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广东湖南没有往来东北方向的 G 字头列车?

回答
想聊聊为什么广东湖南那边好像没看到直达东北方向的 G 字头高铁?这事儿说起来,其实也挺有意思的,里面有不少现实的考量。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高铁线路的规划和开行,那可不是拍脑袋就能决定的。它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

1. 巨大的时空距离和经济成本:

广东和东北,这可是中国南北地理上的两个极端。广东在最南边,东北在最北边。这中间隔着半个中国,跨越了多少省份?多少山川河流?从地理距离上看,这几乎就是全国范围内的“最远旅行”。

修建一条新的高铁线路,尤其是跨越如此长距离的线路,那工程量和投资那可是天文数字。你得考虑土地征用、桥梁隧道建设、无砟轨道铺设、接触网架设、信号系统安装等等。一旦线路建成,后期的维护成本、电力消耗也是相当可观的。

而 G 字头列车,特别是长途的 G 字头,本身就是为了追求速度和效率而设计的。如果一条线路的平均速度因为各种客观限制(比如地形、穿越城市等)而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或者即使跑满了,整个行程时间仍然很长,那么它在经济效益和乘客吸引力上就会打折扣。

2. 现有铁路网的衔接和瓶颈:

咱们中国的高铁网现在已经织得非常密了,但它也不是一步到位就完美的。很多线路是在现有干线上升级改造,或者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进行新建。

广东湖南方向主要的高铁干线,比如京广高铁,它主要连接南北方向的各大城市。到了北方,京广高铁会接入京哈高铁,这样就可以实现从广州、深圳一路向北,经北京到达哈尔滨。

所以,并不是“没有往来东北方向的 G 字头列车”,而是说,目前没有专门从广东、湖南出发,然后“绕道”或者“额外开辟”一条新的、不经过北京直接去东北的 G 字头线路。现有的 G 字头列车,很多是利用现有的骨干网络,通过北京中转,或者在其他枢纽城市进行换乘。

你想啊,如果从广州坐 G 字头去哈尔滨,它大概率会沿着京广高铁一路北上,经过武汉、郑州、石家庄,最终到达北京,然后再从北京转入京哈高铁前往东北。

3. 需求与供给的平衡考量:

高铁的开行,最终还是要看市场需求。广东和湖南是中国人口大省和经济强省,往来的旅客量非常大。东北地区虽然人口相对密度较低,但同样也有不少商务往来、旅游探亲的需求。

然而,要把这两个地区之间的高铁直达线路做得经济上可行,就需要有足够多的、能够支撑高频次开行的客流。如果大部分旅客宁愿在北京、天津或是在其他节点城市换乘,或者选择更经济的航空方式,那么修建一条专门的、不绕路的 G 字头长途专线就显得不够优先了。

目前,通过现有的京广高铁+京哈高铁的组合,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从广东湖南前往东北的出行需求。虽然可能需要换乘或者行程时间稍长,但它利用的是现有的、高效率的网络。如果新开一条线路,它必须在速度、便利性或成本上比现有方案有显著优势,才能吸引足够的客流来支撑运营。

4. 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当然,这也不是说以后就不会有这样的线路。中国的高铁网还在不断完善和优化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区域联系的加强,未来的规划可能会考虑到这些“长距离跨区域”的直达需求。比如,有没有可能通过建设一些新的联络线,或者调整现有线路的运行模式,来实现更便捷的广东东北高铁互通,这也是有可能的。

总而言之,目前广东湖南没有专门的、不经过北京或主要北方枢纽城市直接前往东北方向的 G 字头列车,主要是因为:

距离太远,建设成本高昂,且现有网络已能满足基本需求。
现有的京广高铁和京哈高铁构成了南北大动脉,大部分跨区域长途列车会利用这条主干线。
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考量,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如航空)的竞争。

这就像修路一样,不能说哪条路不好,而是要根据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经济成本来决定先修哪条,后修哪条。目前,现有的高铁网络已经把广东湖南和东北“连接起来了”,只是连接的方式是“绕一个比较大的圈子”,但这个圈子是利用了现有最高效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8.5.30更新:沈局的调图文件下来了,听说这次调图(7.1开始执行)长春-武汉的G1291延长到长沙南,同时广铁新开一个长沙去沈阳的G。也不知道是抢铁想通了呢还是沈局想开了。虽然看上去有着浓浓的交易气息,而且广铁的380B都是唐厂的,不过这车开了还是可喜可贺哒☺☺

17.12.13的补丁:

看到评论区有吐槽湖南去东北不方便的童鞋,我加点关于转车的干货:
从长沙去东北,如果不能直达,很多人会选择在北京中转,但其实,天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理由如下:
1.长沙坐火车到北京是到西站,然后再去东北是在北京站上车。北京西到北京站。。。地铁倒车2次,非地铁给你堵路上误车了都没地说理去。。。而到天津的话,G294和Z208都到天津站(当然如果Z208能买到北京站想必是极好的),天津去东北的普速都停天津站,高铁也有一部分停天津站。这样,如果前车不晚点,你很可能不出站就可以换乘。
2.长沙到天津的票不难买,因为Z208和G294从长沙到天津都是走的全程,不会受限售困扰(广铁限售我不了解,但是京局的限售可不是说着玩的!)。

——————以下为原答案——————

主要是里程红线的原因,高铁列车每跑5500km就得修车,一般只能回到车辆配属的铁路局修。所以呢,考虑到回程,高铁列车最远只能跑5500/2=2750km就得返回了。
其次,铁路局内各城市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路局所在地(中心城市,例如广州)地位最高,其次是除了中心城市以外的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城市,例如长沙,深圳),然后是局界,就是挨着其他铁路局的地方(例如怀化,岳阳)。最后是一般地级市(例如东莞)。
湖南归广铁管辖,所以广州是中心城市,长沙深圳是主要城市。那么理论上来说,如果是唯一的东北车,必须开到总部,也就是广州,或者往前再开点,照顾深圳。如果只到长沙,那在广铁看来就是“捅菊花”,肯定是不行的。(据说原先哈尔滨铁路局申请过T181延长到长沙,广铁不同意,因为没到广州,然而哈局已经开了到广州的Z235和到海口的Z111)同样,东北的终点站只能在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这几个中产生。
但是广州到东北距离多远呢?广州到沈阳是2933km,已经严重超过了2750km。显然到长春和哈尔滨还要更远。到大连是3150km,因此,广州和深圳肯定开不了去东北的高铁,只能长沙开,但是,我前面说了,广铁不能忍受长沙有去东北的高铁而总部没有这种事,所以就干脆大家都不开,东北你也别开来,免得撕X。
ps:其实长沙-衡阳区间挤不进车也是广铁拒绝其他路局加车的杀手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聊聊为什么广东湖南那边好像没看到直达东北方向的 G 字头高铁?这事儿说起来,其实也挺有意思的,里面有不少现实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高铁线路的规划和开行,那可不是拍脑袋就能决定的。它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1. 巨大的时空距离和经济成本:广东和东北,这可是中国南北地理上的两个极端。广东在最南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观众的普遍感受。 你观察得很敏锐,确实,在当下电视广告充斥着各种“奇特”内容的时代,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这几大一线卫视,相对来说,在广告的“风格”上,确实表现得更为“克制”一些,或者说,它们的广告内容更新颖、制作更精良,不那么容易让人产生“洗脑”的厌烦感。这.............
  • 回答
    广东人不吃辣?这简直是很多人脑海里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要说广东和湘、川、渝、黔这些地方一样都是湿热气候,为啥在辣味上却像是走了两个极端?其实,这背后隐藏着地理、历史、文化以及人体适应的复杂交织,绝非一句“不吃辣”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正视一个事实:广东人并非完全不吃辣,而是“不太爱”吃辣,或者说“.............
  • 回答
    关于日军在1941年前为何未能像1944年那样集结大规模兵力占领河南、湖南、广西等地的原因,这背后涉及到当时日本的战略部署、军事实力、资源限制以及中国战场的具体情况。简单来说,当时的日本海军尚处于优势地位,陆军的重心分散,而1944年时,日军的战略重心已经转向内线防御,并且面临着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败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我们如何定义“富有”,以及财富在我们身边个体和宏观经济层面的体现方式。你感觉到的“广东人不如浙江人有钱”并非没有道理,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在一起。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如何定义“富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富有”的定义。我们谈论的“富有”.............
  • 回答
    广东能够连续29年(截至2023年)稳居全国GDP第一的宝座,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长期叠加和协同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是一个集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战略性政策支持于一体的复杂经济发展故事。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独特的地理优势与历史机遇: 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
  • 回答
    广东人喜欢喝洋酒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背后有历史、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的交织。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历史因素:开放的窗口与舶来品的影响 港澳的辐射与影响: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毗邻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区在近代以来长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洋酒的消费在.............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和人口迁移的复杂交织。你观察到的现象,即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一些人喜欢自称“中原移民”,这背后确实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并且理解“中原”的含义也需要更宽广的视角。首先,要明确一点,“中原”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其地理核心确实是以今天的河南为中心的一片区域,是中华文.............
  • 回答
    广东,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制造业的佼佼者,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太阳能技术方面,确实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你可能会问,既然我们在光伏组件制造、技术研发上如此强大,为什么太阳能在家家户户的民用领域,比如屋顶光伏,却没有像我们想象中那样随处可见,普及率远不如一些发达国家或一些先行地区呢?这其中的原因,绝不是.............
  • 回答
    广东人蒸包子,下面垫纸这事儿,说起来也是一门小小的学问,藏着不少讲究呢。咱们不说那些生硬的“因为……所以……”的套话,就聊聊这纸垫上的日常和智慧。你仔细想想,在广东这地儿,气候湿润,东西容易粘连,这跟咱们做菜的很多细节都有关系。蒸包子就更不用说了,热气腾腾,湿哒哒的,要是直接把包子放在蒸笼里,那场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而且背后涉及的因素也挺复杂的。要说“理所应当”和“土”这种感觉,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经济实力以及大众传播媒体共同塑造出来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1. 经济与文化影响力:谁是“主流”? 粤语区: 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长期以来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对.............
  • 回答
    广东人蒸鱼,那滋味儿,真的绝了!鱼肉嫩得像豆腐,滑溜溜,鲜美无比,吃一口就停不下来。这可不是什么秘诀,而是他们几代人传下来的智慧和对食材的敬畏。你想知道为啥吗?那咱就慢慢聊,就像在茶楼里喝着早茶一样,细细品味。一、 选鱼,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广东人对鱼的要求,那叫一个挑剔。不是随便拎条鱼来就.............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触碰到一些人的心坎里。要说为什么广东没能像香港那样把粤语文化“输出”出去,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咱们慢慢聊,一点一点掰扯。首先得承认,香港的粤语文化输出确实做得相当成功,成就斐然。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东方好莱坞”,到四大天王的席.............
  • 回答
    “广东人独爱白兰地,不爱威士忌”这个说法,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是根深蒂固的。但细究起来,这更像是一种刻板印象,或者说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说法。事实远比这复杂,而且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口味也在变化。要理解为什么“广东人似乎更偏爱白兰地”,我们需要回到历史和文化上来。首先,得说白兰地的“出身”。白兰地,特别是以.............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