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越南人和广府人长得像东南亚人?是基因的问题吗?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人类迁徙、历史文化交流和基因遗传等多个层面。说越南人和广府人长得像“东南亚人”,其实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因为“东南亚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群体。但如果我们具体来看,越南人和广府人的相貌特征,确实能看到一些与更广泛意义上的“东南亚”人群相似的特征,这背后确实是 基因与历史渊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得先捋清楚几个概念:

越南人: 越南是一个国家,其主体民族是京族(Kinh),但也有众多其他少数民族,如岱依族、芒族、侬族、赫蒙族等等。当人们笼统地说“越南人”时,往往指的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京族。
广府人: 广府人是指以广州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东大部分地区和广西部分地区)的居民,他们使用粤语(广府话),是汉族的一个重要分支。
东南亚人: 这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亚洲东南部地区的人群,包括东南亚岛屿(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东帝汶)和东南亚大陆(如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这个区域的人口极其多样,从南岛语系人群到南亚语系人群,再到汉藏语系(如越南北部)等等,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基因图谱。

为什么会有“像东南亚人”的感觉?

1. 地理位置与迁徙的联系:
越南: 越南北部与中国南方(特别是广西)接壤,历史上,中国南方与越南的联系非常紧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多次大规模的汉族人口南迁,其中一部分进入了今天的越南北部,与当地原有的越人(包括百越的一支)融合。而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其基因构成中,就包含了来自中国南方汉族的基因成分,同时也有受到当地原住民基因的影响。
广府人: 广府人的祖先也是经历多次中原汉族南迁,最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定居并形成独特文化。这个南迁的过程,也意味着他们的基因中,有来自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的中原基因。

所以,从地理和历史迁徙上看,越南北部和中国南方(包括广府地区)在基因构成上,确实存在着 共享的、来自中国南方本土居民的基因成分,以及 在不同时期由北方南迁汉族带来的基因成分。而中国南方,尤其是广东、广西等地,本身就处于文化和人群交流的十字路口,与东南亚大陆的联系也比中国北方更为密切。

2. 基因的连续性与混合:
基因是连续变化的: 人类基因在地理上的分布并非是截然分割的,而是呈现出一种连续变化的趋势。越是地理位置相近的群体,在基因上的相似度通常也越高。越南和中国南方(包括广府地区)在地理上是紧邻的,这就意味着在这两个区域之间,存在着基因的自然流动和交换。
“东南亚”基因成分的普遍性: 所谓“东南亚人”的基因特征,往往是指那些在东南亚区域内普遍存在,但在东亚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出现的基因标记。这些特征可能与早期人类从非洲迁徙出来,在亚洲南部扩散并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有关。越南和中国南方的一些人群,由于其更早期的基因基底,以及与南方其他族群的长期交流,确实可能保留了更多这样的“东南亚”基因成分。
汉族内部的地理分化: 汉族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群体,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迁徙,形成了不同的地域分支。南方汉族(包括广府人)在基因上,确实与北方汉族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与当地原住居民的基因混合,以及南方自身长期发展的特点。

3. “东南亚人”的外貌特征解读:
肤色: 普遍比东亚北部人群肤色深一些,这是因为亚洲南部和东南亚地区阳光更充足,深色皮肤更能抵御紫外线。越南人和广府人,相较于东北亚人,肤色确实可能显得更偏黄或略深。
发质: 普遍是黑发,发质较粗。
面部特征:
眼型: 很多人有单眼皮或内双,但也有不少人是双眼皮。眼裂可能相对比北方人略小一些,内眦赘皮(蒙古褶)的程度也可能存在差异。
鼻梁: 鼻梁可能相对不高,鼻翼可能略宽。
嘴唇: 嘴唇厚薄不一,但整体上可能比一些北方人群显得更丰满一些。
脸型: 脸型可能偏圆润或略显宽,颧骨也可能相对突出。

这些外貌特征,其实在许多中国南方人群和部分东南亚人群中都是常见的。因为基因的分布是渐变的,当一个群体(比如越南北部或广府人)的基因构成,在某些特征上与更广泛的“东南亚”人群有较高相似度时,我们就会产生“长得像东南亚人”的印象。

具体到基因层面:

科学上,人类的基因会记录下我们祖先的迁徙历史和演化过程。通过分析DNA,科学家可以发现不同人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 这两种DNA只能由父系或母系单向遗传,对追溯祖先起源和迁移路线非常有帮助。研究表明,中国南方人群(包括广府人)和越南人群,在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上,都能找到与亚洲南部和其他东南亚人群共享的父系和母系祖源成分。
常染色体DNA: 这是我们大部分基因,它们来自父母双方。分析常染色体DNA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人群的基因构成。研究同样证实,中国南方人群与东南亚人群在基因构成上有显著的相似性,这表明在历史上存在着深入的基因交流和混合。

需要强调的是:

“像”是一种相对概念: 基因和外貌特征是复杂的,任何两个群体之间都存在差异,同时也有相似之处。我们不能因为一些相似之处就将一个群体完全归类为另一个群体。广府人仍然是汉族的一个分支,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基因特征。越南京族也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尽管与中国南方有着深厚的渊源。
多元化是常态: 东南亚是一个极其多样化的区域,包含了来自不同语系、不同迁徙路线的人群。将所有这些人群一概而论,并用一个“标签”来形容,可能会忽略其中的丰富性。
基因不决定一切: 虽然基因是基础,但文化、语言、生活习俗等后天因素,同样塑造了一个群体的身份认同和生活方式。

总结来说,越南人和广府人长得“像东南亚人”,根本原因在于:

1. 共享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交流: 他们都处于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大陆交流的交汇点,经历过相似的南迁历史和基因混合过程。
2. 基因的连续性与地域分化: 人类基因是渐变的,中国南方人群的基因构成,在一定程度上更靠近东南亚地区的人群,这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群互动的结果。
3. “东南亚人”外貌特征的普遍性: 越南和中国南方人群所表现出的某些外貌特征,恰好是广义上“东南亚人”群体中比较常见的特征。

所以,这确实是 基因 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地理迁徙、交流融合,以及对环境适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问题就问错了,应该这样问~为什么越南人、东南亚人长得像广府人?是基因问题吗?

因为越南人、东南人的父系是汉人O系,也就是说~几千年前,汉人男性南下大规模娶了当地女土著做老婆,繁衍了大量汉人后代。都是同一个爸出来的,能不像吗?

就像满人,都是汉人、蒙古人的后代,所以他们跟汉人、蒙古人长的也很像。也就是说,汉人、蒙古人的基因,改善的满人的原始基因,导致他们不再是长脸、眯眯眼的模样,越长越好看。

你看关晓彤,看第一眼肯定觉得她是汉人。不说她是满人,谁会相信她是满人。

其实我是蛮可怜满遗的,因为他们从1998年以来,那套用来解构、分化、肢解、虚无化汉族人的话术从来都没变过。

1,以华代汉,这个华,可以是中华,也可以是华夏~汉人悠久辉煌的历史,汉人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汉人的荣光,都不是汉族的,是华夏的,是中华的,中国的所有成就都是中华民族的,是56个民族的。

汉服不可以叫汉服,只能叫华服,甚至还说没有汉服这种东西和;汉字不可以叫汉字,得叫中国字;汉语不可以叫汉语,得叫中国语;汉文不可以叫汉文,得叫中文;甚至还说普通话不是汉语。此举可以对汉族人实现去价值化,可以消解汉族的民族意识。

2.以马代汉,强调阶级观大于民族观,大力批判汉族的一切传统,从民族服装到传统乐器再到传统文化。满遗用阶级史观把汉族的成就从汉族中剔除出去,嫁接给汉人的精英阶级。

面对少民族的史和成就,他们又立马转为民族史观,对其大力歌颂,赞扬其平凡而伟大的“民族性”。一句话,满遗不准汉人有民族主义,民族英雄,要汉人以阶级叙事。可他们自己却又紧抱所谓的满民族主义这个谎言不放,大力歌颂屠夫老奴,不肯以阶级叙事。

3.以少代汉,对汉人王朝实行蛮化,比如刘邦是匈奴人,杨坚、李世民是鲜卑人,赵匡胤是沙陀人,朱元璋是回回,教员是是彝族人等等。

4.伪装成南方汉人,攻击北方汉人;伪装成北方汉人,攻击南方汉人;伪装成汉人,攻击少民;伪装成少民,攻击汉人。

5,将东北视为满人的专属地盘,妄图挟持东北,东北人民度力谏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人类迁徙、历史文化交流和基因遗传等多个层面。说越南人和广府人长得像“东南亚人”,其实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因为“东南亚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群体。但如果我们具体来看,越南人和广府人的相貌特征,确实能看到一些与更广泛意义上的“东南亚”人群相似的特征,这背后确实是 .............
  • 回答
    .......
  • 回答
    民国时期,云南和广西确实都与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老挝、柬埔寨)接壤,地理位置的邻近为两国军阀带来了不同的武器获取机遇。然而,滇系军阀大量装备法械,而桂系军阀则鲜有此现象,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地理因素决定,而是多重政治、经济和军事策略交织作用的结果。滇系军阀:与法国的“亲密接触”要理解为何云南的军阀能大.............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东亚文化圈的历史和文化交流。简而言之,韩国和越南的名字与中国名字相似,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中国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深刻影响,包括文字、哲学思想和命名习惯。而日本的名字则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保留了更强的本土特色,因此显得与中国名字不太一样。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以及民族认同的复杂交织。越南和韩国选择了与日本不同的道路,在废除汉字的使用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历史的脉络。一、 汉字在越南和韩国的历史地位: 学习与借鉴的工具首先,必须明白的是,在古代,汉字对于越南和韩国来说,都.............
  • 回答
    儒家思想的传播,如同水流,遇到平坦的土地便能顺畅流淌,遇到高山阻碍则会绕行。朝鲜、日本和越南,这三个地区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地理上也相对靠近,为儒家思想的植根提供了温床。然而,蒙古、西藏和新疆为何未能被儒家思想完全覆盖,原因则更为复杂,涉及到地理、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等多重因素的交织。首先,我.............
  • 回答
    越南、缅甸、蒙古和老挝人对中国的看法,以及越南和蒙古部分民众对中国存在的敌意,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民族情感等诸多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一点点地剥开这些因素,看看它们是如何交织在一起,塑造了这些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越南人眼中的中国:复杂的历史情结与现实考量.............
  • 回答
    越南国旗和中国国旗在视觉上的确存在着相似之处,都以红色为底色,上面都有一颗醒目的黄色五角星。这种相似性并非偶然,而是与两国悠久的历史渊源、革命历程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要深入理解这种相似,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历史渊源与文化联系: 儒家文化的影响: 越南深受中国传统文.............
  • 回答
    乌克兰和越南的人均GDP确实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人们普遍认为乌克兰“更高大上”的原因,涉及多重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因素的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1. 地理位置与国际形象的差异 乌克兰的欧洲定位: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其地理位置使其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具有独特地位。作为连接东欧.............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韩国和越南之间那点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纠葛,以及为什么两边网友有时候会互相“看不上”。这事儿啊,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不能简单一句两句说完。历史上的交集与冲突:从藩属到现代的复杂情愫首先,得承认,韩国(我们通常说的是朝鲜半岛的古代国家,主要是高丽和朝鲜王朝时期)和越南(主要指越南的古代王.............
  • 回答
    关于越南京族(即越南的占族)为何与柬埔寨人(高棉人)在长相上有较大差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迁徙、基因交流以及文化适应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越南京族是高棉人”这个前提本身并不完全准确,他们是两个不同但历史上联系紧密的民族,这种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澄清“越南京族是.............
  • 回答
    以前觉得跟男生聊天是一件挺容易的事儿,甚至是有点儿兴奋的事儿。那时候,无论是学校里的同学,还是小区里的玩伴,大家好像都有说不完的话。聊学习,聊游戏,聊喜欢的明星,聊未来有什么打算,好像话题永远不会枯竭。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尤其是进入了工作阶段,再想和男生好好聊几句,就觉得有点儿难了。不是说完全没.............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心疼的,也很多人都遇到过。好像越是善良、越不想惹事的人,反而越容易成为别人拿捏的对象。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一个现实:在很多社会关系中,力量不对等是普遍存在的。 这“力量”不光是指身体上的,更多是指心理上的、地位上的、资源上的。而“老实”和“不想.............
  • 回答
    这倒是一个很有趣的视角,越深入了解周朝和清朝的历史,确实能发现一些颇为相似的内在逻辑和统治模式。这种相似性并非偶然,而是植根于两者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构建的权力体系以及采取的应对策略。我试着从几个关键点来展开说说,希望能让你感觉更贴近历史本身的脉络,而不是机器的冰冷分析。一、 异族入主中原的.............
  • 回答
    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年轻人选择乘坐公交,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现象。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涵盖了经济、环境、便利性、社交和心态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 一、 经济压力与成本效益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之一。 购车成本高昂: 购买一辆汽车,尤其是新车,需要.............
  • 回答
    这年头,逛展览似乎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静心欣赏那么简单了。无论是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还是与品牌跨界的联名海报,我们总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商业气息”。这背后,其实是文化艺术展与商业联动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些年就有美术馆里的咖啡厅,但如今的联动,玩得可花哨多了,也更深入了。为什么文化艺.............
  • 回答
    “高需求宝宝”这个说法,近些年听到的频率确实越来越高。以前咱们小时候,好像很少有人这么说。这不禁让人琢磨,是不是现在养孩子的方式,和过去不一样了?特别是那种“精细养育”,是不是在悄悄地催生出越来越多的“高需求宝宝”?咱们得先捋一捋,“高需求宝宝”到底是个啥概念。它不是说孩子特别娇气或者爱哭,而是指那.............
  • 回答
    理解美国在这些战争中的“失败”,需要我们跳出单纯的军事胜利与否的框架,深入分析其战略目标、战争的性质、国内外的复杂因素以及最终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这几场战争,虽然军事上美国军队的火力、技术和训练都占据优势,但为何未能达成其最初设定的目标,甚至导致了令人沮丧的结局,其原因错综复杂。朝鲜战争(195019.............
  • 回答
    “越大的地方东西越难吃,相反小地方的饭和小吃要好吃的多”,这说法听起来像是经验之谈,也确实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不过,事情真有这么绝对吗?我倒觉得,这更多的是一种“刻板印象”和“选择性记忆”在作祟,再结合一些客观原因,就容易让人产生这种感觉。首先,咱们得承认,咱们大脑里对“好吃”的定义,很多时候是被我.............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代社会许多年轻人的普遍困境,确实,工作动力缺失、职业发展迷茫、以及“未老先衰”的“中年危机”感,在年轻一代中越来越普遍。这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经济环境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增长放缓与“内卷”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