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一包香烟是 20 根,而不是 3~5 根?如果一包 3~5 根,是不是更利于戒烟?

回答
为什么香烟通常是一包 20 根,而不是更少的 3~5 根?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历史、经济、甚至一点心理层面的考量。而关于“一包 3~5 根是否更利于戒烟”,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为什么是一包 20 根?历史与演变

要理解为什么是 20 根,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香烟生产的早期。

工业化生产的契机: 香烟真正大规模普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业化生产。早在 19 世纪末,自动化卷烟机的发明彻底改变了香烟的生产方式。在那个时代,生产的效率和成本是关键。卷烟机在设计和校准时,为了达到一个相对稳定和经济的生产批量,就倾向于设定一个合理的出料数量。20 根作为一个中等偏上的数量,在当时的机器设定下,能够平衡生产效率和单次包装的成本。你可以想象,如果机器一次只卷 3 根,那么它需要循环更多次,送料、切纸、包装这些环节都会重复更多,整体效率会大打折扣。

包装成本的考量: 除了生产机器本身的设定,包装本身也是有成本的。一个烟盒的制作、印刷、胶水、甚至烟草丝的填充和塑形,都有一个基础的固定成本。如果一包只装 3~5 根烟,那么包装的单位成本就会显得相对较高。烟草公司自然会倾向于用一个能摊薄包装成本的批量,20 根在这个平衡点上显得比较“划算”。

消费者习惯的养成与“价值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20 根包装的香烟逐渐成为了一种行业标准。消费者习惯了购买一包 20 根的香烟,这种数量也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常态”。人们购买时,会潜意识地认为一包烟应该能满足自己一段时间的吸烟需求。而 3~5 根的量,对于一个有一定烟瘾的人来说,可能一天就需要好几包,这在购买和携带上都会显得有些琐碎,可能不如 20 根来得“划算”或“方便”。同时,在很多文化中,一包烟的数量也可能与“一顿饭”或“一个工作日”的消耗量有所关联,20 根的数量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这种日常消耗的节奏。

品牌形象与市场策略: 烟草公司在定价和包装时,也在不断进行市场营销的考量。20 根的包装更容易形成品牌识别度。在一个品牌下,如果推出 3 种不同规格的包装,消费者可能会眼花缭乱,也增加了生产和管理的复杂性。保持一个统一、主流的包装规格,有助于巩固品牌形象,并简化市场推广。

如果一包 3~5 根,是不是更利于戒烟?

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了,从理论上和一些角度来看,答案可能是肯定的,但实际效果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为什么可能更利于戒烟?

1. 降低单次购买的成本和门槛: 一包 3~5 根的香烟,其单价会比一包 20 根的要低很多。这使得购买香烟的“经济门槛”大大降低。对于那些正在犹豫是否要吸烟的人,或者想尝试一下的人来说,几十块钱买一包 20 根可能是一种心理上的负担,而几块钱、十几块钱买一包 3~5 根,则更容易入手。但是,反过来看,如果真的想戒烟,这个低门槛反而会成为阻碍。
2. 增加吸烟的频率和不便性: 假设一个人一天吸半包(10 根)的烟。如果一包是 3~5 根,那么他一天就需要打开 23 包烟。这意味着:
更频繁的购买: 需要更频繁地去商店购买,每一次购买都可能是一个接触诱惑的机会。
更频繁的打开包装: 每次打开烟盒,都可能重新点燃吸烟的冲动。这种频繁的“仪式感”可能反而会强化吸烟的习惯。
更零散的携带: 身上需要携带好几包小包装,容易丢失,也显得不够“体面”或“方便”。
3. 心理暗示和自我控制: 对于已经有烟瘾的人来说,看到一包里只有短短几根烟,可能会产生一种“吃不饱”的感觉,或者觉得很快就会抽完,从而产生“不如再来一根”、“不如直接买包大的”的想法。反之,一包 20 根,虽然数量多,但它提供了一种“储备”的心理暗示,有时候人们可能因为不想频繁开封新的一包,而选择忍耐一下。
4. 戒烟过程中的“剂量控制”: 如果以 3~5 根为单位来控制每天的吸烟量,比如每天只允许自己打开一包(最多 5 根),这确实是比一天打开一包 20 根要好。这有点像是在执行一个非常严格的“剂量控制”计划。然而,对于大多数有一定烟瘾的人来说,这种严格的限制非常难以坚持,很容易导致“破罐子破摔”。

为什么实际效果可能有限,甚至适得其反?

“总需求量”不会变: 人的尼古丁成瘾量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指标。如果一个人习惯一天抽 20 根烟,即使你把它们拆分成 4 包 5 根的,他一天依然会把这 20 根抽完。他只是需要更频繁地去打开包装,而不是减少了总吸食量。
对戒烟者吸引力下降: 对于真心想要戒烟的人来说,他们需要的往往是“无烟”的环境和“戒除冲动”的辅助,而不是仅仅改变包装规格。他们可能会觉得一包 3~5 根的包装是一种“侮辱”,或者根本无法满足他们对尼古丁的需求,从而感到挫败而放弃戒烟。
可能诱导更多尝试: 如前所述,低廉的价格和少量包装,反而可能吸引那些原本没有吸烟习惯或吸烟频率不高的人,因为“成本低”、“风险小”,从而增加他们尝试吸烟并最终成瘾的可能性。
烟草公司的应对: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政策出台,烟草公司很可能会通过提高单价、或者推出“组合装”等方式来抵消小包装带来的“不便”,以保证其利润和市场份额。

总结来说:

一包 20 根香烟的设定,是历史发展、工业化生产、包装成本、消费者习惯以及市场策略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市场标准。

至于一包 3~5 根香烟是否更利于戒烟,从理论上来说,它可以降低单次购买的经济门槛和心理负担,或许能让一些人因为包装的琐碎而稍微减少吸烟次数。但从实际操作和多数人的成瘾情况来看,这种改变的效果可能非常有限,甚至因为频繁的购买、打开包装和“无法满足感”,而成为戒烟过程中的新的阻碍。 真正的戒烟,更多依赖于个人意志、社会支持、有效的戒烟方法(如尼古丁替代疗法、药物治疗、行为干预等),而不是简单地改变烟盒里装的数量。

也许,更有效的方式不是改变包装数量,而是大幅提高烟草价格,以及在包装上印上更具警示性的图案和文字,同时加强戒烟宣传和支持服务。 毕竟,让吸烟者付出的代价更大,让他们看到吸烟的危害更直观,或许比小包装更能促使他们思考和行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赞回答应该类似于Quora上这个回答:Why are cigarettes always sold in the same size packs? 每隔45分钟一根烟,可以保证尼古丁含量始终维持在峰值的80%以上,这样一来16小时就要抽21根。

但是这只说明20根一包的香烟可能会更受欢迎,不代表商业上商家就必须或者只能选择20根一包的容量。事实上,与部分现有回答所认为的“商家想赚钱所以卖20根装”的想法稍有不同,想赚钱的商家更希望能够自由地选择烟盒的容量来吸引不同的顾客(特别地,他们一向愿意出售小包装),但是在大多数国家政府都制定了法律禁止商家出售20根装以下的香烟。如下表所示(摘自Blackwell et al.(2019)):


在上表中未提及的其它欧盟国家,由于EU Tobacco Products Directive的要求,也同样禁止20根以下的包装,其中如爱尔兰、德国等甚至早在欧盟禁令之前就已经制订了相应的国家法规[6]。


为什么会有禁止出售小包装香烟的规定?大多数立法者的理由是,小包装意味着整包烟的售价更低,使人们(特别是购买能力较弱的年轻人)更容易买到烟[3]。商家推出的小包装烟通常也确实是针对希望尝试高档烟的年轻吸烟者[4]。

当然,反对禁令的声音也不在少数:

首先,大包装并不能阻止年轻人合资购买,或者从家人朋友那里拿烟抽,调查显示只有14%的年轻人抽的烟是自己购买的[3]。

其次,禁令刺激了私烟和假烟市场,人们转而选择价格便宜但质量堪忧的非法香烟,不仅扩大了健康风险,同时也不利于政府的烟草收入[5]。

最后,就是题主的想法:大包装不利于戒烟,小包装有利于戒烟。这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个观点:

1)如果吸烟者买一包烟20根,那么抽完一根之后,面前还有19根“诱惑”他接着抽;如果换成是小包装则诱惑会小得多[3]。

2)尽管小包装的整包售价更低,但是由于固定成本、以包为单位收取的税收、补货所需的时间成本等原因,单根烟其实更贵,提供了减少抽烟量的激励[3]。

这其中,1)偏向于行为经济学当中,通过commitment device来抵抗诱惑的做法;而2)则是传统经济学中通过提高价格降低消费量的经典做法(类似于给香烟增税)。


下面来看看针对这一问题有哪些研究结果:

Wertenbroch (2001) 在便利店进行了一项关于包装大小选择的随机调查。在接受调查的31名吸烟者中,有3人选择按条购买香烟,理由均为“价格”;另外28人则选择购买按包购买香烟,其中理由为“自我控制”的有21人(次),理由为“价格”的有13人(次),另有6人(次)选择“其它”。这项调查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吸烟者主观上认为减少购买的香烟数量有助于控制吸烟量,但是这一结论是否有迁移性(从条/包的选择迁移到大包/小包的选择),以及吸烟者事实上是否减少了吸烟量尚不明确。

Farrell, Fry & Harris (2011) 使用了英国国家统计署HEMS(Health Education Monitoring Survey)1998年有关吸烟量的数据,图表显示每日吸烟量在5根、10根、15根、20根和21根处有明显的高峰。作者认为这说明吸烟者可能通常将吸烟量控制在一包或半包的整数倍上(英国当时流行10根和20根两种包装),但是也有可能是吸烟者在回答时由于回忆不清因此选择了5或10的倍数(这被称为digit preference bias,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发展中国家自我报告的年龄分布在5/10附近出现异常高峰)。在ZIP(Zero Inflated Poisson)模型的基础上,作者增加了在这几个峰值处的哑变量,回归结果能够较好的拟合数据(虽然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有点作弊……都知道那几个地方是峰值了加那几个哑变量当然是显著的……而且这种做法仍然没有区分出digit preference bias的问题……)

Marti & Sindler (2015) 在Wertenbroch(2001)d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实验的方式更严谨地进行了类似的实验。被试被要求在20根(标准价格)、10根(单根更贵)、30根(单根更便宜)这三种包装中进行选择,如果被试选择x=10或20根,则被试需进一步在x与x+10根(同样单价)之间进行选择,并且需要提供选择的理由,回答一系列有关吸烟习惯的问题。实验结果证实了在大小包的选择上,吸烟者的表现与Wertenbroch(2001)中保持一致,吸烟者报告的自我控制能力强弱与其选择小包装的概率正相关,部分吸烟者愿意选择(相比当前选择)更小的包装并为小包装香烟支付更高的单根价格。作者在最后进一步指出,现有的调查研究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禁止小包装有助于避免年轻人吸烟。(本文作者还提到Thrasher et al. (2009)描述了墨西哥吸烟者通过购买散烟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吸烟量的做法)

Blackwell et al. (2019)则考虑了相反方向的更大包装(超过20根)可能造成的问题。目前只有俄罗斯(只允许20根)、格鲁吉亚(只允许20根)和新西兰(只允许20或25根)设定了每包香烟的上限,其他国家均只设定了下限。作者指出现有研究都定性地支持了每包烟的数量越多则吸烟量也越高的结论:Kozlowski (1986)发现,由于当时加拿大流行25根装的香烟而美国流行20根装,加拿大人每天抽25根烟的比例远超过美国人,同时随着25根装香烟进入美国北方四洲,这些地方的居民每天抽25根的比例也远高于其他地区;Yong et al. (2012) 发现澳大利亚人(主流香烟为20根或50根装)的抽烟量远高于英国人(主流香烟为10根或20根);而Persoskie, Donaldson & Ryant(2018) 则从烟草企业的文档中发现,企业雇佣的研究人员曾指出增加每包香烟的数量能够导致民众多抽烟,这一策略的采用使得烟草销量在一系列禁令下并未大幅下滑。


Reference:

[1] Blackwell, A. K. M., Lee, I., Scollo, M., Wakefield, M., Munafò, M. R., and Marteau, T. M. (2019). Should cigarette pack sizes be capped?. Addiction

[2] Stricter cigarette packaging rules come into force in UK

theguardian.com/busines

[3] Can smaller pack size help smokers quit?

cnn.com/2011/11/17/opin

[4] Tobacco in Australia: 10.8 Trends in products and packaging

tobaccoinaustralia.org.au

[5] Smaller packs will boost tobacco sales, but the ‘good old days’ are gone

theedgemarkets.com/arti

[6] New EU rules ban 10-cigarette packs, increase size of health warnings

irishtimes.com/news/hea

[7] Wertenbroch, K. (2001). Self-rationing: Self-control in consumer choice. Working Paper

[8] Marti, J., & Sindelar, J. (2015). Smaller Cigarette Pack as a Commitment to Smoke Less? Insights from Behavioral Economics.PloS one,10(9), e0137520. doi:10.1371/journal.pone.0137520

[9] Lisa Farrell, Tim R. L. Fry & Mark N. Harris(2011)‘A pack a day for 20 years’: smoking and cigarette pack sizes, Applied Economics, 43:21,2833-2842,DOI:10.1080/00036840903389838

[10] Thrasher, J. F., Villalobos, V., Dorantes-Alonso, A., Arillo-Santillán, E., Cummings, K. M., O’Connor, R., & Fong, G. T. (2009). Does the availability of single cigarettes promote or inhibit cigarette consumption? Perceptions,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single cigarette use among adult Mexican smokers.Tobacco control,18(6), 431-437.

[11] Yong, H. H., Borland, R., Thrasher, J. F., & Thompson, M. E. (2012). Stability of cigarette consumption over time among continuing smokers: a latent growth curve analysis.Nicotine & tobacco research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on Nicotine and Tobacco,14(5), 531–539. doi:10.1093/ntr/ntr242

[12] Persoskie, A., Donaldson, E. A., & Ryant, C. (2019). How tobacco companies have used package quantity for consumer targeting.Tobacco control,28(4), 365-373.

[13] Kozlowski L. T. (1986). Pack size, reported cigarette smoking rates, and public health.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76(11), 1337–1338. doi:10.2105/ajph.76.11.1337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