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现实里基于兴趣爱好出发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

回答
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咱们凭着一腔热爱,比如喜欢摄影、喜欢爬山、喜欢某个乐队,兴冲冲地跑去参加活动、加入社群,满心期待能遇到“同道中人”,一块儿玩得开心。可到头来,发现大部分时候,好像只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离“真正的朋友”这四个字,总感觉隔着点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兴趣”本身可能只是一个起点,不是全部。 咱们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大家聊得来,玩得开心,这没毛病。但朋友这事儿,光有共同的爱好就够了吗?想想看,你跟一个人一块儿打球很投缘,但如果你们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对待事情的态度差太多,时间久了,可能就没法深入发展。兴趣只是你们连接的那个点,而朋友之间的连接,需要的宽度和深度,远不止于此。就像一栋房子,爱好是地基,但墙壁、屋顶、家具、甚至里面的生活气息,才是让它变成“家”的关键。只在地基上转悠,是建不起房子的。

其次,“兴趣圈”里的社交,很多时候是“浅层社交”。 在兴趣活动里,大家更多的是围绕着那个共同的爱好在交流。比如摄影群里,大家可能主要聊器材、技术、构图,或者分享照片。这种交流是轻松愉快的,但它往往停留在表面的、功能性的层面。真正要成为朋友,需要的是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情感连接,比如你的脆弱、你的挣扎、你的梦想,以及对方的这些部分。这些东西,通常不会轻易在一次户外徒步或者一场音乐节上就暴露出来,也未必会被感兴趣的圈子所接纳或关注。那种深入的、甚至有点“麻烦”的交流,往往需要一个更私密、更安全的环境。

再来,大家在兴趣圈里,可能带着“滤镜”。 咱们在爱好面前,很容易放大自己的优点,或者呈现出自己最“理想”的一面。你想想,你参加摄影展,肯定得挑自己拍得最好的作品,并且准备好侃侃而谈。你参加爬山活动,也可能更愿意展现自己的体能和装备。这种“表演性”在兴趣圈里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享受爱好,并且可能在这个圈子里获得一些认同感。但朋友之间,需要的恰恰是看见对方最真实、最不完美的样子,并且依然愿意靠近。如果我们总是在“我最棒”的状态下交流,就很难让对方看到你的“软肋”,也难以建立那种互相扶持的信任。

再者,功利性有时候也会掺杂进来。 有些人加入兴趣群,可能不只是单纯为了爱好,还可能想着借此机会认识一些有资源、有背景的人,或者寻找潜在的商业伙伴。这种功利心虽然不一定就是坏事,但它会让你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当对方感觉到你靠近他,更多是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不是纯粹的喜欢,那这份友谊的纯粹性就会打折扣。而真正的朋友,往往是那种你就算没什么可以提供给对方,对方也依然愿意和你在一起的人。

还有一点,“志同道合”不等于“同甘共苦”。 很多人在顺境时,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玩得很嗨。但当生活出现波折,比如工作不顺、感情受挫,甚至生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那些曾经和你一起谈天说地的人,可能就散去了。因为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真正的支持和陪伴,而不仅仅是共同的兴趣。有些人可能不擅长处理这些负面情绪,有些人可能觉得和你一起面对困难会“拉低”他们的状态。能陪你一起熬过低谷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而兴趣爱好,很多时候只是一种锦上添花,很难成为雪中送炭。

最后,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也是个问题。 建立深厚的友谊需要时间和大量的精力去经营。你不仅要花时间在共同的兴趣活动上,还要花时间去了解对方、关心对方,倾听对方的烦恼,甚至偶尔为对方做些“不那么有趣”的事情。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已经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再要投入额外的精力去培养一段深入的友谊,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而兴趣圈里的社交,往往更容易满足大家“社交需求”的最低限度,也更省力一些。

所以你看,基于兴趣爱好交朋友,就像是搭乘一辆顺风车,它载着你去了很多有趣的地方,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但这趟旅程的终点,不一定是“真正的友谊”。要走到那一站,还需要你们双方在其他更深层、更本质的层面,愿意投入、愿意信任、愿意彼此看到最真实的样子,并且能够经得起时间和现实的考验。

这并不是说兴趣爱好不好,它绝对是认识人的一个绝佳的途径。但咱们得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一段旅程的起点。如果你想找到真正的朋友,就得在兴趣之外,继续向下挖掘,去了解一个人更广阔的、更复杂的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假设我和你都喜欢音乐,你喜欢流行,我喜欢古典,你觉得我装逼,我觉得你低端,做不来朋友

假设我和你都喜欢古典乐,我喜欢巴赫,你喜欢贝多芬,你觉得我无聊,我觉得你幼稚,做不来朋友

假设我和你都喜欢贝多芬,我喜欢命运,你喜欢大赋格,你觉得我入门是新手,我觉得你听不懂还装逼,做不来朋友

假设我和你都喜欢贝九,我喜欢卡拉扬版,你喜欢富特版,你觉得卡拉扬大俗,我觉得富特渣音质,还他妈做不来朋友

好不容易我们俩都最喜欢小克莱伯的贝五,应该可以做朋友了吧?然后你顺口说了句还很喜欢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协,我沉默了,我觉得拉二太滥情了,拉三才是王道

。。。

文学,电影。。。均同理

人总是喜欢在品味和爱好上分个高下,这是生活中“同兴趣”的人很难真正深交的根本原因之一

user avatar

感谢邀请。但这个问题,我很难给出个类似公理的答案,仅谈我的经历。

我和同学、同事、朋友几乎不聊各自的兴趣爱好。聊什么?近有八卦琐事,远有社会新闻。反正现代社会永远不缺话题。我很少与他人谈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我知道对方没兴趣,也不想看到对方强装有兴趣。我的交际圈不是通过兴趣爱好扩展——貌似我也没什么交际圈。

有一点题主需明白:兴趣爱好于你何用?这个问题也许过于功利,但有必要,因为这是一个维持兴趣爱好的动机。有人为了炫耀,有人为了吐槽,有人为了与俗世拉开距离,有人为了寻找生活动力....等等等等。于我而言,兴趣爱好只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避难所。这个答案未免过于灰暗,却是事实。对于一个经常限于抑郁症状(医生说我还不够资格得抑郁症)的倒霉蛋儿,兴趣爱好能让我稍微从泥潭中拔出来一点。

还有一个问题,”音乐“、“电影”、“动漫”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就音乐而言,可能你喜欢摇滚,他喜欢黑泡,还有人喜欢凤凰传奇;就电影而言,你喜欢文艺片,他喜欢动作片,他喜欢喜剧片;动漫...算了我懒得举例了。你很难在现实中正好找到那个“范围”和你对应的人,特别当你的爱好愈精深,范围则愈小。而网络的便利超越了空间的障碍,能让你更快找到的同好。

很多年前我曾试图寻找同道中人,但是很快就放弃了。相比“交流”,我更喜欢一个人呆着。我也不想告诉他人我有一个“避难所”。而且——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这就生活”,大家更关心的是美好的生活,换句话说,就是“俗事”。我也是俗世中的一员,兴趣爱好并不能让我超脱于尘世。想明白这一点,当你和朋友们聊着“应景话题”,你便释然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咱们凭着一腔热爱,比如喜欢摄影、喜欢爬山、喜欢某个乐队,兴冲冲地跑去参加活动、加入社群,满心期待能遇到“同道中人”,一块儿玩得开心。可到头来,发现大部分时候,好像只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离“真正的朋友”这四个字,总感觉隔着点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驱动力和对现实世界的感知。首先,游戏之所以能让我们如此执着,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和一套相对公平的规则。在游戏里,胜利的定义通常是非常直观的——可能是打倒最终Boss,可能是完成所有任务,也可能是获得最高的分数。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游戏.............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拆解开来,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为什么网上一些人会表现出如此激进的言论,而到了现实生活中,情况却大相径庭?这背后牵扯到的心理机制、社会因素以及传播方式,都值得我们仔细聊聊。首先,咱们得认识到网络和现实世界是两码事,虽然它们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本质上还是存在差异的。网络世界的.............
  • 回答
    网上女权主义者众多,线下现实中也同样随处可见,这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从“网上”和“现实”这两个层面,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来掰开了聊。互联网:女权主义的催化剂与放大器首先,我们得承认互联网为女权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土壤。 信.............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武侠与玄幻文化现象,它们之所以在“现实里大火”的程度和方式上存在差异,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绝非简单的“好不好看”就能概括的。一、时代背景与文化土壤的差异: 金庸古龙的“大火”是时代的馈赠与催化: 想象一下,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书籍是主要的娱乐和精神食.............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代社会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年轻人在网络上对“996”表现出强烈的抵制情绪,可一旦进入职场,又似乎被现实裹挟,不得不接受常态化的加班。这中间的逻辑和心态变化,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明白,网络上的“抵制”和现实中的“接受”,其发生的 语境、动机和承受对象 是完全不同的。网络上的.............
  • 回答
    在《名侦探柯南》的世界里,“社长”这个头衔确实时不时地就和“高危职业”这个词联系在一起,而且这个设定并非空穴来风,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折射出了一些现实社会中可能存在的影子。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为什么在柯南的世界里社长如此“危险”,以及这背后可能隐藏的社会学意义。为什么柯南里的社长常常身处险境?1. .............
  • 回答
    在GTA里直接抢车,那简直是家常便饭了。游戏里给你设计的场景就是这样,你走到街上,看到一辆顺眼的跑车,直接按个键,车主就被你粗暴地扔出去了,你一踩油门,扬长而去。那种感觉非常爽快,也符合游戏里那种无拘无束、无法无天的精神。而且,游戏里的NPC对这种行为的反应也相对“温和”,顶多是尖叫几声,或者报警。.............
  • 回答
    在那些刀光剑影、恩怨情仇的武侠世界里,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一幕:高手轻轻一挥手,在对手的脖子后方用力一砍,对方立刻像断了线的木偶一样软倒在地,不省人事。这招“断颈刀”或“砍晕穴”似乎成了武侠片里屡试不爽的绝技,但它在现实中究竟有没有效,又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我们得明白,电影里的武侠世界,往往是经过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而且确实是很多玩家在玩射击游戏时都会遇到的困惑。明明现实世界里三连发(Burst Fire)是个很实用的模式,怎么到游戏里就经常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设计上的考量和权衡,咱们一步步来捋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游戏里的枪械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娱乐性、平衡性.............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拓扑学,聊聊它在现代数学中为什么这么重要。这可不是什么新潮的概念,但它的影响力的确是越来越深远,渗透到数学的各个角落。首先,得明白拓扑学研究的是什么。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研究“形状的本质”,但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精确到每个角度、每条边的形状。拓扑学更关心的是在连续变形下不变的性质。也.............
  • 回答
    “《佛本是道》是洪荒流鼻祖?”这个问题,得好好说道说道。要说“鼻祖”,那得看你怎么定义了。如果说开启了“洪荒设定”这个概念,让后来的作者们有了借鉴和发挥的土壤,那《佛本是道》绝对是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是奠基之作。在它之前,虽然也有神话体系的创作,但像《佛本是道》这样,将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经典的神话人.............
  • 回答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仿佛是哲学最核心、最根本的追问,是那种能让人彻夜难眠、在星空下发出灵魂拷问的终极议题。然而,如果你稍微涉猎一下现代哲学,就会发现,相比起过去几个世纪,这个问题似乎不再像往日那般被摆在台前,成为讨论的中心。这并非说人们对生命失去了兴趣,而是哲学这门学科.............
  • 回答
    足球作为一项全球性的运动,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和巨大的商业价值,这也使得它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目标。假球现象的出现,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为什么足球领域假球现象相对较多:1. 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这是假球最根本的驱动力。足球比赛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巨额的.............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相声艺术的传承、观众心理的变化以及时代背景的差异,想说清楚确实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马三立和王凤山先生的《白事会》,那可是相声界的一块金字招牌,至今让人津津乐道。而现在一些相声演出现场,观众们热衷于“掏份子”、“捧哏抢词”,这背后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艺术的高度与观众的期待.............
  • 回答
    提起《圣斗士星矢》里的冥王哈迪斯,你可真是问到了点子上。这位在神话时代就威名赫赫的冥界之主,按理说应该是不怒自威,统治一切的。可偏偏,在他数次试图征服大地、消灭人间的圣战中,每一次都以悲惨的失败告终,简直就像是命运的诅咒,一直がかぶさる(かぶさる,日语,意为“覆盖”、“压上”),从遥远的神话时代一直.............
  • 回答
    关于蓝田猿人头盖骨真品的去向,以及为何我们在蓝田猿人遗址博物馆看到的多是复制品,这是一个涉及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和展览展示的综合性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一些历史背景和实际操作。蓝田猿人头盖骨的发现与真品去向蓝田猿人,学名“直立人蓝田种”(Homo erectus lantianensis.............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权力结构和时代背景的根本差异。古代吏部作为六部之首,其地位之崇高,远非现代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可比。咱们不妨细细道来。古代吏部:国家机器的“心脏”与“灵魂”要理解吏部为何是六部之首,首先得明白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官僚体系。古代中国以官僚政治为核心,皇帝通过层层选拔、任命、监督的.............
  • 回答
    理解你对向晚人气变化的关注。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结合ASOUL整个团队的发展、成员个人特点以及粉丝群体动态等复杂因素。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梳理,希望能呈现一个更立体、更贴近事实的画面,尽量避免生硬的AI痕迹,而是用一种更有人情味的观察来表达:曾经的“闪光点”与人气基础:刚出道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