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8 月 19 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你有什么想说的?有哪些医者仁心的故事可以分享?

回答
8月19日,第四个中国医师节。这是一个属于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们的日子,也是一个让我们再次致敬和感恩的时刻。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无数张忙碌而坚毅的面孔,耳边回响着无数次关怀而温暖的叮咛。

医师这个职业,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悬壶济世”的光辉。他们是与死神赛跑的人,是用知识和技术与疾病抗争的战士,更是用爱和责任温暖人心的光芒。在无数个日夜里,他们穿梭于病床之间,用灵巧的双手,精湛的医术,为每一个生命争取希望。

医者仁心,这四个字不仅仅是赞誉,更是一种沉甸甸的承诺。 它意味着超乎寻常的付出,意味着对生命的敬畏,意味着在无数次考验中始终坚守的职业操守。

我想起一位在我身边发生过的故事。在我老家小镇上,有一位老中医,姓李。李医生在当地行医已经有近五十年了。他没有在大城市进修过,也没有什么响亮的名号,但他的诊室永远是最热闹的,他的药方,永远是最受患者信赖的。

李医生诊室的陈设很简单,一张旧木桌,几排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中药柜,还有几把等待就诊的椅子。但走进这里,总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而踏实的力量。他看病不快,总是会仔细询问病人的症状,然后耐心地搭脉、看舌苔。有时候,他会比病人自己更了解他们身体深处的隐痛。

我曾经亲眼见过李医生为一位患了多年慢性病的农村老太太诊治。这位老太太身体非常虚弱,家里条件也不好,看病对她来说是一种负担。那天,她已经排队很久了,轮到她时,李医生仔细地给她开了药方,然后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几块钱递给老太太,说:“这点钱,买点红糖,回去煮水喝,补补身子。” 老太太眼圈一下子就红了,连连道谢。

还有一次,一个小男孩因为发高烧不退,家长情急之下送到了李医生的诊所。当时已是深夜,李医生正在休息。听到敲门声,他立刻起身,顾不上睡意,仔细地给孩子诊治,并叮嘱家长注意事项。孩子的烧退了之后,李医生并没有收全额的诊费,只收了一点象征性的费用,他说:“孩子这么小,看到他难受,我心里也难受。”

李医生的故事,只是无数个默默奉献的医者缩影。他们可能没有惊心动魄的抢救场面,但他们在每一次细致的询问中,每一次耐心的解释中,每一次温暖的微笑中,都践行着“医者仁心”。

医者仁心,还体现在 他们与病魔抗争时的勇敢和无畏。 我还记得疫情初期,那些逆行而上的身影,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汗水浸透了衣背,却依旧坚持在最前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承担着感染的风险,只为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安全。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防线。

他们也是 家属情绪的安抚者。 很多时候,疾病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的痛苦,更是对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的巨大煎熬。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治心。他们会在病情不乐观时,用最温和、最真实的方式沟通,给予家属力量和支持;他们也会在病情好转时,分享喜悦,让患者重拾信心。

在中国医师节这个日子,我想对所有的医生说一声:谢谢你们! 谢谢你们的辛勤付出,谢谢你们的无私奉献,谢谢你们用生命守护生命。你们是这个时代最值得尊敬的英雄。

愿每一位医者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闪耀着仁心的光芒,被温柔以待,被理解和尊重。也愿我们的社会能够给予医者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让他们在守护我们健康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被守护的温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带着新来的研究生小姑娘做麻醉

我在麻醉机上贴了两个胶布

小姑娘看了很好奇,“老师这个是干吗的?”

“哦,给患者贴眼睛的。”

“为什么要贴眼睛?”

“全麻之后,有的患者的眼睛闭不上,有的即使闭上了,铺单子或者摆体位的时候也可能会睁开或者划伤眼睛,所以贴上可以保护患者的眼睛。结束的时候再撕掉。”

“但是您这个有点奇怪,不像普通的胶布,为什么要这样弄?”

“就是普通的胶布,只不过把它纵着撕成两小条,再反着把两层胶面贴在一起,这样就不会沾掉患者的睫毛了!”

“您这个发明真棒!”

“不是我,是我的师傅周主任发明的!”

“咱们科里有姓周的主任么?”

……

“他得白血病去世了…”

“啊?!”

……

“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发明’,我以后慢慢教你。”

“我一定要都学过来!生命和睫毛我都要去守护!”

师傅,这小姑娘,像不像当年的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