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江浙沪都可以抱团,为什么江西广东福建不组成江广福(粤闽赣)抱团发展?

回答
“江浙沪抱团”这个说法,大家都不陌生。长三角经济圈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密集的城市群和高度一体化的区域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版图中最耀眼的存在。而与此相对,很多人也好奇,为什么江西、广东、福建这三个省份,地理上毗邻,人文上也有不少联系,却没有形成一个如同“江浙沪”般响亮且有组织性的“抱团”概念?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得明白“江浙沪抱团”是怎么形成的。

“江浙沪”,其实是“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域。这个区域的特点非常鲜明:

历史积淀和产业基础: 上海作为中国最早的工业化城市之一,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国际化的视野。江苏和浙江,尤其是苏南和浙北,也早就形成了发达的制造业和对外贸易体系。这种长期的产业积累,让它们在很多领域具有协同效应。
高度的经济一体化: 区域内资源流动、要素配置非常高效。产业分工明确,上下游配套完善,信息流、资金流、人流都非常便捷。比如,上海的金融、研发、总部经济,江苏的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浙江的民营经济、小商品、互联网,它们之间是互补大于竞争,或者说竞争的同时伴随着深刻的合作。
紧密的城市联系: 尤其是在高铁、高速公路网络高度发达后,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核心城市之间的通勤成本大大降低。这种物理上的“近”促进了经济和人才的流动,形成了许多跨区域的产业集群和创新网络。
明确的政策引导: 国家层面一直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最初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到现在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政策层面的支持是其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

那么,回到江西、广东、福建,为何没有形成类似的“粤闽赣抱团”?

这其中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原因,而且每个省份的情况又各不相同:

1. 经济发展的“体量”和“节奏”差异:

广东: 毫无疑问,广东是中国经济的“领头羊”。其经济体量、产业结构、外向型经济的程度,都处于全国前列。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广深,是中国的经济引擎之一,其发展模式和辐射能力非常强大。
福建: 福建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凭借“侨乡”优势和对台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迅速。制造业(如服装、鞋帽、纺织)、对外贸易、沿海港口经济是其特色。
江西: 江西的经济发展相对来说,起步较晚,整体体量和产业水平与广东、福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其经济结构以农业、传统工业为主,虽然近年来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有所发展,但整体的产业支撑能力和对外吸引力,还不如前两者。

这种经济体量和发展节奏的差异,意味着它们在“抱团”时,能提供的“协同效应”和“互补性”与江浙沪相比,可能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

2. 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与“同质化”:

江浙沪: 产业分工相对精细,例如上海侧重研发、金融、服务业,江苏制造业门类齐全,浙江民营经济活跃,互联网、小商品发达。这些产业之间,更多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粤闽赣: 广东在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优势突出。福建在传统制造业、港口物流方面有优势。江西虽然也在发展新兴产业,但其优势产业与广东、福建之间,在很多领域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竞争,或者说,江西的产业优势尚未形成足够强大的“溢出效应”来吸引广东、福建的资源。例如,在电子信息制造领域,广东和福建都有强大的基础,江西在这方面的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3. 历史文化和区域认同的差异:

江浙沪: 历史上,吴越文化、江浙文化在区域内有着较强的文化认同感,加上共同的语言(吴语、官话等,虽然有区别但相对更容易沟通)和生活习惯,使得区域内的交流和融合更为顺畅。
粤闽赣: 广东以粤语文化为主,福建则包含了闽南语、福州话等多种方言,江西也有赣语等。虽然同属南方,但语言、生活习惯、文化认同上的差异,相比江浙沪更为明显。这种差异,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内的深度融合和“抱团”的凝聚力。

4. 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程度:

江浙沪: 高铁网络、高速公路网络非常密集,城市之间的“同城化”效应明显。上海、杭州、南京、苏州之间的交通,几乎可以实现“一日往返”。
粤闽赣: 虽然三省之间的交通也在不断完善,但相较于长三角,其核心城市之间的连接密度和便捷度,可能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江西内部,南北差异也比较大。要实现像江浙沪那样的“无缝对接”,还需要时间。

5. 政策引导和战略定位的差异:

长三角一体化: 国家层面的战略推动是长三角“抱团”的关键。国家层面很早就认识到长三角的经济潜力,并持续给予政策支持和顶层设计。
“粤闽赣”: 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针对这三个省份的、类似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全国性战略。虽然有“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规划,但这些规划的重点和覆盖范围与“粤闽赣”的区域整体性还有所不同。

但这并不意味着江西、广东、福建没有合作。

事实上,三省之间的合作一直在进行,只是没有形成一个像“江浙沪”那样具有高度辨识度和组织性的“抱团”概念。

广东的“辐射”作用: 广东作为经济强省,其产业、技术、人才、资本自然会向周边地区辐射,江西和福建是重要的“腹地”。例如,很多广东的制造企业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江西,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优势。
福建的“窗口”作用: 福建作为连接台湾和大陆的重要枢纽,其港口经济、对外贸易与广东、江西都有联系。
江西的“承接”和“联动”: 江西在承接产业转移、融入中部崛起战略的同时,也在积极与沿海发达省份对接,寻求合作机会。

总结一下:

“江浙沪抱团”是长期经济发展、产业积累、城市联动、政策导向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高度一体化和协同效应。而江西、广东、福建之所以没有形成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具有同样影响力的“抱团”概念,主要原因在于:

1. 经济体量和发展节奏的差异 使得三省在产业协同和互补性上的基础不同。
2. 产业结构上可能存在更多的同质化竞争,而非江浙沪那种高度精细化的分工。
3. 历史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 相对更大,影响了区域认同和融合的深度。
4. 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程度 还有提升空间。
5. 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的“粤闽赣”区域发展战略 的顶层设计。

但这并不代表三省之间没有合作。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合作更多是基于经济规律和市场需求,以广东的辐射和带动为主,以及福建的区域特色和江西的承接能力。未来,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三省之间的合作模式可能会更加多元化和深入,但要形成一个如同“江浙沪”般高度一体化、具有强大组织力的“抱团”模式,还需要克服不少结构性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听过泛珠三角地区的概念吗?

时隔多年,这个概念已经很少被提起,现在提的都是大湾区。

为什么?因为广州的辐射能力实在带不动这么大的区域。

别提深圳了,虽然GDP很高,房价很贵,这玩意对拉动区域经济的能力比起广州差了一大截。华为都搬到东莞去了,恒大就不提了,腾讯但是一直在深圳。虽然最近黑阿里是政治正确,可是阿里好歹养活了一大批长三地区的小微企业。腾讯只会通过收购扼杀其他小微企业,对本地产业链的贡献完全没有作用,更别说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了。好吧,怕有人杠,我承认还是有一点点作用的。

问题是:广州+深圳<上海+南京(都说沪宁杭工业基地,其实苏州的拉动经济能力比南京更大)+杭州

佛山东莞惠州就更比不过苏州无锡温州宁波了,至于肇庆……这玩意明明是山区,居然也划入珠三角?还老拿人家宿迁当学习榜样,你好意思?别搞什么田忌赛马,珠三角就是比不过长三角。

所谓报团发展,只有大哥吃肉小弟喝汤才叫报团。珠三角连非珠地区都拉不动,福建江西报团吃灰?

都说9+2,香港澳门虽然对于珠三角经济拉动能力有限,但是好歹也是连着。深圳珠海能够发展起来就是证据,至于其他的,别多想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江浙沪抱团”这个说法,大家都不陌生。长三角经济圈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密集的城市群和高度一体化的区域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版图中最耀眼的存在。而与此相对,很多人也好奇,为什么江西、广东、福建这三个省份,地理上毗邻,人文上也有不少联系,却没有形成一个如同“江浙沪”般响亮且有组织性的“抱团”概念?要回答这.............
  • 回答
    如果让我穿越到古代的江湖闯荡,我的生存技能可谓是“十八般武艺,样样不精通,但都略懂皮毛”,并且会尽量发挥现代人的优势,创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奇技淫巧”。以下是我能够安身立命的几项主要技艺,并会详细阐述: 1. 知识与信息优势:这是我最核心的优势,也是我最能“安身立命”的资本。 历史与文化知识: .............
  • 回答
    这事儿,问到点子上了,也是每年高考季大家伙儿最关心、最纠结的问题之一。为啥全国一张卷子、一条分数线就这么难?这背后牵扯的利益、逻辑、历史原因,那叫一个盘根错节。核心问题:为什么不能全国一张卷子、一张分数线?简单来说,这背后是教育公平、区域发展、高校招生自主权这几个大山在作祟。1. 教育公平的“两难.............
  • 回答
    五千块预算,想在江浙沪地区淘一只品相不错、健康又蓝白的英短,这绝对是很有机会的!但咱得把这件事儿说得透彻点,不光是猫,还得看缘分和运气。先来说说这个预算的可能性有多大: 可能性是有的,但不能保证是“顶级”的。 五千块,在江浙沪买英短,你能买到的是品相不错的、性格温顺的、身体健康的蓝白英短。但如果.............
  • 回答
    在江浙沪地区,法硕毕业生除了进入传统的公检法系统,其就业选择面其实相当广泛,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细分和增长。我们来好好聊聊,抛开那些标准化模板式的答案,看看法硕非公检法岗位到底有哪些,有多大空间。首先,我们要明白法硕的价值所在。无论是在哪个行业,法硕毕业生都具备扎实的.............
  • 回答
    这下可真是骑虎难下了。网恋小半年,从一开始的文字调情到后来的语音电话,甚至视频也看过几回,感觉还不错,对方也挺积极的,说等疫情缓和了就见面。我这人呢,总是有点“精神洁癖”或者说是“过度想象”吧,总觉得网上看到的,滤镜、角度,谁都能变帅哥。现实中万一人家长得……emmm,跟我脑海里的形象差太多,我怕自.............
  • 回答
    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是否有发展成江浙沪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以及未来政策的走向。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江浙沪的成功之处: 区位优势与历史积淀: 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不能简单地说“大家都对江浙沪友好”,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江浙沪地区之所以能在全国范围内获得相对较好的评价和更高的关注度,背后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在共同作用。把它拆开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效应: 历史的积累与先天优势: 江浙沪地区,特别是长三角.............
  • 回答
    关于“江浙沪是美食荒漠”的说法,虽然听起来有些令人费解,甚至可能让熟悉江浙沪美食的人感到不解,但如果深入探讨,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这样认为,并且为何这种说法会传播开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说法的来源和“荒漠”的定义。 来源: 这种说法通常出现在网络社区,特别是那些强调地方特色、口味辛.............
  • 回答
    要说宋朝以前,中国北方和南方谁更富裕,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不同朝代、不同时期,情况都有变化。而且“富裕”这个词,怎么衡量也很关键,是看人口、土地、农业产出,还是商业繁荣、文化程度?先秦到汉朝:北方稍占优势,但南北差异开始显现在非常古老的时期,比如先秦,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也就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很多人都觉得奇怪,明明外面热得跟蒸笼一样,怎么下到水里,那江水却透着一股子凉意,让人一下子就舒服了许多。其实这背后的道理挺多的,可不是简单一句“水是凉的”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先从最根本的说起,太阳的热量虽然强大,但它要让整条大江大河都升温,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一想,一条江有多宽.............
  • 回答
    关于江西本地人对江财、江西师范和南昌大学看重程度的差异,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有历史原因、社会认可度、学科特色,以及一些更微妙的“情怀”在里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江西财经大学(江财):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老牌劲旅”首先,咱们得承认,江财在江西人心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它长期以来在经.............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确实不少人都提出过类似的观察。与其说是“优越感”,我觉得更像是很多江苏同学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对自己出身和家乡的某种程度的认同和自豪,而这种自豪感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方式和强度会不一样,有时候就会被解读为“优越感”。要说具体原因,可能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1. 教育资源的倾斜.............
  • 回答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被贴上了“美”的标签,而这“美”自然也少不了对江南女子的赞誉。民间流传的“江南多美女”,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刻板印象,根深蒂固。然而,当我们审视当下活跃在演艺圈的明星,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江南籍贯的明星,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而且其中真正能担得起“国色天香”.............
  • 回答
    重庆江北嘴,这座依山傍水、气势恢宏的城市新中心,确实有着它独特的风貌。但你提到的“清一色的方块大楼”,以及与上海陆家嘴、北京国贸CBD在“设计感地标建筑”上的对比,这个看法确实触及了一些关键点,也可能源于观察的角度和对“地标”的定义。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聊聊江北嘴的建筑肌理,看看为什么它呈现出如今的.............
  • 回答
    “魏无羡的粉丝大部分都讨厌江澄吗?”这个问题,在《魔道祖师》的粉丝圈里,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经久不衰、甚至可以说是“永恒”的讨论话题。要说“大部分”这个词是否准确,其实很难用一个绝对的数字来衡量,因为粉丝群体的构成是复杂且多元的。不过,我可以很肯定地说,相当数量的魏无羡粉丝,对江澄抱有强烈的不满和负面情.............
  • 回答
    关于江疏影为什么能吸引众多男生,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而且她身上自带一种独特的魅力,能让人一下子就注意到。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她的外形条件。江疏影的长相非常大气,五官舒展,带着点英气,但又不失女性的柔美。她的眼睛很大,眼神很灵动,笑起来的时候,眼角会有细微的弯弯的弧度,非常温暖。而且,她的身材比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深层联系。为什么“江南”、“江北”听起来比“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更悦耳、更有韵味呢?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远不止是简单的发音问题。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江南”和“江北”这两个词,天然就带有一种诗意和画面.............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容易引发讨论的。说实话,要笼统地说一个地域的人是不是“聪明”,这本身就有点站不住脚,因为人跟人之间的差异太大了,无论在哪个地方。但如果非要聊聊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浙江、江苏人“比较聪明”,那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分析,试试还原一下大家为什么会有这种印象。首先,咱们得承认,浙江.............
  • 回答
    你说在抖音上看到有人说上海闵行区比江苏所有城市都发达,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点。要聊发达,这背后涉及的面可太广了,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但如果硬要从一些大家普遍认可的“发达”维度去比较,闵行区确实有一些亮点,也能看出一些差异。咱们就从几个大家比较关心的方面来掰扯掰扯:1. 经济总量与人均: 经济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