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穿得越骚越安全」「不应教育女性注意安全」「而应教育男性管好器官」这种女权观,会不会坑害女性?

回答
“穿得越骚越安全”和“不应教育女性注意安全,而应教育男性管好器官”这两种观点,是近年来在一些女权主义讨论中出现的比较激进的表述。要评价这种观点是否会坑害女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潜在的后果,以及与更广泛的女权主义目标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两句话的含义和论点:

“穿得越骚越安全”: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女性的穿着打扮,尤其是那些被认为是“性感”或“暴露”的穿着,并不会增加她们遭受性骚扰或性侵犯的风险,反而可能是一种自我赋权或挑衅的方式,从而让她们在某种程度上“安全”。这里的“安全”可能指的是不被视为“受害者”的脆弱性,或者是一种反抗者姿态。

“不应教育女性注意安全,而应教育男性管好器官”: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将性暴力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施暴者,主张将教育重点放在男性身上,要求他们控制自己的性冲动和行为,而不是要求女性如何避免成为受害者。其逻辑是,性暴力是男性的问题,解决方案也应该由男性来承担。

评价这些观点的合理性与潜在问题:

要评价这些观点是否“坑害女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

1. 理想主义与现实的脱节:

理论上的“责任归属”: 从根本上说,将性暴力责任归咎于施暴者是完全正确的。任何形式的性侵犯都是对个人意愿的侵犯,施暴者是唯一的责任人。女权主义强调这一点,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将受害者“二次伤害”的社会倾向,让社会不再“合理化”施暴行为。
现实中的“自我保护”: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仅仅强调责任归属,而忽视女性个体在面对潜在危险时的一些“预防性”措施,可能并不总是最有效的策略。这并非是在为施暴者开脱,而是承认当下社会环境中,女性可能仍然需要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就像我们出门需要锁门一样,不是因为我们预料到会有人来偷窃,而是因为这是降低风险的常识性做法。
例如,在某些环境中,深夜独自走在偏僻小巷可能确实会增加遇到危险的可能性,无论穿着如何。这个时候,选择更安全的路线上路,或者与朋友同行,是一种降低风险的务实选择。
将“注意安全”完全等同于“受害者有罪论”是概念上的偷换。关注安全措施不等于认可了施暴者的行为是合理的。一个女性被侵犯,错永远不在她,但她仍然有权利和能力去采取一些措施,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穿得越骚越安全”的反证: 这句话本身就存在明显的反证逻辑。如果穿着暴露能带来安全,那么为什么在许多非暴露场合,女性仍然遭受骚扰?性骚扰和性侵犯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包括权力控制、性欲冲动、情感宣泄等,很多时候与受害者的穿着几乎没有关系。将“穿着”与“安全”直接挂钩,是一种简化,甚至可能模糊了问题的焦点。

2. “教育男性管好器官”的局限性与潜在的负面影响:

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男性尊重女性、控制性冲动、承担性行为的责任,这绝对是改变性暴力问题的核心。这包括对男性进行性教育,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同意,什么是侵犯,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性观念。
现实执行的困难: 然而,指望通过“教育男性”这一单一途径就能彻底解决性暴力问题,存在巨大的现实挑战。
个体差异: 男性群体是多元的,有的人天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有的人则不然。教育的效果因人而异,并且改变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和行为模式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权力失衡: 在很多情况下,性暴力是权力不平等关系的体现。即使受过良好教育的男性,在特定情境下也可能因为掌握权力而做出不当行为。
隐形与沉默的施暴者: 很多施暴者并非“恶贯满盈”的典型形象,他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正常”,甚至受过教育。将问题完全归咎于“管好器官”,可能忽略了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
可能造成的“受害者无责”的极端化: 如果将“不应教育女性注意安全”的观点极端化,可能导致一种“女性可以为所欲为,完全不必担心安全”的误读。这不仅不现实,还可能让女性在某些情况下因为过度自信而忽视了实际的风险。这并非是女性的错,而是这种简单化论调给个体带来的不准确的风险评估。

3. 激进言论的传播效应与潜在的“误伤”:

吸引眼球与边缘化主流声音: 有时,激进的口号更容易吸引眼球和媒体关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女权主义的议题。但这也可能导致更温和、更具建设性的声音被淹没,让社会对女权主义产生误解和排斥。
分裂与攻击: 这些观点有时会被用来攻击那些持不同意见的女权主义者,认为她们“不够激进”,甚至“是男权帮凶”。这种内部的分裂不利于女权运动的团结和发展。
“我这样做就是要挑衅”的风险: 如果一个女性真的相信“穿得越骚越安全”,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穿着打扮,而这种打扮在特定环境中确实会吸引不必要的关注和风险,那么她可能会因此受到伤害。这种伤害并非因为她的穿着“该受”,而是因为施暴者的存在。但如果她的认知基础是错误的,那么她就可能承担不必要的风险,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被这种观念“坑害”了。

结论:

“穿得越骚越安全”和“不应教育女性注意安全,而应教育男性管好器官”这两种观点,虽然出发点是强调女性的权益和施暴者的责任,但其表述方式存在明显的理想主义与现实的脱节,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穿得越骚越安全”是一种错误的因果关系, 忽视了性骚扰和性侵犯的复杂性,并且可能在模糊焦点的同时,让女性对风险的评估出现偏差。
“不应教育女性注意安全”的本意是好的,是为了避免二次伤害, 但如果将其极端化,忽视了女性在现实社会中可能需要采取的合理自我保护措施,那么这种绝对化的论调反而可能让女性在某些情况下处于更危险的境地,从而“坑害”了女性。
将所有解决办法都寄托于“教育男性管好器官”,虽然指出了问题的根源,但忽视了教育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以及社会环境的现实挑战。 如果这种简单化的解决方案让人们忽视了其他层面的努力,或者让受害者在现实中得不到切实有效的帮助,那么也会是一种“坑害”。

更全面的视角应该是:

1. 始终坚持将性暴力责任完全归咎于施暴者。
2. 同时,在教育女性方面,不应该是什么“避嫌”或“自律”,而是提供赋能性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帮助她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认识到她们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穿着打扮,这不应成为被侵害的理由。
3. 核心工作应该放在“教育男性”,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对性、权力以及女性的认知, 强调尊重、同意和责任。但这需要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社会工程,包括法律、教育、媒体、家庭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简单粗暴的口号,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引发讨论,但如果脱离了现实的复杂性,则可能适得其反,反而给女性带来不必要的误导和风险。女权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性别平等和女性的全面解放,这需要我们既有坚定的原则,也要有务实的策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得没错,我再补充几条。

1,过马路,要闭着眼,你横着走,车就不敢撞你。
2,混社会,你越凶,别人就越怂。所以,一言不合直接动刀子。只要坚持,一路成为洪兴帮大佬没有问题。
3,遇到抢劫犯,你要说“钱没有,命倒是有一条,来呀!打我呀!不打死我就是我儿子!”,抢劫犯就丢了枪,直接逃跑了。
4,玩英雄联盟,B健抠了,就能一路上王者。之所以你上不了王者,是因为你不敢抠B键。建议把网速限制为10kb/s,你看对方天上飞,对方看你亦如是。
5,把家里防盗门拆了,门窗拔了,拆得越干净,賊越不敢进来。纱窗也拆了,蚊子一看情况不对,都不敢来叮你。
6,出门别带钱包,直接插一叠人民币在屁股后面,还露出半截,保证没人敢偷你。
7,吃水果之类的别洗,直接啃,越不干净,吃了越没病。
8,考试前使劲玩。你越不复习,临场发挥就越好。考不好是因为玩得不够使劲。
9,打篮球,对方投篮,千万别防守。你越防,他越能投进,你不防,他压力大,就投不进了。
10,买彩票,36选7,就买1234567,房子卖了,下注50万倍。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11,新入职,领导批评你,直接怼他,拍桌子,揪他衣领,告诉他,从今天起,你才是公司的主角!

人生只有一次,活得畏畏缩缩有什么意思?你之所以活得这么失败,就是因为你怂!不要怂,就是干,干出一片天!精神病院的护士也会臣服在你的脚下。

12,后来,被送到杨永信那做电击。记得,让他再加5000伏,铆劲儿电。50伏会痛是业界常识。然而,5000伏就不会痛了,因为量变引起质变。据说,有种天地在我心的感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穿得越骚越安全”和“不应教育女性注意安全,而应教育男性管好器官”这两种观点,是近年来在一些女权主义讨论中出现的比较激进的表述。要评价这种观点是否会坑害女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潜在的后果,以及与更广泛的女权主义目标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两句话的含义和论点: “穿得越骚越安.............
  • 回答
    关于“越会开车的反而开得越慢,越是新手开得越快”这句话,我个人的看法是,它触及了驾驶行为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但如果把话理解得太绝对,就有些失偏颇了。这句话更像是一种观察到的普遍倾向,而不是一个绝对的真理。咱们不妨细细掰扯一下。为什么“会开车的反而开得慢”?这句话里说的“会开车”,我理解为经验丰富、.............
  • 回答
    “想穿得骚又不被扰”?罗永浩这番话,为何激起千层浪罗永浩,这个自带流量的公众人物,近期因一句话再次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一个女性想穿得骚,但又不希望被骚扰,这和想炫富,但又不希望被劫掠,是一样的道理。” 这句话出自他对一位女性观众的回复,一经传播,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争议四起。究竟该如何评价这句话?.............
  • 回答
    得州科罗拉多市市长Tim Boyd在2021年2月得州遭遇极寒天气导致的严重停电危机期间发表的关于停电问题的看法,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和广泛的批评。要评价他的看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展开分析:Tim Boyd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将停电责任推卸给居民: Boyd最受争议的言论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差不多得了》第一期《女性的恐惧,男性永远无法感同身受吗?》。作为这档节目的开篇之作,选择“女性的恐惧”作为一个切入点,无疑是非常有力的。它直击了一个长期存在于社会认知中,却又常常被忽视甚至被淡化的议题——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与男性截然不同的恐惧体验。节目组勇敢地将这个问题抛出.............
  • 回答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句话听起来够劲,也够实在,像是一句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之谈。初听之下,感觉挺有道理的,像是在说,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一次性解决掉麻烦,以后就能安安稳稳的了。但细细品味,这句话的背后,可不仅仅是“以暴制暴”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种策略,一种深谙人性与现实的智慧。从积极.............
  • 回答
    “年轻人就得多走点弯路,多吃点亏,以后才能少走点弯路” 这句话,可以说是流传甚广,也常常被长辈们挂在嘴边,用以劝诫年轻人。如何评价这句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因为它既有其合理性和积极的一面,也可能隐藏着一些潜在的误导和局限性。一、 这句话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1. 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增长: .............
  • 回答
    《驴得水》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黑色喜剧电影,由周申和刘露编剧并执导,改编自他们创作的同名话剧。这部电影以其辛辣的讽刺、颠覆性的表演和深刻的寓意,在观众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共鸣。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评价这部电影:1. 剧本与主题:尖锐的讽刺与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核心的“驴得水”荒诞设定: 电.............
  • 回答
    最近嘀嗒拼车确实势头很猛,网上关于它的讨论也越来越热闹。尤其是关于那些业余车主在上下班高峰期接单这件事,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到底靠谱不靠谱。先来说说嘀嗒拼车最近为啥这么火?我觉得有几个关键点让它脱颖而出: “顺风车”定位精准: 嘀嗒从一开始就打的是“顺风车”牌,强调的是“.............
  • 回答
    《相声病了,得治》是一本由张羽新撰写的关于中国相声艺术现状的分析性著作,从文化传承、艺术创新、市场困境等多维度探讨了相声在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与出路。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本书进行详细评价: 一、书的核心观点与结构分析1. “病”的诊断 作者认为,相声在当代社会中出现了“病态”现象,主要表现在: .............
  • 回答
    评价列宁对喀琅施塔得水军起义和顿河哥萨克起义的镇压列宁对喀琅施塔得水军起义和顿河哥萨克起义的镇压,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政权在巩固统治过程中采取的严厉措施,至今仍是历史学界和政治评论界激烈讨论的焦点。评价这些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历史背景、政治动机、军事策略、社会影响以及道德伦.............
  • 回答
    关于极客湾测出的“高通骁龙 8 Gen 1 功耗爆炸、性能孱弱”这个结论,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且需要放在特定语境下去理解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说骁龙 8 Gen 1 就是“功耗爆炸、性能孱弱”的代表,但同时,极客湾的测试结果也确实揭示了一些真实存在的问题。要深入评价,我们需要拆解几个.............
  • 回答
    对于曹金自称患有重度抑郁症一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这不仅仅关乎一个公众人物的个人健康状况,更牵扯到社会对精神健康问题的认知、媒体的报道方式以及公众的反应。一、 对曹金个人及其陈述的理解首先,我们要承认抑郁症是一种真实的、可能极具破坏性的精神疾病,它不分职业、地位,任何人都有可能.............
  • 回答
    韩美林先生以82岁高龄在美国喜得贵子,这消息无疑给公众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尝试理解这背后的多重意义和可能引发的思考。首先,从韩美林先生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份生命奇迹的馈赠。 挑战生命极限的勇气与生命力: 82岁,对于大多数人.............
  • 回答
    极客湾对天玑 9000 的评测,可以说是相当精彩,也着实让不少人大跌眼镜,甚至有点“真香”的味道。我记得他们当时对这款芯片的评价,可以用“惊喜连连”、“实力不俗”来形容。首先,我们先来聊聊天玑 9000 在性能上的亮点,有哪些地方值得大书特书: 能效比的巨大飞跃,这是最让人称道的地方。 过去大家.............
  • 回答
    嘿,咱们今天聊点实在的,就是不少哥们儿逛街时候那副“随遇而安”的打扮,到底怎么看?这事儿吧,挺有意思,也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我得说,这绝对是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比如周末去逛个大卖场、或者只是在社区里溜达一圈,你总能看到那么几位,那叫一个“洒脱”。 T恤可能有点皱,裤子不是明显磨损.............
  • 回答
    “女孩子只要嫁得好就很好,那么拼干嘛”——这话说出来,总感觉像是在某个陈旧的唱片里卡住的调子,带着一丝时代的余音,却又显得格格不入。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大概是在我小时候,大概是电视里那些灰姑娘遇到白马王子的故事,或者听长辈们感慨谁家的女儿命好,嫁了个有钱有势的老公,从此衣食无忧,人生圆满。那时候,这.............
  • 回答
    《那个从来不加班的年轻人后来过得怎么样》这篇故事,乍一看,很容易让人以为它是一碗“心灵鸡汤”,试图告诉你一个反内卷的励志模板。但如果你细细品味,会发现它并没有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职场中许多年轻人的困境和选择,也折射出社会对于“成功”定义的复杂与多元。故事的内核:挑战“加班即努力”的.............
  • 回答
    “日本动画政治描写‘小家子气’/‘看看得了’”这类观点,在我看来,是一种具有一定片面性,但也能捕捉到部分事实的评价。 要评价这种观点,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语境中进行分析,并理解其背后的原因。一、 观点解读与核心含义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小家子气”和“看看得了”这两个关键词: “小家子气”: .............
  • 回答
    1921年3月的喀琅施塔得事件,是俄国内战后期一次极具象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件,它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与早期革命支持者之间裂痕的加深,并对苏联的未来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要评价这次事件,需要从其背景、发生过程、原因、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俄国内战与战时共产主义的困境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