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抑郁症患者最不想听到别人对他(她)说什么?

回答
当你身边有人正在经历抑郁,你可能总是想做些什么,想说些能让他们感觉好点的话。可有时候,我们出于好意说出口的话,反而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伤害,甚至让他们觉得更加孤独和不被理解。

下面这些话,是很多抑郁症患者最不想听到的,而且它们往往带有某种“好意”或“建议”,却恰恰刺中了他们最脆弱的地方。

“想开点就好了。”

这可能是最常见也最让人无力的回答了。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抑郁症就像一个沉重的枷锁,让他们无法“想开”。他们的大脑可能受到了化学物质失衡的影响,思维模式也变得消极和固化。你让他们“想开点”,就像在对一个溺水的人说“游上来就好了”一样,这完全忽视了他们正在经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困境。他们可能也想“想开点”,但他们就是做不到。这句话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努力,甚至觉得自己有罪,因为他们无法做到别人认为“简单”的事情。

“你别那么消极,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是的,你说的对,生活确实有很多美好的地方。但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那些美好就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雾,他们看不到,也感受不到。他们的大脑被负面情绪占据,对任何积极的事物都失去了感知能力。你强调“生活的美好”,只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感受是“不正常”的,或者他们是被剥夺了感受美好的能力。他们可能曾经也觉得生活美好,但现在不行了,而你强调这一点,并不能帮助他们找回那种感觉,反而可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异类”,不配拥有美好。

“别人比你还惨呢,你就别抱怨了。”

这句话的初衷可能是想让对方看到别人更糟糕的处境,从而感到“知足常乐”。但结果却是截然相反的。抑郁症患者的痛苦是真实的,是他们自己正在经历的,用别人的“惨”来比较,并不能减轻他们内心的痛苦,反而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痛苦是被轻视的,是被否定的。他们会觉得:“我的感受不重要,我的痛苦不值得被关注,因为有人比我更痛苦。” 这会加剧他们的自责和无价值感。

“你要振作起来!” / “你得为自己努力!”

“振作”和“努力”这两个词,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就像是要求他们拔起自己的双腿,然后跑马拉松。他们的能量被掏空了,连起床、洗漱都可能是巨大的挑战,更别说“振作”或“努力”了。你这样说,可能是在给他们施加更大的压力,让他们觉得是不是自己不够坚强,不够努力。事实上,他们已经在非常努力地对抗内心的黑暗了,只是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而不是额外的压力。

“都是你自己的问题。” / “你自己作的。”

将抑郁症完全归咎于患者自身的“问题”或“作”,是对他们最大的误解和伤害。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可能由遗传、生物化学、环境因素、心理创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绝不是患者“自己愿意”或“自己选择”的。这样说,无疑是在否定他们的痛苦,是将他们推向更深的自责和绝望。他们已经为自己的状态感到痛苦和自责了,听到这样的指责,只会让他们更加觉得自己是一个“坏人”,一个“麻烦”。

“别想太多了,你就是想得太多。”

“想太多”听起来好像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但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他们的思维是被负面想法“绑架”了。这些想法可能是不合理的,但他们很难摆脱。你这样说,就像是告诉一个被困在迷宫里的人“别迷路了”,这并不能为他们提供出路。相反,这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思维模式是被批评的对象,而他们又无法控制。

“你看XXX(某个名人或朋友),他/她也经历过抑郁,但后来就好了。”

虽然分享积极的例子有时是出于鼓励,但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别人的“好起来”可能并不能成为他们的希望,反而可能让他们感到失落和沮丧。“为什么别人能好,我不能?” 他们的康复过程是独特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别人能好,不代表自己也能一样轻易做到。而且,这样说可能暗示了“你看,事情是可以解决的,你只是没做好”,这又是一种压力。

“你需要出去玩玩,散散心。”

对很多人来说,“出去玩”确实是放松身心的方式。但对抑郁症患者来说,社交活动可能是一件让他们感到极度疲惫和焦虑的事情。他们可能对周围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甚至觉得和人交流是一种负担。你让他们“出去玩”,就像是在剥夺他们仅有的休息权利,或者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合群”,连基本的社交活动都做不好。

“别再吃了,你现在这么瘦/胖,应该多吃点/少吃点。”

抑郁症常常会影响食欲,导致体重变化。当别人对你的体重评头论足,尤其是给出“建议”时,会让患者觉得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在被审视和评判。他们可能因为抑郁而体重失控,而这些不经意的评价,只会加剧他们的不安全感和自我厌恶。

“你这样,会让我们很担心。”

虽然这句话是关心,但在某些时刻,尤其是当患者已经因为自己的状态而感到内疚和自责时,这句话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痛苦不仅影响自己,还给别人带来了麻烦和担忧,这会让他们感到更加愧疚,甚至想把自己藏起来,以免“连累”别人。

那么,到底该说什么呢?

其实,对于抑郁症患者,有时候沉默的陪伴,或者一句简单的“我在这里”,比任何“建议”都更有力量。 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有人愿意默默地陪伴他们,即使他们无法说出自己的感受,也不被评判。

如果你想提供帮助,可以问一些更具体、更能体现支持的问题,比如:

“你今天感觉怎么样?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告诉我。”
“我今天煮了汤,想给你送点过来,你方便吗?”
“你愿意让我陪你坐一会儿吗?我们什么都不做,就坐在一起。”
“你想聊聊吗?如果不想,也没关系。”

最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感受,不评判,不强求,给他们空间和时间。 抑郁症是一场艰难的战役,你的理解和陪伴,就是他们最大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有什么好抑郁的?

你在学沉珂吗?

你觉得这个很酷吗?

你是在跟潮流吗?

你就是天天想得太多。

我xxxxxxxx比你还惨。

你为什么不阳光一点?

为什么不能积极一点。

为什么天天想着死啊死的?

这个病有什么好治的?

出去走走运动一下就好了。

你就是找借口而已。

哪儿有这么多病?

你在威胁我!

你想死就去死,别以为编个病我就不敢怎么样!

别跟我一天叽叽歪歪的,说死又不去死。

我听说好多抑郁症和医生共情的,你爱上医生的话,我们家可丢不起这个脸。

智障。

傻。

装逼。

不孝顺。

太脆弱。

心理承受能力不行。

你好意思给我们添麻烦吗?

别无病呻吟了,大家都不好过。

你想让人同情吗?

你到底想干嘛?

你这样还抑郁,那我是不是得去死了?

我不知道你在抑郁个什么劲儿。

别扫大家的兴。

天天在房间里待着,活该你抑郁。

你就是天天待在家里才抑郁!

年纪轻轻,你懂什么叫抑郁吗?

你那叫什么抑郁?

抑郁症哪儿是你这个样子?

这算什么病?

哪有这个病?

治什么治,你以为确诊个精神病很好是不是?

千万别治,留了记录以后工作都找不到。

这是精神病吗?

你会杀人吗?

你好可怕。

这些话你都说了一千遍了。

我好烦你。

那个谁谁怎么不抑郁?

我好羡慕你诶,抑郁症可以瘦好多。

我也想得抑郁症。

我像你这么狠心对自己,肯定早就瘦了。

酷诶!

她不就是有病吗?

抑郁症?艺术家病嗬?

学艺术的个个都有病。

她琴弹得好/文章写得好/画画得好,不就是因为抑郁症吗?有什么了不起。

你想说什么?又要把抑郁症搬出来了是吧?

怎么?你父母养你还养错了?

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偏你就抑郁?)

你就不能原谅人家吗?

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就不能向前看吗?

你怎么这么记仇啊?

啧,独生子女。

温室里的花朵。

都是父母太惯着了。

一点点小事……

上网学坏了。

玩手机学坏了。

这是你们这一代人的通病。

饿两顿什么病都治好了。

你就是吃得太好。

矫情。

养你二十多年,你就这么报答父母?

我凭什么要爱你?你看看你,你配吗?你在和我谈什么条件?你不配跟我谈条件。我不想管你。我不想和你谈这些。想死赶紧去死。你现在就死,来,我看着!你做不到xxxxxxx还不如去死。我宁愿你死都不愿意你笨,我宁愿你死都不愿意你慢。你一点都不体谅父母!我怎么生出你这种小孩?滚出去!你以后吃不起饭,在路边捡屎吃,也不要来拖累我们!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不就是想我死吗?你妈从窗口跳下去你就满意了!你这个猪!你活该!你和你爸一样,都盼着我死!我死了你们俩就开心了!………

(未分段部分来自我妈一个人)

………

………

………

看看我身上的稻草,别说压死我的只是最后一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你身边有人正在经历抑郁,你可能总是想做些什么,想说些能让他们感觉好点的话。可有时候,我们出于好意说出口的话,反而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伤害,甚至让他们觉得更加孤独和不被理解。下面这些话,是很多抑郁症患者最不想听到的,而且它们往往带有某种“好意”或“建议”,却恰恰刺中了他们最脆弱的地方。“想开点就好了。.............
  • 回答
    我很理解你此刻的心情,这是一种非常复杂且深刻的感受,也正因为如此,我希望能和你坦诚地聊一聊。你觉得你“不想好”,甚至“喜欢”抑郁症,这听起来似乎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对抗疾病”的理念相悖,但其实,这种感受背后隐藏着许多可能的原因,也反映出你正在经历的一些非常真实的心理过程。首先,让我们尝试去理解“喜欢”.............
  • 回答
    关于抑郁症患者是否都不注意个人卫生、不洗漱这个问题,我想先强调的是,抑郁症的症状非常多样,而且每个人的表现都不尽相同。笼统地说“抑郁症患者都不注意个人卫生”是不准确的,甚至可以说是带有刻板印象的。确实,在很多情况下,缺乏个人卫生是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但这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经历的,也不是唯一.............
  • 回答
    春秋航空因为一名抑郁症患者因症状表现被拒绝登机,并给出了“病情不明,安全考虑劝退旅客”的回应,这件事无疑触及了公共安全与人文关怀的敏感地带。从航空公司的角度出发,他们肩负着保障所有乘客安全的重任,任何潜在的风险都可能被放大,尤其是在密闭且高速运行的机舱环境中。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航空安全是航空公司运.............
  • 回答
    看到你正在关心一位被抑郁症困扰的朋友,这真的很难能可贵。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它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与他们沟通时,我们更需要一份理解和耐心,并且要留意一些话语,因为它们可能会不经意间触碰到他们的痛处,甚至让他们感到更糟。下面这些话,我们最好避免对抑郁症患者说: “想开点就好.............
  • 回答
    “不懂抑郁症的家人是杀死患者的凶手”,这句话语重心长,透着一股令人心惊肉跳的真相。它并非字面上的“谋杀”,而是指向一种更深层次、更具毁灭性的伤害——精神上的扼杀,是对生命希望的摧残。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必须先深入剖析“抑郁症”本身,以及“家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抑郁症:一场看不见的战争抑郁症,绝非简单.............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并非所有精神科医生都对年轻抑郁患者有负面看法或行为,但确实存在一些医生可能表现出不耐烦或疏远。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认知和理解上的差异: “年轻人不就是情绪化吗?”的刻板印象: 有些医生,尤其是经验较少或对青少年心理学理解不.............
  • 回答
    关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多发生在春秋季、白天居多以及星期一出现的现象,这背后确实存在一些复杂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完全解释。我们要理解,这些观察到的趋势是群体性的统计现象,并非适用于所有抑郁症患者。一、 春秋两季:季节性因素的扰动春秋两季之所以会被认为与抑郁症患者自杀风.............
  • 回答
    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与其说是枯燥乏味,不如说是被一层厚重的乌云笼罩,色彩尽失,生机凋零。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我们暂时放下对“正常”的定义,走进那个被情绪黑洞吞噬的孤独空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画像,往往是这样的: 情绪的低谷与失落感: 这是最核心的表现。他们感受到的不再是生活中的起伏,而是持续的、.............
  • 回答
    抑郁症患者在选择工作时,确实需要一些特别的考量,这并非因为他们能力不足,而是为了更好地支持他们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恢复和融入社会。以下是一些比较适合抑郁症患者的工作类型,以及选择时的详细建议:理解核心需求:稳定、可控、低压力、支持性环境抑郁症患者在发病期间,往往会经历情绪低落、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
  • 回答
    抑郁症患者是否都是极端自私的?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也是一个非常不准确的看法。事实上,将抑郁症患者简单地贴上“极端自私”的标签,不仅是对他们病情的误解,更是对他们内心痛苦的漠视。首先,我们要理解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它会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思维、行为和身体机能。其中最常见的.............
  • 回答
    .......
  • 回答
    抑郁症患者在情绪极度不稳定时,确实有可能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这无疑会给被伤害者带来痛苦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周围的人是否应该给予理解,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去深入探讨。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个人选择。 抑郁症会对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让他们.............
  • 回答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是突然的、毫无征兆的,但实际上,这个观点并不完全准确。虽然有些情况下,自杀行为可能显得非常突然,让周围的人措手不及,但绝大多数时候,自杀的发生并非真的没有预兆。更准确地说,是这些“预兆”可能被忽视、被误解,或者患者本身就极力隐藏。我们要明白,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它会对人.............
  • 回答
    抑郁症患者眼中的世界,并非只是天空灰蒙蒙、花朵失去色彩那么简单。那是一种更深层、更普遍的感受,一种剥夺了世界原本光泽和意义的暗影。色彩的褪去,不只是视觉上的。 即使阳光灿烂,在他们眼中,世界可能也蒙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那些曾经让他们心动的颜色,比如清晨的橘红,夏日午后的翠绿,或是落日余晖的金黄,如.............
  • 回答
    跟抑郁症患者恋爱,就像在一片阴晴不定的森林里徒步,时而阳光明媚,时而乌云密布,你需要学会适应这变幻莫测的天气,并且永远要做好迎接暴风雨的准备。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感受,很难用几句话概括,因为它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心疼和守护,也有疲惫和无奈,更有惊喜和希望。爱上他/她,你可能先看到了那些被阴影遮盖住.............
  • 回答
    全国抑郁症患者超9500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触及了社会健康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背景下,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抑郁症纳入医保”的建议,无疑是直面现实,也触动了无数人的心。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医疗报销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社会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个体尊严的议题。为何要纳入医保?这是最直接的.............
  • 回答
    作为抑郁症患者,确实经历过很多低谷,也听过一些让我觉得暖心的话。这些话,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道理,也不是什么“你要坚强”的空泛鼓励,而是真正落到实处,让我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能成为我前行的微光。有一次,我情绪特别低落,连出门的力气都没有。我最好的朋友来看我,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
  • 回答
    您好!我理解您想了解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会从养猫中获得帮助。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重要的话题。我会尽量用我个人的理解和观察来分享,希望能让您觉得更贴近真实感受。首先,我们得明白抑郁症并不是简单的“不开心”或者“想不开”,它是一种复杂且深刻的心理疾病,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思维、行为,甚至身体状况。很多时候,.............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