提哪壶,还提起了安排继承人的问题。你俄出了名的政变继承法,沙皇们活着被政变的就不少,死了被继承人反攻倒算的更多。而且越是“雄才大略”越是如此:伊凡四世被自己一手提拔的鲍里斯. 戈东诺夫绝后篡位,彼得一世死后政权一度被侄女安娜带一帮德意志人篡夺,叶卡捷琳娜二世死后也被儿子巴维尔翻脸搞臭。你有什么资格嘲讽斯大林“在最重要的继承人安排上是负数”呢?斯大林虽死,共运不乏其人。而这些沙皇们死后,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的历史学家给予公正评价了。

所以,列强开始工业化以后,沙俄马上就萎靡不振了。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沙俄就退出了一流列强“跟英美争霸”的行列。之后虽然也有一些振作,但1905年又被钢产量只有它二十几分之一的日本击败了。说到“被日本秒杀”我看还轮不到今天的俄罗斯而首先是沙俄吧。

user avatar

二者的杂糅。

为了庆祝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俄罗斯建造了一座“联邦武装力量主教堂”。将卫国战争与东正教两个主题“融合”在了一起。这座建筑就是现在俄罗斯意识形态的一个缩影。

在一副壁画中,两位天使举着怀抱圣子的圣母像盘旋在苏军炮兵部队上方,保佑着他们取得胜利……

在一幅向二战以来苏联及俄罗斯军队致敬的大型马赛克壁画中,两位天使低头注视着一群手持现代武器的士兵,旁边的壁画记录了二战后苏军和俄军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包括1956年在匈牙利、196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两次车臣战争、2008年与格鲁吉亚交战,以及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等。

教堂天花板以彩色玻璃砌成苏联战争勋章,而马赛克画则展示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各场关键战役。建筑尺寸中隐藏着标志性的数字,比如教堂主穹顶的直径为19.45米,象征着卫国战争胜利的1945年。钟楼高75米,代表了1945年至2020年之间的75年。有传言说,通往大教堂的台阶上覆盖着从当年苏军缴获的德国坦克中熔炼提取的金属。

莫斯科州克林教区的主教克林斯基·斯特凡说:“只有一个敬爱上帝的国家,才能建造如此宏伟的大教堂。”他是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与军队合作部门的主管,斯特凡在任职神父之前,曾经是苏联及俄罗斯导弹防御部队的军官。他为大教堂使用苏联象征进行辩护,称大教堂描绘了“我们国家的所有时代,神圣俄罗斯”。

2020年6月22日,普京来到俄罗斯武装力量主教堂进行参观,还参加了由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基里尔主持的祈祷仪式。

普京在参观俄武装力量主教堂和“记忆之路”纪念馆时说,对俄罗斯公民来说,对伟大卫国战争的纪念是“绝对神圣的”。他说,这种纪念赋予“为国效力”的力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