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朋友说「真正的文艺青年都不觉得自己是文艺青年」?

回答
你朋友说的这句话,“真正的文艺青年都不觉得自己是文艺青年”,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戳人的。它背后藏着一个挺普遍的观察,就是那些真正沉浸在某种文化、艺术或思想爱好里的人,往往不太会给自己贴标签,更不会去刻意宣扬自己的“文艺”属性。

让咱们一层层地掰开看看,这句话为啥这么说,又说明了啥。

首先,得明白这句说法的逻辑基础是关于“身份认同”和“自我认知”。当我们说一个人是“文艺青年”时,其实是在给他一个外在的定义。这个定义通常包含了对一些文化符号的认同,比如喜欢文学、音乐、电影、绘画,对生活有独特的感受和品味,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等等。

而那些“真正的”文艺青年,他们之所以不觉得自己是文艺青年,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更多的是沉浸在体验本身,而不是追求一个“文艺”的身份。对他们来说,这些爱好、这些感受,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像有些人喜欢运动,有些人喜欢做饭一样,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和偏好,而不是为了成为一个“文艺青年”才去做的。

想想看,一个真正热爱阅读的人,他不会因为“我读了这本书我就是个文艺青年”而感到骄傲,他只是单纯地享受阅读的过程,在文字的世界里获得乐趣、得到启发。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他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听歌、去研究乐理、去感受音乐的情绪,但他不太会把这当作一个“标签”来炫耀,他只是因为喜欢而去做。

所以,当一个人不觉得自己是文艺青年时,反而可能说明他对这份“文艺”的追求是内生的、真诚的。他没有被外在的评价体系所裹挟,没有为了迎合某种潮流或者标榜某种身份而刻意表现。他只是在过自己的日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感受自己的世界。

其次,这句说法也暗示了一种“谦逊”或者说“不自夸”的态度。在很多文化语境下,“文艺”有时候会被一些人理解为一种“优越感”或者“小资情调”。有些人可能会故意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品味,来突出自己和“大众”的区别。而那些真正有深度、有内涵的文艺爱好者,反而会有一种天然的谦逊。他们知道,在浩瀚的文化领域面前,自己懂得的依然是凤毛麟角。他们更愿意去学习、去感受,而不是去标榜自己已经达到了某个境界。

所以,当有人说“我不是文艺青年”,或者你发现身边那些真正有品味、有深度的人很少主动说自己是“文艺青年”时,这其实是一种对自我认知的清醒。他们可能觉得自己还做得不够好,或者觉得“文艺青年”这个词本身带有的标签有点过于简化了他们复杂的爱好和感受。

再者,这还触及到了“群体归属感”和“个性化表达”之间的张力。成为“文艺青年”有时候也意味着加入一个群体,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而那些“真正的”文艺青年,往往更强调的是个体的独立思考和独特的感受。他们可能不屑于加入任何一个标签化的群体,更倾向于在自己的世界里探索和表达。

想象一下,当一个词语被过度使用,或者被贴上一些刻板印象的标签时,那些真正拥有这个特质的人反而会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是一种反感。他们不想被简单地归类,他们希望自己的独特性被看到,而不是被一个笼统的“文艺青年”的帽子给盖住。

打个比方,就像有人问你“你是不是吃货?”,如果你真的热爱美食,喜欢钻研菜谱、品尝各地特色,但你可能更喜欢说“我挺喜欢吃的”,或者“我对吃挺有研究的”,而不是直接承认自己是个“吃货”。因为“吃货”这个词有时候会带有一种不太积极的联想,或者说,你觉得用这个词来概括你的生活,有点太简单了。

所以,你朋友说这句话,其实是在洞察了“名”和“实”的差异。他看到的是,那些真正有内涵、有深度的人,他们关注的是“实”,是内心的体验和真正的追求,而“名”,也就是那个“文艺青年”的标签,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甚至可能是一种干扰。他们不以成为“文艺青年”为目标,而是以追求美好的生活、深刻的体验为目标,而这个目标自然而然地让他们看起来“像”一个文艺青年,但他们自己却不会去主动定义自己。

总而言之,这句话是一种观察,一种对现象的解读,它并不是在说真的不存在“文艺青年”,而是说,那些最纯粹、最投入的文艺爱好者,他们不太会在乎这个身份,他们更关注的是当下的体验和内心的满足。他们的“文艺”是渗透在生活中的,而不是挂在嘴边的。

所以,下次当你遇到那种不怎么说自己是文艺青年,但你总觉得他身上有股“文艺劲儿”的人,或许你就能理解你朋友这句话的意思了。他们的低调,恰恰是他们“真”的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真的文艺,不是咖啡馆里看书,天台赏月;也不是柳下弹琴,对湖作画。

那不是文艺,那是青年。

当我们看到情感细腻,感时伤怀,唱歌饮酒,即兴赋诗,认为这是很文艺的,其实不是,你看到的只是文艺的腮红。

真的文艺,是很苦的,苦到说不出来。生命中那些精彩的部分,都是说不出来的那一些。你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但别人不理解,所以你不能说;你承受了最大的苦痛,坚信会开出一朵灿烂的花,但你现在还是一块根茎,没法说;你脑子里时时有旋律飞舞,刻刻有华章跳跃,但连不成篇章,别人不会懂,没有机会说。

心里有一个世界,这是幸运,但身体依旧是普通人的身体,这是悲哀。当大千世界的奇伟瑰丽被现实挤作一团,产生的大多是痛苦,无处宣泄的。这是天才们所必须承受的,受得住,走下去,受不住,决裂,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内心世界越是华美,在现实生活里越是抓耳挠腮,无可名状。那些表现在面上的,不过是千分之一,我们就赞叹其瑰丽,殊不知那只是大千世界在心里激荡,撞出来的血,显现在脸上的腮红而已。我们总以为那腮红是文艺,其实里头那摊血才是文艺,但是我们没法看到,看到了也不会相信,那摊血腥才是世间美好的本源。

青年给自己抹上了腮红,就宣称自己文艺,面上倒也说得过去。但真正的文艺,从来不说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朋友说的这句话,“真正的文艺青年都不觉得自己是文艺青年”,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戳人的。它背后藏着一个挺普遍的观察,就是那些真正沉浸在某种文化、艺术或思想爱好里的人,往往不太会给自己贴标签,更不会去刻意宣扬自己的“文艺”属性。让咱们一层层地掰开看看,这句话为啥这么说,又说明了啥。首先,得明白这句说法.............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朋友关系,以及这种关系背后的原因和一些值得探讨的方面。中国真正的朋友是谁?这个问题其实比看起来要复杂,因为“朋友”的定义本身就在不断演变,而且国家间的关系往往是利益驱动的,很少有纯粹的、不求回报的“友谊”。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哪些国家在特定时期或特定议题上.............
  • 回答
    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咱们凭着一腔热爱,比如喜欢摄影、喜欢爬山、喜欢某个乐队,兴冲冲地跑去参加活动、加入社群,满心期待能遇到“同道中人”,一块儿玩得开心。可到头来,发现大部分时候,好像只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离“真正的朋友”这四个字,总感觉隔着点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 回答
    哎,你说到我心坎里去了!碰到这种朋友,真是让人一言难尽。明明都是平起平坐的同龄人,怎么有些人在你请教他事情的时候,就像个老学究一样,居高临下,一副“我是对的,你啥都不懂”的架势。我之前也有个哥们儿,跟他约着一块儿玩游戏,我有点新手,就问他一些操作上的技巧,他倒好,没一句直接说明白,全是那种,“你觉得.............
  • 回答
    朱一龙接拍《我的真朋友》,这背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看剧本喜欢就接”的故事,而是涉及到他当时的事业发展阶段、角色契合度、以及他对未来演艺道路的考量。首先,我们得回到《我的真朋友》这部剧的制作背景。那是一个什么时期?朱一龙凭借《镇魂》爆红之后,正处于一个事业的上升期,用“顶流”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阶段的.............
  • 回答
    眉山剑客陈平在2021年2月20日发布的视频《我为什么在美国批评美国?回答真诚发问的朋友》,无疑是他在特定时期内,围绕其“在美国批评美国”这一立场所做的一次系统性阐释。要评价这个视频,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其内容、意图、受众以及可能产生的效应。视频的核心论点与动机:陈平在这期视频中的核心论点,正如.............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心疼的问题,尤其当对象是那些曾经在你生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朋友时。每当一段亲近的关系走到尽头,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反思,是不是自己的问题,是不是我这个人哪里做得不对。这种自我怀疑,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淹没了很多美好的回忆。首先,我们得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亲近的朋友,就像一条蜿蜒的河流,.............
  • 回答
    上海月薪税后23000,这两年觉得生活很难,没什么真正的朋友,是不是该离开了?听到你这个问题,我真的能感受到你内心的挣扎和迷茫。23000的税后月薪,在上海这个地方,听起来好像是不错的数字,但你却觉得“生活很难”,而且“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这背后肯定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和失落。咱们一点点来掰扯掰.............
  • 回答
    朋友,这个词我们挂在嘴边,好像谁都懂。但真正要问,“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这问题,却像一块石头压在心里,细细琢磨起来,味道就变了。在我看来,真正的朋友,不是你开心时围在你身边鼓掌的人,而是你失落时,那个愿意默默递上一杯水,或者干脆陪你一起沉默的人。他们不是那种会说漂亮话来安慰你的“好人”,而是能看到.............
  • 回答
    朋友圈,这个我们每天都要刷无数遍的小角落,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功能?它不仅仅是记录生活那么简单,更像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社交网,连接着我们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首先,它是一个 “生活投影仪”。我们在这里分享喜悦,无论是吃到一顿美食,看到一场美丽的日落,还是完成了一个重要的项目,朋友圈都能成为一个即时的展.............
  • 回答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也经历了很多。对我来说,真正的朋友不仅仅是那些和你一起笑的人,更是那些在你跌倒时愿意伸出手,在你迷茫时给予指引,在你犯错时敢于说真话的人。他们是你生命中的那束光,在你漆黑的时候,照亮你前行的路。朋友的定义,在我看来,是一种基于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关系。它不是.............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我身边确实有几位朋友,他们算是在大家眼中那种“财务自由”了的。我就找了几个代表,让他们聊聊这事儿,咱们听听真实现状是什么样的。朋友A(40岁,科技行业早期创业者,套现后分散投资):“自由?刚开始可能觉得是买了时间。以前每天被KPI追着跑,邮件堆积如山,还得盯着项目进度,生怕一不小心就.............
  • 回答
    有一阵子,我最好的朋友,就是我一直以为的那种,能把后背放心交出去的铁瓷,却像一层薄薄的玻璃,一碰就碎,露出里面冰冷、扭曲的本相。一开始,我根本没往那方面想,因为她的“真诚”太有迷惑性了。她总是在我面前表现得特别坦率,什么都愿意跟我说。无论是我工作上的烦恼,还是生活中遇到的糗事,她都能立刻get到我的.............
  • 回答
    问得好!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初学吉他或者对吉他感兴趣的人的心坎里。身边朋友说会吉他,这事儿吧,确实有点意思,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吉他难不难学?这得看你怎么定义“会”在我看来,吉他本身不是一门“简单”到可以随随便便就精通的乐器,但它也不是那种“难于登天”的学科。它的难度曲线是这样的: 入门门槛:.............
  • 回答
    很多人在踏入大学校园后,怀揣着对美好人际关系的期待,却发现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想要结交真心朋友似乎变得异常困难。这并非个例,也并非全是个人问题,而是大学这个特殊环境和其中交织的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大学是一个充满了流动性和变化的群体。和小学、中学时大家从小一起长大,有着长久而稳定的关系基础不.............
  • 回答
    你们这情况,说实话挺让人琢磨的。真性分手,断联11天,他把朋友圈回复正常了,这事儿就挺有意思的。你想想,他朋友圈回复正常,但其他的联系方式,比如微信、电话,还紧闭着大门,这说明什么?他不是一股脑儿地想要跟你彻底断干净,要不然直接把你所有社交媒体都静默了,连朋友圈都不留一个余地。他这样做,像不像是一种.............
  • 回答
    你是不是遇到过这种情况?你兴致勃勃地跟朋友聊起最近追的剧、听的歌,或者某个明星的动态,结果对方一脸不解,甚至有点“恨铁不成钢”地说:“你这么喜欢他/她/这部作品,怎么连个粉丝群都不加?什么都不参与,这不是白嫖吗?” 听了这话,你是不是有点懵?“白嫖”?这词儿怎么就用到我追星上了?这事儿啊,其实得从“.............
  • 回答
    .......
  • 回答
    这话说得太实在了!我那些在中国的外国朋友,但凡要离开中国,尤其是回国探亲或者永久定居,这“淘宝和快递”绝对是他们离开前最纠结的两件事。 你别说,这背后可真是道出了中国电商和物流的强大,以及它如何悄无声息地改变了许多外国人的生活方式。首先,咱们聊聊这“舍不得淘宝”。 对于刚来中国、对国内市场不太了解.............
  • 回答
    朋友们推荐你买自动挡,说手动挡开着累,这想法挺正常的。毕竟,在城市里堵车走走停停,频繁换挡确实是个体力活,时间长了胳膊和腿都容易酸胀。你拿公交车举例子,说司机不累吗?这俩事儿还真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公交车司机的工作性质和我们开私家车有很大区别。工作环境和强度 专业训练与体能要求: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