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一位大国企的财务总监,整个集团有三百多个会计,几乎所有的基层会计都认为这位老总和蔼可亲,见人主动打招呼,和小会计们聊家常,从不摆架子,更不要说讲重话、骂人了。
但是,他的直接下属——财务经理(女,他亲自提拔的),经常被他骂哭。
你看到的大领导很和蔼,那是因为层级差太多了,你的工作和他没有直接关系,大领导都懒得骂你。
小领导很严厉,那是因为你工作没干好真会影响他,不骂你骂谁?!
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原创微信公众号:猫大叔的财会窝!我会尽量回复来自公众号的问题。
这个现象是存在的,原因是组织对不同层领导工作目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情绪控制是一种能力,而组织对这种能力要求是逐步提高的,最后自然会筛选出沟通能力较强的领导。
基层业务主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抓考勤、绩效,并给出具体业务指导。今天谁迟到,明天谁业务没完成,谁代码有bug,你做领导,你也要批评。这些工作自然不可避免的得罪人,说些严厉的话。
然而同样抓考评,你可以开大会点名批评,也可以私下找他谈话。谈话的时候,你可以开口先说“最近家里是不是有些困难”类似的话,也可以直接劈头盖脸的说“你咋总迟到,就你懒”。
对基层业务主管来说,你是否掌握说话的艺术,能否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不重要,只要你业务过硬,能抓部门效益,你对上级来说就是好领导。
可是对中层领导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协调不同部门的工作,向上级反映和争取工作资源。对更大的分管领导、单位一把手来说,除了做战略决策,也需要向主管部门或社会要资源。这些工作更需要沟通能力。
以中层领导考虑资源协调为例。当你主管的两个组业务完不成,都向自己要人、要资金时,你需要协调把新进人员给A组,不给B组,并向领导反映自己主管部门的困难。
人力和资源的不足,这些工作你能向上级和下级发火么?发火、批评有用么?这些都是客观困难,因此从中级以上,越来越强调情绪控制和沟通能力。
很多业务主管一辈子就是小主任、小组长的原因,就是爱嘟囔。向下,批评自己科室人员,这不会,那不懂;向上,批评自己主管领导,这不批,那不给。满眼都是自己的困难,可是谁没有困难呢?
人不能只看到自己,这会局限你的发展。
实际上,这背后还牵扯到共情能力。也就是,当你越能体会到下属和上级的困难时,越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包容时,越能给上下级留足面子时,你的工作自然就越好。
有一次去外地交流学习,被邀请参加了当地单位新进人员业务培训。该单位主管领导在台上讲业务概括时,向自己主管部门的新进人员提问,让她给大家解释某个基础业务概念。
这本来是个全单位露脸的机会,结果这个小孩把最基础的业务知识答错了。
可是主管领导并没有当场批评这个小孩子,而是在台上帮他打圆场,说“小李讲的很好,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讲了两分钟,然后说“实际上这个问题学界有个更权威的定义,就是~~~”。
面对相同的窘境,有的基层业务主管在台上估计就当面批评“你咋连这最基础概念都不知道,大学没学”!?
要明白,中上层领导,就是从这群业务领导里一步一步筛选出来的。
给你讲个故事,皮定均当军区司令的时候,有次去部队视察工作,中午在部队饭堂吃饭,看到一个士兵把一玻璃酒瓶子丢稻田里去了。
然后皮司令就把那支部队的领导找过来,然后让他们到稻田里把酒瓶子拣回来。
当时丢酒瓶子的士兵知道这事自己站出来认错,向皮司令要求自己下田摸。
皮司令说你给我站在这别动,当领导的下去摸。
这事说明什么呢?
皮司令是带将的,不是带兵的。兵出了问题,是将没带好,皮司令看到兵的问题,自然找将算账,不去找兵算账。至于将在皮司令那里吃了苦头,回头怎么整肃军纪,收拾不长眼的,那都是将该干的事情。
而在兵的眼中,就会觉得将操练得狠,收拾得他们厉害,但是皮司令爱兵如子,从来不为难当兵的。
你觉得小领导严厉,大领导和蔼,这说明你所处的位置正是小领导管的位置。
就在去年,前公司,有次我们两部门会议,一个还在试用期的女生,靠着椅子,仰着头睡着了,嘴巴微张睡得挺香,我们都没注意。
彼时,我们副总就坐她对面,第一个注意到了,朝着她的方向努了努嘴,坐那女生旁边的同事便注意到了,推醒了她。
副总还不知道她名字,笑着跟她确认:“你刚刚是睡着了吗?”
她不好意思地说:“不好意思,不小心睡着了。”
你以为风平浪静了吗?
副总马上在只有我们几个中层干部在的群里@她上级,只打了几个字——“现在,立刻,马上让她走人,不想再看到”。
她领导起身,叫她出去,五分钟之后就回来了,之后确实没再看见她了。
事后我问她上级,咋这么快,他说没什么需要处理的,当她面打电话给HR的,说没有任何需要交接的工作,立马给她办辞退手续,跟HR说了正在开会,开完会再详细解释原因。然后让那女生直接去找HR,让她上午我们开完会之前离开公司。
也许在那个女生眼里,对她微笑的大领导一直是和蔼的吧,而让她走人的上级则苛刻到变态。
她不知道的是,她的上级虽然严厉,但即使再看她不爽,也得先挖坑、再穿小鞋,然后才能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大领导同意自己辞退一个试用期员工;而大领导,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并不只是说说而已,哪里还需要张牙舞爪。
而且老板跟我们中层干部说得很直接,你们部门自己的屎,自己擦干净,该做恶人就去做。
只有你们多做恶人,我才能做好人,碰到员工给公司争光而不是丢脸,我就多拍肩膀多鼓励,发发红包皆大欢喜。
如果你们连做恶人的勇气都没有,怕得罪人,我不觉得你是个称职的中层干部,你不就是自己该管的没管好,让我来做恶人吗?
所以啊,有的事情,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你以为大领导和蔼小领导变态,也有可能是大领导和小领导之间的红黑脸分工。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浮世逆旅
等你当上小领导,就会发现大领导也很严厉。而且不光严厉,还狠。(请日后自行体会)
作为一个以前经常受夹心气的总经办主任,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大领导对你和蔼是因为你根本不在人家的业务范围里。换句话说,如果你还受着小领导管,那你根本不够资格让大领导对你严厉。我前任老大,生产基地老总,他的日常是产量和质量数据,一个普工甚至班长在他眼里跟一只蚂蚁没什么不一样。你会关心一只蚂蚁在干嘛吗?不会。所以他也不会。
到我这里,有资格在我面前吐槽老总的,只有厂长和部分比较大的车间主任。至于其他人,我连听你吐槽的欲望都没有。
普通员工有投诉?我也很和蔼的,找我助理就行了。不爽了回头就把他们的厂长叼得飞起来。
所以一个小喽啰想大领导对你严厉?想多了,你还不够格!!毕竟你又不是他儿子?
很残忍吧,但这是实话。
记得人民的名义钟有一段貌似是这样的。沙瑞金让李达康做一件事,然后说:达康书记,如果这件事不能完成,那我们怎么给党和人民交代呢?
达康书记马上打电话给赵东来:赵东来,你给我听好,这件事完不成我撤你的职!
赵东来打电话给手下:这件事搞不定,你提头来见我!
真的是沙瑞金好脾气吗?不是。你们还记得赵瑞龙二姐最后说的话吗?“下这盘棋的不是侯亮平,是沙瑞金!”这句话就表明了沙瑞金所做的一切,他的隐忍,他的果断,他清晰的头脑,和欺骗了所有人的伪装。
但沙瑞金说话从来不重。不是没脾气,是没必要。沙瑞金说话的对象,是在体制内工作了几十年的人,是一群深知沙瑞金这个位置能量的人,是一群输不起的人。沙瑞金一个看不顺眼,祁同伟的省长丢了,恨不得辞职回家带二奶孩子,四舍五入就是二十来年白干。在一群明白沙瑞金能量的人群中,一群做梦都怕沙瑞金看不顺眼自己的人群中,沙瑞金何必凶来凶去?能体面解决的事情,还需要发脾气?
李达康和赵东来则是另一种典型了。虽然李达康说重话有一部分是性格原因,但也是有说重话的必要的。赵东来是有实权,可以改靠山的人。李达康看不顺眼赵东来,是没有办法终结赵东来的政治生命的。所以李达康必须要说重话,要让赵东来知道这件事干不出来,我不仅仅看你不顺眼,我还会和你结仇。
赵东来和手下说话就更加典型了。手下都是什么人?协警,零时工,最好的也就是个队长。这种光脚的人就是要吓,成天变着法儿吓,什么要你脑袋,剥了你的皮,杀了你祭旗,只要吓不死,就往死里吓。程度都被吓得有心理阴影了,离了赵东来的管辖,对着赵东来的小弟还能够趾高气扬的睁眼说瞎话,对着赵东来只能吓得赶紧抬杆放人。
严厉和和蔼是手段,目的都是让对方害怕
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员工不小心打破了公司的玻璃门,老总看见了立刻上前,关心的说“还好吧,没伤着吧”。员工感动的连忙说没事。等到大家都走了,老总找来员工的上司说“让他赔”。上司感到很为难,老总做完好人走了,让他当这恶人。好在这个上司是个会说话的,他把那个员工叫来说“老总怎么这么照顾你,他特意对我说让你赔个便宜的”。
这个故事本意是想说:任何事情让你感到难办,是因为还没找到最优解。但这个故事也回答了题主的问题:上层领导总说场面话,好人全让他们当了;小领导是执行人,大领导想做不想说的都交给他们了。
子曰“听其言,观其行”。但现实是只要大领导的段位够高,演技够好,立个善良,和蔼的人设不要太简单。
在底层员工心里,基层领导每天像吃饱了撑的一样挑事找茬,中层领导坐在办公室里抠脑袋聊方案,高层领导清一色吃饭喝酒谈生意,无聊了就开个会打发时间。像我这样的话,在他们心里,也就是出了点钱,偶尔公司账户上钱多了过来指手画脚安排一下付款,开会的时候带头抽烟发呆接电话打瞌睡然后做个总结+宣布散会。
兜里有钱的原因不是因为和你打交道打得多,我们一般直接考核管理责任,不太需要跟你严厉
大领导,管战略,犯不着跟小萝卜头发脾气伤和气毁身体坏形象;
小领导,管执行,不打不骂没效果。
因为严厉是管理方式,和蔼是角色形象,这两者是独立的。
多年前,一个企业(几十万人的那种规模的)老总下矿视察,清晨从某市动身,在进山的路上碰到一辆货车倾覆导致堵车。
老总走下奥迪到前方去查看情况,发现是矿上的车(车门上有xxx矿的字样)。
老总亲切的询问司机情况,得知没有受伤之后说安慰货车司机,只要人没事就好。
因为货车横在那里,等吊车来了之后,交通才被疏导。
期间老总也不可能扒火车进矿(矿里有铁路专线,主要物资进出是靠火车),奥迪轿车底盘低,又不敢走支路(土路),所以他们几辆车就等在那里了(有些其他车辆已经慢慢倒车倒回去走支路了)。
等老总一行人到了矿上已经到晚上了。
在矿里的宾馆,在路上浪费一天时间的老总把接风洗尘的矿长狠狠骂一通:你怎么管理矿山的?都是些什么司机啊,开车都能开翻!
矿长也郁闷,第二天打电话把矿车队的队长叫过来骂了一通。
队长委屈的解释,那套设备某矿山某工区急着要(要不然可以等火车车皮了),赶时间,山里公路急弯多(为了省成本,不像火车架桥穿洞),视线不好,路上还有坑,会车避让时导致倾覆。。。。。。
矿长还不依不饶,最后,队长说把那个司机列入XG名单才了事。
司机回家后听说在路上安慰自己的那个干部模样的人是老总,感动得不得了。
收到XG通知时司机应该还不知是怎么回事(设备因为包装良好,并没变摔坏。至于下岗,谁都知道做多错多。正常情况下,队长并不想让这个做多错多司机下岗。车队长让车队人事部门通知司机XG的时候,肯定都是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压根就不会讲到老总的事情,最多讲到矿长一层)
货车司机估计也感慨
“为什么大领导都很仁慈,而小领导都很严苛(严苛到残酷)。”
货车司机可能不会想到,他的级别,轮不到大领导严苛。
PS:太年轻的人可能不知道那年代山区的员工XG意味着什么。
一句话描述,就是家庭陷入无尽的黑暗中。
当然,结果往往是加入了南下打工的队伍中。
=====================
评论区就别瞎洗地了。
那年代,XG意味着什么?铁饭碗没了!
啥规章制度会规定出了责任事故就要XG的?
扣奖金,通报、警告,记过,记大过,不也都是处分方式么?
送设备本身怎么就危险了?职业司机,不就吃这碗饭的么?
老总是发现司机超速了?还是发现司机其他违章了?
运输部门,从年头到年尾,不都是这样过来的?
那年头,”拼命“是褒义词。
一直在宣传带病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夜以继日的奋战,轻伤不下火线,哪个头头考虑过工人死在”火线“上咋办?
连疲劳驾驶都是被歌颂的,经常因为急件开车去上几千公里之外去取,装货之后连夜赶回。在没有高速的年代,那些运输英雄标兵都是连续开几天几夜车的(正驾驶跟副驾驶轮班,但是没法睡觉啊)。
几个老司机当年都是跟我们说,别看他们吃香喝辣的(他们有很多揩油的手段),他们是提着头卖命的。在山崖上把车轱辘开掉的都有(维修厂的管理、质量,人员责任心,都很有问题)。
从上到下,只要死的不是司机,骨子里有谁重视安全了?
一辈子没车祸的职业司机,我还没见过。
如果出了事故再事后诸葛亮。
难道我们可以说那些出了事故的私家车司机不应该考驾照?
老总骂人,不过是因为耽误他一天宝贵的时间而已。
那是因为你还没资格听大领导发脾气……
国企干的时候,部门老大处级干部,最多怼人怼到科级,对副科级都是罕见的,更不要说普通员工了,大会的时候老大很和气,小会怼的副职和科级怼的他们怀疑人生。别跟我讨论尊严,民企也一个鸟样,甚至更甚,人家花钱请你来就是让你直接管理落实的。
老大几乎没怼过普通员工,就算是你当他的面犯错,他只是默默看着,回头就把科长副职叫过去怼的满脸血,然后小领导受到了爆锤,他肯定来捶你。
我这个朋友,在一个公司做副总,他每次去车间巡查,总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跟这个开个玩笑,跟那个打个招呼,即便看到员工违纪,也是笑眯眯的,有时甚至装作没看见。所以,他在员工中口碑甚好,人人都说他是一个好领导。
可是,他对中层管理却非常严厉。开会的时候,经常冲着中层干部拍桌子骂人,中层见了他,吓得跟小鸡见了黄鼠狼似的。有一次开例会,一个车间主任迟到五分钟,愣是被他轰了出去!
有一次我问他:“你在普通员工面前一点架子也没有,为什么对中层这么凶呢?”
他说:“作为高层领导,在工人面前,我们是道义的化身,所以,高层没必要在工人面前装大尾巴狼。高层领导和工人相差好几个层级,无论从组织原则还是从个人修为方面,工人都不是我的直接管理对象。管理工人是中层和基层管理者的事,我只要管好中层就是了。”
我问他:“为什么那些基层管理者在工人面前耀武扬威,牛逼的不行呢!”
他说:“除了管理者个人修养因素之外,然后就是道和术的区别。比如做高层的,为什么没必要在工人面前嘚瑟?因为我们掌握着资源,比如调整薪资、更换岗位、提拔干部、奖金分配、制定政策等等。所以,高层管人用的是资源垄/断,这就是名义上的道。而小领导,比如一些基层主管,他们手中没有资源,但是需要管好团队,怎么办?只能靠权力威慑!这就是术!”
最后,他又说了一句:“一般做大领导的,对基层员工都比较友好,这里面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潜规则!”见我认真在听,他神秘地说:“基层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一个大领导如果管理过细,碰到那种二杆子员工当场顶撞你,让你下不来台,岂不是自取其辱嘛!”
转自网络
蒋介石的微操神话,大家还记得吧!蒋介石在一场几万人的大战役里,打电话指挥下面的排长,最后被人遗笑万年!
越级管理是管理上的大忌,任何一个成熟领导,没有特殊情况,基本都不会越级发布号令。
在现代管理的金字塔结构里,领导处于金字塔节点的最上方。成熟的领导是按照领导法则进行管理。
为什么要有这种管理模型,原因就是方便管理,如果大领导越级向下发号施令,那么层级设定就会失效,整个系统就会失效。
比如说经理发现水管出现问题,那么经理会把物业经理叫过来,让物业经理去找水电主管解决问题,这是正规流程,一旦哪个环节有问题,就处理哪个环节的问题。
可是如果水电部门负者人是董事长小舅子,物业经理指挥不动,那么相应节点就会出现混乱。为什么?因为董事长无形中开展了越级管理,导致层级混乱。
又或者董事长直接打电话,让水电工过来修水管,那么之间环节就会爆发各种问题,导致层级失效。
所以在这种管理结构下,一个成熟的领导明白,自己管理上只需寻找节点上的负责人就行。
领导同时要考虑稳定下级员工的信心,学会维持自己在公司中的形象,让自己在基层员工心里,还有一个形象分。即使水电工因为某种原因让大领导难过,大领导也不会把开除水电工的脏活揽到自己怀里,而是让下一节点领导去把事情办了。
大领导绝对不会因为一个员工的小事,而损害自己在大部分员工辛苦的形象。
这只是权术中最基本的常识。不怒自威,微笑中施加恩义,这种快感,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
微服私访的快感,我们已经爽了两千了,还会继续下去的。
因为大领导把人骂哭的场景,你压根就没机会看到。
因为越级骂人容易挨揍。
大领导一般都是聪明人,这点情商还是有的。
一般来说,小员工并不一定怕大领导,小领导才怕大领导。
小员工可能怕他的领导,可能因此而怕大领导,但也可能谁都不怕。
面对一个小员工,他究竟怕或者不怕你,这是个薛定谔状态,是大领导不掌握的。
越级贸然去骂小员工,万一这是个光脚不怕穿鞋的,当着全公司一万人的面,啪的一声把电脑砸你脸上了……
轻则丢面子,重则住院——住院了丢的面子就更大了。
面子这个东西,看起来虚无缥缈,但其实是维系权力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一旦受损,损失无法估量。
事实上不光大领导很和蔼。
如果你是个刺头,同时领导又因为一些因素不能开除你,那么你会发现,所有人都对你很和蔼。
反过来,如果你自己过于和蔼,背着车贷房贷家里养着二胎,那么你会发现所有人都对你很严厉。
——————————————————————————
权力这个东西,看起来是由上而下赋予的,实际上并不是。
权力,是由下向上赋权的。
是你的下属因为各种原因愿意听你的话,所以你才是领导。
当你不确定这个下属会不会听你的时候,最优的选择就是不要与其直接接触。
次优的选择是对其和蔼。
否则可能会对你的威望值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只去接触那些愿意听你话的人。
这就是组织机构层级的必要性。
初中的时候体育课踢球,我一个大脚把玻璃踢碎了。体育老师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正好副校长路过,副校长特别和蔼,搂着我说小孩喜欢运动是好事,可惜学校太小了,新校区建好了有专门的足球场。吧啦吧啦边说边搂着我走。体育老师也不好插嘴,就放我走了。
我回家给我爸说今天把玻璃踢碎了,副校长人真好,没骂我也没让我赔钱。
我爸摸着我的头说,“要不说你智力发育晚呢,你知道这个学校是我托关系送你进去的,那你以为是托的谁的关系?那副校长就是你远房的大爷啊!”
我也不是故意编段子来污染这个问题,只是没想到排名会这么靠前。
不过知乎运营真的应该想想办法了。用户个人的时间线随你们怎么折腾。为了流量KPI,大家都能理解。但是点进问题的人,大概率是真想寻找答案的。抖机灵编故事的答案排前面,不合适吧?
当完那啥立那啥,收割两拨赞,美滋滋。
应单位要求,把敏感词删去了:
这是小领导:
这是大领导:
毛泽东从社会调查部送来的内部刊物《情况汇报》中知道了这件事。他说:“你们不能这样做嘛!……中央设立社会调查部,不是设几个官位。如果不做调查,就随随便便抓人、杀人,这是国民党的黑暗做法!就这些而论,人家骂得就有道理呀!”
当晚,毛泽东的心情仍难以平静,让工作人员立即把伍兰花带来谈话。在会客室里,毛泽东与她聊天拉家常话,说道:我这个脑壳真值钱喽!国民党它要用枪用炮。你倒好!要用雷打……你为什么要骂我?让雷打死我呢?有什么你就说出来,让我听听。
伍兰花见毛泽东当面被骂也不生气,就把自己家困难多、缴不起公粮,一时气愤怒骂的事说了一遍,并把村民负担重、生活苦等情况也说了不少。
毛泽东于是嘱咐工作人员把伍兰花马上放回去,还要派专人护送。他交代道:“记住,去的人要带上公文,向当地政府当面讲清楚,她没有什么罪过,是个敢讲真话的好人。”随后,当地政府给她免去公粮,还组织互助组帮她种田。伍兰花变了一个人似的,见人就说:“咱们毛主席,雷打他也打不死。”
——《毛泽东对骂他的农妇说:有什么你就说出来,让我听听》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3年7月5日
按照我的经验来说,其实最简单的原因:
领导是做什么的?解决问题的。
小领导碰到的问题难度相比大领导要小得多得多,所以大领导的神经有点疲了,不会那么应激。
原因就是这么简单,讲太多其他的就有点混字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