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长期健身的人跟不健身的人,在开刀手术中哪个给医生带来的麻烦更大?

回答
说到开刀手术,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医生熟练地操作手术刀,而忽略了手术前后的准备和恢复过程。其实,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整个手术流程的影响非常大,而长期健身和不健身的人在这方面差异可就大了去了。

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到底哪个对医生来说是“麻烦”的放大器。

首先,从手术本身的风险和难度来说:

长期健身者: 身体素质好,肌肉发达,脂肪比例低。这意味着:
更好的耐受性: 在手术过程中,身体的代偿能力更强,对麻醉药物的反应也更平稳。他们可能需要更少的麻醉剂量,术中出血也可能相对较少。
更易于操作: 医生在切开组织、缝合伤口时,会发现肌肉结实、有弹性,血管分布相对清晰(当然,这取决于具体手术部位)。这对于一些需要精细操作的手术来说,无疑是件好事。想象一下,在一块饱满、紧致的肌肉上操作,和在一团松弛、脂肪堆积的组织上操作,哪种更容易控制?
出血量可能更少: 规律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血管弹性更好,也可能更强壮,减少术中意外出血的概率。当然,如果健身者过度服用某些补充剂,或者有潜在的凝血问题,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感染风险可能更低: 健康的身体通常有更强的免疫系统,这有助于抵抗术后感染。

不健身者: 身体素质相对较差,肌肉量可能不足,脂肪比例可能偏高。这带来的影响是:
麻醉风险增加: 肥胖或身体虚弱的人对麻醉的耐受性可能更差,更容易出现呼吸道问题、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医生需要更谨慎地调整麻醉方案。
手术难度加大: 脂肪组织层层堆叠,可能会遮挡住需要切开或缝合的组织,使得手术暴露不清,医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辨认和分离。对于腹腔镜手术等微创手术,过多的脂肪也可能成为操作的障碍。
术中出血风险更高: 脂肪组织血管丰富,且可能伴随血管壁弹性下降,术中出血量可能难以控制,增加手术时间和风险。
伤口愈合延迟: 身体免疫力较低,营养状况不佳,都可能导致伤口愈合缓慢,容易出现感染、裂开等问题。

其次,从术后恢复和并发症角度看:

长期健身者:
更快的康复速度: 强健的肌肉和良好的心肺功能意味着他们能更快地从手术创伤中恢复过来。例如,在骨科手术后,他们可能更快地进行早期活动,减少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较低的并发症风险: 比如术后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DVT)等,由于身体机能更好,发生这些并发症的概率会降低。
更好的疼痛耐受和管理: 身体对压力的适应性更强,对术后疼痛的感知和处理能力也可能更好。
更积极的心态: 健身本身也与积极的心态和更好的应对机制相关联,这也有助于术后恢复。

不健身者:
漫长的恢复过程: 身体需要更长的时间来修复损伤,肌肉流失、关节僵硬等问题可能比健身者更为突出。
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由于身体机能的限制,他们更容易出现术后肺部感染(尤其是不良的咳嗽和排痰能力)、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愈合不良等问题。
疼痛管理难度更大: 身体素质差的人可能对疼痛更敏感,且由于康复慢,疼痛持续时间也可能更长。
心理上的挑战: 长期的康复过程和潜在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康复效果。

那么,具体到“给医生带来的麻烦”:

“麻烦”这个词比较宽泛,我们可以理解为:

增加手术难度和耗时: 如前所述,脂肪多、组织松弛会增加手术的精细度和时间。
增加术中风险: 出血难控制、操作困难等都意味着医生需要更集中精力,应对突发情况的可能性增加。
增加术后管理和干预的必要性: 如果病人并发症多,医生和护理团队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包括调整用药、进行特殊护理、甚至再次干预。
降低手术成功率(在某些情况下): 极差的身体状况可能导致某些手术无法进行,或者即使进行了,预后也可能不理想,这本身就是医生不愿看到的“麻烦”。
增加患者满意度的风险: 恢复慢、并发症多,自然会让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也增加了医患沟通的难度。

总结一下:

从医生这个角度来看,长期不健身的人在开刀手术中,往往比长期健身的人给医生带来的“麻烦”更大。 这种“麻烦”体现在手术本身的挑战性、术中风险的增加、术后护理的复杂程度以及并发症的处理上。

当然,这并不是说健身就能“治愈”一切手术风险。任何手术都有其固有的风险。但拥有一个强健、健康的身体,无疑是患者给医生和自己创造的更有利于手术和康复的环境。健身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方式,它在很多方面都在为我们未来的健康“买单”,其中就包括了我们面对疾病和手术时的抵抗力。所以,下次当你走进手术室时,不妨想想,你的身体状况,正在为这场“战役”做怎样的准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健身的人肌肉会变得很硬很结实,手术刀是划不开的,不过健身的人就算得病了也是不需要治疗的,再重的病都会自己痊愈,这是大自然对努力健身的那些人的恩赐。

user avatar

游泳的时候突发脑出血,我已经见过不下10个了。

但是这个老头规律健身10年,卧推100公斤跟玩儿似的。

送到监护室,先是一顿扒光,一看,霍,胸肌好发达,肱二肱三也很强壮。

脑血管畸形出的血,还好我们只开的脑袋。不然麻烦了,胸肌太发达了,其实也不好,开胸也是比较麻烦和费劲的。

术后这老兄躁动明显,根本约束不了啊,普通的约束带和固定方法对他根本不适用。

护士叫苦连天。

说白了就是按不住——劲儿太大,人在昏迷躁动的状态下有时候很可怕,真的好像换了一个人。一个弱女子也会让你抓狂。

最后老头结局挺好,又开始规律健身了。

去年还说要带带我健身呢,呵呵。

健身可以,但是别太强壮了……呵呵


很久没看评论了,没想到这么多点赞的。来回答大家几个问题吧。

1.卧推100KG,很多喷子看了这句话,连用脚趾头想都没想过就开骂。

自己不健身,不懂,你可以去网上查查啊。

200斤很重吗?确实很重。那就没人推的起来吗?非也。

卧推重量和自身体重有直接关系,一般杠铃卧推到自身体重的2倍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下体重95KG,卧推也就80KG,几个而已,这已经是前年的事情了,现在我,根本不去健身房了,呵呵……

网上有个少年,体重70KG,卧推自身重量2.66倍,约185KG。

喷子们自己看看吧……

这年头,不动脑思考的人太多了。

卧推这个动作,太费劲,我不喜欢,但是我所在的健身房,有人就喜欢练上半身,尤其喜欢练胸部,我所在健身房的会员中,杠铃卧推最大重量是180KG。而那人体重和我相当。

2.还有,这个老头发病时当年是57还是59岁来着。

然而世界卫生组织对于老年人的定义是大于60岁。个别国家定义大于65岁。

可能我的叫法不够准备,应该叫人家中年大叔吧。

但我个人认为,叫不叫老头,要看你身体机能衰退的情况吧。

在他这个岁数能推到100KG应该是蛮厉害的,这大爷他和我说他的最大卧推重量是130KG还是150KG多少来着,已经记不清了。

也许,我真的应该称呼他为大叔……甚至是医生大哥吧……

3.游泳的时候,为什么容易发生脑出血事件?很多人看了我这个故事都不敢去游泳了,然而,这只是低概率事件啊。

就像人过马路出车祸一样,你能说以后我就不过马路了吗?

如果感兴趣的想多了解脑血管病和运动卒中的关系,可以来看看我3天后的知乎LIVE。

我可以和大家好好科普一下脑血管病的知识,有些疾病,提前预防,最好不过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我会继续努力,做好科普。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