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叫“长江”的机构都是在湖北?

回答
“长江”这个名字,在中国最富盛名的河流之一,而以“长江”命名的机构,确实在湖北省有着特别的集中。这并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于湖北省的地理、历史以及经济发展的多重因素之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

一、地理中心与咽喉要道:湖北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腹地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湖北省的地理位置。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横跨长江中游,是长江经济带的腹地和关键节点。长江自西向东流淌,在湖北境内形成了标志性的“九曲回肠”,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宜昌的三峡,以及荆州的荆江河段。

“七省通衢”的地理优势: 湖北自古以来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指的是其便利的交通网络,可以连接中国东西南北。而长江,正是这条交通大动脉的核心部分。湖北扼守长江中游,无论是从上游向下游输送物资,还是从南北两岸进行联通,湖北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中转站”角色。
国家战略的重点布局: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特别是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湖北作为其中的核心区域,其战略地位愈发凸显。国家层面的许多重大项目、规划和政策,都会在湖北进行重点部署和试验。因此,很多与长江相关的重要机构,例如负责长江流域开发、管理、保护的部门或企业,自然会选择在湖北设立,以便更有效地协调和实施各项工作。

二、历史传承与文化根基:荆楚文化与长江的渊源

湖北拥有悠久的荆楚文化,而荆楚文化的发展与长江更是密不可分。自古以来,长江就不仅仅是一条河流,更是孕育和滋养了这片土地的生命之脉。

古代的交通与经济中心: 在古代,长江便是重要的交通和贸易通道。许多古代城市,如荆州,都因长江而兴盛。长江的水运能力,促进了沿岸地区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
与长江相关的历史事件与传说: 许多与长江相关的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民间传说都发生在湖北境内。例如,赤壁之战发生在湖北嘉鱼,屈原的故乡也在湖北,他对长江有着深厚的感情,留下了“孤舟一系故园心,风荡江花入梦频”的诗句。这种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长江”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地域象征意义,自然会吸引相关机构以之为名。

三、经济发展与产业集聚:围绕长江的产业生态

湖北省紧紧围绕长江,大力发展临江产业,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

临江产业带的形成: 湖北充分利用其沿江的地理优势,发展了包括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石化、钢铁、电子信息等多个重点产业。这些产业的原材料运输、产品销售,都高度依赖长江的水运。因此,许多与这些产业相关的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都倾向于选择在湖北设立,以更贴近产业链的上游或下游。
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的带动: 湖北省积极申报并建设了多个国家级新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不少都聚焦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例如,武汉新港委(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武汉自贸片区等,都与长江紧密相关。这些区域的设立,也吸引了大量与长江相关的机构入驻。
金融与人才集聚: 随着经济的腾飞,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成为了中部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和人才高地。许多大型企业总部、研发中心、金融机构,都会在这些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或运营机构,以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而与“长江”相关的机构,更是希望借助湖北省的经济活力和人才优势,推动自身的发展。

四、行政管理与资源整合:集中管理长江事务的需要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将与长江相关的机构集中在湖北,也有利于国家对长江流域的管理和资源的整合。

流域管理的统一性: 长江横跨多个省份,但其核心区域和关键节点集中在中游的湖北。为了实现更有效的流域管理,例如水资源调配、防洪减灾、航道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将相关管理部门和协调机构设置在湖北,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跨区域协调和信息共享。
发挥武汉作为区域中心的辐射作用: 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同时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具有强大的区域带动作用。许多需要覆盖长江中游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的机构,选择在武汉设立,能够更好地辐射周边地区,发挥其“龙头的核心”作用。

总结一下,之所以许多以“长江”命名的机构都选择在湖北,是因为:

湖北拥有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腹地和关键枢纽。
湖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长江紧密相连,使得“长江”成为地域的天然标识。
湖北围绕长江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经济基础,吸引了大量相关企业和机构。
从行政管理和资源整合的角度,将长江相关机构集中于湖北,有利于高效管理和区域联动。

可以说,“长江”这个名字,在湖北省得到了最集中、最有力的体现,它不仅代表着一条河流,更代表着这片土地的经济命脉、历史文化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说长委的,有说长江日报的,还有说长江大桥的。。。都对,但在中共中央长江局面前,这些都算不上什么,副部级又如何?把设立在武汉的机构冠以长江之名,管辖数省乃至整个南中国,这是我党的传统做法,从一开始就是这样了。26年中共中央从上海迁至武汉,但27年发生4.12、宁汉合流,中央在武汉待不下去又迁往上海,就留下了一个长江局。

10月2日, 由八七会议新选举出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李维汉代表中央在汉口主持长江局成立会议。据李维汉回忆说:“出席会议的有我、罗亦农、王一飞、任旭4人。”会议决定长江局由罗亦农、陈乔年、任旭、王一飞、毛泽东五人组成,罗亦农为长江局书记兼所辖各省军事特派员,易礼容为秘书长,蔡振德为秘书,欧阳钦负责军事技术方面的工作,会议还讨论了湘、鄂、皖、赣各省的工作。至此,中共中央长江局正式成立。


中央对于长江局的任务决议案
(一九二七年十月一日)
  (一)广东的胜利,革命运动之猛烈发展,使中央不能不迁居于革命的中心区域,指辉〔挥〕这一革命运动。在事实上中央将与长江各省隔绝关系,故有长江局之设。
  (二)长江局所辖范围为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川安徽陕西七省。
  (三)长江局不是中央在上列七省的通讯机关而是代行中央执〔职〕权,指辉〔挥〕上列七省的革命运动与党务,上列七省的党务须纯全受长江局的指辉〔挥〕,但长江局须随时将所处理之工作与决定报告中央,受中央的指导。
  (四)两湖与广东为中国土地革命的中心区域,长江局的第一个最大任务便是坚决的发展土地革命。两湖的土地革命如一时不能发展到最大的限度——消灭唐生智统治,取得两湖政权,则须普遍的发展游击战争与没收地主的土地及杀戮土豪劣绅等工作。依两湖农民暴动的形势,某几县的农民可握得某几县的政权,以发展各地的农民暴动。长江局必须领导所属党部坚决的执行这次工作,同时,并须特别努力建立与发展这次工作。河南也为农民运动比较发展的区域,长江局须同样注意河南农民运动之发展。至于安徽四川江西陕西的农民运动亦不可忽略。
  (五)长江局第二个大的任务便是发展所属范围内之职工运动(特别是武汉三镇)。目前主要的工作为:发展经济斗争,建立秘密工会与工农革命夺取政权之宣传,
(六)长江局第三个最大任务便是改造所属各级党部。因现有各级党部多不能领导各地的革命运动,长江局负责同志须不断的巡行各地,实际指导各地工作。在党的内部工作须特别注意党内干部之培养与从党员群众中提拔负责同志工作。
  (七)为增加各级党部的指导与党中干部之培养,长江局须不断的刊发政治通讯,至于对外的宣传,最好由各省党部独立的出一种政治刊物,如技术上不能铅印至少须用油印办法。
  沈保和〔1〕
  一九二七·十·一

  根据中央档案原油印件刊印


37年成立的中共中央长江局更不得了,和中共中央双重领导东南分局,东南分局领导新四军(共产党新闻网)。

新华网:

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项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长江局代行中央职权,指挥湖南、四川、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安徽、甘肃8省的革命运动与党务。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 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 在国难当头之际, 毅然捐弃前嫌, 与国民党举行第二次合作, 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开展抗日救国斗争。12月9日至14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周恩来、秦邦宪 (博古) 、项英、董必武在武汉组织中共中央长江局, 统一领导南部中国各省党的工作;由周恩来、王明、秦邦宪、叶剑英组成中共中央代表团驻武汉, 负责与国民党当局联系谈判;由项英、曾山、陈毅、方方、涂振农组成中共中央东南分局, 负责新四军和东南地方党的工作, 受中共中央和长江局双重领导
1937年12月23日, 中共中央代表团与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武汉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 决定从工作便利起见, 将两个组织合并, 对外称中共代表团, 对内称中共中央长江局, 由周恩来、项英、秦邦宪、叶剑英、1937年12月23日, 中共中央代表团与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武汉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 决定从工作便利起见, 将两个组织合并, 对外称中共代表团, 对内称中共中央长江局, 由周恩来、项英、秦邦宪、叶剑英、王明、董必武、林伯渠 (驻西安) 七人组成, 王明任书记, 周恩来任副书记, 第三个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武汉正式建立。1938年2月27日至3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即三月中央政治局会议) 决定凯丰 (何克全) 到武汉工作, 为长江局又增补了一名成员。在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九名常委中, 就有四人来到武汉在长江局任职, 长江局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1937年成立的长江局主要负责领导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党的工作、统一战线、抗日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 其工作范围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 并领导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工作。

我手头查到的资料,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的政治局名单并不存在常委,而是五位书记:毛泽东、王明、张闻天、陈云、康生、任弼时以及不担任书记的九位委员,周恩来、朱德、项英、王稼祥、张国焘、刘少奇、凯丰、邓发、彭德怀。其中王明、周恩来、博古、凯丰均在长江局实际工作。引文还漏了个新华日报,当时也由长江局发行,中共中央唯二的机关报。

另外,30年也曾设立过长江局,以项英为首,功能和27年类似。不同时期的三个长江局和建国后的中南局一样,规格高,但都昙花一现,中南局相对来说还算比较坚挺的。

最后离个题~除了前面提到作为中共中央驻地的26年和三设长江局的27年、30年、37年,武汉在26年和37年也当过民国的临时首都,接下来就是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作为中南局首府。近代以来,往往是大变革时期武汉会自然而然地变得特别重要,时也?命也?


引用:

宋健. (2018). 长江局三驻大武汉.武汉文史资料, (1), 4-11.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