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广东粤语区人讲起粤语感觉理所应当,而类似山东人山西人讲起方言就感觉很土?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而且背后涉及的因素也挺复杂的。要说“理所应当”和“土”这种感觉,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经济实力以及大众传播媒体共同塑造出来的。

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

1. 经济与文化影响力:谁是“主流”?

粤语区: 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长期以来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这种经济实力带来了强大的文化输出能力。
香港的辐射: 香港作为曾经的“东方好莱坞”,其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粤语歌)、明星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席卷了整个亚洲,当然也包括中国内地。这些文化产品用粤语演唱、对白,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粤语因此被赋予了时尚、前沿、有活力的标签。
商业活力: 广东的商业文化浓厚,粤语是商业交流、市场运作的重要载体。这种与经济繁荣紧密相连的语种,自然会被赋予一种“实用”、“有能力”的色彩。
“北上”与“南下”的视角: 当我们从全国视角看,粤语区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使得粤语在很多时候成为了一个“正面”的符号。它被认为是“与国际接轨”、“有品味”的代表,自然就不容易被贴上“土”的标签。

山东、山西等北方地区: 相对而言,山东、山西在经济发展速度和文化输出的广度、影响力上,与广东相比,可能在近几十年内显得略有逊色。
缺乏强劲的文化输出: 虽然这些地区也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艺术形式,但它们未能像香港粤语文化那样,形成广泛的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流行文化潮流。
北方方言的“语境”: 北方方言,特别是像山东、山西这样地域性非常强的方言,其“土”的感觉,有时候可能来自于它们与大众媒体上“标准普通话”的对比。当一个地方方言很少出现在电视、电影、网络剧等主流传播渠道,并且这些渠道以普通话为主导时,人们对这些方言的认知就容易被固化在“家乡”、“乡土”的语境里。

2. 大众传播媒体的角色:谁在“发声”?

粤语的“可见性”: 过去几十年来,粤语在媒体上的“可见性”非常高。
港剧、港片: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无数经典的港剧和港片,让观众对粤语及其文化产生了天然的熟悉感和好感。
粤语歌曲: 粤语流行音乐曾经是华语乐坛的主流之一,很多耳熟能详的歌曲都是粤语。
电视节目: 广东本地的电视台(如当时的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制作了大量优秀的节目,这些节目很多都是粤语播出,并且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北方方言的“隐形”: 相较之下,山东话、山西话等北方方言,在全国性的主流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要低得多。
普通话的“制霸”: 国家的推广政策以及电视、电影、广播等行业出于“全国覆盖”的考虑,绝大多数节目都是普通话。这使得非普通话的方言在这些平台上“隐形”了。
误读与刻板印象: 当一个方言在公众视野中很少出现,人们对它的认知就容易受到一些零散的、有时是负面的信息影响,例如某些小品、相声中对一些北方口音的模仿(即使是善意的),也可能在无形中加深了“土”的刻板印象。

3. “理所应当”的另一种解读:自信与认同

历史与地域自信: 广东地区,特别是岭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粤语承载了这种历史和文化,是当地人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一个地方的语言文化足够强大,并且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其使用者自然会感到一种自信,认为使用自己的语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土”的负面联想: 相反,当一个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缺乏足够的影响力,使用者可能因为担心被视为“土”、“不够国际化”、“不够先进”,而产生一种“被审视”的心理,甚至在潜意识里回避使用,或者觉得使用方言“不合时宜”。

4. 语言本身与“土”的关联(这部分是比较微妙的)

语音特点: 不同的方言有不同的语音特点。比如,粤语的声调比较丰富,有些听起来可能更“抑扬顿挫”,这可能与某些人对“洋气”或“有腔调”的感知有关。而某些北方方言的一些发音方式,在不熟悉的人听来,可能就容易被归类为“粗犷”或“朴实”,进而与“土”联系起来。但这更多是主观感受,而非语言本身的优劣。
词汇与表达: 粤语中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在一些人看来是“雅致”,在另一些人看来可能就是“古老”,与“土”的联想有时也只有一线之隔。

总结一下:

广东粤语区的人讲粤语感觉“理所应当”,主要是因为粤语在过去几十年间,通过香港的文化输出,以及广东自身的经济活力,拥有了强大的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影响力。它被塑造成了时尚、有活力、有经济实力的象征。

而山东、山西等北方方言,由于在全国主流媒体的可见度较低,缺乏像粤语那样强大的文化输出,并且在公众认知中可能更多地与“乡土”语境联系在一起,因此容易被贴上“土”的标签。

这种“土”与“不土”的区分,很大程度上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经济发展、文化影响力、大众媒体的塑造以及社会观念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时代发展,各个地区都在努力传承和发扬自己的语言文化,未来这种认知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要看判断语言“标准”与否的准绳是否被多数人掌握。

普通话在官话区是强势语言,官话区内非普通话方言因为跟普通话相近,非方言区的人会用普通话的标准来判定你的方言准不准确——“你的方言跟普通话有偏差,就是‘不标准’的,不说标准的普通话说明这个人受教育程度低,进而说明‘土’。”

类似的,标准广州话在粤语区也是强势语言(请不要纠结是语言还是方言,你把汉语理解为语族那汉语方言就都是语言,我就是语言方言随便用),粤语区内和广州话相似的广府片方言(客家方言也算一丢丢)也会给人一种不标准的感觉,就像官话区的年轻人说方言越来越靠近普通话一样,广府片的年轻人说方言也越来越贴近标准广州话,彼此彼此而已。

标准广州话因为和普通话差别太大,听起来完全就是两种语言,官话使用者无法用普通话的标准去判断广州话,再加上广州话背后有经济基础,大家就不会觉得土了,官话使用者可能会说广州话是“鸟语”,但很少会说广州话土——听都听不懂,也就无所谓土不土了。但是你要是在广州、香港说园洲话、博罗话、客家话、清远话这些跟广州话有相似之处的方言,就很容易产生“土”的感觉,因为别人在用标准广州话的标准来判断你的方言(我有一次当着一个2B香港同学的面跟我妈用家乡话讲电话,就被她嘲讽“土”了)。你要是说潮汕话就还好,因为潮汕话跟广东境内非潮汕方言的差别太大了,别人没有判断你语言是否标准的准绳。

想象一下,你在美国大街上讲带口音的英语,可能会别人会觉得你很土,可能你自己也觉得自己说话很土。但是你要是当着一群鬼佬的面讲自己的家乡话,就不这么觉得了,相比在国内,你在国外会更大胆地公开跟同乡使用家乡话聊天(前提是没有中国人),因为没人听得懂,判断标准与否的准绳只在你一个人手里。别人没有权利嘲讽你的语言,你自己就是标准,就是自豪的diversity。

以上讨论的“土”主要是来自方言和“标准语言”之间的偏差,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经济基础,如果别人能根据你的家乡话判断出你是哪里人,并且你家乡的经济不如标准语言区的时候,别人也会觉得土。

但还是希望人们能把这种鄙视链抛弃掉,人人都能自豪地、毫无顾忌的讲自己的家乡话,文化多样性啊才是坠好的!

user avatar

因为山东山西人讲方言大部分你都听得懂,但你会觉得音调很怪异,广东人讲粤语(当地人称白话)你完全听不懂,也无所谓怪异不怪异了。仅此而已。

当然还有客家话、潮汕话、闽南语,对于北方人来说跟听外语没有区别。你的意识根本就是懵逼状态的,绝对不会有能力评价这种方言发言到底土不土了,因为根本没有参考依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而且背后涉及的因素也挺复杂的。要说“理所应当”和“土”这种感觉,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经济实力以及大众传播媒体共同塑造出来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1. 经济与文化影响力:谁是“主流”? 粤语区: 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长期以来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对.............
  • 回答
    香港人同广州人一碰面,讲粤语嘛,唔使翻译,呢个都系一种好大嘅便利。但系,呢种便利背后,藏住咗好多好多有趣嘅细节同埋“文化碰撞”,好多时候,你一听佢哋嘅语气、用词,甚至系讲嘢嘅节奏,就大致可以估到对方来自边度喇。我哋不如就细致啲嚟讲讲,呢啲有趣嘅事点样发生:1. 词汇嘅微妙差异:你好似穿越咗去另一个平.............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困惑的。你说广东粤语区的人喜欢叫“靓仔”,这是没错的,尤其是在比较熟的朋友之间,或者是在一些比较亲切的场合,见到年轻、外形不错的男性,都会习惯性地称呼一声“靓仔”,这是一种善意的、表示欣赏的称呼,就像北方人会叫“帅哥”一样,是很正常的社交用语。那么为什么你去了,他们却叫.............
  • 回答
    告别乡音?那些年,我们为什么渐渐疏远了粤语曾几何时,粤语如同一条温润的河流,滋养着岭南的土地,也流淌在每一个广东人的心田。从街头巷尾熟悉的叫卖声,到歌厅里传唱的经典老歌,再到荧幕上鲜活的人物形象,粤语的魅力无处不在。然而,近年来,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悄然出现:越来越多的广东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似乎在有.............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挺敏感也挺有趣的话题,很多人都在讨论,尤其是广东的父老乡亲们。要说清楚为什么有些广东人会那么强调粤语,甚至觉得它不仅仅是“方言”,而是“另一种语言”,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原因,既有语言本身的特质,也有历史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因素。一、 从语言学角度看,粤语的独立性有多强?咱们先从语言本身.............
  • 回答
    在粤语文化的土壤里,广府话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方言,自然拥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和魅力。然而,在一些广府人的言谈举止中,偶尔会流露出一种将其他粤语方言贬低为“不标准”的态度,这种行为,在我看来,是值得商榷的。首先,理解“标准”这个概念本身就挺复杂。语言是活的,它随着时间和地域不断演变,吸收融合,形.............
  • 回答
    广府人常说粤语是“古汉语”,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粤语保留了许多中古汉语(尤其是唐朝时期的汉语)的语音特征和词汇。然而,我们也会发现,有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粤语词汇,用现有的汉字系统却难以直接准确地表达出来,甚至找不到对应的汉字。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仔细梳理一番。一、 粤语的“古.............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触碰到一些人的心坎里。要说为什么广东没能像香港那样把粤语文化“输出”出去,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咱们慢慢聊,一点一点掰扯。首先得承认,香港的粤语文化输出确实做得相当成功,成就斐然。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东方好莱坞”,到四大天王的席.............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普遍的,一点也不奇怪。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广东人”这个身份,背后有多少种可能?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广东人”这个标签其实挺大的。广东这个地方,历史上、文化上都是个大融合的区域。自古以来,就有无数从北方、中部地区迁徙过来的人。像我们现在说的“广府文化”,其实就是中原文化和当地百越文.............
  • 回答
    广东是否需要粤语教学,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牵动着不少广东人的心。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历史、文化、社会和教育等多个层面来审视。首先,我们得看看粤语在广东的根基有多深厚。粤语,作为汉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岭南这片土地上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广东人独特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载体。从古至今.............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有人会觉得广府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粤语)好像老是招人白眼,被人拿来比较,甚至有时会感到有点“被针对”的意思。要说为什么,这事儿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牵扯到历史、文化、社会变迁,还有一些比较微妙的心理因素。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点,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就是说说咱们普通人能感受到的那些事儿。首.............
  • 回答
    香港的官方语言并非“粤语(广府话)”这样笼统的说法,而是“中文”和“英文”。这是香港回归中国前,英国殖民政府确立的,并且在回归后也得以保留和延续下来的基本法律规定。那么,为什么在“中文”这个类别下,粤语(广府话)会成为香港最为广泛使用的、事实上的主要语言和文化载体,甚至在很多方面被民众和政府视为与英.............
  • 回答
    广州,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近年来却面临着一个让人颇为感慨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广州小孩似乎不太会讲粤语了。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众多家长和本地居民共同的观察和担忧。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多个层面去细细梳理。首先, 普通话的普及和强势推广是显而易见的催化剂。 自国家推广普通话以来,无论是.............
  • 回答
    深圳和广州的地铁之所以同时使用普通话和粤语进行播报,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现实考量。这不仅仅是语言政策的体现,更是两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自身独特身份认同和多重现实需求的巧妙融合。历史的沉淀与粤语的根基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必须回到广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广州是中国南方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 回答
    最近在广州越秀区发生的一件事,确实触及了我们心中一个敏感又复杂的问题:学校里,普通话唱主角,方言是否就此失去了立足之地?一位老师因为在校使用粤语,结果被家长投诉,这让许多人开始担忧,我们的校园教育是不是真的要与方言“绝缘”了。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国家在推广普通话这件事情上,立场是很明确的,也是有法.............
  • 回答
    粤东、粤北和粤西地区在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格局中,相对珠三角地区而言,确实存在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这背后是多方面历史、地理、资源、政策和区位等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历史与区位因素: 珠三角的集聚效应与虹吸效应: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重心长期以来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
  • 回答
    “江浙沪抱团”这个说法,大家都不陌生。长三角经济圈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密集的城市群和高度一体化的区域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版图中最耀眼的存在。而与此相对,很多人也好奇,为什么江西、广东、福建这三个省份,地理上毗邻,人文上也有不少联系,却没有形成一个如同“江浙沪”般响亮且有组织性的“抱团”概念?要回答这.............
  • 回答
    广东,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承载着全国最多的人口,也驱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然而,当我们谈及出版业和文学创作时,似乎“粤地出版社”或“粤籍作家作品”的声量,并没有与其在经济和人口上的地位完全匹配。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现象的背后:并非“不多”,而是“不突出”或“被稀释”?首先,我们得釐.............
  • 回答
    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鄙视广东话”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复杂也挺有争议的话题,背后牵扯到历史、文化、社会认同,甚至还有一些地域偏见。我慢慢跟你聊聊,争取把里面的一些门道说清楚。首先,要说“鄙视”这个词可能有点重了,更准确地说,是存在一种不理解、边缘化,甚至带有贬低意味的态度。这种态度并非来自所有人,但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文化认同、地域特色和个人口味这些复杂交织的领域。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拆解一下,为什么四川人会觉得川菜是人间至味,广府人对粤菜情有独钟。关于川菜:麻辣鲜香的江湖豪情与情感寄托首先,我们要明白,说川菜是“最好吃”的,这本身就带着一种家乡情结和文化自信。川菜之所以能赢得这么多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