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高需求宝宝”越来越多了,而是越来越多父母了解到“高需求”宝宝的概念了。
与其说和现在养孩子太过精细有关,不如说物质生活丰富之后人们开始更多关注精神生活了,科学育儿不就是精神生活进步的一个表现吗?
我的婆婆是一名医生,但是30年前的她并不了解西尔斯亲密育儿,也不知道“ 高需求宝宝” 的概念,更别提睡眠引导啊EASY啊等专业的概念了。
是她不想学吗?我想不是的,作为80年代的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手握高级医师、高级药师、中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我相信她的学习能力到今天都算比较强的。
但是,《西尔斯亲密育儿》1993年才首次出版。
也就是近十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的普及、自媒体的兴起,“高需求宝宝”的概念才开始真正在中国流行起来。
只能说这一届的孩子是幸运的,父母有那么多科学育儿的理论可以参考,越来越多难带的孩子被贴上了“高需求宝宝”的标签,而非“高需求宝宝”越来越多。
其实,无论什么时候,“高需求宝宝”都挺多的。
继续讲讲上一代的故事。
无巧不巧队友小时候就是“高需求宝宝”,据我婆婆说,满百天之前晚上只有抱着才肯睡的。
那能怎么办呢?总不能让孩子哭坏吧,就只能抱着了,抱着抱着迷迷糊糊睡着了,娃一哭再醒过来继续抱。
干抱着也没意思,不如唱点歌儿吧。唱什么好呢?“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这种就挺应景儿的。。。
那么问题来了,三十年前、别人家的事儿,我是怎么知道的呢?
真是撞大运了,我也生了个“高需求宝宝”啊!
我家娃出生当晚就在医院哇哇哭,贴心的护士说他们可以抱走哄让我好好休息。
虽然我已经困的睁不开眼睛了,还是忍痛拒绝了他们的好意,从小床里抱出来喂了一夜奶。
第二天早上医生查房的时候发现我已经正常下奶了,惊讶不已,最后归结为可能是种族天赋吧。。。
出院回家之后头一个月还算是比较好带的,能吃能睡,也不怎么哭闹。虽然每天晚上都要醒来吃好几次奶,但基本上吃饱了就能继续睡,醒着的时候也能自己玩,直到饿了要奶吃或者困了睡过去,我还一度以为自己幸运的养了一个天使宝宝。
但是好景不长,第二个月便开启了闹人模式。
可能也是有点开窍了,眼神都不像之前一样涣散了,吃奶的时候会盯着我看,一听到他爸声音就伸手要抱抱,甚至一度发展到了除了奶睡或者抱睡再困也绝不入睡的程度。
抱起来就笑,放下去就哭,历史是不是惊人的相似?我婆婆就像经历了电视剧重播,直呼跟娃爸小时候一模一样!
虽然孕期就已经学习了很多育儿理论,也听周围的瑞士妈妈们分享了睡眠训练的经验,但说实话,我真的听不下去娃一直哭。
后来,持续了一段白天奶奶抱,晚上爸爸抗的状态。
这期间我学习了各种睡眠知识,也暗暗下决心要对他进行睡眠训练,争取早日养成吃-玩-睡的EASY模式。但别说听他哭了,就连想象下哭泣免疫法自己都心疼的不行。于是,从下周开始推到下个月开始,再推到三个月后开始,百天再开始,六个月再开始。
哎,毕竟是亲生的啊,娃儿还没怎么样呢,妈先不淡定了。
为了让自己的理由找得更加心安理得,还特意跟我的助产士咨询了这个问题。果不其然,她一如既往的告诉我小月龄宝宝安全感最重要,现在所谓的“坏习惯”都不会一直保持下去的。现在他的需求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应和满足,以后会更加容易长成自信的孩子,也会更加独立勇敢。
我也是半信半疑。信的是安全感确实很重要,疑的是坏习惯真的会慢慢忘掉吗?
但我还是决定给他一个自己成长和调整的机会,在三个月内先尽可能的满足他,跟着他的节奏来走。
不过,除了静待花开总还是要做点什么的。
我开始注意营造睡眠环境,慢慢建立睡前仪式,对他进行睡眠引导,但是尽量以最最平和的方式进行,基本还是哭了就抱,饿了就喂,尽可能及时的回应他的需求。同时,在他自己玩的时候不打扰,在他想要陪的时候专心陪他玩。
说来也奇怪,突然有一天他就会自己睡了,哼唧哼唧摇晃摇晃脑袋眼睛就眯上了。之前一直拒绝的安抚奶嘴偶尔也会吃一吃,睡着再吐出来。而且我发现,自己睡着会比抱着放下睡得时间更长更踏实。
更让人欣慰的是夜间睡眠时间越来越长,三个月那会儿有时候就可以睡七八个小时吃奶再继续睡了。
当然并不是每天都会这样,偶尔也会有错过了睡觉的点儿暴躁得不肯睡的时候,但夜间10-12个小时中间吃1-2次奶基本上成了常态。
醒了之后也不会第一时间大哭,而是睁开眼睛到处看看或者舔舔小手。经常进房间看他的时候已经踢开了被子翘着小腿儿蹬着玩儿呢,一见我就裂开嘴嘻嘻笑。
他爸爸说是因为安全感积攒够了,他知道我们就在附近,很快就会过来管他。
虽然四个月的娃依然没有形成十分固定的E.A.S.Y.模式,吃-玩-吃-玩-睡或者吃-睡-吃-玩-睡的时候也经常发生,但是他已经开始不依赖奶睡、抱睡,晚上睡得越来越早,夜间睡眠时间越来越长,白天的小觉也越来越规律了。
这个节奏对我对他爸爸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E.A.S.Y.本身就过于理想化,我们也不想强求,至少不想过早强求。
亲密关系的建立就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所形成的安全感却会伴随他们的一生。
小宝宝不会说话,哭是他们表达情绪的唯一方法。说实话,我真的是属于那种听不了孩子哭的妈妈,尤其是把他一个人扔在漆黑的房间里面孤独的哭。他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只是没有办法告诉我们。
当然,很多妈妈的睡眠训练都成功了,或许是方法和时机都得当,或许是宝宝本身就是可造之材,或许孩子大了还是无法养成好的习惯不得已而为之。
规律的喂养和睡眠确实也很重要。不过个人建议,那些被小月龄宝宝折磨疯的妈妈们,再坚持一下,给宝宝一个自己成长的机会,实在不行也至少要等三四个月之后再进行训练吧,也许他会提前就带给你惊喜呢。
想系统了解“高需求宝宝”可以看看西尔斯亲密育儿系列,但是请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
每家的情况都不一样,只要你孩子的作息能够跟你自己家的节奏统一起来就可以了,看再多的养育宝典也不要生搬硬套,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