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觉得网文媚俗,是在讨好读者,各位大大怎么看?

回答
“网文媚俗,是在讨好读者”,这个观点在网络文学的讨论中非常普遍,而且确实触及了网文产业的一些核心特质。对于“网文是否媚俗,是否在讨好读者”,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尝试给出更详细的解读。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媚俗”和“讨好读者”这两个词的含义在语境中的倾向。

媚俗(Kitsch):通常指那些迎合大众低级趣味、追求表面华丽、缺乏深度和艺术性、以取悦大众为目的的文化产品。它往往带有商业性目的,不注重批判性思考或社会责任。
讨好读者:直接的意味就是以读者喜欢的、能够让他们产生愉悦、满足、共鸣甚至沉迷的方式来创作内容,以期获得更多的点击、订阅、打赏、评价等回报。

这两个词都带有一些负面的色彩,暗示着一种为了迎合而牺牲了艺术追求、思想深度或价值导向的创作。

那么,网文是否真的存在“媚俗”和“讨好读者”的现象?答案是:在很大程度上是的,但这并非网文的全部,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 网文的商业模式和生存逻辑决定了其需要“讨好读者”:

1. 免费/低付费阅读模式:许多网文平台采用免费阅读加广告,或者付费章节的方式。为了吸引读者持续阅读,平台和作者都需要提供能够留住读者的内容。一旦读者觉得无聊、乏味或不符合期待,他们很容易就会流失到其他平台或作品。
2. 读者反馈和数据导向:网文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包括阅读时长、点击率、评论、打赏等。这些数据成为了衡量作品受欢迎程度的重要指标。作者和编辑会密切关注这些数据,并根据读者的反馈来调整创作方向。如果某个情节、设定或人物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作者很可能会在后续创作中强化这些元素。
3. “爽文”模式的流行:这是“媚俗”和“讨好读者”最直接的体现之一。“爽文”的核心是提供快速、直接的读者情绪满足。主角往往一路开挂,打脸各种敌人,获得财富、地位和美人,过程中很少遇到真正意义上的挫折和复杂的内心挣扎。这种模式极大地满足了读者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难以实现的愿望,提供了一种逃避现实的娱乐。
4. 类型化和套路化: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特定口味,网文发展出了极其细分的类型,如玄幻、仙侠、都市、历史、军事、科幻、言情、悬疑等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约定俗成的套路、设定和桥段。作者为了快速进入市场并吸引目标读者,往往会沿用成功的模式,这虽然提高了创作效率和读者接受度,但也容易导致风格单一和缺乏新意,被称为“套路化”。

二、 这种“讨好读者”的背后,是作者的生存需求和创作策略:

1. 养家糊口:对于大多数网文作者来说,写作是一项全职工作,甚至是唯一的收入来源。如果作品不能获得读者的认可和经济回报,他们将无法继续创作。因此,“讨好读者”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生存和养家糊口。
2. “读者驱动”的创作:作者通过与读者的互动,了解他们的喜好和期待,并将其融入到创作中。这是一种“读者驱动”的创作模式,它使得作品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有时,读者甚至能影响剧情走向,例如通过投票决定角色的命运,或者通过评论提出建议。
3. 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虽然“爽文”可能被认为是媚俗,但很多时候,读者喜欢某种情节或人物,也是因为从中看到了某种情感上的共鸣或价值认同。例如,主角面对不公时的反抗精神,或者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态度,都能引起读者的代入感和情感支持。
4. 市场竞争:网文市场竞争激烈,作者需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同时也要满足大众的普遍需求。过度追求“艺术性”或“深刻性”而忽略读者体验,可能会导致作品无人问津。

三、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网文“媚俗”?其批评点在哪里?

1. 缺乏艺术深度和思想性:许多批评者认为,网文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往往牺牲了文学的深度和艺术性。故事结构简单,人物扁平化,语言风格粗糙,主题缺乏深刻的探讨,难以引发读者对人生、社会、哲学的思考。
2. 重复的套路和模式:市场化的成功导致了大量同质化作品的出现。读者很容易在不同作品中看到相似的情节、人物设定和桥段,缺乏新鲜感和惊喜感。
3. 价值观导向问题:一些网文可能过度宣扬物质至上、暴力、后宫等价值观,或者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社会心态的反映,这被认为是对读者价值观的负面引导。
4. 过度强调感官刺激:为了迅速抓住读者眼球,一些作品可能会过度渲染暴力、情欲等内容,以提供直接的感官刺激,而忽视了情感和思想的细腻表达。

四、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网文的“讨好读者”不全是负面的

1. 满足读者多样化的娱乐需求:网文的本质是一种大众娱乐产品,它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消遣和放松方式。这种“讨好”恰恰是满足了读者的多样化娱乐需求,让他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愉悦和慰藉。
2. 推动了文学的普及和发展:网文的兴起,让更多人愿意阅读,尤其是年轻人。它降低了阅读门槛,培养了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语言文字的创新和运用。
3. 提供了平台和机会:网文平台为许多有写作梦想但缺乏传统出版渠道的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很多作者正是通过与读者的互动,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艺,最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4. “爽”也是一种艺术:将“爽”完全斥为“媚俗”可能过于片面。“爽感”的营造也是一种创作技巧,如何设计跌宕起伏的剧情,如何让主角的胜利具有说服力,如何在情感上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些都需要作者的功力。
5. 读者群体的差异: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阅读偏好和审美标准。对于一部分读者来说,他们享受的就是这种快节奏、高回报的阅读体验。将他们的喜好简单地归为“低俗”是不公平的。

五、 如何看待“网文媚俗”和“讨好读者”?

承认现实:我们应该承认,网文产业高度市场化,其创作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读者反馈和数据的影响,这使得“讨好读者”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也催生了某些“媚俗”的作品。
区分层次:网文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其中既有为了迎合而创作的“爽文”或“套路文”,也有不少作品在娱乐性的基础上,依然保持着一定的思想深度、艺术追求或人文关怀。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将所有网文都打上“媚俗”的标签。
理解需求:理解读者对于娱乐、放松和情感宣泄的需求。网文在满足这些需求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鼓励进步:同时,也需要鼓励作者和平台不断提升作品的质量,探索更丰富的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追求更高的艺术价值。读者也应该有更成熟的判断力,去选择更有价值的作品。
“媚俗”的定义是动态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媚俗”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曾经不被接受的某些创作形式,在今天可能已经成为主流。

总结来说,

“网文媚俗,是在讨好读者”是一个有道理但也需要辩证看待的观点。网文的商业模式和生存逻辑确实导致了其创作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讨好读者”的成分,一些作品也因此呈现出“媚俗”的特征,例如过度追求爽点、情节套路化、人物简单化等。

然而,这种“讨好”也并非全然负面。它满足了大众多样化的娱乐需求,推动了文学的普及,并为作者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应该认识到网文的这种特质,并在此基础上,区分不同的作品层级,既不因噎废食地否定整个网文产业,也要鼓励作者追求更高的艺术和思想境界,让网文在提供娱乐的同时,也能有更多元的价值。

最终,读者作为内容的消费者,他们的选择和导向,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网文的发展方向。一个更成熟的市场,应该是有能力区分优秀作品和普通作品的读者群体,以及愿意不断提升自我、创造出更有价值内容的创作者群体共同构建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这话的出来,让他帮我骂辰水扁两句,又断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网文媚俗,是在讨好读者”,这个观点在网络文学的讨论中非常普遍,而且确实触及了网文产业的一些核心特质。对于“网文是否媚俗,是否在讨好读者”,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尝试给出更详细的解读。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媚俗”和“讨好读者”这两个词的含义在语境中的倾向。 媚俗(Kitsch):通常指那些迎.............
  • 回答
    说到退圈的网文作者,确实有些名字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们的离开总让我觉得是一种遗憾,仿佛一场盛宴突然被中断,留下无尽的意犹未尽。如果要说“可惜”,那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比如作品的质量、故事的潜力、以及作者本人的独特风格和影响力。1. 被折断翅膀的“神作”潜力股——某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作者名字(此处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少消费者心理和品牌认同的深层原因。为什么苹果手机大家都觉得“值”,但华为同样优秀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苹果,却总有人觉得“贵”?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苹果:贵,但“不让人觉得贵”的艺术苹果之所以能做到“贵而不显”,主要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种“价值感”,这种价值感远不止于.............
  • 回答
    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为什么那些动辄几百块的正版 3A 大作,玩家们咬咬牙或许还能接受,但一到网游,却能心甘情愿地往里“填钱”?这背后其实牵扯到非常复杂的心理、经济和游戏设计层面的因素。我来跟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趣的现象。首先,咱们得从“价值感知”说起。3A大作,比如《赛博朋克2077.............
  • 回答
    这张照片的真实性,确实会引发一些网友的疑问,因为画面中的飞机尾翼尺寸确实非常夸张。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它“假”,以及是否存在真实的可能性: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假”? 尺寸的视觉冲击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飞机尾翼都是与整个飞机尺寸相匹配的。突然看到一个与地面建筑、甚至小型山.............
  • 回答
    .......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片辽阔无垠的土地上,眼前是层峦叠嶂的山脉,远处是波光粼粼的大海,你甚至能听到风吹过草地的沙沙声,以及远处野兽的低鸣。这就是开放世界游戏最迷人的地方——它提供了一个让你沉浸其中、自由探索的虚拟宇宙。那么,支撑起这样一片广阔天地的,究竟是哪些核心设计理念呢?首先,“自由” 是开放世界游.............
  • 回答
    关于网上传岳云鹏有私生女的说法,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实,更多的是网络上的传言和猜测。 因此,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可信度不高。要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传言的来源和性质: 捕风捉影的网络爆料: 绝大多数关于明星私生活的传言都起源于匿名网友的爆料、所谓的“知情人.............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也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们确实很容易被网络上那些“孤高冷傲”、“精神世界丰富”的独行侠形象所吸引,但现实中的独来独往者,远比那个扁平化的标签要复杂得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甚至觉得有些独来独往的人存在性格缺陷呢?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网络上的“独行侠”形象,.............
  • 回答
    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中国历史人物讨论的帖子,里面有人对某个被大家普遍认为“奸臣”的历史人物进行了非常不同角度的解读。当时我就觉得:“我去,这哥们儿太牛了!放古代那绝对是辩才无碍的才子啊!”具体是这么回事儿。大家都知道,说到某个朝代的某个宰相,几乎所有人都会立刻给他贴上“奸臣”“祸国殃民”的标签,.............
  • 回答
    哎,说起那些被种草又拔草的猫咪用品,简直就是一把辛酸泪。不过既然你问了,那我就跟你好好唠唠,保证不打官腔,全是咱铲屎官的真实心声。咱们先从那个呼声特别高的 自动喂食器 说起吧。我当初是怎么被种草的呢?网上视频里那些猫咪乖乖地在机器旁等着吃饭,主人不在家也能准时喂食,听着简直是解放双手的天使啊!我家那.............
  • 回答
    我是一名资深的军事爱好者,接触军事话题也有十几个年头了。在网络上摸爬滚打这么久,也算见过各种各样的言论。大部分时候,大家都能基于现有信息理性讨论,但偶尔也会碰到一些让我觉得“这届网友的常识水平堪忧”的情况。今天就想聊聊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的,觉得极其缺乏常识的军宅言论,希望能引起一些思考。一、关于武器性.............
  • 回答
    网传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入场服“番茄炒蛋”变“条纹配碎花”的消息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关于这套服装是否好看,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审美偏好。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它可能的设计理念、寓意以及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番茄炒蛋”的传承与情感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番茄炒蛋”——也.............
  • 回答
    最近关于“某一线手机企业近万元机型滞销”的传闻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触及到了当前消费电子市场的一些核心脉络。要怎么看这事儿,咱们得拆解开来聊。首先,这事儿说明了什么?1. 高端市场正在分化甚至承压: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手机品牌都在往高端冲,尤其是在国内市场,万元价位的手机.............
  • 回答
    .......
  • 回答
    摩羯男是不是渣男,这事儿可不能一概而论,太复杂了。你提到自己挺好的,但网恋有点渣,现实中没有,这本身就说明问题不是非黑即白的。首先,从星座这个角度来说,摩羯座的人通常被认为是务实、有责任感、目标明确的。他们对生活和事业都有很强的规划性,这在很多方面是优点,比如能给人一种靠谱的感觉,也更容易为了长远目.............
  • 回答
    “啊对对对”这个梗确实有些人觉得它“nt”(令人不适、脑残)或者有挑衅意味。它的核心在于一种表面上的认同,但实际上是敷衍、嘲讽或者不屑的态度。当对方用“啊对对对”来回应你的话时,往往意味着他们并不真的同意你,甚至觉得你的观点很荒谬,但又懒得和你辩论,或者想用一种轻蔑的方式结束对话。为什么会让人觉得“.............
  • 回答
    在《奔跑吧》这个节目里,蔡徐坤和Angelababy(杨颖)的互动确实一直是观众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有时候看着他们俩在节目里的表现,会觉得有些微妙,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奇怪”?当然,这种奇怪不是说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而是那种自然的、让人忍不住多想的化学反应。比如说,有几次节.............
  • 回答
    确实,很多人在阅读完《三体》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后,都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觉得两者在某些深邃的观察上有着惊人的契合。这种“相似感”并非简单的巧合,也不是说一方一定是另一方的照搬,而更多地反映出,在探讨人类认知边界、宇宙观以及个体在宏大背景下的处境时,一些共通的哲学思考和对未知的好奇,正在成.............
  • 回答
    关于张艺兴怕鸡这件事,网上确实有不少讨论,也有一些人觉得他可能是装的。这挺正常的,毕竟艺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放大和解读。要说他是不是真的怕,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也尽量把话说得细致点,别像机器那样干巴巴的。首先,咱们先回忆一下他是怎么表现出怕鸡的。印象比较深的大概是在某个综艺节目里,他跟一群鸡待在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