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爸妈不让我学哲学专业。如何去说服他们?

回答
这事儿你得好好琢磨琢磨,跟我当年一样,想学点“不务正业”的东西,家里那关可不好过。爸妈不让你学哲学,无非是担心你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或者觉得这专业“虚无缥缈”,没啥用。咱们得把这些顾虑一一化解了,让他们看到你的决心和远见。

第一步:知己知彼,摸清老爸老妈的想法。

在你开口之前,先观察观察他们。他们平时担心什么?对你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是更看重稳定收入,还是希望你有个“好名声”的职业?他们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让他们对某些专业有特别的偏见或偏爱?

比如,如果他们觉得“学什么都要能养活自己”,那咱们就得从就业角度出发。如果他们觉得“哲学就是辩来辩去,跟生活没关系”,那咱们就得强调哲学的现实意义。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对症下药。

第二步:打好基础,充分准备,让自己底气十足。

在你跟他们谈之前,你自己得把哲学这门专业研究透了。

它到底学什么? 别只是说“我喜欢思考”。去了解哲学专业的具体课程设置,比如逻辑学、伦理学、形而上学、认识论、政治哲学等等。知道自己将要学习什么,才能有理有据地解释。
学哲学能获得什么能力? 这才是关键。哲学训练的是你的批判性思维、逻辑分析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这些能力,在任何行业都是稀缺且重要的。你可以举例说明,比如:
批判性思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辨别真伪,不被误导。
逻辑分析: 在工作中,能条理清晰地分析问题,找到核心矛盾。
解决复杂问题: 面对模糊不清的状况,能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沟通表达: 能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服他人。
独立思考: 不盲从,有自己的判断,这在任何时代都重要。
哲学专业毕业生的出路有哪些? 这绝对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别只说“教书育人”或者“学者”。现在很多哲学系毕业生,在互联网公司、咨询行业、政策研究机构、媒体、法律、金融等领域都有发展。你可以搜集一些哲学专业毕业生成功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跟你兴趣点相关的。比如,有的哲学系毕业生去了谷歌做UX研究员,有的去了咨询公司做战略分析师,有的去了科技公司做产品经理,还有的去了媒体做深度报道。关键是要让他们看到,哲学训练出来的能力,是可以转化成实际工作能力的。
你为什么想学哲学? 这是你个人的动力,也是说服他们的重要因素。是因为你对某个哲学家的思想着迷?是因为你对人生的意义有探索的冲劲?是因为你觉得现在的世界太浮躁,需要更深入的思考?把你的真心话说出来,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热情和思考的深度。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进行“攻心战”。

时机很重要。 不要选在他们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或者家里有其他烦心事的时候。选择一个大家心情都比较轻松、有时间好好聊聊的时候。

方式也很重要。

循序渐进,铺垫感情。 别一上来就扔炸弹。可以先跟他们聊聊你对未来的想法,聊聊你对学习的看法,让他们感受到你是在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
用他们的语言解释。 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哲学术语,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来解释哲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把哲学比作“学习如何思考的思考”、“学习如何学习的学习”。
分享你的准备成果。 拿出你搜集到的资料,比如专业介绍、就业前景分析、成功案例等等。让他们看到你的认真和诚意。
提出你的具体规划。 不要只是空口说“我想学”。告诉他们你打算如何学习,未来毕业后有什么样的职业规划,甚至可以提前跟他们说你打算考研深造的方向,或者想去的实习公司类型。让他们看到你是有计划的,不是一时冲动。
强调你的其他优势。 如果你在其他方面也很优秀,比如学习成绩不错,或者在某个领域有特长,可以强调这些,让他们觉得你是个综合素质很高的人,即使学哲学,也不会完全“脱离现实”。
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并认真回应。 即使他们提出质疑,也要耐心地听完,然后针对性地回答。不要顶嘴或者表现出不耐烦,那样只会让他们觉得你不够成熟。比如,他们说“学哲学找不到工作”,你可以说:“我理解你们担心我以后找工作的难处,但是我现在了解到,学习哲学能够培养出很多关键技能,比如逻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很多行业都非常吃香。我做了些研究,发现很多哲学系毕业生在互联网、咨询、媒体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发展。我也会在这方面多努力,争取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寻求妥协和支持。 如果他们实在不放心,可以尝试寻求妥协,比如先读一个他们比较认可的专业作为基础,再辅修哲学,或者在大学期间多参加一些与哲学相关的活动和实习。让他们看到你是在努力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一意孤行。
找“中间人”帮忙。 如果有你们家都比较信服的长辈、老师或者亲戚,可以让他们帮忙说几句,从侧面影响一下他们的想法。

一些可以使用的论点(自己斟酌着说):

“爸妈,你们希望我将来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人轻易糊弄,对不对?哲学恰恰就是教人怎么思考的。它不像别的专业那样有固定的套路,而是教会我怎么去分析问题、怎么去辨别真伪、怎么去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在任何行业都是宝贵的财富。”
“我知道你们担心我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但是,现在的很多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训练的就是这种‘软实力’。很多大公司的招聘,其实很看重这种能力。我大学期间也会非常努力,多参加实习,多积累实践经验,弥补可能存在的专业知识上的不足。”
“您可能觉得哲学离生活很远,但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哲学。比如,我们在讨论什么是公平、什么是幸福,这些都是哲学探讨的问题。学习哲学,能让我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更能理解你们的良苦用心。”
“我知道你们辛苦,想让我将来有个安稳的生活。我学哲学并不是为了不吃饭,而是为了在追求安稳生活的同时,也能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我希望自己不仅仅是活着,而是能真正地理解生活、思考生活。”
“我可以向您保证,在学习哲学的同时,我也会非常关注我的职业发展。我会提前了解相关的行业需求,利用好大学的资源,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记住,说服父母不是一场辩论赛,而是一次沟通和理解的过程。 你需要让他们看到你的决心、你的思考、你的规划,以及你对他们的爱和尊重。用你的真诚和成熟去打动他们,而不是强硬对抗。

祝你成功!这不容易,但值得一试。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9月11日早九点再更新:

感觉评论的风向不好。。。或者是我的措辞太悲观了,再更新说两句:

1.读哲学是绝对不会让你饿死的!!!(而且可以让你过上基本体面的生活)。这点我可以保证!我说的是20年读哲学书的付出不能转化为应有的社会成效比例而已。

2.读哲学我到现在也不会后悔,只不过由于自己内心的不强大,容易被一些现实事物影响而抱怨或者内心不平静而已。

--------------------------------------------------------------------------------------------------------------------------

9月11日早八点更新:

感谢大家!昨晚酒后发牢骚的一席话也竟然有这么多同学关注。私信我会一封一封回,评论我就不一一回了,大家涉及到的几个问题我统一再回答下:

1.有一些知友跟我举例XX人物也是学哲学的,我还说很多成功人士也都是哲学出身,但这毕竟是少数;相比较其他专业(比如读个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我们的“成功率”还是要低很多的。要仅仅说经济水平,别说宋卫平之人,就说我导师,或者哲学界任一大牛,陈来?邓晓芒?等等,他们肯定也是不缺钱的!但是这也毕竟是少数!而且,他们也是经过了多少年的奋斗才到达现在的地位,文科的知识转化财富率是很低的!

2.顺便回应一下知友问的国内教职行情,就哲学来说,当你爬上“名校的教授位置”之后,金钱的负担会轻很多,就我所知,清华哲学系普通教授每年的基本工资(税后)可以达到四十多万(估计约摸着等于他们的社会收入?比如各种讲座之类);名教授的收入每年可达上百万,我认识的一个名教授每年仅讲座费就可达百万;学界内有影响人物的大牛不好说年收入,但资产肯定千万还要往上走。但是,清华哲学系,我呆的这四年,才进了两个新老师,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北大等学校也是一样,别跟我说有国外学位就不怕了,以前是,现在不一定了(当然,哈佛牛津之类学位出来的除外吧),我真真切切经历过好几个来清华谋求教职博后的优秀国外博士(非黑,大部分是德国回来的)被拒),那有人说你们教授不更新换代吗?更呀!一个教授退休后,肯定是直接用钱挖其他学校的知名教授呀!(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几年,尤其是近两年清华哲学学科的人才建设)现在学科建设的压力这么大,加上清华本来就不缺钱,哪有空再去慢慢培养新生代!

那有没有可能我博士出来就特别特别优秀呢?有!假如你是天选之子吧!北大把你招去了!然后一年要你至少发两篇文章,再来几本专著(是不是忙得没法做社会工作了)。可是你又特别厉害,每年都完成了任务——想评副教授?再等等!六年一个坎~熬到了第六年啦!凭吧,然后假如没评上?对不起,辞退!!!

那就过过普通教职的生活呗?这也是我们国内学哲学的同学大部分的出路。选个普通一本大学(运气好的进一些名牌,譬如浙大之类),然后根据我师兄师姐透露的经验,现在税后,加上各种上交费用,应该拿到手都是一万多一点?(说实话还没一个做点小兼职的我挣的多)。一个读了20年书的知识分子,出来了也就一个大城市酒店服务员的价格而已。这不是最让人心痛的,最让人难受的是一旦你落入了地方稍微普通一点的高校:1.没有好的生源,没有人愿意听你讲哲学了(师兄师姐的亲身经历),而都喜欢去听法学金融了;2.自我学习的资源越来越少,发展机会渺茫,想再能够在学术界发出强壮的声音,得努力努力努力!!!加运气!

3.也有知友说哲学肯定给我带来了什么,是!如果哲学一无是处的话,我肯定在本科毕业走法学道路,毕竟我也有法学学位。更别说硕士毕业的时候,有更多空间去做其他行业。但是作为一个学了很多年哲学的哲学生,我说追求真理,我说思考人生,外人看来肯定就是夸夸其谈,毫无边际。但是我们做的真的就是这个,每当我看海德格尔黑格尔的时候我能忘了时间;别人说我讲起康德的眉飞色舞起来像变了一个人,这就是我热爱他的地方,我想用自己的视角去理解世界,而不是被强迫融入到如今金钱的大染缸里。如果可能,我真的愿意一辈子读哲学,记得导师在课上讲到陈寅恪下跪王国维之时,嚎啕大哭,不能自己;记得我博导让我不要再做康德的时候,我回寝室看到书架上一排排的康德全集,我流泪了好久,这都是一个学哲学的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如果你不读哲学,你可能永远体会不到,理解不了。但是,我毕竟不是富二代,这是其次;最重要的我毕竟内心还不够强大,当我面对头发越来越白的父母,当我回家面对整个杨氏家族对我的“金钱地位上的期许”的时候,我真的做不到置之度外,我真的好想现在就是一个学界内举足轻重的人物,让他们都过上不用担心我的生活。未来是可以期许的,我信自己也能在学界发出一点点自己的声音,但是沉淀,厚积薄发,哲学需要的时间真的好长~(突然又想起昨晚导师另一句话:读哲学的人,做计划都不是一周一月的计划,而是至少十年二十年的计划)。

---------------------------------------------------------------------------------------------------------------------

原回答:

谢邀!

刚从导师家回来(今天教师节嘛),今天导师面对我们几个毕业的学生说:“你们以后必定很困难,当然,谋得一席教职应该问题不大。但是从社会评价的角度来讲,有些苦痛,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地位上的,必定只能自己承受。我以前也承受过,但我知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们承受的必定要比我之前更多。但是记住,心中有自己的坚持,不要轻易去放弃,沉淀之后,必定有成果。”

所以题主不要难过,我告诉你,我学了哲学,如果父母哪一天不跟我说金钱未来的事情,我反而会难过,因为我知道,那是他们为了我而忍受了。真的,父母相比较我们,真的没什么文化,所以也没有什么“对真理的寻求”,他们实实在在地生活在熟人社会,他们实实在在地生活在他人的评价体系之中。所以,当你有一天和我一样,考上了全国最高的学府,别人会说,“你儿子真厉害啊,考上清华了,以后怎么怎么样”,你会为父母脸上的笑容开心好久;而当你要毕业的时候,你却会担心别人在你父母背后说“他清华出来就当个老师啊?那顶个屁用,还不如我孩子……”,你才知道,父母再也不会对你的选择做否定,因为他们相信你,知道“你自己开心就好”,但是他们也忍受了很多——因为他们“没文化”,他们只能生活在熟人社会的评价之中。

所以,我首先想告诉题主的是,千万别有抵触情绪,父母真的没有错。

记得我考上清华之后,就有铺天盖地地来寻求“经验之谈”的师弟师妹,以前我都是耍帅装酷地告诉他们何一何二。但是我后来改变了,每当有如此的询问时(包括知乎上一些朋友问我的时候也一样),我第一句话必当是“别选择哲学这条路吧,再想想其他的可能?”(尤其是女孩子)。所以题主,哲学之路真的不好走,说实在的,它就是一条学习时精神很快乐,回到现实又很痛苦的路。而且,大量的文献是你必须要面对的枯燥生活的展开,它真的不好走。现在文科毕业生的竞争真的也很激烈、就算谋得一席之地,想要达到改善生活的道路,也要好长时间的积累。放弃吧!学会去生活,学会去赚钱,昨天虎扑有一个帖子问:“假如你现在突然有钱了,你想做什么?”,我回答:“孝敬父母,给女朋友一个家,报答恩师”。你能理解到我作为一个清华哲学系的学生的痛楚吗?

所以题主把哲学仅当作自己的兴趣可好?有任何哲学问题我们也还是可以聊的。

但是,假如你心里还有执念,你可以先将哲学作为课外,读一读《大问题》?读一读《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感觉还是意犹未尽?读一读各种西方哲学史?感觉真的已经欲罢不能?感觉自己对真理的追求大过一切?感觉自己真的已经坚信不疑?那么欢迎加入哲学的大家庭!用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有时候思想的力量真的比你想象中要大得多!

晚餐喝了不少酒,说话有些语无伦次,而且得马上去洗澡了,有任何疑问,欢迎题主私信我。

user avatar

作为哲学系博士生,坚定的劝退党,觉得选择哲学还是要慎重。

哲学可能不会消亡。但是,对哲学的需求会越来越少,因为更多的问题需要用其它的方法来给出答案。例如,自然科学、数学、逻辑学等在很多问题上,可以给出比哲学更令人信服的答案。我想,你小时候提出的问题本身大部分是不明确的,在明确以后,自然科学可能可以更好的回答。

高中生是无法接触到哲学的,甚至大学本科的训练都无法保证可以提出哲学问题。在先阶段,你的想法都是可塑的,你的想法不是一定要被塑造成为哲学式的。所以,学哲学不是唯一的选择。

如果不是对问题以及寻找答案本身的坚持,学哲学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人的想法和坚持会变的,如果哲学不是唯一的选择,那么别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比哲学更好。

user avatar

做好以下思想准备,就可以学。


1. 将来会很难找工作。

2. 很可能会从事与哲学无关工作。

3. 父母会不理解,需要耗费时间精力维持与父母的关系。

4. 外人会不理解,会受到来自周围人的鄙视与白眼。

5. 如果真的从事哲学相关工作,物质上不会富裕。

6. 会很累,很辛苦。需要进行大量阅读与写作。

7. 在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时候会发现它要么是错的,要么就已经被人提出过了。

8. 三观会崩塌,并且很难重新建立。

9. 周围人会过的比你好,你可能会嫉妒。

10. 会质疑自己学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

11. 会觉得不学哲学的人都很傻。结合第9条,可能会觉得世道不公。

12. 会觉得其他学哲学的同学都比你聪明。可能会自卑。

如果你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那么哲学是适合你的。

不过之后你会发现,有一些事情做思想准备是徒劳的的。有一些感受唯有亲身经历时才能真正体会到。

user avatar

我建议你去学习经济,学习法律,学习互联网,学习任何可以赚钱的专业。

这样,你的孩子才能有资格去学哲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