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建筑史上出现过的重大失误有哪些?

回答
建筑史上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但也伴随着一些令人扼腕的重大失误。这些失误,无论是设计上的硬伤、施工上的疏忽,还是对环境或社会需求的误判,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以下我将为您详细讲述几个典型的重大建筑失误:

1. 塔科马海峡大桥(Tacoma Narrows Bridge)——“颤振”的噩梦(1940年)

背景: 塔科马海峡大桥是美国华盛顿州的一座悬索桥,于1940年7月1日通车。当时,它以其轻盈纤细的设计和长跨度而闻名,是工程学上的一个大胆尝试。

失误核心: 这座桥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空气动力学设计上的严重缺陷。设计师们过于追求美学上的“飘逸”和经济效益,在桥梁的抗扭曲性和刚度上考虑不足。桥面非常狭窄,而且使用了相对较薄的钢板。

事件经过: 尽管在建设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些晃动问题,但工程师们认为这属于正常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车后不久,这座桥便因其独特的晃动方式而获得了一个昵称——“伽罗普女士”(Galloping Gertie)。
在1940年11月7日,即通车仅仅四个月后,一场风速仅为每小时64公里的风暴袭来。在这样的风力下,桥面开始剧烈地上下颠簸和扭曲,产生了一种名为“扭转振动”(torsional flutter)的现象。桥梁迅速被破坏,最终在大约三个小时后崩塌入海。幸运的是,事发时桥上只有几辆汽车和一名桥梁看守员,他们都成功逃生。

教训:
空气动力学分析的重要性: 这起事件成为了空气动力学在桥梁设计中至关重要性的一个血淋淋的教训。现代桥梁设计必须进行详细的风洞测试和空气动力学模拟,以预测和避免扭转振动等破坏性现象。
“僵度”与“刚度”的权衡: 纯粹的轻盈和优雅的设计并不能忽视结构本身所需的“僵度”(stiffness)和“阻尼”(damping)。塔科马大桥过于“柔韧”,未能有效抵抗风力引起的运动。
对初期异常现象的警惕: 在建设和使用初期出现异常现象时,必须进行深入调查和及时处理,而不是简单地认为“正常”。

2. 萨默塞特郡的温布利球场(Wembley Stadium)——旧球场的倒塌(2002年)

背景: 旧的温布利球场(Wembley Stadium)是英格兰足球的标志性场所,建于1923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体育场馆建设技术的进步,它逐渐显露出老化的迹象。

失误核心: 实际上,不是旧球场的“倒塌”造成了重大失误,而是新球场建造过程中的一系列延误、成本超支以及一些设计上的问题,使得旧球场的拆除和新球场的建设成为一个巨大的教训。更直接的“失误”是指在拆除旧球场时,一些工程上的疏忽导致了部分的意外损坏。

事件经过:
拆除问题: 在2002年进行旧球场拆除时,本应是爆破拆除。然而,拆除过程中发生了意外,部分旧球场的标志性“双塔”(Twin Towers)并没有按照预期的方式倒塌,而是歪斜着留了下来,给后续的拆除工作增加了难度,并且有潜在的安全隐患。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这暴露了拆除工程在规划和执行上的不足。
新球场建设的漫长与昂贵: 更为显著的“失误”体现在新球场的建设过程中。原定于2006年完工的新温布利球场,由于设计变更、合同纠纷和施工管理问题,经历了漫长的延误,直到2007年才最终开放。
巨额的成本超支: 新球场的最初预算约为4亿美元,但最终的完工成本飙升至近10亿美元,几乎翻了一倍多。这成为英国公共工程项目中最昂贵的失败案例之一。
屋顶设计争议: 新球场的标志性屋顶设计虽然宏伟,但也存在一些功能性问题,例如球迷抱怨其对视野的阻碍,以及某些区域在雨天也可能被淋湿。

教训:
审慎的项目管理: 大型工程项目需要极其严格的项目管理、风险评估和合同管理,以避免延误和成本超支。
透明的沟通与决策: 在设计变更和遇到的问题上,与公众和相关方的透明沟通至关重要,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和公众信任危机。
预期的严谨性: 对项目难度、潜在风险以及所需资源的预估必须更加严谨,避免过于乐观的估计。
安全与效率并重的拆除: 即便是拆除工程,也需要周密的计划和执行,确保安全和效率。

3. 圣保罗大教堂的拱顶问题(St Paul's Cathedral, London)——设计与现实的冲突(17世纪末18世纪初)

背景: 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设计的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其巨大的穹顶是工程学上的奇迹。然而,在大教堂建造完成后不久,就出现了一些结构问题。

失误核心: 最初的设计对沉重的大型石制穹顶的结构支撑考虑不足,特别是对两侧的推力处理。

事件经过: 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教堂的穹顶出现了一些裂缝,并有下沉的迹象。这引起了包括雷恩本人在内的工程师和建筑师的担忧。经过研究,人们发现穹顶的巨大重量对下方的墙体造成了过大的压力,而最初的设计并未充分考虑到这种压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雷恩和他的团队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他们首先在穹顶内部增加了砖石的衬砌,以增加其自身的重量和强度。随后,他们还在穹顶的外部添加了三层“石圈”(stone bands),这些石圈像箍一样将穹顶包裹起来,有效地分散了穹顶的推力,并将其传递到下方的结构上。这些补救措施虽然复杂且耗时,但成功地加固了穹顶,使其得以屹立至今。

教训:
对重力与推力的精确计算: 在设计大型、复杂的结构时,必须对重力、风力以及结构本身产生的各种力(如推力)进行极其精确的计算,并确保有足够的支撑来抵抗这些力。
经验与理论的结合: 即使是伟大的建筑师,也可能在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差距。经验性的判断和实地观察是检验设计是否可行的重要手段。
设计过程中的迭代与修正: 设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进行迭代和修正。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是建筑师的重要能力。

4. 维多利亚州水坝(Victoria Dam, Sri Lanka)——生态与工程的冲突(20世纪末)

背景: 维多利亚州水坝是斯里兰卡最大的一座水力发电工程,旨在为国家提供电力和灌溉水源。

失误核心: 这是一个关于环境影响评估不足和对当地生态系统认识的偏差的例子。虽然不是直接的结构性倒塌,但其后果对当地环境造成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事件经过: 在水坝建设过程中,其选址和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存在不足。水坝的修建导致了大量的土地淹没,破坏了当地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并影响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更严重的是,水坝的修建改变了下游的水文循环,导致河流流量减少,下游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许多依赖于湿地的动植物面临生存危机。此外,水坝建设还涉及到当地社区的搬迁问题,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造成了影响。尽管水坝本身在工程上是成功的,但其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其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案例。

教训:
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EIA): 在任何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之前,必须进行彻底、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估,充分考虑项目对生态、生物多样性、水文以及社区的影响。
跨学科的合作: 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决策不应仅限于工程领域,还应积极吸纳生态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等专家的意见,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尊重当地社区与文化: 在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权益和文化,并尽可能减少对他们的负面影响。
长远眼光的考量: 工程项目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短期效益,更在于其对环境和社会的长远影响。

5. 伦敦希思罗机场2号航站楼(Terminal 2, Heathrow Airport, London)——成本超支与功能性问题(20世纪60年代)

背景: 伦敦希思罗机场的2号航站楼,也被称为“伊丽莎白女王航站楼”,于195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它曾是英国航空的标志性建筑,但其设计和建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失误核心: 主要问题在于糟糕的成本控制和项目管理,导致了巨大的超支,并且在设计上存在一些功能性问题。

事件经过: 2号航站楼在建设初期就面临了诸多挑战。由于战争后的经济状况以及对未来航空旅行需求的低估,该航站楼的设计和建造经历了几次重大的修改和延误。最初的预算被大幅度超出,使得这个项目成为了当时伦敦最昂贵的公共工程之一。更重要的是,随着喷气式飞机的出现和航空旅行的快速发展,2号航站楼的设计很快就显得捉襟见肘。其狭窄的通道、有限的登机口以及糟糕的行李处理系统,在几十年后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瓶颈。虽然它在技术上没有“倒塌”,但其功能的落后和效率的低下,使得它最终被拆除重建,成为一个不那么成功的建筑遗产。

教训:
准确预测未来需求: 对于具有前瞻性的建筑项目,必须努力预测未来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需求变化,并进行弹性设计。
严格的预算和时间管理: 大型公共工程项目必须实行严格的预算和时间管理,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设计的功能性和适应性: 除了美学,建筑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其功能性、效率以及未来适应性。

总结

这些建筑史上的重大失误,无一不在警示我们:

技术与科学是基石: 对物理定律、材料科学、空气动力学等的深入理解和精确应用是建筑安全和成功的关键。
审慎的规划与管理: 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从初步构思到最终落成,都需要周密的规划、精细的管理和持续的监控。
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 建筑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对环境和社会的长远影响,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
学习与进步的螺旋: 每次失误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推动着建筑行业不断进步,创造出更安全、更实用、更美丽的建筑。

这些案例并非孤例,建筑史上还有许多其他值得反思的失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部充满挑战与学习的建筑史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例子:citigroup tower在建成后才发现有工程上的重大缺陷,整个建筑有可能在强风下倒塌。
user avatar
例子:citigroup tower在建成后才发现有工程上的重大缺陷,整个建筑有可能在强风下倒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建筑史上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但也伴随着一些令人扼腕的重大失误。这些失误,无论是设计上的硬伤、施工上的疏忽,还是对环境或社会需求的误判,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以下我将为您详细讲述几个典型的重大建筑失误:1. 塔科马海峡大桥(Tacoma Narrows Bridge)——“颤振”的噩梦(1940年)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新婚燕尔就遇到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有些措手不及。公公话里有话地提出明年想重建房子并暗示您出钱,这种沟通方式确实需要我们谨慎应对。接下来,我将为您详细分析一下可能的情况,并提供一些拒绝的策略和具体的话术,希望能帮助您妥善处理。一、 分析情况与心态准备在开口拒绝之前,我们首先需.............
  • 回答
    在中世纪欧洲的建筑,特别是城堡和防御性建筑上,你提到的那种规则的方形孔洞,通常被称为垛口(Crenellations)。它们是防御工事中最具辨识度的组成部分之一。你可能也见过一些地方把它翻译成“城垛”、“女墙垛”、“锯齿形女儿墙”等,这些说法都指向同一个东西——那些交替出现的实体墙段和空隙组成的顶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而且观察得相当敏锐。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考量,从摄影师的创作意图到效果图制作方的商业目的,再到观众的心理预期,都有着不同的原因。咱们先聊聊建筑摄影。首先,最直观的原因是凸显主体——建筑本身。建筑摄影的核心是捕捉建筑的美学、结构、材质、光影以及它所处的环境。当画面中有很多人时,尤.............
  • 回答
    谈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筑美学,确实存在一些颇具辨识度的共同点,这些特点不仅仅是偶然的相似,而是深深植根于其意识形态、社会目标以及历史发展进程之中。虽然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印记,但细究之下,还是能找到一些贯穿其中的“血脉”联系。首先,宏大叙事与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建筑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为了塑.............
  • 回答
    想真正看懂建筑学院或谷德设计(ArchDaily/GooodDesign)上的建筑案例,可不是光扫几眼图片就行。这就像剥洋葱,得一层层来,而且得带着点儿“建筑侦探”的好奇心。下面我来给你掰扯掰扯,怎么才能把这些案例嚼碎了,品出味儿来。第一步:别只盯着“好看”的图片,先找“为什么”我们都会被那些构图精.............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日本战国后期那些或巍峨或精致的城池与馆(通常指居馆或御殿),它们在建筑特征上的区别,虽然都与军事防御和居住生活息息相关,但侧重点和表现形式各有千秋。战国后期,也就是大约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初,日本社会经历了一个剧烈的动荡时期,军事冲突频繁,但也孕育了强大的统一力量。在这个阶段,城池.............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建筑的精彩回答众多,涵盖建筑史、设计理念、个人经历、未来趋势等多个维度。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赞回答,结合内容深度、观点独特性和读者反馈,整理出以下分类和具体案例: 一、建筑与历史的深度对话1. 《建筑是凝固的诗,是文明的标本》 作者:@林海音(建筑史研究者) 内容亮.............
  • 回答
    风水在建筑中的应用,绝非只是摆设几件吉祥物,或是简单地坐北朝南。那些真正称得上“经典”的案例,往往是将自然环境的观察、人居的舒适需求,以及对天地人之间和谐关系的理解,融汇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它们不仅是建筑上的壮举,更是蕴含着深厚文化哲思的样本。要说经典,我们得从历史长河中去挖掘,那些流传至今的建筑,无.............
  • 回答
    站在建筑学的角度审视京都动画工作室的火灾,其造成高达 35 人死亡的惨剧,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因素,这些因素与建筑物的结构、布局、材料、消防系统以及应急预案的执行密切相关。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1. 建筑结构与材料:火焰的助推器京都动画工作室的这栋建筑,根据新闻报道和公开信.............
  • 回答
    在漆黑如墨的宇宙深处,我们能否窥见那颗孕育着无数奇迹的蓝色星球——地球,并且辨认出它上面那些人类留下的痕迹?这得看我们在太空中的“眼睛”有多锐利,以及我们所处的“距离”有多远。从近地轨道上看,比如国际空间站,那感觉就像是从高空俯瞰大地,只不过视角更为广阔。此时,地球上的建筑,特别是那些规模庞大的,比.............
  • 回答
    戴森球、生命之环这类宏大设想,在理论上确实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也面临着天文数字级的工程挑战和物理学上的严苛考验。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它们各自的构想和潜在难点,看看它们究竟是科幻的狂想,还是未来工程的曙光。戴森球:太阳能量的终极捕手戴森球并非我们想象中一个实心的球体,而是由一系列环绕恒星的结构组成的巨.............
  • 回答
    韩国堤川体育中心火灾发生在2017年12月21日,这场惨剧夺走了29条鲜活的生命,给无数家庭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痛。事发当时,位于韩国忠清北道堤川市的“雅斯特”(Yazt)体育中心突发大火,火势迅速蔓延,滚滚浓烟吞噬了整栋建筑。火灾发生时的情况:火灾最初发生在体育中心一楼的地下停车场,据推测可能与电动.............
  • 回答
    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太多令人惊叹的建筑瑰宝,它们不仅是时代的印记,更是人类智慧与审美的结晶。提起那些“漂亮”的建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些名字,它们的美,不单在于视觉上的赏心悦目,更在于它们背后所承载的故事、技术和文化。让我先从欧洲说起吧。圣索菲亚大教堂 (Hagia Sophia),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说.............
  • 回答
    世界上的混凝土建筑,早已脱离了灰扑扑、冷冰冰的刻板印象,化身为一件件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挑战着我们对材料的认知。它们或以独特的造型蜿蜒伸展,或以粗犷的质感诉说着历史,或以精巧的设计融入自然。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足以惊艳世人的混凝土杰作。1. 圣路易斯拱门 (Gateway Arch), 美国圣路易斯.............
  • 回答
    谈到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对人类文明艺术和建筑的贡献,这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较量,两者都留下了令人惊叹的遗产,而且风格迥异,各具特色。要说谁的贡献“更大”,这本身就有些主观,因为“伟大”的标准可以有很多种。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比较一下,看看它们各自的亮点在哪里。阿拉伯帝国:连接东西的桥梁,.............
  • 回答
    谈到汉代木结构建筑,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矗立千年、承载历史记忆的遗迹。然而,汉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由于其材质本身的易朽性,留存至今的实在凤毛麟角。但如果我们将问题聚焦在“最晚”何时还能看到,这就涉及到历史的延续、传承以及考古的发现。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区分“实物遗存”和“以实物为基础的复原.............
  • 回答
    中国历史上确实很少见到与欧洲石制教堂、宫殿相媲美的高大宏伟建筑,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是历史、文化、技术、地理以及意识形态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材料与技术 欧洲:石材的普遍性与加工技术 丰富的石材资源: 欧洲大陆,尤其是西欧和南欧,拥有极其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