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不是,TG的军队(陆军)从来就不是精兵路线的部队,而是一支靠着纪律和组织度保证任务完成度的部队。士兵绝对服从,绝对统一,有高度组织性、分工性和自我牺牲精神,战斗时各司其职,根据命令集体完成战斗任务。有点像蚁族,单个蚂蚁不强,只懂自己那点技能要领,但是组合起来形成庞大的战争机器就难以对付了。
至于担心这个影响战斗力,就毫无必要了,单兵技能多少并不重要,PLA的普通兵会的不全面,但论自己职责内的技能熟练度,满世界找不出几个更强的。大规模战争时期这种普通士兵都是战争机器的组成部分,说得难听是消耗品,会自己那点东西足够用了,国家也没那个精力给消耗品进行全面培训。中国这种兵役制、预备役制和动员制度其实是为大规模战争准备的,算是当年应对北部威胁的一种延续,总是想着打灭国级的战争(所以这两年嚷嚷着转型)。
现在世界上主要都是小规模的特种战、治安战,把人观念带偏了,大规模战争比的是部队执行力和纪律性。自古以来的军队,凡是能打的精兵都是阵容严整,纪律性和组织度高的,而不是士兵个人武艺高的,戚家军一群新兵蛋子个人武艺高吗?但是只要会列阵,不退缩,坚决执行上司命令,一样战无不胜。淮海的三野别说啥单兵素质了,连散兵线都不会排,但有组织度保证(当然战略指挥不可或缺),一样能搞赢国军嫡系精锐。
尤其军改后的合成化机械化部队,最需要的不是全能的士兵,而是完整的基层指挥团体,现在营连级的参谋制都不成熟,主官的观念仍然是苏联时代观念的残留,合成营不能把数字化、空地一体化的战斗力发挥出来,这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国家意志》里作者用近乎夸张的手法把转型期的问题表述得淋漓尽致,贺凡的新型数字化部队,在合理指挥下几乎战无不胜,取得了大量匪夷所思的胜利。而王镇北的机械化部队,虽然也算是合成部队,但打仗主要靠的是装备和人员平均素质的碾压(毕竟对手是印度)。而现在的PLA,大多数主官能做到王镇北那样就算不错,还是缺乏新型战争的意识。
所以说最应该提高的是营连级指挥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