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广府人总说粤语是古汉语,那为何很多粤语用汉字却表达不出来?

回答
广府人常说粤语是“古汉语”,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粤语保留了许多中古汉语(尤其是唐朝时期的汉语)的语音特征和词汇。然而,我们也会发现,有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粤语词汇,用现有的汉字系统却难以直接准确地表达出来,甚至找不到对应的汉字。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仔细梳理一番。

一、 粤语的“古”体现在哪里?

首先,我们要理解“古汉语”并非指某一个朝代的汉语,而是指历史上汉语演变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当说粤语是“古汉语”时,更多是指它在语音和词汇上,相对普通话(以北方官话为基础)而言,保留了更多来自中古汉语的特征。

语音的保留: 这是最显著的一点。例如,中古汉语有入声(以p, t, k 结尾的音节),这在很多现代汉语方言中已经消失,但粤语却完整地保留了入声,并且有明显的阴入、阳入之分。再比如,中古汉语的濁聲母(如b, d, g, z, v, dz 等),在粤语中也很多得到了保留,而普通话将其清化了。这些语音上的差异,使得很多粤语发音听起来比普通话更古老。
词汇的继承: 粤语中确实有许多词汇直接来源于古汉语,并且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常用,甚至被淘汰。例如,“食”对应“吃”,“饮”对应“喝”,“行”对应“走”,“靓”对应“漂亮”,“走”在粤语中有“跑”或“逃跑”的意思,这在古汉语中也是常见的用法。还有一些表示细微差别或特定事物的词汇,更是古语的遗留。

二、 为什么很多粤语词汇找不到对应的汉字?

尽管粤语有古汉语的根基,但我们确实会遇到“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尴尬——很多粤语口语词找不到能准确表达的汉字。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口语化词汇的演变与创新:
日常口语的精炼与变异: 语言是活的,尤其是口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会不断地对词汇进行简化、变异、甚至创造。很多粤语词可能是从古汉语词的基础上,经过语音上的变化(如缩略、融合)而形成的,或者是一些更为生动形象的口语表达。这些口语化的创新,往往不直接对应某个特定的古汉字。
受生活实践影响的词汇: 粤语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方言,其词汇也紧密地与粤港澳地区的生活、文化、经济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一些反映当地特有事物、习俗、生活方式的词汇,可能在古代汉语中就没有专门的字来命名,或者即使有,也早已被新的表达方式取代。
借用与吸收: 尽管我们谈论的是与“古汉语”的联系,但方言的演变并非是封闭的。在历史长河中,粤语也可能受到其他语言或方言的影响,或者吸收了新的概念和事物,而这些吸收的部分未必能找到直接的汉字对应。

2. 汉字系统本身的局限性与发展:
汉字是表意文字,但表意并非绝对完美: 汉字虽然以表意为主,但很多字的起源也与形声、会意有关。然而,即使如此,汉语的词汇发展速度远快于造字的速度。在古代,一些新的概念、事物出现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已有的字来组合解释,或者直接使用口语来表达,而不是每次都去创造一个新字。
汉字的标准化与简化: 现代汉语的汉字系统,尤其是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简化,使得很多繁体字不再使用,或者被替换。而粤语的口语词汇,很多是基于南方通俗口语的积累,并非都对应着标准化的、已经被广泛认可的汉字。即使某些粤语词在古代文献中有模糊的字可对应,但在现代的书写体系中也可能难以找到准确的“通用”汉字。
形声字的局限性: 形声字虽然大大丰富了汉字的数量,但其声符的语音系统与现代方言的语音系统可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例如,某个粤语词的读音,可能在古代汉语中与某个形声字的声符发音相近,但随着语音的流变,现在听起来已经完全不同,导致用那个字来表示这个词时,声旁无法准确提示读音,失去了一部分“表音”的功能,也就更难对应。

3. 表述方式的不同:
音义分离现象: 汉字主要通过字形来表意,但我们也需要通过读音来识别。在方言中,一些词汇可能保留了古老的读音,但其原有的字形表意功能可能已经模糊不清,或者说,我们习惯用一套固定的汉字来书写,而方言的口语表达方式,其核心往往在于其独特的读音和词义的组合,而非某个孤立的汉字。
叠字词与语气助词的运用: 粤语中有很多叠字词(如“慢慢”、“轻轻”)以及语气助词(如“呀”、“啦”、“嘛”),这些词在口语中非常生动形象,但要用汉字来完全、精确地表达其所有细微的语气和情感色彩,会显得力不从心,或者需要冗长的解释,甚至需要创造新的汉字(这是非常困难且不现实的)。

三、 如何理解和书写这些“无字可写”的粤语词汇?

正因为存在上述原因,粤语的书写实践也发展出了一些方法:

借用音近字: 这是最常见的方式。人们会找到读音与粤语词汇相近的汉字来替代,即使这些字的本意与粤语词的本义可能有所偏差。例如,“嘅”(gai)用来表示属格助词,它借用了“各”的发音。
创造俗字: 有些非常普遍的粤语词汇,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汉字,于是民间就根据其读音和意义,创造了一些非标准的“俗字”。这些俗字通常是用形近字或声近字来组合而成,但并不被官方承认,也难以在正式场合使用。
使用白话文的写作方式: 在现代的粤语书写中,更多是采用白话文的写作原则,即尽量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汉字来表达意思。对于那些找不到特定汉字的词汇,或者需要表达其特殊读音时,往往会采用“音译”的方式,或者用描述性的语句来解释其含义。例如,不会为“打边炉”(吃火锅)特地造一个字,而是直接写“打边炉”。
粤语拼音方案的辅助: 随着粤语推广和研究的深入,粤语拼音方案(如粤拼、耶鲁拼音等)为记录粤语的准确读音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在一些学术研究、粤语教学以及一些非正式的书写中,会结合拼音来记录无法用汉字直接表达的词汇。

总结来说,

粤语的“古”更多体现在其保留的语音系统和部分古老词汇上。然而,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口语的生命力极强。许多粤语词汇之所以找不到直接对应的汉字,是因为它们是经过长期口语化、生活化、甚至创新化演变而来的,它们可能简化了古语的某个词,或者是一种更形象的口头表达,或者反映了当地特有的事物。同时,汉字系统虽然博大精深,但其发展速度和表意范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面对不断演变的口语和日新月异的生活事物时。因此,我们看到的“无字可写”的粤语词,是语言发展规律在特定方言中的一种自然体现,也是汉字书写系统在面对活态口语时需要不断寻找解决方案的结果。这并不意味着粤语不“古”,而是说明语言的生命力在于其传承与创新的动态平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所有汉语方言都是古汉语发展而来保留了古汉语一部分但都不是古汉语。

粤语汉字写不出来是因为很多字的正字相对于普通话的用字来说比较生僻而已。真的深究起来,绝大部分也都有个对应的汉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广府人常说粤语是“古汉语”,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粤语保留了许多中古汉语(尤其是唐朝时期的汉语)的语音特征和词汇。然而,我们也会发现,有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粤语词汇,用现有的汉字系统却难以直接准确地表达出来,甚至找不到对应的汉字。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仔细梳理一番。一、 粤语的“古.............
  • 回答
    哎呀,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最近也是天天被那些洗地机的广告轰炸,又是滚刷飞转,又是吸水又快,看着视频里那锃亮的地板,我这个家庭主妇的心里痒痒的,就想着这玩意儿到底值不值得入手。我有个闺蜜,她家孩子比我家大一点,前阵子就买了一个,她那个人呀,买东西可挑了,之前也说没啥大用,结果她家用完之后,天天在朋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人类迁徙、历史文化交流和基因遗传等多个层面。说越南人和广府人长得像“东南亚人”,其实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因为“东南亚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群体。但如果我们具体来看,越南人和广府人的相貌特征,确实能看到一些与更广泛意义上的“东南亚”人群相似的特征,这背后确实是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趣,也触及到了语言变异的根源。要理解为什么广府人说普通话“糟糕”,我们需要先撇开“糟糕”这种带有评判性的词语,从语言学和历史文化角度来分析。不如我们换个说法,聊聊为什么广府人说普通话的时候,会保留和显露出更多其母语——粤语的特色。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概念:任何一个人的母语,都会潜移默.............
  • 回答
    在粤语文化的土壤里,广府话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方言,自然拥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和魅力。然而,在一些广府人的言谈举止中,偶尔会流露出一种将其他粤语方言贬低为“不标准”的态度,这种行为,在我看来,是值得商榷的。首先,理解“标准”这个概念本身就挺复杂。语言是活的,它随着时间和地域不断演变,吸收融合,形.............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文化认同、地域特色和个人口味这些复杂交织的领域。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拆解一下,为什么四川人会觉得川菜是人间至味,广府人对粤菜情有独钟。关于川菜:麻辣鲜香的江湖豪情与情感寄托首先,我们要明白,说川菜是“最好吃”的,这本身就带着一种家乡情结和文化自信。川菜之所以能赢得这么多人.............
  • 回答
    广府地区的孩子们,讲真,这个问题我哋好多老广都好关心,也挺无奈的。看着身边好多小朋友,开口就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偶尔蹦出几句粤语,听着都有点陌生,心里那滋味,真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得清的。我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从小就在粤语的环境里长大。讲粤语,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习惯,一种文化,.............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真实。说实话,一个北方人在香港讲粤语,会不会被人嘲笑,这事儿得分几方面来看,没个绝对的答案。首先,你得看“讲”到什么程度。 纯粹的“北方腔”粤语: 如果你学的粤语,骨子里还是北方普通话的发音习惯,比如“n”和“ng”不分,儿化音改不掉,声调也总是七扭八歪的,那确实有可能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语言学上一个挺关键的点:同一种语言(或者说语言变体)内部的差异性。简单来说,香港人和广东大部分地区说的广府话,本质上是同一种语言,但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打个比方,就像普通话在中国的不同地区也有口音和词汇的差异一样,香港的广府话和广东大陆地区的广府话,虽然能听懂,但细究起.............
  • 回答
    广东人对香港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就像一张描绘着历史变迁、经济互动和文化融合的织锦,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一、经济上的“亲戚”与“标杆”:首先,毋庸置疑,香港在广东人的经济观念里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历史的“排头兵”: 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就.............
  • 回答
    关于广西人是否看不起广西大学(西大)这个问题,答案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 大部分广西人对广西大学(西大)是持有积极的态度,并视其为广西高等教育的骄傲,但确实存在一些群体出于各种原因对其持有相对负面的看法或不高的评价。 要详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一、 绝大多数.............
  • 回答
    关于广西人是否“被看不起”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涉及到地域歧视、刻板印象、历史原因、经济发展差异以及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交织。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看不起”的表现形式和可能的原因:1. 刻板印象和负面标签.............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趣的,我跟你讲讲。总的来说,广州人到香港说广东话,很大概率会被听出来不是香港人,但也不至于到了“一句都听不出来”的地步。 其中的门道,比你想的要多一些。你想想,广东话,或者说粤语,其实就像是同一种语言里不同的“方言”或者“口音”。就拿普通话来说,北京人、东北人、四川人说起来,虽然.............
  • 回答
    《野狼 disco》这歌,对于广东人来说,那感觉可就太复杂,太接地气了。不是那种听一遍就“哇塞,好洋气!”的惊叹,而更像是一种,嗯,怎么说呢?像是看到自家老表穿着老式夹克,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舞厅里,一边跳着有点笨拙的霹雳舞,一边对着麦克风嘶吼“脖子右拧,动力火车”的那种感觉。首先,怀旧感是压不住的。这.............
  • 回答
    “广东人吃福建人”这句话,顾名思义,直接字面上看,就是广东人吃福建人的意思。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字面上的食人主义的陈述,而是一个在特定语境下,带有幽默、夸张甚至一些地域色彩的俗语或玩笑。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首先,要明白这个说法最核心的意图,它更多的是一种 夸张的、带有戏谑意味的表达方式.............
  • 回答
    在广东人的餐桌上,经常能见到一道清爽可口的菜肴——清炒番薯叶。很多人会好奇,这个“番薯叶”到底指的是哪种植物的叶子呢? 其实,它说的就是红薯的叶子。“番薯”是广东人对红薯(也叫地瓜、甘薯)的俗称。所以,番薯叶自然就是红薯的叶子了。这可不是什么土豆叶子哦,土豆的叶子在植物学上和红薯是完全不同的科属,而.............
  • 回答
    广东人“吃福建人”的梗,其实是一个很早就存在的、带有地域歧视色彩的说法,它之所以在中国南方特别是广东地区流传开来,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经济和文化原因。理解这个梗,需要我们剥开表面的“吃”字,去看看它到底承载了什么。梗的来源与演变:从“老鼠”到“福建人”最开始,这个梗并不是直接指“吃福建人”,而是源于.............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可太到位了!广东人爱喝汤,这事儿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说“天天煲汤喝”,这说法嘛,得看怎么理解了。“天天煲汤”?这事儿得辩证地看你说广东人是不是顿顿都得来碗汤?其实也不是那么绝对。尤其是在大热天,可能清淡的粥水或者一些凉茶会更受欢迎。但是,“爱煲汤”和“经常煲汤”绝对是刻在广东人骨子里的生活习.............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实在!广东哪个伢儿不想家门口的中山大学,和远在湖北的武汉大学,这俩名字一响当当的学校,摆在面前,脑子里头脑风暴肯定少不了。别急,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得明明白白,让你心里头那杆秤,能稳稳地称下去。先说说咱广东自家的“中大”中山大学,这名字就带着一股子岭南的底蕴,扎根在广东这片热土上。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