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说长委的,有说长江日报的,还有说长江大桥的。。。都对,但在中共中央长江局面前,这些都算不上什么,副部级又如何?把设立在武汉的机构冠以长江之名,管辖数省乃至整个南中国,这是我党的传统做法,从一开始就是这样了。26年中共中央从上海迁至武汉,但27年发生4.12、宁汉合流,中央在武汉待不下去又迁往上海,就留下了一个长江局。
10月2日, 由八七会议新选举出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李维汉代表中央在汉口主持长江局成立会议。据李维汉回忆说:“出席会议的有我、罗亦农、王一飞、任旭4人。”会议决定长江局由罗亦农、陈乔年、任旭、王一飞、毛泽东五人组成,罗亦农为长江局书记兼所辖各省军事特派员,易礼容为秘书长,蔡振德为秘书,欧阳钦负责军事技术方面的工作,会议还讨论了湘、鄂、皖、赣各省的工作。至此,中共中央长江局正式成立。
中央对于长江局的任务决议案
(一九二七年十月一日)
(一)广东的胜利,革命运动之猛烈发展,使中央不能不迁居于革命的中心区域,指辉〔挥〕这一革命运动。在事实上中央将与长江各省隔绝关系,故有长江局之设。
(二)长江局所辖范围为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川安徽陕西七省。
(三)长江局不是中央在上列七省的通讯机关而是代行中央执〔职〕权,指辉〔挥〕上列七省的革命运动与党务,上列七省的党务须纯全受长江局的指辉〔挥〕,但长江局须随时将所处理之工作与决定报告中央,受中央的指导。
(四)两湖与广东为中国土地革命的中心区域,长江局的第一个最大任务便是坚决的发展土地革命。两湖的土地革命如一时不能发展到最大的限度——消灭唐生智统治,取得两湖政权,则须普遍的发展游击战争与没收地主的土地及杀戮土豪劣绅等工作。依两湖农民暴动的形势,某几县的农民可握得某几县的政权,以发展各地的农民暴动。长江局必须领导所属党部坚决的执行这次工作,同时,并须特别努力建立与发展这次工作。河南也为农民运动比较发展的区域,长江局须同样注意河南农民运动之发展。至于安徽四川江西陕西的农民运动亦不可忽略。
(五)长江局第二个大的任务便是发展所属范围内之职工运动(特别是武汉三镇)。目前主要的工作为:发展经济斗争,建立秘密工会与工农革命夺取政权之宣传,
(六)长江局第三个最大任务便是改造所属各级党部。因现有各级党部多不能领导各地的革命运动,长江局负责同志须不断的巡行各地,实际指导各地工作。在党的内部工作须特别注意党内干部之培养与从党员群众中提拔负责同志工作。
(七)为增加各级党部的指导与党中干部之培养,长江局须不断的刊发政治通讯,至于对外的宣传,最好由各省党部独立的出一种政治刊物,如技术上不能铅印至少须用油印办法。
沈保和〔1〕
一九二七·十·一
根据中央档案原油印件刊印
37年成立的中共中央长江局更不得了,和中共中央双重领导东南分局,东南分局领导新四军(共产党新闻网)。
新华网:
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项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长江局代行中央职权,指挥湖南、四川、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安徽、甘肃8省的革命运动与党务。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 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 在国难当头之际, 毅然捐弃前嫌, 与国民党举行第二次合作, 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开展抗日救国斗争。12月9日至14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周恩来、秦邦宪 (博古) 、项英、董必武在武汉组织中共中央长江局, 统一领导南部中国各省党的工作;由周恩来、王明、秦邦宪、叶剑英组成中共中央代表团驻武汉, 负责与国民党当局联系谈判;由项英、曾山、陈毅、方方、涂振农组成中共中央东南分局, 负责新四军和东南地方党的工作, 受中共中央和长江局双重领导。
1937年12月23日, 中共中央代表团与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武汉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 决定从工作便利起见, 将两个组织合并, 对外称中共代表团, 对内称中共中央长江局, 由周恩来、项英、秦邦宪、叶剑英、1937年12月23日, 中共中央代表团与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武汉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 决定从工作便利起见, 将两个组织合并, 对外称中共代表团, 对内称中共中央长江局, 由周恩来、项英、秦邦宪、叶剑英、王明、董必武、林伯渠 (驻西安) 七人组成, 王明任书记, 周恩来任副书记, 第三个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武汉正式建立。1938年2月27日至3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即三月中央政治局会议) 决定凯丰 (何克全) 到武汉工作, 为长江局又增补了一名成员。在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九名常委中, 就有四人来到武汉在长江局任职, 长江局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1937年成立的长江局主要负责领导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党的工作、统一战线、抗日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 其工作范围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 并领导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工作。
我手头查到的资料,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的政治局名单并不存在常委,而是五位书记:毛泽东、王明、张闻天、陈云、康生、任弼时以及不担任书记的九位委员,周恩来、朱德、项英、王稼祥、张国焘、刘少奇、凯丰、邓发、彭德怀。其中王明、周恩来、博古、凯丰均在长江局实际工作。引文还漏了个新华日报,当时也由长江局发行,中共中央唯二的机关报。
另外,30年也曾设立过长江局,以项英为首,功能和27年类似。不同时期的三个长江局和建国后的中南局一样,规格高,但都昙花一现,中南局相对来说还算比较坚挺的。
最后离个题~除了前面提到作为中共中央驻地的26年和三设长江局的27年、30年、37年,武汉在26年和37年也当过民国的临时首都,接下来就是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作为中南局首府。近代以来,往往是大变革时期武汉会自然而然地变得特别重要,时也?命也?
引用:
宋健. (2018). 长江局三驻大武汉.武汉文史资料, (1), 4-1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