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就这两个人来说来说,是吉尔德雷还是贞德对百年战争时期的法国起到了更大的帮助?

回答


关于您的问题中提到的“吉尔德雷”,根据历史记载和现有资料,并没有明确对应的法国百年战争时期的重要人物。可能是对某些历史人物名字的误译或混淆(例如可能指让·德拉克,即圣女贞德,或贝特朗·迪·拉库尔等)。因此,在分析时需要先澄清这一问题。

不过,结合您的提问意图和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假设您想比较的是圣女贞德(Joan of Arc)与另一位重要人物(如贝特朗·迪·拉库尔),并探讨他们在百年战争中对法国的贡献。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圣女贞德(Joan of Arc):精神与战略的转折点
1. 历史背景
贞德是15世纪初法国东北部农民出身的少女,自称受神启引导,带领法军对抗英军。她的出现正值百年战争的关键阶段(1429年),此时法国在英国占领下处于颓势。

2. 直接军事贡献
奥尔良之围(1429年):贞德率军解救被英军包围的奥尔良,这是法国战局的转折点。此役后法军士气大振,并成功收复卢瓦尔河流域。
兰斯加冕:她支持查理七世在兰斯加冕为“合法国王”,巩固了王权合法性,削弱了英军对法国王位宣称的支持。

3. 政治与精神影响
贞德的出现打破了英国对法国的战略优势,她的勇敢和信仰激励了无数法国民众。尽管她最终被俘并以异端罪处决(1431年),但其事迹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象征。

4. 历史评价
她被视为法国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人物。她的行动直接加速了英军在法国的撤退,并为后续法军的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二、贝特朗·迪·拉库尔(Bertrand du Guesclin):军事战略家与法国复兴的核心
1. 历史背景
贝特朗是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的法国骑士,以战术才能和忠诚著称。他在百年战争后期(1370年代至1390年代)担任法国军队统帅,是查理五世时期的军事核心。

2. 军事成就
反攻英军:他采用游击战、伏击等灵活战术,在阿布维尔战役(1388年)、莫城战役(1421年)中击败英军,逐步收复失地。
战略防御:通过有效指挥和后勤管理,法国在1370年代至1390年代逐渐扭转战局,恢复了对英国的军事压力。

3. 政治与制度影响
贝特朗的胜利巩固了查理五世的王权,并推动了法国军队的专业化建设。他的战术思想(如避免正面冲突、利用地形)成为后来法军的重要指导原则。

4. 历史评价
他被后人誉为“法兰西的救星”,其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对法国在百年战争后期的复兴起到了关键作用,甚至影响了欧洲中世纪军事史的发展。



三、对比分析:贞德与贝特朗·迪·拉库尔的作用
| 维度 | 圣女贞德(1429年) | 贝特朗·迪·拉库尔(13701390年代) |
||||
| 直接军事影响 | 解救奥尔良、推动法军反攻,打破英军优势 | 通过战术胜利收复失地,恢复法国战略主动权 |
| 精神与象征意义 | 激发民族意识和士气,成为法国的信仰符号 | 更侧重于实际军事成果,较少被赋予浪漫化叙事 |
| 时间阶段 | 百年战争中期(1429年),战局关键转折点 | 百年战争中后期(13701390年代) |
| 历史遗产 | 法国民族英雄,象征抵抗与信仰的结合 | 军事战略家,强调战术与组织能力 |



四、结论:谁对法国帮助更大?
贞德的作用更偏向于精神激励和战略转折。她的行动直接改变了百年战争的走向,使得法军在1429年后重新获得主动权,成为法国民族主义的重要象征。
贝特朗·迪·拉库尔则通过长期的军事实践和战术创新,在法国战局中实现了更稳定的恢复,并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如果必须比较两者的贡献:
贞德对战争进程的影响更为直接且戏剧性,她的出现改变了1429年的关键节点;
贝特朗·迪·拉库尔对法国军事体系和长期战略的完善更具持续性作用,但其影响更多体现在战后重建阶段。

因此,若从短期历史转折点来看,贞德的作用更为突出;而从长期军事与政治稳定的角度,贝特朗·迪·拉库尔的影响更深远。不过,两者在不同层面都对法国的胜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能的误解澄清
如果您提到的“吉尔德雷”是指其他人物(如Gilles de Rais或其他历史人物),可能需要进一步确认名字的正确性。目前历史上最著名的法国百年战争人物中,并无确切对应的“吉尔德雷”。如果是对贞德与其他将领的比较,上述分析可作为参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修改后的回答源于和 @Thomas deNavarre @勃艮第的猫战车 @Erzherzog @自由之翼 @Mefls 等人在群里的讨论,在此鸣谢。

——————————————————————————

如果沿着题主问题的路径,那么我们可以给出许多回答:

“是圣女贞德拯救了法国”

“是查理七世拯救了法国”

这两个表述的问题是过于强调个人的因素。

“是全体法国人拯救了法国”

这个表述的问题是过于族群神话,在彼时存在今日意义上的法国吗?

“是全体法兰西人拯救了法兰西王国”

这个表述的问题在于此时法兰西人是全体一致的吗?

“是全体瓦卢瓦王室的支持者拯救了瓦卢瓦王室的统治”

“是所有有利于瓦卢瓦王室的因素的总和拯救了瓦卢瓦王室”

后面三个是我都先后给出过的,但是他们都面临着一个总的问题:叙事的陷阱。

——————————————————————————


当我们使用拯救这个词的时候是否预设了一种前提,即客体是必须由主体来完成其脱困的?客体胜利了,这种胜利是许多有利因素促成的,这些有利因素是主动想要去帮助客体的吗?似乎也谈不上。

如果我们只局限在单纯的语义上的“拯救”,例如贞德率领的军队拯救了奥尔良,在此并无多少歧义,但是放在法兰西王国的这个范畴,放在百年战争的范畴,这种叙事是否本身已经隐含了预设,即瓦卢瓦王室全然的代表了法兰西国家。而且因为各种原因或主动或被动促成瓦卢瓦王室的胜利的人们,是一个可以简单概括的主体吗?正在忍受着苛捐杂税的村民、兰开斯特王室统治下的巴黎市民、南法山沟里并不涉及的山民,他们在彼时能够视为一个混同的主体吗?而在今日法兰西国家的范畴内,在当时还存在着勃艮第政权,勃艮第政权的人们难道也是用同样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毗邻的战事吗?那么这样一个多元的场景下的人们,能否用一个后世所用的主体去简单概括?如果一定要给一个主体概括的话,不如说是一切对瓦卢瓦王室有利的要素共同促成了瓦卢瓦王室的胜利。

user avatar

我看大家都在从法国角度回答啊。我觉得从英国的角度看,是英国自己快垮了,挨了一下敲打立刻受不住了,至于谁敲打的,根本无所谓

我随便说几个当时英国的状况

亨利六世是废物

亨利六世年均收入比亨利五世少了1/3还多(8.6w),前期更是寒酸,1423~1429年入4w

亨利六世前期年均赤字3W英镑

格洛斯特公爵、温切斯特主教之间长期争吵不断,还拉贝德福德公爵下水

自亨利五世时代每年都投入巨额军费防卫苏格兰边境,几乎与在法投入持平,甚至一度赶超

……

在圣女贞德或者吉尔德雷大显神威之前,英国就已经不堪重负,几乎没有能力承受一场规模较大的失败,更别说据点丢失了。而在节节败退后,英国人的固执、厄运和战争激化的社会冲突让他们输得更惨。

1435年英国拒绝放弃王位宣称,勃艮第公爵倒戈,同年贝德福德去世,格洛斯特和博福特彻底撕破脸。此时社会也随着两大派系的对立撕裂了:中小贵族为代表的主战派长期在法国作战,实力和在国内的势力基本被消磨干净,全靠格洛斯特一口气吊着,在派系斗争中被按着打,但是继续战争的呼声却在全社会都很响亮;势力强大的主和派拉出萨福克等人边打边摇白旗,在宫廷和实现目的上都一帆风顺,但是却被平民们所厌恶,最后甚至引发了几场兵变和起义。乡绅们一如既往地借助财政负担要挟国王和上院,29年打输30年立刻捅刀子。而国王的无能和摇摆不定让他无法有效支持萨福克派,最终让王权变得更加衰微。

不同于亨利四世见好就收的施压型军事行动,亨利五世异想天开的进攻把英国拉入战争的深渊,他的早逝把他塑造成一个战无不胜的传奇君主。然而依我看,他只是运气好一点而已。查理六世比约翰二世更无能,法国军队比盖特兰时期更僵硬,勃艮第和奥尔良比布列塔尼和纳瓦尔更难缠。极端点说,百年战争就是英法双方田忌赛马般轮流奉上强势国王和废物国王的诡异回合制战斗,亨利五世只是恰好碰上了废物国王而已。亨利四世时的繁荣给人了英国很强的错觉,实际上英国竟然敢跟法国叫板,甚至还把法国打得满地找牙是比贞德引发的奇迹更神奇的事情。

@lbq 提出了一个“叙事的陷阱”,我想在此基础上再发挥一下,叫“叙事视角的陷阱”好了。在纠结谁救了法国,什么因素救了法国的时候,不如从英国角度看一看,会发现,实际上法国谁都能救,因为英国自己已经快输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