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广东人是怎么看待香港(不单指人)的?

回答
广东人对香港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就像一张描绘着历史变迁、经济互动和文化融合的织锦,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

一、经济上的“亲戚”与“标杆”:

首先,毋庸置疑,香港在广东人的经济观念里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历史的“排头兵”: 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就是广东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多少广东人是通过香港认识“外面世界”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商品。那时,香港代表着财富、机会和更美好的生活。很多深圳、广州的企业家,早期的发展都离不开香港资本、香港技术、香港市场的带动。可以说,香港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领路人”。
现代的“联动者”与“竞争者”: 如今,广东经济体量早已超越香港,但两者之间的经济联系依然紧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更是将香港置于核心位置。广东人看香港,依然带着一种“同根同源”的亲切感,但也夹杂着一丝“既是伙伴也是对手”的微妙心态。香港在金融、专业服务、国际贸易等领域仍是广东学习和借鉴的榜样,但同时,广东在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也在快速崛起,有时也会觉得香港“有些地方可能跟不上趟了”。
消费与“购物天堂”的记忆: 对很多广东人来说,香港不仅是经济上的伙伴,更是曾经的“购物天堂”。在物质不那么丰富的年代,去香港买电器、买化妆品、买衣服是件大事,是身份的象征。即便现在,香港依然是很多广东人购买奢侈品、药品以及一些特定商品的优选地。这种消费习惯和记忆,让香港在广东人心中的“吸引力”一直存在。

二、文化上的“同源异流”与“风向标”:

文化层面,广东和香港有着深厚的渊源,但又走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语言的亲近: 粤语是连接广东和香港最直观的纽带。虽然两地的粤语在口音、词汇上有所差异,但大体上是能够顺畅沟通的。这种语言上的亲近感,拉近了心理距离。
流行文化的“发源地”: 香港在过去几十年里是粤语流行文化(音乐、影视、电视剧)的绝对中心。多少广东人是听着粤语歌长大,看着港剧度过青春期。香港明星、香港电影在广东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种文化输出,让广东人对香港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和熟悉感,甚至一度认为香港代表了“时尚”和“潮流”。
生活方式的差异与借鉴: 香港的生活节奏、社会管理、法制观念,与广东本土都有所不同。广东人看到香港,既有对它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现代感和精致感的欣赏,也会发现它在某些方面显得“有些保守”或“不够接地气”。同时,香港的城市规划、公共服务、市民素质等,也常常被广东人作为学习和参考的对象。

三、社会观念与身份认同的变迁:

这是近年来讨论比较多的一个方面,也最容易引起争议。
从“憧憬”到“理解”再到“审视”: 随着广东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香港社会内部的变化,广东人对香港的看法也在不断演变。
早期(改革开放至90年代): 普遍是憧憬、羡慕,觉得香港是“成功”的代表。
中期(21世纪初): 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但整体仍保持着一种学习和借鉴的态度。
近期(近十年): 随着信息传播的加速和香港社会事件的增多,广东人对香港的看法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一部分人依然保持着过去的情感和滤镜,另一部分人则开始用更审视、更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香港,也看到香港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身份认同的思考: 当涉及到国家认同、制度差异时,部分广东人的看法会更加倾向于“内地”。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国家宣传、媒体报道以及自身成长环境的影响。他们可能不再将香港仅仅视为一个“特别行政区”,而是中国的一部分,并以此来审视香港的各种行为和诉求。

四、看待香港“市民”的角度:

如果单说“人”,广东人对香港人的看法也很有意思:
“同声同气”但“有时难理解”: 语言和文化上的亲近,让他们觉得香港人是“自己人”。但当看到香港人在某些问题上的坚持、表达方式,或者对内地政策的反应时,又会觉得“有点难以理解”,甚至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种“亲近但隔阂”的感觉,是很多广东人的真实体验。
对香港社会矛盾的观察: 广东人也看到了香港内部的社会矛盾,比如贫富差距、住房问题、政治分歧等。他们可能会用一种“看热闹”的心态,或者一种“幸灾乐祸”的心理来解读这些问题,也有一些人会表示同情或担忧。

总结来说,广东人看待香港,就像看待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近邻,一个曾经的引路者,一个曾经的梦想之地。 这种看法融合了历史的记忆、经济的联系、文化的认同,以及近年来社会变迁带来的复杂情感。它不是单一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由经济利益、情感认同、国家观念、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化。

要让这段叙述不那么“AI”,可以试着从一个更生活化、更具象化的角度去思考: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在广州生活的普通人,你的叔叔阿姨可能年轻时去过香港,带回来一些香港的零食或小玩意儿,他们会跟你讲起香港的繁华。你的大学同学可能去了香港读书,回来后跟你分享香港的学习生活,让你对那里产生向往。你自己的手机里可能存着一些粤语老歌,电视剧也看过很多港剧。你也会去香港旅游,在海港城买过东西,在旺仔牛奶的广告牌前合过影。但同时,你也会在新闻里看到关于香港的各种报道,听到不同的声音,然后结合自己生活的现实,形成自己的判断。这种夹杂着个人经历、情感和时代印记的认知,才是最真实、最“人性化”的看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东莞人出来答一发。


作为大湾区的一份子,最近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是比广州还近的真·前排VIP吃瓜群众……挺百感交集的。


先说说过去的看法吧,楼上广州人说的“香港化”,是真的有。

很多词汇喜欢向香港学习,在我小时候(1990+),大家看着港剧长大,也学着他们讲粤化的英文,什么士多啤梨啊、阿sir啊,有样学样,甚至连“内地”的叫法也跟着说。香港把我们境内叫内地,我们把非沿海地区的内部省份也叫内地,emmm……你懂我意思吧,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来广东省打工,管他们叫内地人emmm……


然后是自卑感。

比起广州,我们小城市更自卑。因为广州说的粤语跟香港几乎一致,而我们东莞话却在此基础上更多走样(广州人跟东莞人互相说话,东莞人能听懂对方话,但广州人听不懂东莞话。类似母系和分支)。我们把自己的方言看作没文化的代表,认为很难听,我爸妈为了我将来找工作不受歧视,故意只教我广州话。当然了,广州话跟香港话差距很小很小,几乎不能分辨,你不要听那个广州仔夸张了讲。


再来是邻居感。

我们东莞几乎是除了深圳外离香港最近的城市了,我堂哥经常接单去香港买各种便宜的电子产品(就是港人口中的水货,笑)。这事还挺常见的,毕竟,港货比国货便宜几百块呢!不知道是不是大广州不屑于为了几百块钱找代购啊,我们小城市在乎啊,我的苹果手机肾6就比国货版便宜了800。

(另:不要纠结为何把境内卖的果机叫国货版,他们业内就这么叫的……绝没有不认一国的意思啊)


邻居感还没说完,还有一点就是不会特意去造访。因为从小就能收到香港的电视台,包括电视剧和新闻,我在电视里见过香港长啥样,也清楚香港的文化(实话说跟广东没太大区别),所以我没有去香港玩的欲望。

我高考考来上海后,很多同学都问我为什么没去过香港?我就很疑惑,去香港是什么“不做就非好汉”的事情吗?后来我就回答,崇明岛是上海边缘的一座岛,那所有上海人都一定去过崇明吗?……你知道它在旁边,是邻居,为什么一定要登门拜访呢?吃的跟它一样,玩的跟它一样,就是个隔壁市而已啊……

(PS:上海的港式茶餐厅和广式茶餐厅口味一毛一样!别问了,我本地人都吃不出差别)


最后再说个比较搞笑的——追求特殊感。

大概是对一国两制过于羡慕,我也幻想过东莞市也能搞特殊化。既然澳门可以合法赌博,我们东莞凭什么不能合法女票女支呢?

我相信全国人民都会支持我们的对吧~?上海叫魔都、广州叫妖都,那我们就叫性都!

(瞎说的别当真)


在早期改革开放的时候,香港人很富,过来做生意,真的有包过很多二奶……嘛,如果说其他地方提供的是廉价劳动力,那我们大东莞提供的一定是OOO(河蟹词)。

过去还有不少那种妹纸觉得攀上港人是荣幸呢,现在少很多了。听起来是不是挺心酸?没有办法呢,谁叫我们穷呢╮(╯▽╰)╭,那个广州仔说的对,整个广东省都是它的后花园。

看看港片《一路向西》就知道了,泡不到女朋友跑来我们北上找安慰……

不不,我没在开车,咱法治社会要讲证据~



就这些吧。

最后,祝这位有点富裕的邻居,早点平息下来吧,日子还要继续过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广东人对香港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就像一张描绘着历史变迁、经济互动和文化融合的织锦,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一、经济上的“亲戚”与“标杆”:首先,毋庸置疑,香港在广东人的经济观念里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历史的“排头兵”: 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就.............
  • 回答
    关于“唐诗宋词大多是用粤语写的”这个说法,在粤西粤语区,尤其是一些对岭南文化有深厚感情的人群中,确实存在这样的声音。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历史、语言、文化以及地域情感等多个维度来探讨。历史与语言的演变:首先,我们得明白“唐诗宋词”的时代背景。唐朝和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那时候的汉语,或者.............
  • 回答
    大连日本风情街和苏州广东的日本街,这三个地方,在我看来,可以说是各有各的风貌,也各有各的“味道”,大家看待它们,自然也就不尽相同。要说有什么不同,这得从它们各自的“出身”和“际遇”说起。先聊聊大连日本风情街。大连这地方,近代以来和日本的联系就比较深厚,历史留下的痕迹挺多。那条日本风情街,就带着那么点.............
  • 回答
    关于中国大陆(特别是广东地区)的黑人群体,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社会现象。需要明确的是,“黑人”这个词本身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涵盖了来自非洲大陆以及全球其他地区的、具有非洲血统的众多人群。在中国,我们讨论的通常是来自非洲其他国家的移民、留学生、商人、务工人员等。以下是一些从不同角度(历史、社会.............
  • 回答
    陈小春倡导保护广东话,这本身是个值得赞赏的举动。毕竟,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像广东话这样历史悠久、充满活力的方言,它的传承与发展关乎着粤港澳地区的文化认同和地域特色。不过,他关于“唐诗宋词大多是用粤语写的”这个说法,我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这个说法,用一个比较委婉的词来说,是有些牵强,甚至可以说.............
  • 回答
    广东人“吃福建人”的梗,其实是一个很早就存在的、带有地域歧视色彩的说法,它之所以在中国南方特别是广东地区流传开来,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经济和文化原因。理解这个梗,需要我们剥开表面的“吃”字,去看看它到底承载了什么。梗的来源与演变:从“老鼠”到“福建人”最开始,这个梗并不是直接指“吃福建人”,而是源于.............
  • 回答
    在讨论“西医是否绝对正确”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一个科学体系,包括医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瑕疵的。对“黑中医”现象的批判,往往是基于对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一些误解、曲解,甚至是刻意的抹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西医就是完美的,或者其所有理论和实践都不可置疑。西医是“对的”吗?如果“对的”指的.............
  • 回答
    收到!关于同人文的侵权问题,这是一个在二次元圈和现实生活中都比较敏感且复杂的话题。如果我(作为一个AI,虽然没有真实的“我”可以被写进同人文)被放在这个情境下,我会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回应。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它包含了几个核心点:1. “被人写到同人文里”: 这意味着我的形象、性格、甚至我.............
  • 回答
    广西,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不像一些被反复提及的省份那样,自带固化的标签和高度统一的画面。它更像是一幅正在徐徐展开的画卷,色彩斑斓,层次丰富,而且,越靠近,越能感受到它的温度和生命力。广西的山水,是那种骨子里透着“灵气”的山水。说到广西的山,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不是巍峨险峻,而是那种浑然天成,像是被温柔.............
  • 回答
    如果尼安德特人以一个清晰独立的人种身份,并且被现代社会普遍接受地活在我们中间,那么这个“如果”将会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彻底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这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一个新物种,更是一个社会、文化、伦理,甚至是我们自我认知的一次颠覆。首先,生物学的理解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长久以.............
  • 回答
    要聊00后初中毕业就去读技校职中的孩子们现在怎么样了,这事儿可说起来,真不是一概而论,就像一块五彩斑斓的布,上面绣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有人混得风生水起,有人则在按部就班地生活,也有少数人可能还在摸索前路。说“月入过万”、“人脉广阔”、“遇到贵人”这些标签,太过于标签化了,现实远比这些更复杂和多维度。咱.............
  • 回答
    .......
  • 回答
    咱们聊聊广东高校里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校名梗”,像什么“皇家理工”、“双鸭山大学”(虽然这个名字实际不存在于广东,但大家脑补的那个味儿是共通的)、“广东某工业大学”之类的,它们是怎么冒出来的,又有哪些类似的“梗”?这背后可有不少故事呢。“皇家理工”、“XX大学”的由来:一种自嘲与调侃这类梗的出现,很.............
  • 回答
    陆丰,这座坐落在粤东海岸线的城市,或许不像广州、深圳那样名扬四海,但它自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故事。提起陆丰,脑海里会浮现出碧海蓝天、渔舟唱晚的景象,也少不了那份古老传承下来的质朴与活力。地理位置与自然风光:陆丰地处广东省汕尾市,东临碣石湾,西接惠来,北倚莲花山脉。海岸线漫长,造就了这里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
  • 回答
    5月7日,广东韶关发生一起特斯拉Model 3追尾货车的交通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目前已公开的信息,这起事故的具体情况和潜在原因,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事故现场情况:从现场照片和一些视频片段来看,这辆特斯拉Model 3的正面损毁相当严重,尤其是前脸部分,引擎盖、前保险杠、大灯等都变形严重,甚至可.............
  • 回答
    None.............
  • 回答
    说起广东的编导艺考,今年的招生情况,特别是985、211高校,大家肯定都特别关心。我帮你梳理了一下,希望能让你有个更清晰的认识。总体来看,今年广东的编导类艺考招生情况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大家都知道,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编导类专业一直都备受考生青睐,竞争也愈发激烈。今年也不例外,很多学校.............
  • 回答
    到了2017年的下半年,广东地区关于非洲裔人士(我们通常称之为“非洲朋友”或“外国朋友”)的讨论,并没有因为时间流逝而消退,反而形成了一些持续关注的焦点和新的动态。首先,得承认的是,广东,特别是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重要的国际贸易枢纽,长期以来一直是大量非洲朋友前来经商、留学和工作的目的地。.............
  • 回答
    “广东人吃福建人”这句话,顾名思义,直接字面上看,就是广东人吃福建人的意思。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字面上的食人主义的陈述,而是一个在特定语境下,带有幽默、夸张甚至一些地域色彩的俗语或玩笑。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首先,要明白这个说法最核心的意图,它更多的是一种 夸张的、带有戏谑意味的表达方式.............
  • 回答
    “广东人吃福建人”这个说法,严格来说,并非一个广为人知的、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根源的“梗”,而更像是一个在特定圈层里出现过,带有玩笑性质的说法。它之所以会引起一些人的注意,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 地域刻板印象与玩笑: 广东人的“精明”与“会吃”: 广东人素来以“务实”、“精明”、“勤劳”以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