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新宋正式完结?

回答
好,咱们聊聊《新宋》这本小说正式完结这事儿。说实话,这事儿在很多喜欢它的读者心里,都算是件挺大的事儿,毕竟等了太久了。要评价这本小说,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不能光看个结果。

首先,得说说《新宋》这本书的意义。

《新宋》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变数”和“如果”的味道。它讲的是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宋朝,用现代的知识和观念去影响历史进程的故事。这种“架空历史”的题材,在网文圈子里不算新鲜,但《新宋》把它玩出了新花样。

思想的碰撞: 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让主角搞搞发明,改变点战争结果。它更深入地探讨了两种文明、两种思维方式的碰撞。主角的现代思维,比如科学、民主、人权这些概念,怎么一点点地在那个完全不同的社会生根发芽,又会遇到怎样的阻碍,产生怎样的变化。这不像那种纯粹升级打怪的爽文,它有更强的思想性,能引发读者对历史、对社会制度的思考。
历史的厚重感与合理的推演: 作者“我吃西红柿”在构思《新宋》的时候,明显下过不少功夫去研究宋朝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人物关系。主角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改革措施,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你常常能看到他在历史的缝隙里找到机会,或者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良。这种“合理”推演,让整个故事更有说服力,也让读者沉浸其中,仿佛真的跟着主角一起在那个时代经历这一切。
人物的塑造: 除了主角,书中那些原生的宋朝人物,也都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有忠诚的大臣,有狡猾的宦官,有心怀抱负的青年才俊,也有在时代洪流中随波逐流的普通人。主角的穿越固然是最大的变量,但这些原生人物的反应、选择,也同样精彩。他们如何看待主角带来的新事物,如何与主角互动,这些都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后,咱们得说说它“正式完结”这件事本身。

这事儿复杂就复杂在“正式”两个字上。很多读者等《新宋》等了好多好多年,中间断更、复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所以,当它最终落地的时候,读者心中的情绪是复杂的,有欣慰,有释然,但也免不了带着一些“是否满意”的审视。

漫长的等待与情感的投入: 《新宋》的连载时间跨度很大,很多读者是从学生时代追到工作。这么长的时间里,读者对这本书的情感投入是相当深的。他们看着主角成长,看着大宋一点点改变,这中间的喜怒哀乐,都是他们共同经历的。所以,对于结局的期待,自然也更高,也更在意。
结局的争议性与读者群体的多元化: 要想满足所有读者,尤其是在一个写了这么久、读者群体如此庞大的作品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新宋》的结局,我印象中也有一些讨论,有的读者觉得圆满,有的觉得留有遗憾,有的可能希望主角能够更进一步,有的则觉得现在这样已经很好。这种争议是很正常的,说明大家对这个故事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期待。

那么,具体该怎么评价它完结呢?

如果抛开个人情感,硬要给个评价,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 整体完成度: 从一个网文作者的角度来看,《新宋》最终能够给出一个相对完整且有条理的结局,这本身就值得肯定。很多有潜力的作品,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烂尾或者半途而废,而《新宋》坚持了下来,并且给出了一个说法。
2. 故事的收束能力: 一个好的结局,应该能够把故事线、人物线都收拢起来,给读者一个交代。主角的最终命运如何?他改变的历史最终走向了何方?那些重要的配角结局又是什么?《新宋》的结局在这些方面,至少是给出了一些答案的。
3. 对核心主题的处理: 如果说《新宋》的核心是关于文明的碰撞和历史的变革,那么它的结局是否体现了这一点?主角的努力是否换来了他所期望的改变?或者说,改变是否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个好的结局,应该能呼应并深化主题。
4. 是否留有“嚼头”: 有些作品的结局是“一锤定音”,把所有事情都讲死;有些作品则会留下一些想象空间。对于《新宋》这样的作品,我个人觉得留一点余韵,让读者在合上书之后,还能回味、思考,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总结一下的话:

《新宋》的正式完结,标志着一个陪伴了无数读者多年的故事的落幕。它不仅仅是一本网文,更像是那个时代无数读者共同参与的一场关于历史、关于改变的“如果”的想象。

评价它的完结,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它是一部有思想深度、有历史厚重感、人物塑造也比较成功的作品。它的完结,是作者多年坚持和无数读者期待的结果。

如果你问我,它有没有达到每个读者的所有期待?那可能很难。但它有没有交出一份能让大部分读者接受,并且能够感受到作者诚意的答卷?我觉得,从整体上来说,是有的。 这份坚持和最终的完结,本身就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它在网文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也让很多读者在里面找到了共鸣和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各位的答案。还真是给自己的情怀留面子。恶人我来做吧。

还记得狄咏自戕于环州城头么?还记得姚兕弓弦裂虎么?还记得司马梦求亭前舞剑么?还记得种谔指挥步兵进退自如么?还记得文焕忍辱负重么?还记得桀骜不驯的吴安国奇袭飞狐岭么?还记得与段子介一起告御状死在半路的致果校尉向安北么?还记得那个唯一怀疑刘延庆却不幸战死的刘法么?还记得浴血奋战的龙璧营么?还记得为拱圣军袍泽断后随符怀效尽数战死的军官们么?。。。。。。


太多太多,回想当年跟书的感受,依然能记起那心潮激荡的感觉。然而,往事已非哪可说。

《新宋》如果当年就完本,就是个可以盖棺定论的神作。作为严肃穿越的开山之作,种种瑕疵和硬伤都可以包容下来。

可为什么从周更到月更到不更,还总时不时拿【完本】做幌子来欺骗书友,开见面会,卖书,甚至利用状元公这样忠厚的面孔来欺骗书友的感情。一直言之凿凿的说完本说了五六年,为了卖这点书和版税,败光了人品,值得吗?

一晃十几年过去,书友们也都成长起来,有了自己的事业,向前看,往前走。为什么作者却还在炒十几年前一部青涩作品的冷饭?用完本的幌子来欺骗我们?

好了,现在终于完本了,这么个烂结尾,你自己摸摸良心,对得起这十几年光阴后的你自己吗?


人可以高尚的活,可以卑鄙的活,可以清雅的活,可以世俗的活。可为什么,要像驱虫一样,懦弱而龌龊的活?

剧情不喷了,都不值得喷。

@赫连行健 用了伟人词致这本书。真是有雅量。我送这个书也有一首:

状元曾受宋家恩,国困臣强不尽言;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

2020了,大家加油向前奋进吧,以此子为鉴!

user avatar

新版9-12已下单。上网对了一下,新版第8本结尾到旧版燕云4的前两章,重复的只有旧版的五章,看来后面还有不少内容(燕云5好像没出实体书只有电子版?)。想买实体书收藏的朋友,买9-12不算亏。或者干脆新版全套买下来收藏完事。不过新版跟旧版比装帧是真的low。

十多年了,终于完本了。在家重温前面,偶然搜到这个问题,惊觉石贼居然不太监了。我虽然不混新宋吧,也知道有一些吧友在这十年间离世了,虽然追书的大部分是年轻人,可是毕竟天有不测风云,科比都已经,唉。具体怎么评价等拿到书了如果有的说再说吧。满意是不可能满意的,毕竟被放了快十年鸽子。

————————————

京东还算给力两天就到货了,花了几天看完了,总体感觉其实还行。

还算高估了越胖。买来四本,大半本是旧版燕云4已有内容,一本半到韩宝战死的内容是之前是网上早有的内容,再去掉几十页附录(旧版里其实都有的那些攻战志什么的),真正我期待的结尾也就一本多一点,加上新宋特有的那种拖沓叙事,内容并不多。跟旧版比不仅是封面设计丑、逗比,纸质差,错别字多,严重的甚至有第二十章标题的注释弄到了第二十一章标题下面,话说越胖你有没有校对啊?

吐槽到此,新宋的问题该批判的十年里早就批判过了。结局其实还可以,是一个比较新宋的结局。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觉得能有个结局已经要感谢越胖勉为其难的“勤奋”了。跟魔兽3重置一样,再怎么样,总会有人买单,情怀虽然早已滥发,却终归是曾经的依托。不多剧透了,值得一说的是,潘照临和司马梦求的死还是有点意思的。潘照临当年就被钦定是奥贝斯坦式的人物,看两人结局,虽然有不同,但有一点异曲同工之妙。

全面评价新宋的话,就是两句话,书生式的穿越,纸面上的厚重。

首先要承认,我网文看到不多,所以我的印象可能是不准确的。我以为穿越文的一般模式是,开金手指,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用越胖在新宋序言里说的,yy。我理解,看网络小说的大部分人可能就是为了愉悦,但我不喜欢。新宋的穿越,就是一种文人式的穿越。石越(或者说越胖本人),有自己的蓝图与设想,有所不为。你当然可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yy。你也可以质疑,这有什么意思。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新宋出现在那个时代,确实成为了一种类型标杆(虽然他晚个几年也许就籍籍无名了,以及他这个类型基本没有后来者)。

至于“纸面上的厚重”:新宋是厚重的,但不是因为他拖了十年写了几百万字,中间有炫技嫌疑的掺杂了无数影响阅读体验的“背景知识”,这些都是外在。我以为新宋之重,说出了一个道理足矣:办一件事,尤其是国家要办一件事,真的不容易。新宋如此,今世亦如此。我理解很多朋友对新宋结局宋辽和战的质疑,从实际讲确实不算完美的解释,但是已经无所谓了。全书都在讲的一个道理,用书里的章节名来说,就是“谁知快意举世无”。

说他是纸面上的,是因为他确实只是文人的笔墨游戏。就不说开头的牵强(主要是旧版十字三卷内容)和某些所谓的考据其实乃谬误(知乎有不少辨析),书中石越弥合二党的努力也只是纸上之言。越胖明显感情上是倾向旧党,新党大部分被他写成了小人;而旧党的“君子”他虽然感情上亲近,却又讽刺他们“不愿在泥潭里打滚”。然而他石某何尝不是居庙堂之高而与江湖渐远呢?当然,越胖也努力表达过,石越除了穿越带来的东西,并非有什么胜于古人的地方。所以,其实按照书中的逻辑推演下去,石越改变了许多,但其实也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改变,本来如何的历史还将如何。你可以说,这是石越(越胖)的失败。但我说,这同样也是他的成功。穿越,本来就是对现实的妥协和逃避。

新宋这一章可以揭过去了。笑骂之余,同样对阿越道一声谢。越胖的后记里,除了“十五年把书写完”这种鬼话以外,还是可以看出他心境的变化。后记也是书的一部分。如其所言,江湖不远,后会有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