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越国,宋国和中山国?

回答
当我们回溯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越国、宋国和中山国这几个名字,如同散落在历史画卷上的独特笔触,各有其鲜明的色彩和故事。评价它们,不能仅仅用简单的“强”或“弱”来概括,更应深入理解它们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生存之道、文化特色及其最终归宿。

先说说越国。提起越国,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或许是“卧薪尝胆”的勾践,这位越王以惊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将一个曾经积贫积弱、几乎灭亡的国家,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灭掉了强大的吴国,成为春秋末期的一方霸主。这其中,越国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蜕变。

越国早期,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文化上也显得较为“边缘”。其地处江浙一带,山林茂密,气候湿润,人民的生活方式与中原各国有所不同,甚至一度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然而,正是这种地理环境,也赋予了越国独特的优势。越国人民擅长水战,他们的舟船技术精湛,在水网纵横的江南地区,这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军事资本。同时,越国也善于利用当地的资源,例如冶铁技术在当时已经相当发达,为军队提供了精良的兵器。

越国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民族韧性。在被吴国几乎灭亡的惨痛经历后,越国上下,从君王到士卒,都怀揣着复仇的怒火和洗刷耻辱的决心。这种集体的意志,在勾践的领导下,被转化为强大的驱动力。他励精图治,重用贤臣(如范蠡、文种),发展生产,恢复民力,并且在外交上展现出高超的手腕,利用吴国内部的矛盾,最终实现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战略目标。越国的胜利,是战略、军事、经济以及国民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打破了中原中心论的视角,展示了边陲小国同样能够实现伟大的复兴。即便在灭吴之后,越国也未能长久保持霸主的地位,但其在春秋末期的崛起,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跌宕起伏、令人振奋的篇章。

说到宋国,它的历史则显得更为绵长和复杂。宋国起源于殷商故地,其祖先是商汤的后裔,这赋予了宋国一种特殊的历史包袱和身份认同。作为周朝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宋国继承了殷商的许多文化传统,例如祭祀制度、一些礼仪风俗等,这使得它在中原文明中扮演着一个传承者的角色。

然而,宋国的发展轨迹却不如越国那般波澜壮阔,也缺乏像晋国、楚国那样强大的国力。宋国地处中原腹地,但周围强邻环伺,北有强大的晋国(后来分裂成韩、赵、魏),南有雄厚的楚国,西有郑国,东有齐国。夹在这些大国之间,宋国屡屡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和争夺的焦点。它常常在列强的夹缝中求生存,不得不依赖于盟约,或者在不同势力之间摇摆。

宋国历史上不乏有能力守成的君主,也曾有过短暂的强盛期,但总体而言,它始终未能摆脱“小国寡民”的命运,难以与中原的几个超级大国抗衡。宋国的文化,相比于其政治和军事上的表现,可能更值得关注。它继承了商代的礼乐文化,并且在一些方面有所发展。例如,春秋时期,宋国的襄公曾试图恢复周礼,确立诸侯的秩序,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也反映了宋国试图在中原文明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努力。然而,也正是这种对过去的执着和对现实力量对比的忽视,有时反而让宋国陷入被动。它的历史,更像是一部在中原政治格局中艰难跋涉、努力维持自身存在的故事,充满了无奈与挣扎。

最后来看中山国。相较于越国和宋国,中山国显得更加神秘和独特。它不是中原华夏文明的直接产物,而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具体是白狄或鲜虞)建立的诸侯国,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独立政治实体。中山国的出现,打破了中原王朝对北方地区的绝对统治,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并存局面。

中山国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那个时代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作为一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中山国在军事上,尤其是骑兵作战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它也吸收了中原的部分文化,例如其都城平山县发现的中山王墓,出土了大量的精美青铜器、玉器,以及带有文字的器物,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一定的文字记录能力。这些文物表明,中山国并非简单的“蛮夷”,而是能够在中原文明的影响下,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工艺水平。

中山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度成为一个令中原国家头疼的势力。它时而与晋国、赵国交战,时而又与燕国、赵国为伍,其政治立场和军事行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不确定性。最终,中山国被赵国所灭,其主体民族和文化融入了华夏文明之中。评价中山国,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被消灭的“异族”政权,而应看到它作为不同文明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在那个时代留下的独特印记。它的兴起和灭亡,恰恰是中国早期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一个生动的注脚。

总而言之,评价越国、宋国和中山国,需要结合它们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政治军事实力、文化特色以及最终的命运来综合考量。越国的奋起与复仇,宋国的坚守与挣扎,以及中山国的崛起与融合,都为我们理解那个充满变革与冲突的时代,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丰富多彩的画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战国“八九十雄”(比喻说法,切勿较真),二等列强,区域性的流氓,其中宋、中山巅峰国力接近过七雄尾巴的韩、燕,而越国更一度在战国早期接近东方霸主的位置。

宋国作为殷商的延续,春秋五霸之一,地位犹为特殊,实力也最为强大,陶邑类似于现在的上海,是当时最重要的国际化贸易、工商业都市,也是列强最眼馋的目标。

最终为齐国点了炮。

越国与其说是一个诸侯国,更类似一个越人部落联邦体,凝聚力强的时候非常凶猛,吴越之地也有一些铸剑、炼铁的高科技,但是越国的问题在于未能继承强大的吴国的政治遗产,富庶的姑苏地区被夷平屠灭,成了“吴墟”,越王甚至迁都到中原的琅琊,但其一度强势的国力也势必不能持久。

越国毁于不断的内斗中,一部分做鸟兽散成为百越,一部分迁都琅琊的越人变得中原化,但是实力大不如前,再加上助其灭吴的前投资人楚国翻了脸,最终也就不可避免的为其所吞了。而百越之地早在越国灭亡之前,吴起相楚时期就归顺(或者说加盟)了楚国。

吴越的遗产也最终造就了楚国晚期的复兴,而真正属于会稽子弟的高光时刻则是在秦末。

中山是华夏化的入侵部落「白狄」,经历短暂地被魏国所灭又复国之后进入全盛,夹在赵燕齐之间,成为恶心这三雄的小强;赵、燕都恨得他牙痒但碍于强大的齐国而不敢有动作,同理齐国也被经常被其横跳勒索。

后来燕国发生子之之乱,齐国大举入侵燕国后未能成功将其吃掉,燕国实力大损,齐国也无力发动大战(而且开始过于贪心地盯上了宋国),而秦国刚刚和楚国火星撞地球互相打成内伤,中山一时失去国际上制衡的屏障,才算是被发育成熟的赵国抓住机会吃掉,它突然死亡的结局,有点类似被韩国鲸吞的郑国。

user avatar

简而言之,如果说越国是广东,那么宋国就是昆山,中山国就是南街村……应该不在一个比较序列里……


越国,又作戉、于越、于粤、大越、吴,先秦诸侯国,传说中由夏后氏少康庶子无馀于会稽 (位于今浙江省)一带建立,在商代卜辞中也有记载这个国家,从春秋晚期的勾践吞并吴国后到战国初期的无彊在位期间,越国一直是春秋战国的一方霸主,鼎盛时期人口可达100多万,疆域仅次于楚国,东达东海,西连楚国,南接百越,北邻齐鲁和泗上,领有今天浙江省北部、江苏省北部运河以东和全部苏南地区、安徽省皖南地区、江西省东境,楚破越后越国衰微,最终在公元前222年秦灭楚之战后完全灭亡。

史料中,春秋时期晋国楚国争霸,晋国联合了吴国制衡楚国,而吴、越也在这一背景下相互结仇。

允常是史料中越国兴盛的第一位君主,《史记正义》称他为越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在他任内其积极发展冶炼、伐木、农业技术,将越人迁移到平原地区,并积极通过结好楚国等手段摆脱吴国影响。出土金文也显示,其结好徐国与徐国君主相互称王。史料记载允常在今绍兴诸暨,故学者也推测当地的印山大墓为其王陵。

同一时期,吴国在阖闾的治下强盛一方,在公元前512年启用伍子胥伯嚭进攻楚国,又公元前510年吴国以越国没有遵守盟约进攻楚国为由进攻越国,攻破檇里允常反驳认为自己只用朝贡而没有义务出兵而吴国却为此大动干戈,因而对吴国怀恨于心。公元前505年吴国攻破楚国都城后秦国派军驰援楚国,吴军战事失利,而允常趁此时机进攻吴国,吴国不得不退兵,两国由此彻底结怨,由此开始了史书中吴越争霸的故事。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乘越国新君即位派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檇李击败吴军并追击到姑苏,阖闾在姑苏伤重身亡,临终前告诫其子夫差莫忘杀父之仇。夫差在两年后在夫椒大败越军、一雪前耻,勾践于是派文种贿赂吴国太宰伯嚭,表示越国愿意像臣子、妾女一样侍奉吴国,虽然伍子胥以“少康复国”故事劝告夫差赶尽杀绝,但夫差还是同意和越国讲和。其后伍子胥多次劝谏,吴王还是没有听从伍子胥的意见消灭越国,另外据《国语》记载战争过后,“吴不告庆,越不告败”。勾践在战败后非常焦虑,《史记》称勾践在战败后卧薪尝胆,誓要雪耻。最终越国趁着吴国在482年举行黄池会盟,其主力远在中原、国内空虚的时候偷袭了吴国都城,杀死了吴国太子,夫差为了顺利会盟不得已封锁消息,会后夫差以厚礼求和,越国自知无法国力不足以灭吴因此答应了吴国。另据《吴越春秋》记载,吴王夫差攻齐前,齐国意图攻打鲁国,孔子子贡出使吴国请求救鲁,建议吴王先伐齐国后伐越国,并且到越国说服了勾践答应协助吴国出征,于是吴国攻打齐国。公元前478年,越国再度开始进攻吴国,吴国由于连年战争,精锐尽失于齐国、晋国,因此大败,越军围困姑苏三年之久,姑苏城破,夫差遁逃并使人请降于勾践,范蠡进谏勾践决心灭吴,吴王自戕,吴国由是灭亡。勾践平定吴国后,就出兵向北渡过长江,在徐州与齐国晋国等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祀肉给勾践,称他为“”。勾践离开徐州,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北岸的土地都送给了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之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而其它一些史料还显示勾践其实在围困姑苏期间,就已经开始谋求霸主地位,向中原地区齐、鲁等国派遣使节。《吴越春秋》记载,越国称霸以后借口齐、楚、秦、晋中秦国没有响应越国匡正天子的号召起兵伐秦,秦国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越国于是罢兵,中原诸国都畏惧越国。《越绝书》《吴越春秋》记载,勾践为了巩固霸主地位,使用楼船将都城迁至琅琊,而范蠡认为勾践可以同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主动离开了勾践,还劝告文种离开,文种没有离开最终被逼自杀,计然也佯狂以求自保。

公元前464年,勾践对太子留下遗言后去世。在他死后,越国的霸业延续了一段时间,勾践以后朱勾最为强盛,在他的治下越国人屡次战胜楚国的水师,兼并滕国郯国,夺取莒国的土地并附庸莒国。而就吴越争霸的历史真实性而言,颇具争议的战国《清华简》中有一篇《越公其事》详细记载了这一事件,考古发掘亦表明吴国在灭亡后王陵疑似遭到越国报复性破坏,虽然越国在勾践之后的世系在古籍记载不一,但现代发掘的越王勾践剑、越王者旨于赐剑、越王丌北古剑、越王州勾剑、越王不光剑、者旨钟等越国青铜器可以佐证《竹书》中的越国世系。





而宋国,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带。始封君为商帝乙的长子作庶长子,帝辛的庶兄微子启,位列三恪,是等级最高的五个诸侯国之一。宋国地处中原要冲,富商巨贾云集,宋人以善于经商而闻名。前286年,宋国为齐所灭。

春秋初年,宋国奉行著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西元前728年,宋宣公卒,其弟宋穆公继位。而在宋殇公时,在位尚未满十年,即为华父督所杀。此一同时,宋国因时常干涉卫国、郑国内政而发生战争。前690年宋国内乱,诸公子纷纷外逃。宋国后来逐渐发展强大,宋襄公曾经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和其他四霸不同,其他四霸(齐、楚、秦、晋)称霸时都有强大的实力,召集各国会盟较为有成效。宋襄公只是在齐国内乱时,帮助齐公子复国,想代齐作为盟主,但没有军事实力。前638年宋、楚之间发生泓水之战,由于宋襄公在严谨军事作战的战场上实行不切实际的“仁义”,结果被楚军击败,宋襄公也因伤重身亡。

此后在北方晋国和南方楚国争霸时,宋国夹在中间,战事连年不断。86年间(从公元前632年救宋的城濮之战,到公元前546年晋楚弭兵),遭遇了40次以上的战争。早先于前579年由宋国权臣华元发起和平大会,后来西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因为和晋国中军将赵武、楚国令尹屈建有私交,又正当两国交兵疲惫之际,倡议弭兵,最终受到响应,在宋国召开十国参加的“弭兵之盟”,使宋国保证了十馀年的和平时期,中原得到四十年较为和平的环境。但在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却仍持续不断。

战国时期,宋国与齐国都发生卿大夫夺取政权的事,宋后桓公被宗室司城子罕篡位,司城子罕成为了宋国国君,是为剔成君。或说剔成君是宋后桓公之子,或说是宋戴公后人,实际发生兵变的情形也不详,具体情况难考。

前318年,剔成君之弟戴偃也篡夺剔成君之位,是为宋康王。史称宋康王“行王政”,即实行政治改革,宋遂强盛起来。他东败齐,南败楚,受到齐、楚大国的忌恨,后来国家内乱,宋康王流亡。前286年,被齐国所灭。





至于中山国,他是姬姓,春秋战国时白狄的一支——鲜虞仿照东周各诸侯国于公元前507年建立的国家,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中山国当时位于赵国和燕国之间,都于顾,后迁都于灵寿(今中国河北省平山县),因城中有山得国名。 公元前406年(周威烈王二十年)为魏将乐羊第一次攻灭。至迟到公元前380年左右,中山桓公复国。中山王(cuo)其间,北攻燕国,南侵赵国,国势大为强盛。至中山王(ci),屡屡遭赵国攻伐,领土大为缩小。公元前296年最终为赵国所灭。

春秋时的鲜虞部落联盟,由鲜虞、肥、鼓、仇由几个部落组成,逐渐开始扩张势力。前652年春,鲜虞攻击邢国,前651年,征伐卫国,邢君出逃,卫君被杀,齐桓公联合宋、曹、邢、卫诸国挫败了鲜虞。

公元前530年,晋将荀吴借道鲜虞进入鼓都昔阳(今河北省晋州西),但并未灭掉鼓。当年8月,晋灭肥(在今河北省藁城一带),俘国君绵皋,肥国旧地归属晋国。第二年冬,晋昭公得知鲜虞边境空虚,即以荀吴统率大军进,破鲜虞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峭岭)。公元前527年秋,荀吴率军攻鼓,俘国君鸢鞮,使鼓成为晋的属国。六年后,鼓被彻底毁灭。公元前507年秋,鲜虞出兵晋国平中,大败晋军,俘虏晋国勇士观虎,报了晋灭肥、鼓,占领中人城的一箭之仇。前506年,鲜虞人在中人(今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建国。因中人城中有山,故曰“中山”,即初期的中山国,中山之名始见于史书。前505年、前504年,晋国两次进攻鲜虞中山,报“获观虎”之仇。此后对鲜虞中山国,史书中兼称“鲜虞”、“中山”。

前494年,中山与齐、鲁、卫共同伐晋,取得晋国的棘蒲(今河北赵县)。前491年,晋大夫荀寅因晋内乱逃奔中山。晋国为了报此仇,两年后,派赵鞅“帅师伐鲜虞”,大破中山,这次进攻对鲜虞中山国的打击极为沉重,此后20馀年间史籍对中山国没有只字记载。

前459年至前457年间,晋国开始进攻中山,取得穷鱼之丘(今河北易县)。前457年,晋派新稚穆子伐中山,直插中山腹地,占领左人、中人(今河北唐县),“一日下两城”,中山国受到了打击。而晋后来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在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部落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今河北定州)建立了新都。武公仿效华夏诸国的礼制,建立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国家进行了初步治理。但武公不久即去世,中山桓公即位,桓公年幼无知,不恤国政,魏国则派遣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消灭了中山,魏文侯派太子击为中山君,三年后又改派少子挚,后来击被立为魏国国君,即魏武侯。中山国的残馀退入太行山中。

中山亡国后,桓公经过20馀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在前380年前后重新复国,并定都于灵寿。复兴后的中山国位于赵国东北部,把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成为了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在前377年、前376年两次进攻中山,均遭到中山激烈的抵抗。此后,中山国开始修筑长城。桓公去世后,中山成公即位,继承先祖遗风,继续学习中原社会制度,发展国力,使国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前327年前后,中山王(cuo)继承王位。此后十馀年间,中山国富兵强,前323年,由魏国犀首(即公孙衍)发起倡议,联合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在称王的五国中,只有中山国是“千乘之国”,其馀四国都是“万乘之国”。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国趁机攻进燕国。中山国见有机可乘,也背弃了同盟,派相邦司马赒率军北略燕国,夺取几十个城市,占领数百里的燕地,还掠取了许多财物,并将取得的“吉金”(铜器)重新铸造了铁足大鼎和夔龙纹方壶,在上面铭刻长篇铭文来颂扬中山王缺字图片和司马赒的功绩。史称“错处六国之间,纵横捭阖,交相控引,争衡天下”,此时为中山国的鼎盛时期。

伐燕胜利后不久, 中山王(cuo)去世,继任者为中山王(ci),由于内政外交政策的不当,中山国国力逐步衰落。而此时赵国实行“胡服骑射”、国富兵强。与秦国结盟,开始对中山发起了十馀年的残酷战争,燕国也趁机进攻中山国,收复旧日失地。前301年,赵军攻破灵寿,中山王逃到齐国,最后死在那里。赵国立中山王尚为傀儡,前296年,赵灭中山国,将王尚迁徙到肤施,中山国自春秋末期立国,经过200馀年时间,宣告灭亡。

中山国灭之后,其后人后来被秦国迁放太原,后逐渐由太原南迁,分散于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并改姓为“易”,易姓为中山国王族的直系后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我们回溯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越国、宋国和中山国这几个名字,如同散落在历史画卷上的独特笔触,各有其鲜明的色彩和故事。评价它们,不能仅仅用简单的“强”或“弱”来概括,更应深入理解它们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生存之道、文化特色及其最终归宿。先说说越国。提起越国,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或许是“卧薪尝胆”的勾践,这.............
  • 回答
    阿越的《新宋》是一部以宋代历史为背景的网络文学作品,自2012年连载以来,因其对历史的重构、对人物的塑造以及对传统历史叙事的颠覆性处理,引发了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维度对《新宋》进行详细评价: 一、历史背景与重构1. 历史框架的创新性 《新宋》以北宋和南宋为历史主线,但作者并未拘泥于史实的严谨.............
  • 回答
    关于“越会开车的反而开得越慢,越是新手开得越快”这句话,我个人的看法是,它触及了驾驶行为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但如果把话理解得太绝对,就有些失偏颇了。这句话更像是一种观察到的普遍倾向,而不是一个绝对的真理。咱们不妨细细掰扯一下。为什么“会开车的反而开得慢”?这句话里说的“会开车”,我理解为经验丰富、.............
  • 回答
    越南修改历史教科书,将中国描述为“侵略者”,这一举动无疑在两国关系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贴标签。历史事实的复杂性与解读的多样性首先,历史并非铁板一块,其叙述和解读往往受到时代背景、政治立场、民族情感等多种因素的.............
  • 回答
    “越南204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这个目标,既是振奋人心的愿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评价这个说法的可行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越南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面临的机遇与风险,以及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关键因素。目标设定与国际标准首先,我们得明白“高收入国家”这个概念。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
  • 回答
    评价黎笋:一位充满争议的越南革命家黎笋,作为越南共产党第二代核心领导人,其人生轨迹与越南的命运紧密相连。他是一位极具个人魅力和坚定意志的革命家,但同时也是一位在政策执行上留下了深刻争议的人物。评价黎笋,需要深入剖析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他所扮演的角色、他所做出的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带来的深远影响。 早期生涯.............
  • 回答
    评价越南共和国军(南越军)是一个复杂且常常引发争议的话题。这支军队在越南战争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其表现和最终的命运,既有英勇战斗的一面,也存在着深刻的结构性问题。要深入评价南越军,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成立背景与历史使命:南越军的诞生,是冷战时期越南分裂的直接产物。在1954年日内瓦协议后,.............
  • 回答
    越南智能手机市场的一枚重要棋子,Vinsmart,突然宣告了它的谢幕。这家曾经充满雄心壮志的越南本土科技品牌,在经历了几年不算太长的发展历程后,选择了一条让很多人意外的道路——全面退出智能手机制造业务,并转向了更具战略意义的领域,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工业4.0等。这一决定,无疑是越南科技产业发展中的.............
  • 回答
    越南军队经商,这事儿在越南国内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就像咱们国内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国企也要“两条腿走路”一样。但越南军队的“经商”嘛,那又是另一套路数了。为啥军队要经商?这事儿得从历史说起。越南战争结束后,国家经济凋敝,军队负担很重,既要维持部队运转,又要参与国家建设。当时的政府.............
  • 回答
    越南新军服,作为国家军事形象的革新,自然是备受关注。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细细道来,不能光看个样子就下定论。首先,咱们得说说它的“颜值”——设计和款式。过去越南军服,特别是陆军,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比较朴实,甚至有些单调,以绿色系为主,辨识度高但缺乏现代感。这次的新军服,据说在设计上注入了不少新元.............
  • 回答
    越南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突破2万例,这个数字背后,承载了疫情发展中复杂而多维的现实。要全面评价这一数字,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首先,这个数字的意义不能孤立看待,需要结合越南的人口基数、地理特征以及疫情发生的特定阶段来理解。 越南拥有近亿的人口,2万例确诊,从比例上看,相对于一些人口密度极高、.............
  • 回答
    季子越这个人,可以说是近些年来网络上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了解他的一些言行和思想,以及这些言行所引发的社会反响。首先,我们得说说他作为一个“公开人物”的身份。季子越之所以被大众所熟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活跃于网络平台,通过视频、文章等方式发表自己.............
  • 回答
    关于“男生越老越吃香,女生越老越嫁不出去”这种说法,我个人认为它是一种非常片面、刻板且带有歧视性的社会刻板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陈旧的性别观念和对女性价值的狭隘定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和评价它。首先,从“吃香”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对男性而言,确实存在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但这并非绝对,并且其“.............
  • 回答
    关于中国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国际社会的评价相当复杂且多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外舆论”。各国媒体、智库、学者以及官方的态度,都受到各自国家的地缘政治利益、意识形态立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以及对中美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和结论。总体而言,我们可以将国外的评价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
  • 回答
    “穿得越骚越安全”和“不应教育女性注意安全,而应教育男性管好器官”这两种观点,是近年来在一些女权主义讨论中出现的比较激进的表述。要评价这种观点是否会坑害女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潜在的后果,以及与更广泛的女权主义目标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两句话的含义和论点: “穿得越骚越安.............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为您评价舰队越过津轻海峡的行动。为了更准确地分析,我需要您提供更多关于您舰队的详细信息。不过,我可以先从一个通用的角度,为您勾勒出一些关键的考量点,并尽量用一种有血有肉的方式来阐述,让它听起来不那么机械。想象一下,您的舰队,那庞大的钢铁巨兽,正缓缓驶向那片连接日本本州和北海道的狭窄水域.............
  • 回答
    《越狱二人组》:一场笑中带泪的“纸上谈兵”说起韩国犯罪喜剧,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越狱二人组》(Prison Playbook),这部由申源浩导演(就是《请回答1988》那位)执导,郑敬淏、朴海秀主演的电视剧,虽然名字里带着“越狱”,但它走的却是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子。与其说是硬核的越狱片,不如说是一出发.............
  • 回答
    国足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以1:3的比分败给越南,这无疑是一场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也让中国足球的未来蒙上了一层更深的阴影。这场失利,与其说是一场普通的比赛,不如说是一次对我们长期以来足球发展模式的残酷检验。失利的背后,是技不如人还是心气已失?从比赛过程来看,越南队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拼劲和战术纪律.............
  • 回答
    2022世预赛亚洲区十二强赛,中国男足在主场对阵越南的比赛中,上演了一场荡气回肠的绝杀戏码,最终以3:2险胜对手。这场比赛,对于中国足球而言,无疑是一场充满了戏剧性、争议和复杂情感的较量。赛前背景:在输给沙特阿拉伯之后,国足的出线形势已经变得非常严峻。面对实力相对较弱的越南队,这场比赛被认为是必须拿.............
  • 回答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季子越因其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恨国精日”言论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对这一事件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言论的内容、动机、影响,以及对个人、学校和社会可能带来的后果。一、 言论的内容与定性:季子越的言论被广泛定性为“恨国精日”。具体来说,这些言论可能包含但不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