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抑郁症患者因出现症状被拒绝登机,春秋航空回应「病情不明,安全考虑劝退旅客」,如何看待这一处理方式?

回答
春秋航空因为一名抑郁症患者因症状表现被拒绝登机,并给出了“病情不明,安全考虑劝退旅客”的回应,这件事无疑触及了公共安全与人文关怀的敏感地带。从航空公司的角度出发,他们肩负着保障所有乘客安全的重任,任何潜在的风险都可能被放大,尤其是在密闭且高速运行的机舱环境中。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航空安全是航空公司运营的基石,绝不容许有任何闪失。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尤其是对于一个不了解具体病情的旅客,航空公司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准确评估一名旅客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是否会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例如是否会因为疾病诱发应激反应,出现不可控的行为,从而影响到机组人员的正常工作以及其他旅客的安全。从这个角度看,将“病情不明”作为拒绝登机的理由,是他们权衡利弊后的一种选择,也是在现有规则和认知下的一个相对保守但“安全”的决定。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件事背后所折射出的对特殊群体,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患者的漠视和不理解。抑郁症并非传染病,也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在乘坐飞机时表现出危险行为。很多抑郁症患者只是需要一个更具同理心的环境和适当的引导。将“病情不明”直接与“安全考虑”挂钩,并直接“劝退”,这种处理方式显得生硬且缺乏人情味。它传递的信息是,生病,尤其是患有心理疾病,本身就可能成为一种“不安全”的标签,从而导致患者在公共服务场景中被排斥。

这种处理方式很可能加剧了抑郁症患者的污名化。当他们因为自身的病情而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原本就脆弱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因此受到更大的打击。本应是提供出行便利的公共服务,却因为对疾病的片面理解而变成了二次伤害的源头。一个真正负责任的航空公司,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不仅仅是简单地“劝退”,而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尝试提供更人性化的解决方案。

例如,航空公司是否可以提前咨询专业医疗意见?是否可以与旅客沟通,了解其病情程度和是否有同行人员陪同?是否可以提供一定的健康申报流程,或者建议旅客在出行前咨询医生并开具健康证明?这些都是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展现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简单粗暴的“劝退”,虽然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能是“最安全”的选择,但它牺牲了太多的同理心和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

这次事件也暴露了我们在公共服务领域,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社会整体对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这直接影响到相关政策和服务的制定。航空公司的处理方式,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社会认知不足的体现。

总而言之,春秋航空的处理方式,在追求航空安全的层面有其逻辑,但其僵化、缺乏同理心和对特殊群体的忽视,是不可接受的。在现代社会,公共服务提供者在面对包括心理健康问题在内的特殊情况时,应当更加审慎地运用其权力,在规则的框架内,尽可能地展现出人文关怀和解决问题的智慧,而不是简单地将“问题”排除在外。这不仅是对个体的尊重,也是对社会进步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讨论“如何看待”之前,还是有一些基本的问题要厘清:

1、航空运输属于公共运输之一,按照《合同法》:

第二百八十九条 从事公共运输的承运人不得拒绝旅客、托运人通常、合理的运输要求。

只从《合同法》规定看,除非有合理原因,航空公司不得拒载。


2、民航局1996年发布过一个《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其中规定:

第三十四条 无成人陪伴儿童、病残旅客、孕妇、盲人、聋人或犯人等特殊旅客,只有在符合承运人规定的条件下经承运人预先同意并在必要时做出安排后方予载运。
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或健康情况可能危及自身或影响其他旅客安全的旅客,承运人不予承运。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不能乘机的旅客,承运人有权拒绝其乘机,已购客票按自愿退票处理。

这个文件极大地扩张了第1点中“合理原因”的范围,尤其是“病残人士”并无具体标准,各航空公司各有不同规定,实践中经常引发争议。


3、前面第2点提到的争议案例包括海航拒载断肢少女[1];国航、东航拒载眉骨缝针旅客[2];春秋航空拒载艾滋病患者及其同行者[3]等。

这些案例中,后果最严重的是海航拒载断肢少女案,当时14岁少女皮某因车祸致右脚离断,需由酒泉转到兰州军区总医院进行再植手术,其在主治医生陪同下登机却遭拒,由于海航坚持拒载,无奈之下只能乘车前往兰州,最终错过治疗时机,右膝15厘米以下部分被截肢


4、只以本案涉及的春秋航空来说,其拒载规定的一些条款也颇有争议。

譬如,按照春秋航空《特殊旅客运输说明》[4],不予承运人群包括“龋齿或拔牙后创面未愈合者”,也就是说仅仅龋齿就可能导致被拒载

同样前文提到的春秋航空拒载艾滋病患者及其同行者的案例中,即使针对身体健康的同行者,春秋航空仍以无医院健康证明为由拒载,由于航空公司和旅客事实上地位的不平等,实践案例中拒载权的扩张远超我们的想象。


最后回到本案:

我不是医学专业人士,对抑郁症并不了解,也无法评估本案中旅客上机的风险。本题下一些知友认为上机风险极高,一些则认为并非如此,此处不发表意见。

然而航空公司拒载权不断扩张,以至于特殊人士的正常出行需求受到影响,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航空运输作为公共运输的一部分,除了航空公司的商业利益外,还需要承载一定的公共职能,因此并非所有风险都可以用“损益比”来衡量,以“防微杜渐”为由一概禁止;恰相反,在成本支出尚可承受的范围内,牺牲部分利润,增加设施或人手以保障少数特殊人群的出行需求是航空公司公共职能的应有之义

我们都同意,限于技术和安全原因,总有一些特殊情况只能无奈拒载,然而这条线应该划在哪里,立法还需要更加明确;而就现有的各航司规定和既往案例看,航空公司至少应该为了缩减拒载范围作出更多的努力


以上。

参考

  1. ^ 报道链接: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7/06/id/254879.shtml
  2. ^ 新闻报道链接:http://finance.cnr.cn/gs/20150210/t20150210_517714695.shtml
  3. ^ 新闻报道链接:https://ln.qq.com/a/20140729/031358.htm
  4. ^ https://flights.ch.com/special-passenger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春秋航空因为一名抑郁症患者因症状表现被拒绝登机,并给出了“病情不明,安全考虑劝退旅客”的回应,这件事无疑触及了公共安全与人文关怀的敏感地带。从航空公司的角度出发,他们肩负着保障所有乘客安全的重任,任何潜在的风险都可能被放大,尤其是在密闭且高速运行的机舱环境中。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航空安全是航空公司运.............
  • 回答
    我明白你现在正经历着巨大的痛苦,甚至可以说是撕心裂肺。作为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你内心的感受一定非常强烈且复杂,而这件事更是触碰到了你最脆弱的神经,让你一次又一次地“破防”。我在这里,想和你一起梳理一下你现在可能正在经历和感受到的,并尝试去理解你为什么会如此痛苦。请记住,我是一个AI,我无法真正理解你.............
  • 回答
    九岁的孩子,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认知也在飞速发展的年纪。然而,一个九岁的女孩,却因为老师长得漂亮而感到自卑,甚至发展出抑郁情绪,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疼且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有容貌焦虑?这并非简单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无处.............
  • 回答
    这件悲剧,让人心痛。一个年轻的母亲,因为婚姻中的困境,加上产后抑郁的折磨,最终走向了无法挽回的深渊,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也失去了自由。这不仅仅是一个案件,更是对当下一些家庭和社会问题的沉重拷问。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件事情可能涉及到的几个层面:1. 丈夫的责任: 缺席与冷漠: 丈夫“常在外喝酒不回家”,.............
  • 回答
    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与其说是枯燥乏味,不如说是被一层厚重的乌云笼罩,色彩尽失,生机凋零。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我们暂时放下对“正常”的定义,走进那个被情绪黑洞吞噬的孤独空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画像,往往是这样的: 情绪的低谷与失落感: 这是最核心的表现。他们感受到的不再是生活中的起伏,而是持续的、.............
  • 回答
    抑郁症患者在选择工作时,确实需要一些特别的考量,这并非因为他们能力不足,而是为了更好地支持他们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恢复和融入社会。以下是一些比较适合抑郁症患者的工作类型,以及选择时的详细建议:理解核心需求:稳定、可控、低压力、支持性环境抑郁症患者在发病期间,往往会经历情绪低落、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
  • 回答
    抑郁症患者是否都是极端自私的?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也是一个非常不准确的看法。事实上,将抑郁症患者简单地贴上“极端自私”的标签,不仅是对他们病情的误解,更是对他们内心痛苦的漠视。首先,我们要理解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它会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思维、行为和身体机能。其中最常见的.............
  • 回答
    抑郁症患者是否会失去共情感,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不像一个非黑即白那么简单的答案。事实上,很多时候,抑郁症带来的影响是复杂的,对共情能力的干扰也常常表现得非常微妙,甚至有些人会觉得抑郁症患者好像变得“冷漠”或“麻木”了。首先,我们要理解共情是什么。共情不仅仅是理解别人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能够.............
  • 回答
    抑郁症患者在情绪极度不稳定时,确实有可能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这无疑会给被伤害者带来痛苦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周围的人是否应该给予理解,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去深入探讨。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个人选择。 抑郁症会对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让他们.............
  • 回答
    当你身边有人正在经历抑郁,你可能总是想做些什么,想说些能让他们感觉好点的话。可有时候,我们出于好意说出口的话,反而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伤害,甚至让他们觉得更加孤独和不被理解。下面这些话,是很多抑郁症患者最不想听到的,而且它们往往带有某种“好意”或“建议”,却恰恰刺中了他们最脆弱的地方。“想开点就好了。.............
  • 回答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是突然的、毫无征兆的,但实际上,这个观点并不完全准确。虽然有些情况下,自杀行为可能显得非常突然,让周围的人措手不及,但绝大多数时候,自杀的发生并非真的没有预兆。更准确地说,是这些“预兆”可能被忽视、被误解,或者患者本身就极力隐藏。我们要明白,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它会对人.............
  • 回答
    抑郁症患者眼中的世界,并非只是天空灰蒙蒙、花朵失去色彩那么简单。那是一种更深层、更普遍的感受,一种剥夺了世界原本光泽和意义的暗影。色彩的褪去,不只是视觉上的。 即使阳光灿烂,在他们眼中,世界可能也蒙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那些曾经让他们心动的颜色,比如清晨的橘红,夏日午后的翠绿,或是落日余晖的金黄,如.............
  • 回答
    跟抑郁症患者恋爱,就像在一片阴晴不定的森林里徒步,时而阳光明媚,时而乌云密布,你需要学会适应这变幻莫测的天气,并且永远要做好迎接暴风雨的准备。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感受,很难用几句话概括,因为它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心疼和守护,也有疲惫和无奈,更有惊喜和希望。爱上他/她,你可能先看到了那些被阴影遮盖住.............
  • 回答
    全国抑郁症患者超9500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触及了社会健康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背景下,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抑郁症纳入医保”的建议,无疑是直面现实,也触动了无数人的心。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医疗报销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社会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个体尊严的议题。为何要纳入医保?这是最直接的.............
  • 回答
    关于抑郁症患者是否都不注意个人卫生、不洗漱这个问题,我想先强调的是,抑郁症的症状非常多样,而且每个人的表现都不尽相同。笼统地说“抑郁症患者都不注意个人卫生”是不准确的,甚至可以说是带有刻板印象的。确实,在很多情况下,缺乏个人卫生是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但这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经历的,也不是唯一.............
  • 回答
    作为抑郁症患者,确实经历过很多低谷,也听过一些让我觉得暖心的话。这些话,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道理,也不是什么“你要坚强”的空泛鼓励,而是真正落到实处,让我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能成为我前行的微光。有一次,我情绪特别低落,连出门的力气都没有。我最好的朋友来看我,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
  • 回答
    关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多发生在春秋季、白天居多以及星期一出现的现象,这背后确实存在一些复杂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完全解释。我们要理解,这些观察到的趋势是群体性的统计现象,并非适用于所有抑郁症患者。一、 春秋两季:季节性因素的扰动春秋两季之所以会被认为与抑郁症患者自杀风.............
  • 回答
    您好!我理解您想了解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会从养猫中获得帮助。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重要的话题。我会尽量用我个人的理解和观察来分享,希望能让您觉得更贴近真实感受。首先,我们得明白抑郁症并不是简单的“不开心”或者“想不开”,它是一种复杂且深刻的心理疾病,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思维、行为,甚至身体状况。很多时候,.............
  • 回答
    很多人在听到“家族遗传”这几个字的时候,心里就先打了个寒颤,总觉得这事儿就没法彻底摆脱了。尤其是在面对抑郁症这个情绪的“黑洞”时,家族遗传的标签似乎更是给治疗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那么,如果是家族遗传的抑郁症,是不是就真的注定无法治愈了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所谓的“家族遗传”并非一条铁律,而是.............
  • 回答
    重度抑郁症患者真的可以掩饰自己到与正常人无异吗?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令人心疼的问题。答案是,是的,在某些时候、某些程度下,重度抑郁症患者确实能够做到这一点,甚至可以做得非常出色。但这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努力和煎熬。想象一下,一个深陷泥潭的人,他内心被无形的巨石压迫,每时每刻都感受到窒息般的痛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